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40,在公司旁邊的星巴克喝早咖啡,喝完正好去樓上開一個工作會。
當班的咖啡師是一個20出頭的華人小夥子,他應該是兼職,早班隻有他一個人,上班早高峰客人陸陸續續的進來,讓他不免有些手忙腳亂,看來是一個應對複雜情況還比較生疏的新手。
他雖然忙亂,但並不慌亂,他坦然而真誠的跟我說:“Hello,Madam,您的前麵還有幾杯咖啡要做,抱歉,您的早餐和咖啡得等幾分鍾,您找個位置先坐下,我待會給您送過來。”
他的笑容多陽光啊,看得人心生歡喜。
誠懇是最好的通行證,我對他報以理解的微笑,也可以稱之為“姨母笑”,畢竟,我比他至少要大上15歲。
看著他在操作台上努力不慌亂、努力熟悉流程的樣子,突然覺得這個年輕人真是可愛極了。一個初出茅廬的菜鳥,他身上的“人味”還很鮮活,還沒有被“工具化”,也沒有被職業套路所同化,於是所有的笨拙都凸顯出一種本真的質樸。再加上,他還有擁有落落大方的坦誠和勇氣,不虛張聲勢,也不矯飾美化,更沒有新手常見的那種怯生生的心虛——所以,一葉知秋,這孩子的質素,在哪種崗位,都可以成長得很好的。
其實,也沒有等多久。不過幾分鍾的時間,他就把早餐和咖啡端過來了。畢竟,以星巴克的培訓機製,能上崗的咖啡師,都是可以達到職業要求的。
他換班的時候,我還在座位上消磨時間。看他蹦蹦跳跳的出門,衣服已經換成了便服,這時,他開開心心的跟我說了一句:“Hey, Madam, I have to go. Thank you for coming, please come again!”
其實,按照職業規則,他原本是可以不用跟我打這個招呼的。他願意給人傳遞美好和善意,大概是因為性格使然,就像一個熱情洋溢的小太陽。
他的笑容如此明媚燦爛,眼睛也閃閃發亮,這些屬於年輕人的青春特質,我已經很久沒有看見了。我繼續對他“姨母笑”,回了一句:“好的,下次見!”
這杯咖啡,這份笑容,可以溫暖我一整天。
在一個青春力量渙散,充滿著陰鬱、抱怨、擺爛、躺平、抑鬱的社會,如果一個年輕人還願意積極主動、熱氣騰騰地活著,這何嚐不是一種獨立思考?
現實已然如此,雖然生活於青年人而言,是一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但有力量地去活與無力地去活,結果總歸是不一樣。機會隻屬於那些,願意去相信的人。多希望鮮活靈動、青春張揚回到更多年輕人的臉上,這樣的年輕人多了,這個社會,才有希望。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