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與醜並沒有固定標準,人們對於美醜的看法,也會隨著時間、功能和價值發生改變。就比如,拿一塊圓潤的石頭同一塊變形的狗頭金比較,即便石頭再漂亮,人們也會將模樣醜陋的狗頭金視為美的存在。
每一位藝術創作者都在追求美,不過,由於對美的理解不同,導致對同一件藝術作品充滿了爭議性。在一些人眼中,這件當代藝術作品是美的存在;而在另外一些人的眼中,這件當代藝術作品非但讓人感受不到美,反而本能地感到厭惡。
來自英國的雕塑家喬納森·哈特利,就製作出一係列富有爭議的雕塑作品,我們可以看到在他的作品中,將自然元素與人類軀體融合到一起。按道理來說,大自然是美的,人類軀體也具有動態美,兩者結合就是美上加美。然而,完成的雕塑作品則恰恰相反,當自然元素添加到人類軀體上,就像人類患上了某種皮膚病,讓人看上去頭皮發麻。
據小絳了解,喬納森·哈特利自幼就十分喜歡藝術,小時候他會在紙張上畫滿卡通人物,長大一點後,就用橡皮泥來製作小模型。一直到他大學畢業後,憑借平麵設計專業背景,他進入一家模型製作公司工作,製作各種各樣的道具。
在成為雕塑家之前,他畫過插畫,也創過業,一直到多年以後,他才意識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是成為一位雕塑家,創作他想要創作的雕塑作品,一直到如今,喬納森·哈特利從事雕塑創作超過15年之久,作品先後在中國、英國和新加坡展出,取得了十分優異的成績。
人與自然元素相互融合的雕塑作品,就是喬納森·哈特利最具代表性的係列作品,他將樹葉的葉脈、蝴蝶的翅膀和流水的波紋,統統融入到女人造型的雕塑中,呈現出奇異又引入注目的視覺效果。
據這位雕塑家介紹,大自然就是他的靈感源泉,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個元素,都充滿了美感,而身處大自然中的人類,也與大自然息息相關。雕塑家為了呈現出足夠真實的紋理感和表層的淺浮雕效果,每一個微小的細節,都需要手工製造,然後再添加上與之對應的色彩,才能呈現這些雕塑作品的美麗。
喬納森·哈特利並不是第一位將自然元素與人類軀體進行融合的雕塑家,但是,他的雕塑作品足夠特別,密集的紋理和坑洞,確實可以呈現出自然之美,卻讓許多網友表示視覺不適,還有不少網友調侃道:“出發點是好的,請你別出發”。
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自然元素添加到人類的軀體上,整件作品變得自然生動起來,也充滿了深意,是一件值得稱讚的作品。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組雕塑作品,評價兩極反轉,這也是當代藝術作品的魅力所在。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喬納森·哈特利是如何將人體與自然元素進行融合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