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吉祥物比醜大賽,正在全國各地無聲展開。
歲末年初,行走在大城小鎮龍蛇混雜的繁華街區,你很難不被這些牛鬼蛇神吸引住眼球。
它們醜得千奇百怪,醜得多姿多彩,醜得鋥光瓦亮烏漆嘛黑,仿佛要給這無趣的舊年再添一個醜陋的句點。
太好了,是蛇年,設計師沒救了!
是的,它們正是當下街頭當之無愧的主角——蛇年吉祥物。
今年首個憑借“醜”出街的蛇年吉祥物來自雲南昆明。每個來到南屏街的市民、遊客,都已被這條疑似菌子吃多了的蛇醜得走不動道。
設計師顯然深諳黑紅也是紅、醜萌也是萌的硬道理,才從所有設計方案當中選擇了評論最多的打法。
民間智慧賦予其最貼切的稱謂,“鬼迷日眼蛇”昵稱一出更是效果拔群。不少審醜愛好者聞味而來,似要將其拱成全雲南最另類網紅打卡點。
貴州遵義千燈會的“麻子蛇”緊隨鬼迷日眼蛇之後,將蛇年醜學推向了新的高潮。
為了吸引路人的注意,其不僅使出了密集恐懼攻擊,還憑空生出手臂,讓人敢怒而不敢砸。
魔幻雲貴,各有高招,四川也是不遑多讓,祭出“騷包”。
此蛇出處不明,但觀其天人之姿,想必路過的天命人都難忍住上前立棍單打除之後快。
過往每年,各地但凡出現設計欠妥的生肖吉祥物,都勢必將被網友的唾沫星子洗禮一番。
但到了蛇年,看到醜蛇吉祥物輪番出街,我卻隻能說一句情有可原——因為在十二生肖的行列裏,實在沒有誰是比蛇更難做成吉祥物的了。
甚至可以說,這玩意兒於情於理都不應該被做成吉祥物。
此事在2013年亦有記載
從過往經驗上說,吉祥物往往取材自非人之物,卻需在不失原本特征的基礎上進行萌化、擬人化處理。
但蛇為何物?其無外耳,無四肢,身體細長而遍布鱗片,且習性具備攻擊性,原本應該是令人恐懼的存在。
蛇是嚇人的,某種程度代表它也是酷的,因此原樣複現即可達到帥氣逼人的效果。
今年山東青島某商場內品牌祭出的白色巨蟒,便是遵循此邏輯設計出的潮哥打卡單品,你得承認它確有幾分霸氣。
但設計師是否想過有多少恐蛇人士已經嚇尿?不,他沒有,他隻在乎他自己!
恐蛇症(Ophidiophobia)是一種確實存在的病症,相關調查稱展現出對蛇類臨床恐懼的成年人約占人口的 3-4%。
很遺憾地說,在這個生肖年裏,恐蛇的大概率是上不了桌了。
仿物如物,原本是吉祥物創作應當遵循的一條基礎規則。但對於蛇這種奇特的生物而言,要將其做成不嚇人的吉祥物難度實在是大。
於是,這樣的規則幾乎就被所有設計師無視了。
在無規則限製的吉祥物設計中,能想象到最簡單的蛇擬人化方式,便是保留其肢體,僅賦予豐富的表情神態。
廣州四海城的“鹹濕蛇”便是這種操作的傑出代表,但如你所見,選擇何種表情也會直接關係到呈現出的效果。
粗暴但有效的操作則是直接對蛇進行換頭爆改。解釋權歸設計師所有,漫畫家常規操作是畫女硬說男,你便可以依樣畫葫蘆——畫雞硬說蛇。
蛇的形體原本淩厲,挫其鋒芒的另一種做法是把它全身棱角抹去,用圓潤的造型體現萌感。這種做法亦有弊端,稍有不慎,哥們兒就過上蚯蚓年了。
這也不對那也不是,像也不對不像也不是,蛇年吉祥物實在給全國設計師都出了一道難題——翻車成了大概率事件。
眼看醜蛇遍地爬,網友們也開始發崛起身邊的“美蛇”。
呼聲最高的幾條分別來自福建泉州、南京、東莞,並稱為四大美蛇(其中有兩條來自南京德基商場)。
撲閃撲閃的卡姿蘭大眼睛是它們的共同特征,比頭還大的頭飾或大耳朵則是萌化的統一標誌。
該怎麽評呢?必須說,這所謂的“四美”似乎遵循著同一套AI式的標準化解題思路。
你能料想到它們能吸引到多少人打卡圍觀,能預計到成為網紅對它們來說就是必然。
但比起拿這玩意兒“洗眼睛”,我還是更願意看點醜的。
奶蛇?
它們的醜是那麽光明磊落不講道理自由自在熱情奔放!
過去的一年我吃多了AI大便,農曆蛇年還沒正式到來,各地美陳設計師都聽著:
必須再給我整點醜的!把蛇年吉祥物比醜大賽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