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紐約,左派精英們是現代政治與資本完美結合的教科書式案例:口號喊得響,錢包卻永遠不動。BLM、氣候正義、租金控製、免費公交……這些口號掛滿了社交媒體和請願書,但當政策真的觸及自己的財富時,他們立刻露出真麵目。
一、身份與利益的割裂
上東區、TriBeCa、布魯克林高地的百萬富翁“進步派”,熱衷於:
-
在社交媒體簽署“支持租金控製、氣候正義、社會公平”的請願書;
-
給 AOC、Mamdani 等進步派候選人捐款;
-
孩子上 Dalton、Trinity 私立學校,卻支持取消公立學校資優班。
然而,一觸及個人財務利益,這些“公平正義的先鋒”就立刻翻臉:
-
2021 年紐約州“百萬富翁稅”提案:低收入社區支持率超過 80%,而曼哈頓 1% 富人區的私下遊說強度是公開支持的 10 倍(OpenSecrets 數據)。
-
2025 年“豪宅空置稅”:Hudson Yards 開發者 Stephen Ross 公開支持“可負擔住房”,但通過 REBNY 投入 $12M 阻撓法案,理由是“打擊投資信心”。
富人們要的“公平”,是別人多交稅、自己少交稅,同時享受公共資源。
二、良心洗白的結構化策略
精英左派們的行為早已不隻是虛偽,而是一種結構化策略:
| 行為 | 真正目的 |
|---|---|
| 捐款給進步派候選人 | 換取政策豁免,如稅基保護 |
| 孩子上 Dalton、Trinity 私校 | 確保子女不卷入“公平競爭” |
| 支持免費公交 | 自己地鐵不坐、司機開車代步 |
| 反對新建中產公寓(NIMBY) | 保房價、維持社區“高端感” |
經典一幕:2024 年上東區家長集會反對在 86 街建可負擔住房,口號是“我們支持住房正義——但不能在我們社區!”
三、數據揭示雙標真相
-
遊說支出(2024–2025,NYC):地產 $48M(反對分區改革)、金融 $32M(反對資本利得稅州化)、進步派 NGO 總和 <$10M
-
富人稅實際執行率:紐約州 $1M+ 收入者加征 2% 稅,但通過信托和資本利得延遞,實際多繳比例僅 37%(NY DOF)
-
曼哈頓頂級 10% 家庭房產稅有效稅率僅 0.6%,中產則為 1.2%
曆史鐵律表明:左派喊得越響,富人越安全。舊金山——全美最左城市——億萬富翁密度全球前五,房價中位 $1.4M。紐約進步派市議會 2025 年通過“企業稅減免延期”換取 REBNY 支持象征性空置稅——最終稅率僅 0.5%,預計收入 $80M(原目標 $500M)。
四、破局與諷刺
紐約精英左派的雙標遊戲並非偶然,而是一種“良心洗白機製”,通過意識形態掩護資本特權。現實中撬動這種結構,需要兩個條件:
-
聯邦層麵統一資本利得稅,繞開州級遊說網絡;
-
中產聯合抵製:稅罷工或集體遷徙(2025 年趨勢:得州/佛州吸走 15 萬紐約中高收入者)。
否則,紐約的“公平正義”永遠是:富人高喊口號,中產掏錢買單,底層拿到殘羹。諷刺的是,很多中下層還以為自己在“為正義發聲”,殊不知自己隻是被精英左派巧妙操控的“群眾演員”。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