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武一宗法難說的是中國佛教曆史上的四次滅佛事件。三武是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一宗是後周世宗柴榮。這幾位信道不信佛並不是他們要滅佛的原因。究其根本大約如下:
北魏至隋唐以來,佛教的發展給經濟帶來的衝擊越來越大。
1、佛教侵占大量土地,影響國家土地政策的實施,北魏高峰期境內大小寺廟3萬多座。
2、嚴重影響稅收,僧尼不僅不納賦稅,而且不參與勞役,北魏最多時有僧尼200多萬。
3、影響征兵,北周曾一次強迫300多萬僧眾還俗,其中很多人加入了軍隊。
4、綜合以上三點,總體來說就是佛教很“費錢”。
沒人和佛過不去,要說有,那隻有錢和佛有時勢不兩立。
滅佛的原因是因為佛教與國家在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上產生矛盾。在沉重打擊中國佛教的同時,也加快了佛教中國化的進程。四次滅佛之後,佛教開始主動與儒、道融合,逐漸承認儒家的綱常倫理,開始向世俗王權低頭,並接納了道教中的相關思想。
隨著佛教的發展,佛教寺院開始享有經濟特權,僧侶不但不從事生產,不服兵役勞役,而且擁有大量的仆役和田產,廟產不用交稅負,對社會經濟和軍事造成的影響日益凸顯。三武的滅佛頗為暴力,有經濟有宗教有政治因素。後周世宗柴榮的滅佛主要是從國家發展角度出發。後周世宗時的佛教,社會上大量有用之人,為了躲避戰亂,紛紛剃度出家,造成國家人才的流失。另外,存在大量舞弊現象,很多人與寺廟勾結假稱自己的土地是廟產,而逃避國家稅負,一些佛教徒的奢侈生活,造成了國家財富的大量流失,與世宗富國強兵的戰略相違背,必然遭到他的反對。
後周世宗的滅佛運動,采取更加理性的措施。顯德二年(955年),世宗正式下令滅佛,主要措施如下:第一,禁止私度僧尼,嚴禁奴婢、罪犯等出家,廢除所有無敕寺院,不允許新建寺院。第二,僧尼中有懷才抱器、年少驍勇者,若想出仕任官、從軍報國者,可以申請應試,朝廷量其才而用。第三,革除佛教中的一些舊弊端,對有些僧尼采取的燒臂煉指、釘截手足等毀壞身體的做法,一律禁止。而那些用於蠱惑人心的旁門左道、妖幻之術,也一並禁止。第四,沒收民間銅器佛像,用以鑄錢,克服國家錢荒困難。第五,每年造僧帳兩冊,將寺院僧尼數目報告中央,僧尼凡帳籍內無名者,均令還俗。
據說在拆除寺廟時人們怕報應,柴榮說:“佛是佛,銅像是銅像。況且佛說要施舍利民,自己身上的肉,眼睛都 要拿出來施舍,我們把佛像砸了鑄錢,於民有利,佛也是會同意的" 如果辦好事也會遭報應,說明佛也不是好佛。經柴榮理性滅佛,全國拆除寺廟幾萬座,最後全國隻剩2,3千座寺廟,幾萬僧人。國家收回了大量的土地,勞動力,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源動力。
最後說一下柴榮,被譽為五代第一明君,在位僅六年就駕崩,他在這六年中表現出了出色的治國能力,以六年的時間做出了很多君主六十年都做不出的成績,不僅是文治,武功方麵柴榮也是不遺餘力誓要收複石敬瑭出賣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隻可惜柴榮早逝,如果能給柴榮2,30十年的時間,應該能名垂青史。柴榮駕崩後,趙匡胤自導了一幕黃袍加身,這在五代十國時期是很常見的事,柴榮的義父郭威就是玩的黃袍加身建立後周,柴榮是過繼給郭威的,以前叫郭榮,登基後改回原姓柴。對比柴榮,趙匡胤則視自己權力高於國家利益,他自己怎麽得的皇位,也怕別人再來個新橋兵變黃袍加身什麽的,趙匡胤並不殘暴,杯酒釋兵權,叫那些將領交權保命換富貴。他的權力穩了,沒有能人打仗,燕雲十六州就別想了,如果柴榮能多活5,6年,燕雲十六州是很有可能收回的,趙匡胤可是柴榮的一員猛將,武力值爆表。
柴榮死時39歲,他的早逝被佛家津津樂道,毀佛像的報應。早逝本不是什麽稀罕事,柴榮治世英明,生活節儉,不應被報應,估計早逝也是過度操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