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方言,中文字幕。笑侃 費玉清、春哥、郭德綱、溫總理

來源: sevenfish 2009-04-23 15:40:4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79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sevenfish ] 在 2009-04-25 05:29:0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周立波像是幾年前突然冒出來的,好像就是《老娘舅》大家都快看膩了的時候出現了這麽個人。到《老娘舅》停播了的時候,他開始有知名度了,到後來可以算是紅得發紫了。這麽想來阿德,阿慶,杜祿冠他們三兄弟現在一定特鬱悶。

周立波並不在滬語喜劇裏出名,這絕對是個特例。放眼整個上海灘,除了老一輩的滑稽大師,隻要有點小名氣的滑稽演員都是從海派情景劇裏出來的。早前混浴場的陳國慶憑借《老娘舅》走紅,原先搞評彈的計一彪和唱滬劇的舒悅則是靠著《開心公寓》上位。而以上三位已經可以算是如今上海最最知名的笑星了。

如果說情景喜劇走的是群眾路線,那麽周立波走的就是小眾路線:從小劇場演出中靠口碑積累觀眾。

周立波將自己的獨角演出形式稱為海派清口,以此區別於傳統滑稽戲。記得當時憑借一曲《東北人都是活雷鋒》紅透全國的雪村也大言不慚的自稱為音樂評書的創始人,後來在出過兩張專輯之後迅速銷聲匿跡。但顯然周立波更有理由被稱為海派清口的締造者,畢竟能像他這樣一人撐起場麵的純語言性演出在全國也真的不多見,在我印象中類似的獨角演出就屬李立群在表演工作坊早期出演的《台灣怪潭》了。

說到這有必要將蔡嘎亮和周立波拿出來一起說事兒,想當年蔡嘎亮紅的時候也叫個風生水起啊,甚至家庭演播室都請他上過節目,更有“北有郭德綱,南有蔡嘎亮”之說。後來曆史證明這一說簡直是對郭德綱的侮辱,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蔡嘎亮的曇花一現是因為他演出的格調低下,難道揚州小調就能代表海派文化嗎?顯然不能,於是這樣的演出就隻能回歸浴場了。

巧合的是周立波在演出中也曾經提到過郭德綱,他說“一個吃大蒜的人和一個喝咖啡的人能在一起演出嗎?”顯然他將自己比作了咖啡,這是一種典型上海式的小聰明,它沒有說透,但點得很清。周立波在演出中多次運用這樣的海派語言特色,他尖刻地評論世事,得意得說著故事,之後往往還不忘炫耀一下自己的小智慧。

《笑侃30年》中的高潮是“打樁模子”那段,周立波將這類人物模仿得惟妙惟肖,生動的語言配合著肢體動作“朋友大戶嘛,朋友內側袋...”
小時候我就見過那樣的人,那樣的腔調,這一定是外-地-人所看不懂的。

“百萬雄師可以過長江,周立波未必願意過黃河。”或許上海的市場對於“頭梳清爽”的周立波已經足夠大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