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她做到了——因為她就是那道光..

如果你失去光明,世界會變成什麽樣?

眼前一片黑暗,隻有聽覺。

出門走路,要依靠兩隻“眼睛”:

導盲犬和盲杖。

一邊給導盲犬發出口令,一邊拿盲杖左右敲擊地麵,試探前麵有沒有障礙物。

“Cross”

“stright”

到了路口,判斷是紅燈還是綠燈,要靠自己的耳朵,去聽聲音的快慢。

如果沒有聲音,就隻能感受身邊的人流。

多的話,大概率就是綠燈。

少的話,可能就是紅燈。

出一趟門,就像在進行一場大冒險。

未知的路,走錯的方向,擦身而過的車流。

而這樣的生活,是B站博主@諾子喵嗚每一天的日常。

她本來不是盲人。

6年前患上神經係統的罕見疾病,雙眼慢慢失明,走路也很難保持平衡。

上下樓梯必須扶著扶手,否則無法完成。

出門要依靠一隻叫Yuki的導盲犬。

在剛開始失明的時候,諾子很不適應。

她不敢亂擺放東西,全都放在固定的位置。

如果不小心挪動,她就會找不到,整個人很容易暴躁。

每一次出門,都要屏牢一口氣,因為那將是一次巨大考驗。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諾子才變成視頻中熟練的樣子。

正是因為她同時體驗過盲人和正常人的生活,她才更想記錄下盲人的世界。

讓更多人了解盲人,看到盲人生活的另一種模樣。

一種讓光,照進來的模樣......

盲人的世界

手機原來也可以是另外一雙“眼睛”。

想做什麽,就靠無障礙軟件,讓手機讀出來,再進行選擇。

打車:

買菜:

結賬:

然後再進行無障礙支付。

做飯原來是可以不用看的。

買來的菜,需要用手來回捏,靠形狀判斷是什麽。

再進行下一步的清洗、處理。

切菜是最危險的一步。

需要先用刀試探著往菜的方向靠一下。

再用手指頂住。

切一下,手指頂一下,判斷距離。

到了炒菜,放在鍋裏的油,靠手摸去判斷用量合不合適。

開火之後,火候大小,全靠鼻子聞味道。

因為看不見,經常會出現炒糊的情況。

炒好菜,往盤子裏盛,也是個技術活。

需要憑感覺來回校準位置。

煮完東西,收拾鍋的時候,筷子就是諾子的盲杖。

用它去探鍋的把手在哪兒。

後來,諾子探索出了用微波爐做飯的方法。

不用火,也不用來回攪拌。

她直接在盤子裏,把菜用手攪拌好。

直接送入微波爐。

做出來的飯,同樣色澤鮮豔,看著味道就很不錯。

看著她操作這一切,突然覺得嘴裏的飯,來之不易。

她雖然看著動作很嫻熟,但這可能是自己嚐試了很多次,才練出來的。

諾子從家裏下樓扔垃圾,短短的200米,她花了整整一周才適應,熟練路線。

縱然生活困難重重,可看諾子的視頻,感受到的更多是樂觀、堅強。

眼睛失去了光明

但生活不會

諾子雖然看不見,眼前的世界是一片黑暗。

但她卻不甘心困在黑暗裏。

從最開始,連不到10米的便利店都不敢去,一步步走到了更廣闊的天地裏。

獨自坐飛機,拍下窗戶外的天空。

用語音輸入寫小說。

靠聽聲辨音,把《黑神話》打通關。

在線下主動發起了一個盲人版的捉迷藏。

諾子自己當抓人的“鬼”。

全程順暢玩完。

帶著導盲犬小優去看大海。

舉起手中的單反相機,記錄那些感受過的畫麵:

比如去地鐵那條必經路上,經常聽到的電動車。

吃廣州早茶時,沒見過的正在做茶點的師傅。

廣州茶餐廳老字號——陶陶居總店。

裏麵嚐過的美食。

很火的招牌全景打卡點。

逛過的廣州荔灣區老街道。

不知道天藍不藍的街道。

不知道是什麽發出的“哐哐哐”聲音。

來來往往的車流、人流。

感覺到有空調吹出,諾子以為是商城的美食城。

聽到的鳥聲。

她還穿上漢服,用雙手、耳朵、嗅覺去感受了一遍頤和園。

諾子在用自己新的方式,去繼續感受真實的生活。

她也沒有丟下自己的喜好。

哪怕看不到,也還是穿上自己喜歡的花嫁(婚紗樣式的裙子)。

在攝影師的引導下,看向鏡頭,留下了一套很美的寫真。

繼續當coser,去喜歡的漫展上拍照、合影。

她還結交了很多同樣是視障的朋友。

他們一起走出家門,去買菜。

在家裏做烤餅幹。

雖然做起來非常艱難,但他們之間的互相幫助、引導,讓整個過程充滿了歡樂和溫暖。

在諾子的視頻裏,樂觀和勇氣是會傳遞的。

很多身體有障礙的夥伴,聽說諾子在複健後,也動了念頭。

不一樣的我們

很多網友都驚歎諾子的樂觀和堅強。

她似乎身上永遠散發著正能量。

或許,支撐諾子的是她感受到的包容和接納。

最開始,諾子從有視力到完全看不見的時候,她的家人壓力比她還大。

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都接受不了這個事實。

可在看到諾子和導盲犬在一起,可以很好的生活時,又接受了一切,甚至還支持諾子想獨居的決定。

而諾子失明前,在學校裏經常一起玩的朋友,也同樣接受了變得不一樣的諾子。

每次放假,大家依舊會聚在一起出去吃飯。

一路上,諾子的前後、旁邊都圍著朋友。

並且分工明確。

前麵的負責引路,旁邊的負責帶諾子安全越過一些複雜的障礙,後麵的觀察來往的車輛。

諾子因為她的“不一樣”,反而感受到了更多的包容和接納。

不管是身邊人,還是陌生人。

她曾記錄過很多次自己的出行“接力”。

最多的時候,到了18次。

那是她從廣州到深圳的一次路程。

整個過程很曲折,去的時候需要坐地鐵到廣州南站,再坐高鐵到深圳北。

一路上,她花了4個小時。

但不管是到地鐵口,還是上地鐵,下地鐵換乘,諾子所在的門口都會有工作人員等著接她。

等到諾子安全到達高鐵站,立馬再由高鐵的工作人員接手。

全程協助她刷票、進站、安檢,直至坐上高鐵。

下高鐵之後,又連續接力,把諾子送上地鐵。

最後一位工作人員把諾子送出地鐵站之後,還是不放心,又接著把她送到了目的地。

去程也是如此。

沒有工作人員的時候,就有路過的人會幫著引導諾子。

短短140公裏的行程,對諾子來說,更像是一段愛的旅途。

從身體上來說,諾子的確跟普通人不太一樣。

但這種不一樣,沒有成為隔閡,拉開人與人之間距離。

反而是手搭著肩的零距離。

而諾子也正是因為感受到這種溫暖,她開始努力通過視頻,進行盲人方麵的科普。

將這份愛傳遞出去。

讓更多跟她一樣有身體障礙的人,得到更好的幫助。

圖源@諾子喵嗚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