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說得很妙:“我完全愛上了這個美麗的國家,隻是我實在受不了日本人。”
當然這是句玩笑話,他在日本其實有很好的朋友。那麽,為什麽他會這麽說呢?
日本人無法處理衝突。他們不擅長辯論、不同意對方、或麵對人際關係中的不安。一旦出現一點摩擦,他們就會斷絕聯係,直接消失。
他們把自己的身份和國家綁得太緊了。外國人批評日本?他們覺得那是在批評自己!這種心態讓人抓狂。並不是一切都完美無瑕。一旦外國人開始批評,日本人的善意就會消失。但誰能多年毫無批評地生活?誰能隻讚美一個國家,完全不提任何問題?難道這個國家就不能有任何缺點?
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極其困難。很難開啟對話。閑聊令人沮喪。很多人隻有一個興趣或愛好,像是單一技巧的表演者。我不願這麽說,但確實有很多人都很無聊,觀點淺薄、看法雷同。缺乏對思想的興趣,特別是抽象思想,這是個大問題。實用主義、庸俗心態很普遍,雖好在有些人還保有一點審美和藝術傾向。但你得遇到國家級的教授、藝術家或某種重量級人物,才有可能碰到真正有趣的人。
他們在工作、人際關係、和其他社會場合中都努力做到最好。這本身是值得欽佩的。可能是日本最好的品質:追求卓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然而與此同時,這也讓人們對他人極為苛刻。我這麽努力,他卻走捷徑?太差勁、不公平、搭便車等等。他們立刻會開始批評。他們對服務業、商業領域中的人特別苛刻。他們對品質和服務的要求極端高。這導致工作環境極其有毒,為了避免受到任何批評,員工備受壓迫。
沒有“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概念。私下裏,人們認為那些認真對待生活部分的人懶惰、自私、不努力、不忠誠、不夠集體主義。所以大家拚命不讓自己被貼上這些標簽,放棄了生活這一部分。
各種比較很多。你必須和他們一模一樣,否則他們就走開。“哦,他不適合我。我不會浪費時間在他身上。”這讓人際關係的建立充滿壓力,也讓關係變得無聊。如果我們完全一樣,那還有什麽有趣的?
人們假裝、拍馬屁、隱藏情緒、過度解讀、背後捅刀、暗地裏策劃、排擠他人、拉幫結派等等。壓力無處不在,就像中世紀宮廷劇中的陰謀與派係之爭。令人疲憊。
誠實並不被重視。人們認為誠實是幼稚的。隱藏情緒才是成熟的表現。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被視為幼稚、不文明。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撒謊,或是那種壞意義上的不誠實,他們隻是不會說出真正的想法。這會讓外國人發瘋。關於日本的頭號抱怨就是這個。
“忍耐”文化。特別是心理上的忍耐,被視為極高尚的品質。但這也導致人們去忍受毫無意義甚至愚蠢的事情,這根本沒有必要。公司裏常見某種自虐式的耐力賽,用來展示誰是更好的員工。聰明的工作方式不被重視,反而是對無意義事物的忍耐被高度評價。這被視為忠誠和勤奮的標誌。聰明地工作反而被看作是走捷徑、不投入、狡猾。那個在周日晚上八點還在參加毫無意義會議的人是聖人。那個提出新工具、希望減少工作量的人則是不忠誠、懶惰、自私的人,隻關心減輕自己的負擔。
僵化的等級製度、毫無意義的會議、過時的方法、無能的管理者。這些都因為人們無法說出他們真正該說的話。職場裏充滿了懦夫、順從者、盲從高層管理的追隨者。一旦有人越線,就會被一輩子貼上麻煩製造者的標簽。高層會群起而攻之,即使其他人知道高層是錯的,也不會有人出手相助。
盲目信仰領導者。年齡和性別歧視以微妙的方式存在。年輕人和低階女性尤其不被鼓勵在會議中發言等。“知道你自己的位置”這種心態是儒家傳統的殘餘。
“加拉帕戈斯症候群”。日本人對世界的了解甚至比被審查防火牆封鎖的中國人還少。他們對世界沒有興趣。他們的小世界就夠了。幾個刻板印象就足以概括一切。興趣多集中在美國和西歐,可能還有幾個友好、沒有威脅的發展中國家。其餘的根本不感興趣。這也讓他們顯得傲慢,不知道世界上正在發生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