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尺度插畫師自曝養娃日常,讓無數人共鳴:當媽是場修行

來源: 愛範兒 2024-05-11 08:59:4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205 bytes)

有許多無法用文字語言表達的情感,畫家能用寥寥數筆惟妙惟肖地展現出來。

法國插畫師Marion Fayolle,以其細膩的筆觸,記錄下了初次為人父母或喜或憂的內心感觸,不僅打動了許多同為爸媽的人,也令沒有孩子的網友動容。

她在兒子出生後,將第一次當媽媽那些複雜矛盾的想法,匯聚筆尖化作圖像,集合成了《Les Petits》(譯為小生命)的畫冊。

全書共有96張圖,沒有任何一句注腳,卻像一本寄給未來的優美詩集,無論何時翻開,都別是一番滋味。

1

十月懷胎隻是開始,媽媽永遠沒有“卸貨”的那一天。

2

乳房是嬰兒安全感的來源。

3

母親的汁水被吸幹後,孩子也就長大了。

4

世人皆知母乳喂養安全、好處多,卻往往忽略了母親要承受堵奶、胸部變形、乳頭破裂之痛。

5

偶爾會特別恨當父親的人,怎麽能沒有經曆過痛苦就活生生占有從自己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

6

孩子像父母的複製作品,換句話說,你是一麵鏡子,他會照著你的為人處世長大。

7

夫妻之愛和父母之愛的區別是中間隔了一個孩子。

8

想不到吧,有時候孩子不是加強兩人關係的紐帶,而是加劇隔閡的導火索。

9

盡管千難萬難,弱小的生命也有強大的治愈能力,是母親可以依靠的港灣。

10

孩子邁開的每一步,都有父母寸步不離的目光,但這份關心,既是愛意也是負擔。

11

把孩子拴得再緊,再舍不得放手,他終究會高飛遠走,父母需要用一生學會目送孩子的別離。

12

養娃如養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13

想培養出品味高雅的孩子,卻囿於自身淺薄的見識,以為速溶和手磨是一樣的。

14

父母共同把一塊璞玉捶打成了自己理想的樣子,但通常不成功。

15

一家人的意義便是盤根錯節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

16

父母是孩子成長中的養分,心甘情願地等著他們敲骨吸髓。

17

任何時候,想到有媽媽在就不會害怕。

18

臉上的每一條皺紋,不是歲月的痕跡,是為孩子操心的印記。

19

母親沒有完整的自己,一半屬於伴侶,一半屬於孩子。

20

人生無非是一場接力賽,父母抵達不到的遠方,便將希望寄托於孩子。

21

親子關係的真相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告別,雖然有血緣關係,可他不會成為第二個你。

22

你既是我,我亦是你。

《Les Petits》並不是一本溫馨有愛的畫冊,它出版後,卻得到了鋪天蓋地的好評。

正因為它反映了為人父母在養育孩子過程中自我懷疑、自我探索和自我矛盾的情緒。

這裏坦誠地揭露了麵對孩子,他們各種各樣的複雜情感,不單單隻有無私奉獻的愛,還有焦灼、失落、痛苦、絕望、羞恥、愧疚、憤怒、共生、吸食等陰暗的想法。

也許聽說了太多“為母則剛”“父愛如山”的謳歌,《Les Petits》真實記錄父母除了愛,還有埋怨、暴怒、厭棄等感覺,才得到那麽多人的共鳴。

在Marion Fayolle成為母親之前,她對男女關係的態度向來奔放、前衛,冷眼旁觀著癡男怨女的愛恨情仇。

她的畫作被認為幽默、尺度大,對愛情不眷戀,看透了人性,仿佛無欲無愛。

可她當媽媽後,無論對感情還是生命,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全新認知。

對她而言,孕育和養育一個孩子的過程,不可能十全十美,卻延展了她人生的寬度。

或許,這才是父母延續生命的意義。

所有跟帖: 

這句話說的深刻,弱小的生命也有強大的治愈能力,是母親可以依靠的港灣。 -yzout- 給 yzout 發送悄悄話 (778 bytes) () 05/11/2024 postreply 10:48:5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