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2013年才通過實驗得到了科學家的解答。
科學家實驗證實
日本一所大學的科學家們找了一批公雞進行實驗。首先觀察的是公雞的正常打鳴習慣,發現公雞一般會在清晨和喂食的時候打鳴。通過觀察還發現,叫得最響亮的公雞往往是地位最高的公雞,也是清晨最先打破黑暗的公雞,其次才是根據地位順序依次打鳴。
隨後,科學家們對環境的光照進行了控製,把做實驗的公雞放在一個封閉房間內,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驗。前兩周,對公雞先實行連續12小時的光照,之後連續12小時沒有光照。這樣持續兩周規律的光照之後,發現公雞的打鳴規律變成了平時光照即將到來的前兩小時左右。
於是,在之後的兩周,科學家們決定加大實驗難度,對封閉房間內的公雞實行一天24小時無光照,即讓公雞處於完全分不清白天黑夜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剛開始時,公雞的打鳴時間依然跟前兩周實驗時一樣,在光照來臨的前兩小時那個時間點。
但是,隨著黑暗的時間拉長,公雞漸漸地對打鳴的時間出現了偏差,原本公雞的打鳴時間為24小時一個周期,在24小時無光照之後,公雞的打鳴時間提前了20分鍾,打鳴周期縮短。時間越久,出現的偏差越大,打鳴的周期也慢慢地沒有規律。也就是證明,光照確實會影響公雞對時間的感知。
同樣,科學家們也做了我們小時候常常想做的一件事,在封閉的空間內通過隨機的光照,播放一隻公雞的打鳴聲來刺激其它公雞,同樣會引起其它公雞跟隨打鳴,隻是一般在光照來臨的時間前後,引起的打鳴聲更加頻繁。
實驗之後,公雞天亮就打鳴這一問題就有了答案,科學家認為:主要原因是內部生物鍾形成的習性和規律,同樣不同的生活環境也會對公雞打鳴的規律造成影響。跟人類從晚上睡覺睡到天亮就會自然醒的生物鍾一樣,公雞打鳴也形成了一個自動循環的生物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