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寫起來很快,實際上一篇可能就涵蓋了半年甚至一年發生的事情。從1943年10月緬北反攻胡康河穀開始到進入孟拱河穀用了將近6個月。緬甸即將進入雨季。進入雨季以後連月大雨傾盆,道路泥濘,山洪暴發,道路中斷。等到雨季過去道路逐漸幹燥適於通行又是半年時間。雨季既是老天爺定出的休戰期。半年來每天過得如驚弓之鳥的日軍終於得到一絲喘息之機。
然而史迪威頭腦中卻有一個非常大膽的想法,突襲密支那!史迪威的計劃很有創意。他將麥瑞爾突擊隊和遠征軍特務營混編為代號H,K,和M的三支突擊隊。這樣規模的隊伍是不足以奪取一個聯隊駐守的緬北重鎮密支那的。但是這三支小部隊輕裝進發快速穿插,進軍速度遠遠快於大部隊行進。等到三支突擊隊到達密支那,就一舉攻占密支那城北的機場。機場一旦攻下,突擊隊要保障機場至少存在一個24小時的窗口可以降落軍機。在這期間大型運輸機將運載新30師,第14師,第50師以及所配備的重火器和裝甲車降落在密支那機場。一條大部隊的空中同路瞬間打開!然後遠征軍在敵人毫無準備之際猛攻密支那,一舉奪下。這個計劃取了一個很獨特的名字,叫“威尼斯商人”。
這真的是一個天才的奇襲計劃。當然這裏有幾個先決條件。首先是突擊隊能夠隱蔽到達作戰地點。實戰中隻有H縱隊按時進入作戰地點,另外兩支縱隊均受阻延誤了日期。第二是突擊隊能夠奪取機場,破壞日軍軍機,堅守到援軍降落。這一點H縱隊做到了。因為襲擊發生的非常突然,機場守備部隊毫無防備。日本軍機被悉數摧毀,H縱隊清理好機場。美軍運輸機拖拽著滑翔機很快飛臨機場。短時間內空降了5個團的兵力。事情到這一步進展得基本符合計劃。然而下一步計劃卻出現了意外。
圖一 麥瑞爾突擊隊徽章,左上為青天白日徽,即以紀念在緬北和中國遠征軍並肩作戰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執行突擊計劃的指揮官是法蘭克.麥瑞爾準將。麥瑞爾畢業於西點軍校,後又進入麻省理工學院軍事機械專業深造,是個十足的學霸。麥瑞爾突擊隊的名字就是以他來命名。麥學霸別的都好,唯一的缺點就是數學太好了。根據美軍後來被證實根本不靠譜的情報,密支那此時守軍不過一個中隊,大約300戰鬥人員。所以學霸認為派去一個團足矣。而當時守備機場留下一個團,占據火車站,攻占市區好幾項任務,完全可以交付另外4個團共同完成。這裏就能看出學霸有點兒軸,不太清楚這麽精打細算過日子到底是為個啥。而且也沒考慮情報可能有誤。實際上密支那城裏大概有1000人,是情報顯示的3倍。如果壓上4個團,利用奇襲的優勢,也許有機會將日軍趕出密支那。但是一個團則力量不足。
這個錯誤使得“威尼斯商人”虧本破產。150團進攻受挫損失慘重,兩個營長在戰鬥中陣亡。部隊被迫退出城外,已經占據的火車站也被奪回。日軍利用這個機會通過公路和鐵路迅速調兵和運輸補給。密支那形勢突變,一場突襲戰變成了艱苦的陣地戰。麥瑞爾不但不反思調整戰術,反而遷怒150團團長,將其解職遣送回國。此舉引發遠征軍的憤怒。最後史迪威親臨前線,將麥瑞爾調離。
圖二 麥瑞爾準將(左)和史迪威中將(右)在密支那前線
密支那戰役在暴雨中進行了兩個月。前後換了三名美國指揮官均指揮不利。最後調來新一軍軍長鄭洞國親自指揮。孫立人此時也冒雨奪取孟拱,然後乘火車抵達密支那增援。鄭孫兩人合力。孫立人包抄後路切段日軍後方補給線。鄭在正麵延展壕溝襲破日軍陣地。日軍最終彈盡糧絕。密支那日軍守將水上原藏少將奉命“玉碎”,意思就是不惜一切代價戰鬥到最後一人,隊伍全體殉葬在密支那。8月1日水上少將舉槍自盡。臨死前隱瞞下玉碎的指令,下令殘部突圍求生。
密支那戰役後期演化成了名副其實的絞肉機。日軍前後增援總計10000人戰死。而遠征軍和美軍也損失了6000人。一將功成,白骨累累。史迪威終成一代名將。密支那戰役後來也進入西點軍校的課本中。
密支那戰役還有一些令人觸目驚心又啼笑皆非的事。一次日軍突破遠征軍陣地,希望能夠搜索到一些食物。孫立人的迂回包抄使日軍已經斷糧多日。這時有人發現遠征軍將來不及搬走的大米傾倒在一個野外旱廁的糞坑中。驚人的一幕發生了,一名饑餓的日軍從糞坑裏掏出一把大米裝在軍帽裏跑去河邊清洗,然後把米搓成團子就開始吞吃!餘眾立即紛紛效仿,一糞坑的屎瞬間被掏光。然而這在日軍受困挨餓的戰例中還算文明的。太平洋戰爭和高黎貢戰役中均有日軍極度饑餓的情況下吃戰友屍體的記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