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軍組建最初的目的是要保衛滇緬運輸線的暢通。實際上在仰光失陷之時運輸線就已經被切斷。中美英聯軍在緬甸地麵行動的徹底失敗,喪失了緬甸全境和滇西,完全無望能夠在短期內恢複這條交通線。這時候美國這個強大盟友的超能力就體現出來。為了支持凱申公堅持抗戰,在中國戰場拖住100萬日軍,羅斯福致信給馬歇爾將軍要求他立即開通一條空中運輸線。這條運輸線從印度阿薩姆邦起飛,目的地是昆明。由於密支那和八莫都失陷於日軍,航線被迫北遷,飛躍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當時的運輸機飛行高度隻能達到海拔7000米,而喜馬拉雅山則有一係列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所以飛機隻能在山脊間穿行,飛行高度依山勢起伏不斷,樣子象一個個的駝峰。因此這條航線被稱為駝峰航線。駝峰航線當時是世界上最危險,飛行難度最大的航線。平均每天都有一架飛機會失事。以至於後來新手飛行員都不用擔心線路不熟飛錯方向,老飛行員告訴他們隻要跟隨著地麵上失事飛機的殘骸就能準確降落在昆明機場。
圖一 飛機飛行於駝峰航線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駝峰航線開通的日子裏,美國前後總共投入運輸機1500架。其中超過500架飛機墜毀。514個飛行機組遇難,死亡超過1500人。其中大部分人員是美國人。
聯軍戰敗,史迪威這個光杆司令還要麵對媒體。他痛苦而尷尬的承認戰役遭到慘敗,並未推諉責任,表示一定會組織起力量收複緬甸。
史迪威是個誠實君子,他坦率,表裏如一,但是並不傻。一場戰役下來他已經透徹的看清了形勢。首先英國人是完全不能指望的。下一步的計劃裏他已經把他們排除在外。對於中國方麵,史迪威的看法是一分為二。他看出中國士兵不畏艱險犧牲,敢於拚搏,英勇作戰,他們都是非常出色的戰士。軍隊中也不乏孫立人這樣優秀的將領。但是在中國更高決策層方麵則充斥著腐敗和無能的人。他沒有明說具體是誰,但是凱申公,羅卓英,和杜聿明肯定是在名單之中。史迪威渴望一支聽命於他的指揮的英勇善戰的部隊。這一點美軍無法滿足他。美國現在同時在歐洲和太平洋兩個戰場作戰,再難調撥給他一支部隊。見到敗退下來的遠征軍,史迪威靈機一動,心想這就是他想要的軍隊。
經過一番商洽,史迪威取得了赴印遠征軍的完全指揮權。他雖然是光杆司令,但是背後代表的美國政府是老常不得不仰賴的。史迪威給凱申公開出了優厚的條件。首先他要把駐印遠征軍打造成完全美式裝備的先進機械化部隊。不但裝備上完全美國化,部隊還要經過嚴格的美式整訓,配備美國教官。這隻部隊經過整訓合格後用於反攻緬甸。待緬甸收複後這支部隊原封不動奉還中國。同時他還承諾幫助老常盡快裝備30個美械師,為這隻部隊提供裝甲車,火炮,輕重武器,軍服套裝等等。同時配備美國教官訓練部隊。為什麽還要提一句軍服套裝呢?因為當時的遠征軍入緬基本上都沒鞋穿。士兵穿的大都是草鞋。後來遠征軍很多老兵回憶,是入伍後第一次穿上了皮鞋。這30個師給老常用於收複滇西和國內戰場反攻日軍。
圖二 中國駐印軍裝甲兵在蘭姆伽基地軍訓
由於條件太過優厚,老常當場就答應了,還痛快的答應在國內招兵送去印度,幫助史迪威補充兵員。新的軍隊更名為中國駐印軍,完全脫離中國軍隊體係成為一支獨立軍,全權歸史迪威指揮。至於杜聿明和羅卓英,史迪威堅決不要,把他們送上飛機飛回國內。
新兵很快通過駝峰航線來到駐印軍駐地。每個人都是有一定文化基礎的青年學生。所有人都是人生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出國,一段嶄新又激動人心的人生曆程正在召喚。史迪威對於這支完全屬於他的子弟兵非常用心。他給他們提供了美軍標準的裝備,軍裝,營養夥食,醫療,也配備了專業合格的美國教官。不但教習他們體能,武器使用,還教他們叢林作戰,戰術配合。訓練這支隊伍耗資不菲。比如炮兵就規定必須實際操作發射超過400發炮彈才算達標。每天都是實彈操演。就這一項在國內就消費不起。經過一年整訓,一支嶄新的中國駐印軍誕生了。他們軍容齊整士氣高昂,期待著一場複仇和光榮之戰。
圖二 史迪威(中)和孫立人(左)廖耀湘(右)商討入緬作戰
這時的史迪威也不再是那個未經陣仗的將軍了。雖然第一次緬甸戰役是一場失敗的作戰,但是史迪威從中學到很多經驗教訓。他有信心在未來的緬北戰場上找回自己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