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的思路和原則 (摘抄)
1.具有獨特性
獨特,才具有辨識度。好名字要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因此,首先就不能選用爛大街的名字常用字。比如,當前滿大街的涵、軒、梓、睿、軒、晴、芷、萱等,這些字是重名的重災區。想用這些字起一個具有辨識度的好名字,基本不可能了。建議避開。但是,起名字也不可為了獨特而獨特。那就是走到另一個極端了。要的效果是,名字丟到一份名單中相對更能吸引到別人的注意,而不是直接閃瞎別人。名字如果過於獨特生僻,成了全國獨一份。相信我,還不如取個爛大街的名字。大家還記得上學時被老師點名支配的恐懼嗎?
2.宜用常用字。如果可以,筆畫簡單較好
許多人取名字喜歡用一些絕大多數人不認識、不會讀、不會寫的字,並以此沾沾自喜。比如,驫、犇、甯、龑等。
這絕對是個取名的誤區。並且,這個誤區有愈演愈烈之勢。我對這種人的分析是:沒文化還想裝有文化。真有文化的,幹不出這個事。取名者甚至內心有點暗戳戳的“你不知道而我知道”的高傲。我都能想到取名者在給別人介紹名字時一副“哈,你不知道吧,我給你解釋解釋,巴拉巴拉”的嘴臉。這和孔乙己“茴”字的四種寫法,哪個更顯得掉書袋?半斤八兩吧。
如果名字不能快速被認識、被讀寫,那絕對是與人首次見麵的尷尬事之一。名字,不是考別人,也不是給別人上課用的。大家誰也沒興趣在你的名字上學習知識點。
取名選字,以常用字為宜,爭取能做到,隻要不是文盲都會讀會寫為好。並且,選字時要考慮漢字多音字的問題。如果可以,盡量避開多音字。除非在名字整體含義中,大部分人可以確定多音字的準確讀音。
如果可以,選擇筆畫相對簡單的字更好。筆畫太多,不但寫起來麻煩,而且也容易給人一種麻煩、不易親近的感覺。
另外,現在取名也要考慮到電腦是否容易打出來。打字時翻半天找字的體驗不要太好。甚至是電腦都打不出來。比如,上麵說的“龑”我都遇到兩次了。第一次是遇到了不會讀,專門百度了一下。第二次是上麵的“龍”是個簡體字。電腦輸入不進去,因為係統的字符集不支持。
這一點,強烈建議。
3.名字含義正麵積極、寓意好
名字是給新生兒的陪伴一生的禮物。因此,名字適宜選取一些含有美好祝福和期望的字。這一點,大家基本上都不會犯錯。隻要是寓意美好、正麵積極的就可以。
但是也有些絕好的名字,劍走偏鋒,選用一些不同尋常的、負麵或貶義的字。這個不太具有普適性,不再展開篇幅。
4.非複姓,姓名不超過三個字
現在流行一種趨勢,父母雙方都是單姓,把夫妻雙方的姓強行拚接,再給孩子取兩個字的名。結果就成了“張王 XX”、“李趙 XX”這樣。比如,秦牛正威。這純粹是父母雙方感情好時的秀恩愛,孩子未必就喜歡。這,屬於第一點獨特性的反麵教材了。這也容易暴露隱私(雖然也沒什麽可保密的)。甚至,我以更壞的惡意來問一下:如果父母將來離婚了怎麽辦?改名?年齡越小,改名越容易;年齡越大,改名要付出的代價越大。
這一點,強烈建議。
5.有出處典故。
中國人講究師出有名,名字如果能有出處典故,就顯得比較有文化和內涵了。有出處典故,比沒有出處典故而拚接的單字要好。當然,出處和典故的含義應該積極正麵或中性為佳。並且,大家心裏似乎默認有個鄙視鏈:越高古逼格越高。先秦的《詩經》、《楚辭》、《論語》等,高於魏晉南北朝的詩賦;魏晉南北朝的詩賦,又高於唐詩宋詞;唐詩宋詞又高於元曲明清詩話等。甚至取名自古有個“女詩經,男楚辭”的說法。這個鄙視鏈和說法的對錯,就不多討論了。我的個人觀點是:不要受這些拘泥。即便現代詩歌文學或者語錄,都可以。名字整體協調得當就可以。
當前爛大街的名字(比如子軒、子涵、梓涵、梓晴等),大多數可以歸為這一類的反麵案例。這些名字的通病是,單字的含義和意象都還不錯。但是堆疊在一起,就讓人莫名其妙,不知道它到底要表達什麽含義。
這一點,非必須。
6.意象宜偏自然、抽象
名字所含的意象應該偏自然、抽象一些比較好,能給人以想象空間,讓人有一種朦朦朧朧的畫麵感就很好。這就是所謂的曲盡而意不盡的感覺。意象如果太過具體,就會顯得幹巴巴,缺少回味的空間。
風格過於濃烈的名字,容易給人一種偏執的感覺。一般人很難駕馭的住。反麵教材,比如,鐵軍,鋼建,堅強等。(如果長得黑黑壯壯,倒也名副其實了。如果瘦的像根麻杆,這種反差就顯得有點滑稽了。男孩取名,可以適當注意一下這點。當前社會是不流行大男子主義的。女孩取名,這點相對還好。即便是很女性化的名字,也是很不錯的。
這一點,強烈建議。
7.名字的可持續性。
一個人從孩童到青壯年再到衰老的過程中,不同的年齡階段,適合的名字是有區別的。比如,一個具有萌、可愛等孩童氣質的名字和童年階段很匹配,讓人覺得很可愛。但是成年後步入社會,可能給人的感覺就是輕浮、不值得信賴和依靠。老年時,這種反差對比就更明顯。
這也是為什麽建議“意象宜偏自然、抽象”。
這種名字選取時,如果難以抉擇,我的建議是,寧老勿小。
還有一種容易犯的錯是,以有時代代表性的事件作為名字。比如,1949 年左右或者國慶節出生的,很多人叫建國、國慶。08 年奧運會那年,有不少新生寶寶的名字都帶了“奧”字。事件再偉大,也終會歸於平淡。何況,普通大眾也並不是這個大事件的主要參與者。所以,不建議名字上有太強的時代烙印。這也容易泄露個人信息。但是,如果一個事件或地點與個人、家庭或家族等切身相關,並對未來產生了重大影響,作為名字是合適的。
這一點,強烈建議。
8.偏中性一些
男孩如果取非常男性化的名字,會缺少一些靈動。比如,80 後常見的剛、磊、強等。
女孩如果取一個不那麽女性化的名字,則給人一種獨立自主、英姿颯爽的感覺。
這一點,僅供參考。如不讚同,可以忽略。
9.不能引起不好的聯想
名字最好避開一些大家常見的一些詞句的縮寫。特別是含貶義的詞匯。
名字不能隻考慮寫下來看著好,還要考慮普通話和本地方言的讀音。反麵案例,比如,範統、史珍香、朱逸群、杜子騰等等。
有些姓氏取名的難度本來就大。比如,牛、朱、楊、馬、史、苟等等。這些姓氏在取名時很難出彩,但是一旦能出彩,一般都是非常驚豔。
馬姓不好取名。馬超群,就是個非常好的名字。“超群”,你想,一匹馬跑在馬群的前麵,那是什麽?一馬當先啊!為啥能一馬當先?勇敢又有能力唄!
朱姓也不好取名。但是我爸對老家同村一個人的名字讚不絕口。朱德康。諧音“豬得糠”。那不就是吃喝不愁、衣食無憂嘛。並且這個名字也很幽默,聽起來一咂摸都得會心一笑。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牛得草。但是我認為還是沒有前一個好,太過於直白。
上麵說的這類姓氏的取名,對於大部分人,不求能出彩,但求能中庸無過,不給人以浮想即可。還是建議參照上一條“意象宜偏自然、抽象”。
這一點,建議重視。
10.不宜過於生活化,直白化
現在在這一點上犯錯的人比較少。常見於一些傳統的名字常見字裏。比如,富、貴、祥、財、旺等。含義太過於直白,目標太過單一且接近生活。美好的祝願是有了,但是格調不高。
這一點,強烈建議。
11.名字不可過大
前麵說的都是怎麽取一個好名字,但並不是說最好的,最霸氣的,最高高在上的名字就是好名字。
武則天為自己的名字硬生生創造了一個字“曌”,意思是日月當空普照大地。聽起來是不是也沒覺得有多大問題?是的,畢竟那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5000 年來也就那麽一個。驕傲、狂妄、自負,那是應該的。
還有一個字“龑”,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南漢皇帝劉龑為自己名字造的字,字義為“飛龍在天”。那也是一國之主啊,沒什麽不妥的。但是如果一個普通人用這些字作為名字,就感覺很有點別扭了。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壓不住”。雖然我不信這些算命之類的說辭,不信那些虛無縹緲的氣啊運啊什麽的,但是真的覺得這個詞用在這裏倒是很準確的。
當然,並不是用上麵說的這些特殊字,才叫名字大。還有更淺白的版本。比如,趙日天、龍傲天。濃濃的一股中二風。這種名字,一般多見於沒見過什麽世麵的九流作者的閉門造車。動不動就日天幹地的——我都覺得這天啊地啊的也挺慘——動不動就被日啊,被傲啊的,招誰惹誰這是?
這一點,是大忌。
好了,洋洋灑灑寫了不少,但是上麵許多隻是提了一個思路,沒有過多展開。其實,每一點都能展開單獨開一篇。篇幅所限,就此擱筆。
接下來,我說一些我生活遇到過的或者聽說過的好名字,並簡單說明一下我認為它好在哪裏。
分割線--------------------------------------------
真人·真事·真名
那時太座還是低年資住院醫生,一人管理著病區裏10幾張床位。每有新病人入院都要在第一時間到病床前采集病史,同時核對床位號和患者姓名是必須程序。
在走向病房的路上先默看了一眼病曆夾上的患者名字:奮求。哇,奮鬥、求實很有上進寓意呀。
當跨進病房的同時便脫口呼喚:2床,宋-奮-求。
話音剛落,引起同病房其他患者哄堂大笑。
太座一生接觸過的姓名太多,對名字不是很敏感。然而宋-奮-求卻讓她牢牢地記住並終身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