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正式承認蒙古的分離獨立,是1945年8月14日國民政府與蘇聯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此條約雖名為“友好”,實則一點不友好—“約 定”:蘇聯出兵擊敗日本後,讓蒙古經由全民公決來決定其是否獨立,而中國對獨立後的蒙古人民共和國將予以承認;而交換條件是,蘇聯承諾“尊重中國在滿洲的 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幹涉新疆事務,不援助中共”,以及對日宣戰,幫助中國“驅逐日本人”。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署後,當年10月20日,蒙古在蘇軍“保護監督”下舉行了全民公投,接近100%的票數讚成外蒙古獨立。1946年1月5日,國民政府發表了一個態度冷淡的簡短公告給予承認。
此時,國共雙方尚未同室操戈,但敵對之勢已成。對於國民黨所簽之涉外條約,中共無一不抨擊,但唯獨對這個條約,不僅給予高度支持,且在國民黨對條約 “執行不力”或“心有不服”時還大加撻伐。斯大林一方麵在新疆扶植“東突”起事,一方麵在東北侵犯中國主權,阻撓回收,同時強迫蒙古分離,甚至連條約中的 很多承諾都沒兌現,引起全中國激憤。1946年春,以中國各高校大學生為首,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蘇運動,重慶中共的《新華日報》和親中共的民盟《民主 報》還遭到衝砸。
關於外蒙獨立一事,中共官方第一次旗幟鮮明地公開表態,是1949年8月14日《人民日報》的郭沫若文章,名為《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外蒙古獨立》。這 是“中蘇同盟”四周年時,郭發表在北京新華廣播電台的廣播詞。 郭在文中歌頌外蒙獨立,譴責“中國侵略者”壓迫和欺負蒙古人民,認為蒙古尋求解放和獨立天經地義,認為外蒙人民比中國人爭氣,更早清醒,認蘇聯當朋友,所 以得到幫助,更早得解放,中國人民應向外蒙人民告罪、致敬和學習,“有什麽理由跟在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反動地後麵,來對蘇聯‘憤慨’呢?”
1950年2月,中共黨史學者胡華在《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承認和保證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獨立地位》的文章,痛斥“隻有國民黨反動派才痛恨蒙古人民共和國有獨立地位”,並批評這種“大漢族主義情緒”蠱惑了不少國人。
蒙古獨立,從頭到尾皆靠沙俄和蘇聯庇護,斯大林則是最重要的操刀者。
而國民黨政府則認為蘇聯並未遵守條約協定且與北京建交,屬幹涉中國內政,宣布條約款項無效。1952年,國際冷戰格局定型,國民黨政府向聯合國提出“控蘇案”。第二年經“立法院”同意,正式通過法律程序廢約,國民黨政府遂不再承認外蒙獨立,並一直阻撓蒙古進入聯合國。
當時對國民黨政府來說,斯大林最致命的撒手鐧,是其以中國東北和新疆的主權以及中國內部政治問題為要挾。而當時的國民政府已經危機重重,對內則麵臨 經濟崩潰、隨時有內戰爆發的可能,對外則無法想象中國以一農業國的實力如何與世界第二強的蘇聯抗衡。更致命的是,唯一可以製約蘇聯的美國,早在此前即在 《雅爾塔密約》中,就出賣了中國的利益。
1945年2月在烏克蘭雅爾塔召開的美蘇英三巨頭會議,劃分了三國的勢力格局,決定了戰後無數國家的命運。因協定內容未知會其他當事國,又稱《雅爾塔密約》。
會議上,英美為減輕損失,使蘇聯及早對日宣戰,犧牲了中國利益。斯大林最早的提議是由滿洲至旅順大連港之間畫一條走廊割讓給蘇聯,與蘇聯海濱省和西 伯利亞相連。在羅斯福的反對下,這一要求被改為外蒙“維持現狀”,蘇聯恢複沙俄在中國東北的權益,如大連港國際化、由蘇聯優先使用,租借旅順港為海軍基 地。並規定,這些內容要獲得蔣的“同意”,由羅斯福向蔣轉達。
斯大林的地緣戰略,是使蘇聯周邊不能出現“敵對國家”,也就是說蘇聯需要一個漫長的戰略緩衝帶。而在其緩衝帶內的地區,辦法有二,一是將其並入蘇 聯,二是使其成為“衛星國”,以保障蘇聯“安全”。在不確定中國未來走向的情況下,斯大林就是依此原則,強迫外蒙獨立,同時在新疆策劃“東突”鬧事、索要 東北權益。
蔣介石在聽說雅爾塔會議後,已預估蘇聯會提出侵犯中國主權的訴求。通過美駐華大使赫爾利,蔣介石獲悉了部分內容。
蔣初聞這些內容時憤怒不已,但還抱一線希望,由於不知美國真實態度,以為還可與美國結成盟友來牽製蘇聯。然而,羅斯福已與斯大林達成協議並簽字。羅斯福本來良心虧欠,欲正式告知蔣,卻於4月12日病逝。
繼任的杜魯門是《雅爾塔協議》的忠實執行者,對蔣也從無好感,蔣介石聯美製蘇的想法根本無從談起。蔣告訴美方,蘇聯進入遠東及中國,將損及美國利益,但杜魯門認為,隻要督促蘇聯及各國落實《雅爾塔協議》,戰後即可相安無事。
中國方麵隻得在6月啟動獨自對蘇談判,蔣介石令宋子文為代表團長,蔣經國為首席翻譯奔赴莫斯科。斯大林則獅子大開口,要求遠遠超出《雅爾塔協議》內 容。比如協議同意“外蒙保持現狀”,中國保有法理上的宗主權,斯大林則直接提出外蒙必須“獨立”;協議規定蘇聯隻獲得旅順軍港租借權,斯大林要求市政管理 權一並吞下,還要求旅順以南100公裏內的島嶼中國不得設防……
蔣經國曾以私人身份拜訪斯大林時說,中國8年抗戰,就為收複失土,敵人還未趕走,反將這一大塊國土割讓出去,失去了抗戰本意。斯大林明確告之:就是要讓蒙古成為蘇聯的軍事屏障。
中國代表團奉蔣之命盡力在每個細節上從斯大林嘴中摳肉(如旅大和中長鐵路的管理方式、權力分配、歸還期限),最大限度維護國家主權,斯大林雖做出部 分讓步,但在蒙古獨立上態度極其堅決。中方認識到,在斯大林緊咬不放情況下,承認原本早就喪失的外蒙權益,以換取現在尚可挽回之利,乃兩害相權取其輕。
但蔣介石要求必須劃清內外蒙界線。斯大林則一直故意拖延此事,因為蘇聯早已將原屬外蒙的唐努烏梁海及中國新疆部分地區劃入自己範圍,不方便出示地圖商談疆界。
談判最後階段的8月9日,蘇軍已揮師進入中國東北,宋子文、蔣經國等大多數代表認為,如糾纏疆界問題再不趕緊簽約,蘇軍控製東北後,斯大林胃口隻會 更大,認為不必理會蔣介石的命令。外交部長王世傑雖不讚同,但無法說動大家,最後隻得與宋子文擬電向蔣要求“授予宜機行事之權”。
8月14日,王世傑和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在條約上簽字。規定,蘇聯“尊重”中國在東北和新疆的主權,支持中國政府(蔣介石)領導下的中國統一,中國則同意日本戰敗後在蒙古舉行公投。
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舉國歡慶。自“9.18事變”後第三天,蔣介石連續寫了15年的“雪恥”日記(每篇在起始處寫上“雪恥”二字)。這一天,他悲喜交加地寫下“舊恥雖雪,而新恥又染,此恥又不知何日可以湔雪矣!勉乎哉,今後之雪恥,乃雪新恥也,特誌之。”
蔣不得不吞下失去外蒙的苦果,除了因為失去美國支持、遭蘇聯強索之外,也在於外蒙古自清朝覆亡,實際已失控30餘年,初期為沙俄控製,後又在蘇聯全麵控製下“俄化獨立”已20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