蘇軾為何稱“盧橘”?
在法語、西班牙語等語種裏,枇杷都稱為“日本歐楂”,英文倒是個有趣的例外。
枇杷的英文是loquat,來自盧橘粵語發音的音譯。英文裏,這樣從粵語音譯過來的中國植物有不少,耳熟能詳的比如kumquat(柑橘)、lychee(荔枝)、Longan(龍眼)和Pe-tsai(白菜)等。
枇杷本是楂,為何成了橘?根據北宋《冷齋夜話》的記載,這事是蘇東坡認定的。
蘇軾有詩“客來茶罷渾無有,盧橘微黃尚帶酸”。友人張嘉甫問蘇軾:“盧橘何種果類?”回答說:“枇杷是矣。”張嘉甫再問:“有什麽證據?”回答說:“事見相如賦。”
張嘉甫是個較真的,刨根問底接著問:司馬相如《上林賦》說“盧橘夏熟,黃甘橙楱;枇杷橪柿,亭柰(nài)厚樸”,如果盧橘就是枇杷,那麽《相如賦》不該這樣重複用,東漢應劭在注釋此處時曾引用《伊尹書》說:“箕山之東,青鳥之所,有盧橘,常夏熟。”為什麽不以此為依據呢?
蘇軾嘴硬,回了一句:“不樂意。”
從這則掌故上來看,蘇軾不太占理。蘇軾詩中提到盧橘,名篇首選《食荔枝》:“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此外,還有“魏花非老伴,盧橘是鄉人”,認盧橘當老鄉,詩中說的都是枇杷。東坡先生詩文影響大,盧橘是枇杷的說法,就一直流傳了下來。
盧橘到底是不是枇杷?曆來有爭議。《上林賦》與盧橘並提的黃甘、橙、楱,都是橘屬。《魏王花木誌》說盧橘又叫給客橙,“蜀土有給客橙,似橘而非,若柚而香,冬夏花實相繼,通歲食之,亦名盧橘。”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則認定盧橘乃是金橘:“此橘生時青盧色,黃熟則如金,故有金橘、盧橘之名。”而“注《文選》者,以枇杷為盧橘,誤矣”。
https://news.bjd.com.cn/read/2021/04/21/71637t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