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很好。我也誇不出什麽新鮮的,就說兩個我覺得可以抱怨的地方吧。
一是審美觀。這倒不是這一個電影的問題,而是好多年了,亞洲的卡通人物或者演藝明星都以接近白種人的形象為美,再加上莫名奇妙的年輕。電影結尾時東海龍王人形現身,就是個年輕白人小夥子,他兒子也是個年輕白人小夥子,捉妖隊的全體隊員都是年輕的白人姑娘小夥兒。好在哪吒自己還是東方孩子的樣子,雖然眼睛大了點兒也還可以接受。
二是讓人流淚的地方好多。這也要怪我,50歲以後我變得莫名的多愁善感,小紅書上有人領養一個可憐的小狗我都跟著鼻子發酸。哪吒騎豬上天考試,媽媽往豬背上放了一大包好吃的,就和我兒子去學校的時候我老婆給他裝的大包一樣一樣的。兒子已經乘豬起飛了,媽媽跑著追在後麵一句一句地囑咐,也是像極了我的妻叮囑我的兒。申公豹把6顆多年苦苦積攢下來的仙丹交給弟弟,說自己不喜歡吃這些東西。申小豹看到父親手被砍斷,瘋了一樣顯出真身和大群的正教弟子拚命!媽媽不管哪吒身上尖利的長刺,也要最後一次擁抱自己的孩子。接近結尾的時候,大群的蝦兵蟹將烏龜王八擁在一起,眼中噴出火焰,用生命最後的力量衝破降妖鼎,爭奪生存權!
聽別人誇了電影中的配樂什麽的,我沒有太注意,可能太關注情節了。劇本裏有很多調侃的梗頗有金庸的風格,讓人會心一笑。還有土撥鼠那一聲響徹網絡史的嚎叫,挺好!
整個電影可以說笑聲不斷,但我一直感覺悲從心生。出身最底層的蝦兵蟹將們,拚一生努力隻為改變自己出身的小妖們,誤會人又被別人誤會的哪吒們,抱團取暖隻為了能吃一碗飽飯的土撥鼠們,還有那些不管是神仙還是妖魔來了都會被象螞蟻一樣輕鬆踩死的凡人百姓們。不論是人是妖還是仙,都在自己的命運中苦苦地掙紮著。
最後忍不住還是要誇一句:電影結束以後,我還沒離開座位,心裏就不自主地想:這個電影我還可以再看一遍。這種感覺在青少年時第一次看{少林寺}以後,還從來沒有出現過。真的,要是有時間我會再到影院看一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