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線失守,曼德勒會戰打不下去了。亞曆山大生怕遭遇人生中的第三次敦刻爾克,執意要撤回印度。史迪威和凱申公雖然號稱中印緬戰區司令官和參謀長,但是對於英國人毫無約束能力。遠征軍的後勤供應英軍並不負責,美軍在緬甸沒有製空權也無法空中補給,所以完全依賴作為後方的臘戍。此時不但糧道,連歸路也被斷了。第56師團占據臘戍後並未片刻遲緩,繼續分兵追擊。第66軍兩個師潰逃。日第56師團乘勝攻入滇西,畹町,龍陵,騰衝未做多少抵抗相繼失陷。日軍幾乎趁亂搶渡怒江進入雲南腹地。凱申公聽到這個消息不禁菊花一緊。禦敵不成反被掏肛。另一方麵渡邊分兵北進迅速攻占密支那和八莫,封堵住了遠征軍所有回國的道路。
入緬前凱申公已經調整了遠征軍方略為縱深防禦,禦敵於國門之外。作為重要軍事基地的臘戍城在兩個月時間裏竟然沒有修築防禦工事。以至於日軍到來,幾乎是麵對一座不設防城市。實際上臘戍是應該深溝高壘嚴密布防的重鎮,並且應該修建好反坦克設施。這樣將來部隊收縮退卻至臘戍,可以形成長期攻防對峙的絞肉機局麵。最後通過拚人力和後勤逐漸消耗日軍,形成固定防線。從這方麵而言杜聿明作為遠征軍前敵最高指揮官有不可推卸責任。
現在如何帶部隊回國變成了一個大問題。兩種策略擺在杜聿明麵前。第一種是聽從史迪威和羅卓英的命令一同撤往印度。史迪威是一位純粹的盟友。雖然曆經英國人的背叛和中國人的無視,但是還是以盟友的方式來對待兩邊的軍隊。他以為作為盟軍,撤退到盟友的地盤再做打算毫無問題。而凱申公則擔心一旦軍隊撤入印度則徹底失去掌控權,自己的部隊變成英美的雇傭軍。所以他要求杜聿明向北尋路把軍隊帶回國。杜聿明因為此前多與史迪威不睦幾乎翻臉,所以也不願西去印度仰人鼻息。對於回國的路線,一條是在密支那到八莫之間尋找日軍薄弱點突破防線回雲南。一條是避開日軍從北邊野人山開辟道路回國。
以當時杜聿明掌握的兵力,有4萬人,還有頗具戰鬥力的孫立人和廖耀湘率領的新38師和新22師。他完全有實力從密支那打開封鎖。那樣回國的路還要順暢一些。值得玩味的是孫立人派第96師走此路線,佯攻密支那然後尋路撤退。其意圖是迷惑日軍。第96師亦有棄子的意味,丟卒保車。但是第96師最後成功通過封鎖線回國,傷亡率遠低於穿越野人山。
圖 胡康河穀遠征軍烈士陵園
(此段會有令人不適文字,膽小讀者建議跳過)
杜聿明則帶著大隊人馬一頭紮進了野人山。當渡邊正夫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先是一愣。作為叢林戰專家的他不敢相信杜聿明會做這樣的決定,這與自殺無異。緊接著他撫掌大笑,說這樣的話就不用我們派兵去打了,他會自己死在裏麵。於是傳令日軍不必追擊。渡邊正夫太了解熱帶雨林的可怕了。而杜聿明關於雨林的知識僅限於道聽途說,紙麵得來終究甚淺。這種無知給第五軍帶來的損失是無比慘痛的。後據英國記者統計計算,第五軍的野人山之旅平均行進每30米就要丟下一具屍體。雨林裏螞蝗從樹上,從水中,從泥潭鑽入士兵的腿,身軀,鼻孔,眼眶。蚊蟲如影隨形,大肆傳播惡性瘧疾。遍地火蟻,稍作休息就渾身被咬。如果虛弱站不起來,數小時後直接被啃食成一具白骨。在行軍路上曾見十數具白骨拄著槍環坐,像是在開會。而這些戰士隻是半天前太累坐下打了個盹。再加上進入雨季,大雨,泥濘,山洪。。。後來的幸存者說,野人山裏沒有一樣東西人能吃,但是每一樣東西都能吃人。
被杜聿明拋棄的還有戴安瀾的200師。由於戴安瀾居後阻擊日軍被分割包圍,杜聿明丟下一句話令他自己尋路突圍回國就倉皇逃跑了。戴安瀾在日軍重圍中利用雨林隱蔽隊伍,企圖向東突圍回到雲南。他的行蹤雖然躲過了日機的偵查搜索,但是被緬甸帶路黨報告給了日軍。日軍一個聯隊在戴安瀾突圍路線上設伏,戰鬥中戴安瀾腹部被機槍子彈擊中,身負重傷。經過幾日行軍戴安瀾傷口感染潰爛生命垂危。1942年5月26日,戴安瀾回光返照,他命勤務兵扶他起身整理衣冠,麵對北方默默禱念,須臾身體一歪離世長辭。一代抗日名將逝於緬甸茅邦,時年38歲。餘部火化戴安瀾屍體後將骨灰帶回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