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授銜時年齡最大的軍醫少校蔣維平和八路兒子蔣誌剛的故事 - zt

來源: znr0505 2022-05-20 20:37:0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540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znr0505 ] 在 2022-05-20 20:41:2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這個故事是老八路晉察冀一分區楊浩的兒子寫的。轉過來給大家看看。

蔣維平, 1955年經特批被授予少校軍銜,時年77歲。當時任解放軍北京軍區張家口251醫院副院長。1960年晉升中校軍銜。

1964年7月12日,蔣維平因積勞成疾,醫治無效,在張家口251醫院逝世,享年86歲。

1938年4月29日,一分區派出由陳正湘、王道邦帶領的一團組織起東進支隊,進入了房山地區. 就在這裏,蔣維平帶著兒子蔣誌剛參加了八路軍。當時跟蔣誌剛同一批參加到一分區八路軍的,還有一個十五歲的孩子,擔任通訊員。這個小八路,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解放軍中將、蘭州軍區副司令董占林。

蔣誌剛和董占林參軍後都被分配到一團二營,營長宋玉琳。一團到冀中容城縣之後擴軍征兵,容城縣有叔侄二人雙雙參加了八路軍,也被分配到二營七連,這就是狼牙山五壯士中的胡德林、胡福才。

蔣維平先在平西齋堂清水鎮鄧華支隊,又去與鄧支隊鄰近的杜家莊宋時輪支隊。看到宋時輪手臂負傷,身邊又沒有醫生,蔣維平當即留了下來。蔣維平最初是沒有軍人身份的,他是平西根據地抗日政權的黨員幹部,就足夠了。一來二去,就留下來當了挺進軍宋支隊的醫生,此時是1939年初,挺進軍剛剛建立。注意:蔣維平參加八路軍,最初參加的是宋時輪部隊。後隨宋時輪從門頭溝一路向西,留在了雁北靈丘縣上寨王震的三五九旅。

1945年初,蔣維平找到了在延安的晉察冀代表團。自從1938年蔣誌剛參加八路後,父子就斷了音信。此時他尋找兒子蔣誌剛的念頭一直未斷,他要求到晉察冀所屬部門去工作,以便能盡快找到兒子蔣誌剛。

1943年,蔣誌剛在一分區部隊,已經被培養為連指導員,以後跟隨一團二營教導員鄭三生支援東團堡戰鬥受到重創的三團。主力部隊縮編,蔣誌剛改任副指導員,指導員徐正衝,因不知內情,屢屢向一分區政治部匯報“蔣誌剛變壞了”的那個關鍵人物。

1943年,一分區正處於抗戰的最低穀時起,一些原一分區八路軍幹部戰士沒有抗過這個最艱難時期的考驗,投奔到當時看似強大得多的日偽軍一方。這也是一個至今很少講到的話題,但在當年,部隊的連長、連指導員以下,跑掉的幹部戰士不下上千人吧?

“跑掉”,我們稱之為“開小差”,但從八路軍跑掉的人不一定都跑到日偽軍那裏去了,也有跑回自己家的。可惜當年八路軍的軍紀不講這一套,凡屬開小差抓回來的,一律槍斃。所以,為了開小差後不被抓回來,就幹脆跑到日偽軍那一邊去了。

我計算過,一分區八路軍鼎盛時期近兩萬人,加上前後時間裏所征招進來的人員再經曆傷亡,總計不下三萬多人。即使跑掉這一千來人,也不過二十幾分之一,八路軍堅決抗戰的本質是不可撼動的。反之,楊成武對跑掉人員的懲罰是很嚴厲的,凡被抓住一律槍斃。

這也形成了一個“悖論”,凡是同八路軍交戰的偽軍人員,最負隅頑抗到底的,都是前八路軍叛逃人員。在姚雪森的書中,抗戰勝利,日軍都已逃走,八路軍圍攻偽軍把守的炮樓。偽軍的炮樓,很容易繳槍,因為繳槍後還可以參加八路軍;但凡叛逃八路軍把守的炮樓,均頑抗到底,不肯繳槍投降,因為他們知道被俘後的下場是什麽。

八路軍叛逃的高峰,當時在滿城縣的三團一位連副指導員蔣誌剛,因為常說怪話,跑到富裕的老鄉家喝酒,受到連指導員徐正衝的多次批評,並且被匯報到一分區政治部領導那裏。正當領導上打算對蔣誌剛采取措施的時候,蔣誌剛攜槍潛逃,跑到保定投敵去了。

當時根據地理狀況,一團叛逃到易縣縣城,三團叛逃,就去保定。幾個月後,噩耗傳來,據說是由於敵人內訌,自相殘殺,蔣誌剛等幾個投奔到保定敵人一方的原一分區八路軍幹部戰士,被日軍集體槍殺在保定西關並陳屍多日。

我太太的父親(彭澎),當時1943年任一分區宣傳科科長,他過去與蔣誌剛來往較多,知之甚深,認為蔣誌剛不是那樣的落後分子,這裏麵一定有什麽名堂,所以,他是極少數幾個認為蔣誌剛叛逃事件蹊蹺的人之一。

問題就在於:連你都看出來了蔣誌剛不是真的落後,難道日偽軍就看不出來嗎?

保定自抗戰勝利後,從沒落到八路軍的手中,很早就被國民黨軍接管。直到1948年10月,保定才被占領的國民黨軍隊放棄,落到解放軍手中。我太太的父親一進保定,當即和幾個原一分區幹部一起,到保定西關現場觀看蔣誌剛殉難(當時還不好說“犧牲”)的地方。

為什麽他如此關心蔣誌剛的命運?

1945年抗戰勝利,蔣維平從延安回到了晉察冀軍區所在的張家口,在軍區醫院效力。他曾經通過兒子參軍時的老團長陳正湘、也通過過去挺進軍衛生部部長、現在的冀察軍區衛生部副部長彭方複,尋找兒子蔣誌剛的下落。彭方複托冀察軍區的衛生部部長、抗戰時期的一分區衛生部部長張傑找人打聽,最後找到了夫人當時在冀察軍區衛生部工作、本人當時在冀察軍區政治部任宣傳科科長的彭澎來打聽。

在彭方複的幫助下,他們在宣化大校場——當年冀察軍區政治部宣傳科見了麵,在彭澎的告知下,蔣維平才知道了兒子蔣誌剛的下落——兩年前在保定被日軍殺害了。

這是一個很無奈的結局:兒子是被日軍殺害的,理應是烈士;但眾多人都證明蔣誌剛是“拖槍投敵”的,背後的真相無人知道。蔣維平當時說:請幫我搞清楚,誌剛不會投敵。

這不是秘密會見,因為涉及到一分區政治部抗戰老兵的下落,當時一分區很多幹部都在場,起碼幹部科長洪濮、幹部科幹事姚雪森,兩個人都在三團幹過,但蔣誌剛“突然叛變投敵”的底細都不知道,所以隻能聽著,無法插嘴。

當時冀察軍區政治部三個部:組織部、宣傳部、保衛部都在一起,相距不遠。當托付到保衛部部長楊卓,就是抗戰時期的一分區鋤奸科科長楊德才時,楊卓非常熱心地答應幫助詢問,但也是沒有能找到結果,他說很多當時的知情的人都不在了,事情就這樣拖了下去。

當時蔣維平見到他們多次說:不急,這是私事,別把公家的事給耽誤了,有機會的時候給問一問就行了。

洪濮一聽,立刻急眼了:這怎麽能是私事呢?把命都丟了,是烈士還是叛徒,不搞清楚怎麽行呢?

從1946年開始尋找,到1966年文化革命,我太太的父親擔任軍事醫學科學院的軍代表去“支左”,與當時擔任軍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的彭方複見麵的時候,彭方複還在詢問這件事的結果。但此時,蔣誌剛的父親蔣維平已經去世了兩年多,他到死也不知道蔣誌剛的犧牲真相。

抗戰時期的一分區政治部,每年都評選出兩位最先進的政工幹部,而且都是組織科長黃連秋和鋤奸科長楊德才、後來的楊卓。這兩位都是長征過來的紅軍幹部,黃連秋是55年少將,楊卓是六十年代少將,兩個人之間的私交極好。

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初期,黃連秋因病住院治療,在京的一分區幹部聞訊後都去探望。黃連秋最終還是沒抗過去,在醫院去世,終年七十歲。黃連秋住院病重期間,他最要好的朋友和戰友楊德才、此時的楊卓,終日守在醫院陪護,直到黃連秋離世。

在醫院裏,抓住一個沒有人幹擾的清靜時間,我太太的父親(彭家老爹)再一次向楊卓悄悄問起了蔣誌剛的事情。這一次楊卓說了實話:蔣誌剛並非叛逃,蔣誌剛始終是我們的人,他是接受了任務,偽裝落後受命跑過去的,但是被識破,最後被捕犧牲在刑場上。

我太太的父親(彭家老爹)說他當時一聽就急眼了:這麽重要的事情,解放後這麽多年,你為什麽不早說出來,給蔣誌剛的父親蔣維平一個交代。你不說出來,有誰會知道,讓英雄犧牲了還在為這件事背黑鍋。幸虧你今天說出來了,否則,這些英雄的下落至今都是個謎。

事後我太太的父親對我講起這件事,說1943年一分區在保定城裏建起一個情報總站,站長是楊德才從鋤奸科派過去的幹事,他最信任的得力助手。蔣誌剛幾個打入敵人內部的人,都是在他的領導之下,從事情報搜集、主要是暗殺敵特和漢奸頭目的工作。

但這個楊德才最信任的站長跟一個妓女姘居上了,還花光了一分區專門撥給他們的充裕經費,他報不上賬,幹脆叛變投敵,出賣了他手下的這幾個人。蔣誌剛幾個人被捕後,因為堅決不肯投降,最後都被殺害在保定西關外的空地上。

此事對一分區地下工作來說,這是一次很失敗的地下活動,因為怕影響不好,始終沒有對外聲張。那一次是把打碎的牙齒咽進了自己的肚子。(後麵刪去。)

哪成想,這一瞞就近四十年,隻有在黃連秋告別人世的病床前,楊德才在良心的驅使下在老戰友中間公開了此事,人們才知道蔣誌剛奉命打入敵後的英雄壯舉。

我查閱房山區的革命曆史,蔣維平的簡曆介紹不全,有錯誤;蔣誌剛的英雄事跡更是一字不提,人們都不知道。

所有跟帖: 

知子莫如父!蔣維平沒有看錯自己的兒子!這個楊德才著實可惡!為了自己的一點麵子或者避免自己負責任就讓烈士白白成為了叛徒! -振聲- 給 振聲 發送悄悄話 振聲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0/2022 postreply 21:30:08

這個楊德才和後來在香港和南懷瑾勾兌的可是同一個人? -清邁- 給 清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1/2022 postreply 03:12:19

特準蔣維平留長白須。 -akc- 給 akc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1/2022 postreply 08:12:4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