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的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來源: luckynumber7 2023-11-26 10:45:5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094 bytes)
回答: 同問偶爾掉鏈子2023-11-26 10:37:29

千裏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一般來說,杜牧的這首《江南春》中的“南朝”指的是南北朝時期的“南梁”。由於梁武帝蕭衍篤信佛教,所以在境內大修寺廟,到杜牧所處的晚唐時期,這些所剩無幾的寺廟在煙雨中隱隱約約,詩人以此借古諷今意味深長。

 

簡單介紹一下“南梁”這個朝代的曆史。

南梁是南北朝時期南朝四個王朝中的第三個(前兩個為宋和齊,後一個為陳),因為王朝的建立者蕭衍封地在古梁郡,所以定國號為“梁”,又稱“蕭梁”。

有意思的是,從公元502年蕭衍建立南梁,到公元557年陳霸先代梁建陳,南梁的國祚一共有55年,而除了梁武帝蕭衍在位48年之外,後麵的7年則陸陸續續產生了十多位皇帝,可謂走馬觀花,讓人眼花繚亂,不過如果稍作總結,這段曆史其實也並不複雜。

話說梁武帝蕭衍建立南梁以後,便立2歲的長子蕭統為太子。理論上講,如果太子蕭統能活到50歲,而且一生不犯什麽錯誤,那麽他就有機會繼承皇位。可惜的是,蕭統逐漸因為一些小事與父親梁武帝之間產生嫌隙,最後“隻”當了29年太子便去世了,其弟蕭綱繼位為太子。

梁武帝蕭衍在位的48年裏,前期尚能勵精圖治,政績斐然,將南朝的實力發展到了頂峰。隻不過有一句話叫做“盛極必衰”,南梁終究也沒能逃過這個規律,由於蕭衍晚年篤信佛法,不惜四次出家導致朝政荒廢,而且剛愎自用不聽勸諫,在國內廣建佛寺勞民傷財,導致王朝內部社會矛盾深重。

特別是在接納東魏叛將侯景的問題上,蕭衍的決策多次出現失誤,以至於發生了曆史上著名的“侯景之亂”:

公元548年,侯景在蕭正德(梁武帝蕭衍之侄)的暗中支持下率軍殺入南梁都城建康(今南京),梁武帝被活活餓死,蕭正德則自立為皇帝,侯景擔任丞相。次年,由於兩人發生矛盾,侯景殺死蕭正德,立太子蕭綱為皇帝,是為梁簡文帝。

公元551年,侯景又廢殺梁簡文帝蕭綱,改立豫章王蕭棟(昭明太子蕭統之孫)為帝。三個月後,侯景索性取代蕭棟自立為帝,並改國號為“漢”,是為南梁漢帝。

另一方麵,梁武帝蕭衍的幾位兒孫紛紛起兵討伐侯景,而且還在這個過程中為了爭當正朔而互相攻殺兼並,導致南梁四分五裂。最後,實力最強的湘東王蕭繹派大將王僧辯和陳霸先東下,在平定“侯景之亂”的同時也在江陵(今荊州)自立為皇帝,是為梁元帝。

曆史上普遍評價梁元帝蕭繹為“學界巨人”、“政界侏儒”,是因為滿腹經綸的梁元帝皇位剛剛坐穩,便開始挑釁北朝的西魏,妄想要求其歸還所侵占的土地。宇文泰一怒之下,派柱國於謹、宇文護,大將軍楊忠等人領兵五萬,攻入江陵,俘殺了梁元帝蕭繹。

梁元帝去世後,南梁又分裂成兩部分,一部分由西魏(北周)扶持,立蕭詧(chá,昭明太子蕭統第三子)為帝,曆史上稱為“西梁”或者“後梁”;另一部分由東魏(北齊)扶持,立蕭淵明(蕭衍之侄)為帝,都隻能算是南梁王朝的苟延殘喘。

先說第一部分,蕭詧建立的“西梁”基本上屬於西魏(北周)的附屬國,也正是得益於西魏(北周)的庇佑,“西梁”還能在南梁滅亡以後又續命了33年之久(最終為隋文帝廢除)。

第二部分就沒有那麽幸運了,陳霸先是發動兵變俘殺了王僧辯,廢黜了蕭淵明,然後改立梁元帝之子蕭方智為皇帝,不久又廢蕭方智自立,建立“南陳”政權,南梁由此正式滅亡。

總的來說,後來南朝之所以被北朝所滅,南梁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間節點。正是因為“侯景之亂”導致的南朝分裂,才讓北朝抓住機會侵占了南朝的大片領土,其中西魏(北周)侵占了巴蜀漢中之地,而東魏(北齊)則占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地區。

不久,北周攻滅北齊,而取代北周的隋朝又攻滅了南陳。從此,自東漢末年分三國以來,分裂了近三百年的中國又重歸一統,一個影響後世千年的大唐盛世正在隋朝滅亡後款款走來。

所有跟帖: 

至若梁武窮心釋氏,簡文銳意沙門,傾帑藏以給僧祗,殫人力以供塔廟。 -500miles- 給 500miles 發送悄悄話 500miles 的博客首頁 (417 bytes) () 11/27/2023 postreply 06:04:2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