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蔣老師把自己看的稱為正經書,其實我覺得他看的還不如老生哥看的。
老生哥小時候看書是出於興趣,正是認字、學知識的年齡,求知似渴,什麽書都是寶貝,興趣是最大的老師。
蔣老師長大了,為了充實門麵,專挑一些所謂的“經典”,其實是囫圇吞棗,消化不良。
比如他看的最多的是經濟學,其實沒啥用,對於那些經典,粗略的瞟一眼就夠了,除非你要當經濟專家。注意,我說的是經濟專家,就是那是經濟學大拿、教授什麽的,說起來一套一套的,但是預測經濟和對於經濟的把控,基本上沒有對的時候,你讓他們去炒股票,十買九虧。所以我說過,真正了解經濟的,都不是經濟學家。
再比如對於中國的古典文學,看些鑒賞辭典之類的也沒啥用處,一些連詩都寫不好的現代人評價古代作品,都是自己寫給自己看的,真要深入學習,隻有一個字:背。比如背個《離騷》是起碼的功夫。我見過一個牛人,小學背《長恨歌》,初中背《離騷》,高中背《哀江南賦》,那才是讓人佩服的心悅誠服。
書是好東西,看的當然越多越好;但是關鍵是要有思考的能力,否則讀的再多,用處不大。
更不要認為自己看的書多了,就是專家了,紙上談論政治、經濟、民主,和紙上談兵是完全一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