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因為我爸過世,我獨自回國一個月。返回巴黎家裏的時候,娃們忙不迭地告訴我,爸爸很努力地為他們做了好幾頓中餐,除夕晚上甚至三個人還攢了一桌趴餃子。
起初我還真沒當什麽事,畢竟我回家之後,中餐主要由我負責。偶爾領導也會露一手,比如有一次他突然來了一道甚為驚豔的魚香茄子,比我做的還好。當時我總結說,肯定是因為他放油的時候比我豪爽,翻炒的時候呢又沒有我那麽勤,所以茄子炸得透。
不過真正讓我明白某人已經經曆了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還是聖誕新年的兩周假。平安夜的12人大餐是領導主廚,我打打下手,空前成功,全員好評。可是僅僅次日,領導和娃就不要再吃西餐,心心念念要吃中餐。因為秋假緊鑼密鼓出行累到,我們決定這個假期全家窩在巴黎躺平追劇吃喝,那麽吃喝真的變成了生活的重心。年節間雞鴨魚肉吃得太多,有的時候胃口也不大給力了。某日,我炒了個木耳小白菜,端上桌後領導夾了一筷子,長歎道,啊,這才是真正的蔬菜啊!
我忍不住笑。因為很長時間以來,法國人認為蔬菜就是沙拉,甚至很多人把大米飯也當作蔬菜,這一點我百思不得其解。我自己口味清淡而且非常戀舊,經常跑去中超買茭白,蓮藕,毛豆,白菜之類,至於豆腐,更是成為全家心頭好。不過都比不上這一日,領導認為“蔬菜”乃是專指青菜了,隻能說明中國胃的修煉基本大功告成。
當晚,他決定自己下廚,不久就整出一份家常豆腐和一份手撕包菜,有模有樣。今天他下午出門鬆快,回來的時候帶了兩公斤小白菜,一大包油麥菜,一包黃豆芽,一塊豆腐,外加3公斤豬肋排。。。我翻翻購物包,最說明問題的是,包底下還趴著一塊薑,一把青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