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日本皇室成員的的故事,沒當上天皇的皇子們都去了哪裏?zt

 

 

從古至今,宗室事宜始終是各朝麵臨的首要問題。宗室既能守護皇室,也能篡權謀位,即便無所事事坐享其成,也會給朝廷造成沉重的撫養壓力。曆代王朝皆會施行一定舉措以減輕宗室所致的財政負擔,唯有明朝除外。

明朝在曆史上獨樹一幟,其全部宗室皆為世襲罔替。每年,大量稅收被用於供養他們。曆經近 300 年,大明宗室湧現出眾多世襲罔替的親王與郡王。至明末,多達幾十萬的宗室用去朝廷 40%的支出,直接拖垮了明朝的國庫收入。

清朝情況稍佳,除若幹鐵帽子王外,其餘皆施行遞減爵位之製,然而部分親王所占之地並不遜於明朝親王,像肅親王,末代肅親王的莊園跨越多個省份,總麵積達 120 萬畝,著實令人驚愕。

可以斷言,無論何種情形,宗室事宜始終是皇室的棘手難題,何況是傳承綿延兩千多年且號稱未曾斷絕的日本皇室。

日本皇室傳承久遠,按理而言,其旁係分支即便沒有幾十萬之眾,也應有好幾萬。然而,當下的日本皇室人員稀少,皇位繼承人近乎難覓,關鍵緣由在於日本皇室采用了獨特的應對之策,讓皇子皇女出家為僧尼,以及施行特殊的臣籍降下政策。

【臣籍降下:將宗室變為臣子】

早年,日本皇室成員數量尚少,依律令規定,四世以內屬皇親,或者五世非皇親但擁有王號且獲從五位下(官階)的宗室,朝廷須為皇親分配土地及祿米。

起初,宗室人員數量不多,然而隨著宗室的持續繁衍,皇親的規模極為龐大,給朝廷造成極大的財政壓力,可宗室的生計問題又不得不解決,由此臣籍降下製度應運而生。

所謂臣籍降下製度,指的是賜予皇室子弟姓氏並將其降為臣籍,而皇女因出嫁而喪失皇族身份這一情況,則被稱作臣籍降嫁。

在奈良時代,賜姓臣籍降下所產生的姓氏,並非如後世的源氏、平氏那般眾多,而是存在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姓氏。例如,敏達天皇的六世孫葛城王與其弟弟佐為王獲賜橘姓,天智天皇的五世孫禦船王被賜予淡海氏,天武天皇的二世孫智努王和大市王被賜文屋氏,天武天皇的三世孫貞代王被賜予清原氏等等。

通常而言,天皇的皇子多數為一世而降抑或二世而降,少數為三世而降。一世而降的皇子,主要緣由在於其母親地位卑下,未獲恩寵,甚至在尚無親王封號之時便直接淪為臣籍。日本史上首位一世而降的皇子乃是桓武天皇之子岡成,其母僅是一名司職打掃的下級女官。

公元 814 年,鑒於宗室開支頗為龐大,嵯峨天皇遂決定將母親非為皇後、女禦的皇子皇女賜予臣籍而降下,所賜之姓即為日後聲名遠揚的源氏。

公元 825 年,桓武天皇之孫高棟王遭臣籍降格,獲賜之姓即為日後聲名遠揚的平氏。

自此時起,源氏與平氏成為後世臣籍降下皇子所常用的姓氏,然而源氏皇子的數量遠超平氏皇子。要知道,源氏並非皇子想要便能獲取的,嵯峨天皇曾留下遺旨,明確母親有過錯的皇子臣籍降下後不可為源氏。

盡管臣籍降下係天皇所頒詔令,然而由於宗室可擔任的官職存有局限,並非所有宗室皆能任職,眾多皇子鑒於收入缺乏穩定性而主動提出臣籍降下,如此一來可擔任的臣子官職便增多了。

多數臣籍歸降的皇子能夠維係自身兩代的榮華富貴,然而三代過後,光彩盡失,隻得前往鄉間謀求生計。

在平安時代之前,臣籍降下的皇子數量眾多。然而到了平安時代,日本皇室探尋出一種全新的化解皇子過剩問題的途徑,即讓皇子出家為僧。如此一來,既能夠節省開支,又能使皇子無後,從而確保皇位的直係傳承,實乃絕佳之策。

在明治時期,賜姓臣籍降下再度現身,其對象均為宮家皇族,皆為與宮家繼承無涉的皇子,且皆屬伏見宮係的宮家皇族。這些過剩的皇族被臣籍降下並授予爵位,成為華族。至於姓氏,已非往昔之狀,而是采用各類姓氏,其中多數是以與家族有關的地名作為姓氏。

除臣籍降下以消化皇子人數外,日本尚有一特殊舉措,即收養臣籍降下,把自身皇子送予大臣作養子,如此姓氏自然冠以養父之姓。當然,能成為皇子養父的臣子,非地位尊貴便是人臣之首,抑或是先前已降下的皇子皇孫,畢竟不能埋沒自身血脈,不過此類人數遠少於臣籍降下者。

【另類的解決辦法:出家為僧】

終於論及出家為僧一事。此前曾言,自平安時代往後,臣籍降下之事近乎鮮見,緣由在於以出家為僧來替代賜姓臣籍降下之法,如此既能化解宗室人數過多的難題,又能防止有人爭奪皇位,保障嫡係得以傳承。並且,出家的皇子大多絕嗣,除非在出家前已成婚並留有後代,多數年幼出家的皇子基本均無後人。

在平安時代之前,皇子出家隻是偶有發生,且大多在中年或晚年。然而,自平安時代至明治時期,年幼的皇子會被直接送進寺院,這些皇子出家後或將成為住持,亦或成為普通僧侶。

已出家的皇子亦擁有親王的稱號,例如法親王,此稱號用於稱呼出家進入僧籍後獲親王宣下的男性皇族;還有入道親王,用於稱呼在親王宣下之後才出家入僧籍的男性皇族。此類尊號無法世襲,並且諸多皇子根本未獲親王尊號,僅以法名相稱。

誠然,皇子出家為僧後仍有回歸政治舞台的可能,像天武天皇、順德天皇便是還俗後成為天皇的。

多數出家的皇子皆默默無聞,蓋因整日吃齋禮佛未有顯著之變。其中有一位聲名遠揚的皇子和尚,即眾人熟知的一休,其為小鬆天皇之子,在所有未還俗的和尚皇子中最為知名。當然,一休並無法親王或入道親王之封號。

皇子出家多擇諸如延曆寺、仁和寺、大覺寺、輪王寺、勸修寺、聖護院、青蓮院等知名寺院,其後亦會出任此地主持,少數皇子會自行創建寺院。除皇子外,部分公家子弟亦於此出家,亦有成為主持之可能。

【為何日本皇室成員越來越少】

往昔為確保皇位得以傳承,即便把皇子賜予臣籍或是令其出家為僧,仍不免產生無繼承人的狀況,故而日本還設定若幹世襲宮家充作皇位繼承的後備,世世代代皆為親王,爵位不降級,類似於清朝的鐵帽子王。

倘若哪天皇位繼承無人可選,便從世襲宮家或者寺院尋覓一人予以繼承。當然,倘若他們那裏亦無人可選,就會通過皇籍複歸的方式,恢複往昔被降格臣子的皇族身份。

然而戰後,在美國的部署下,日本皇室直係以外的十一個旁係宮家全員被臣籍降下,其中涵蓋了包括伏見宮與閑院宮這兩個世襲親王家在內,總計五十一人。他們所有人的姓氏均采用宮號去除宮字的形式,且均無繼承日本皇位的資格。

盡管十一宮家已淪為平民,然而其與皇室依舊存有交流,並且成立了菊榮親睦會,持續維係著與皇室的關聯,每年均會參與皇室的活動。

自昭和以降,直係後裔人丁不旺,繼承者日漸稀少,險些後繼無人。幸於 2006 年悠仁親王誕生,方解無繼承人之窘況,然觀悠仁親王,似略顯愚鈍。

在日本古代,臣籍降下這一舉措得以施行,主要緣由在於皇子皇孫數量眾多,給國家財政帶來極大壓力。然而時至今日,卻麵臨著缺乏繼承人的狀況。並且依據《皇室典範》,女性成員出嫁便會臣籍降下,所有皇室待遇也隨之取消,親王們被允許自行脫離皇室,而皇太子與皇太孫則無此脫離選項。迄今,尚無皇族自願脫離皇籍。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