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兩個不靠譜的翻譯,講出來讓大家周末樂一樂。
(1) 懷仁
俄羅斯語言文學專業有個男生叫“懷仁”,也不知是哪個省來的同學,楞把人家這麽好的名字給叫成了“壞人”,壞人就壞人吧,叫著上口,很快就普及開來了。
給壞人他們上翻譯課的老師是翻譯界的名人,也是做學問考究的學究。一次翻譯某篇文章的一段對話,班裏同學千篇一律地譯成“你這個壞女人,我揍你”,老師非常不滿。看了壞人翻的“你這臭娘們兒,我踹死你!”,老師高興得手舞足蹈。表揚他既翻譯出了原文的氣氛,又體現了中國語言的特色。
壞人翻譯的名句和他受表揚的事傳開了。幾天後,我見壞人時向他祝賀:“聽說你挨了名教授一頓表揚,真行”。壞人搭拉著眼皮說:“行什麽呀行,你聽說後來的事了嗎?我把‘小河流水潺潺’給翻譯成‘槍聲陣陣’了。”
這也太不靠譜了。不懂俄語,不知是不是會出這種錯誤。
順便小聲說一句,壞人他們班翻譯最不靠譜的學生,分配到炮兵去了。那位翻譯老師聽說後告訴我們,如果打起仗來,都逃遠點,那家夥能把200公裏翻譯成500公裏。
(2)我女兒
女兒生得逢時。出生時中國大門早已大敞大開,沒費什麽勁就出了國。6歲時又遇到一群熱心媽媽,不由分說就進了熱心媽媽們辦的中文小學。中文小學使用國內統編教材,請了在國內有教學經驗的教師,雖說每周隻上一天課,卻是期中考試、期末考試一個不少,幾乎跟國內孩子同步走。好老師教出來的就是不一樣,孩子們的拚音、筆順筆劃基本功比我這第一課就學“毛主席萬歲”的人強多了。女兒豁著門牙氣乎乎地給我較音“那念xī~ gài (膝蓋),不是 qī~ gài”。發“xī~”的時候滿嘴漏風。
小學三年級一次自由活動課上,女兒在操場跑著玩兒,看到校長正跟一對中國夫婦困難地交談。女兒自告奮勇:“校長,我給你們當翻譯吧”。校長說:“看你那滿口土川町的土話,能當翻譯嗎?”
女兒回來給我講了她幫忙做翻譯的事。
我問:“那中國人姓什麽?”
“C~cào。”女兒聲母、韻母咬準後,果斷地說了那個音。
“閨女呀,中國沒有那個姓。”
“當然有了。就是sào sao (曹操)的 sào(曹)啊。” (此句用日語)
原來她是用了中國發音·日本聲調。秀才念半邊,沒聽說過翻譯也各用一半的。
後來sào家搬到我家旁邊,女兒每天帶著sào家的女兒去上學。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