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風雲》故事,追不上的吉野,不存在的魚雷,冤屈的劉步蟾zt

來源: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2022-01-24 07:06:2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6427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 在 2022-01-24 07:08:2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甲午戰爭一直是曆史研究的重要課題,北洋水師則不僅是曆史學家看重的,同時也是軍迷和影視行業看重的題材。

在我國影視曆史上,關於北洋水師最著名的影視劇一部是馮小寧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拍攝的《北洋水師》 ,另一部名氣更大的則是上世紀六十年代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甲午風雲》。

關於《甲午風雲》,要說的故事也有很多。

一、《甲午風雲》的拍攝背景和爭議

1958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一部曆史電影《林則徐》,該片引起了轟動。於是在1959年,長春電影製片廠也決定拍一部曆史劇,對標《林則徐》。

《林則徐》講述了虎門銷煙和鴉片戰爭的故事,突出了著名曆史人物林則徐。

長春電影製片廠決定拍攝清末另一個重要事件甲午戰爭,要突出的著名曆史人物則是民族英雄鄧世昌。

導演林農接受了這個任務,組建了班子,找來了演員,也借來了軍艦。但在創作過程中,這部電影的結尾和定調也是一波三折。

曾有意見要求將鄧世昌塑造成資產階級革命家,這讓林農無法接受,他據理力爭堅持了自己的創作思想。後來又有意見要將故事結尾進行大改,鄧世昌犧牲前要認識到封建清廷的腐朽並與之決裂,讓水手王國成回到漁村發動農民起義。

壓力之下,林農加拍了兩個結尾,一個是鄧世昌要求王國成揭竿而起,另一個是鄧世昌犧牲後,王國成自發帶領漁民起義。

不過這個兩個結尾筆者是沒看到過。

二、《甲午風雲》的主要演員和拍攝軼事

飾演鄧世昌的是李默然,這也是李默然參演的第一部電影,之前他一直是話劇演員,通過該片他留下了鄧世昌這個影響了他一輩子的熒幕形象。

不過,在一開始,林農是打算讓李默然演李鴻章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李默然的臉部皮膚坑坑窪窪的,不像正麵人物應有的形象。不過最後經過權衡,李默然還是出演了鄧世昌,畢竟鄧大人是海軍,風吹日曬的反而不適合細皮嫩肉的樣子。

飾演李鴻章的是王秋穎,他同樣也是一名話劇演員,拍完這部電影之後他又和李默然搭檔出演了《兵臨城下》,在那部電影裏兩人依然有大量對手戲。

在《甲午風雲》裏有一場重頭戲,李鴻章宴請外國公使,鄧世昌在二堂隔牆旁聽,在這場戲裏,導演沒要求李默然怎麽演,讓他自由發揮。

結果李默然演了一出鄧世昌氣憤、煩躁到憤怒的一連串表情動作,然後打翻了果盤茶具,李鴻章則斷喝一聲:誰在二堂喧嘩。

二十年後,王秋穎身患癌症彌留之際,李默然千裏迢迢去看望他,護士不讓他進病房,李默然和護士爭辯,聲音大了一些,病房內躺著的王秋穎忽然大喝一聲:誰在二堂喧嘩!

李默然分開阻擋他的護士,像電影裏一樣推門進病房:標下鄧世昌,拜見中堂大人!

飾演丁汝昌的是著名演員浦克,其實筆者覺得以浦克的形象和演技,他不僅也能飾演李鴻章,甚至還能演好林則徐。

 

有一場戲是丁汝昌打劉步蟾耳光,浦克一巴掌結結實實打了上去,瞬間把飾演劉步蟾的李頡給打蒙了。

據李頡回憶,當時他雖然條件反射一樣繼續表演,但眼神和內心控製不住,他當時的心理活動是:浦克你個老小子,你還真打啊。

李頡飾演的經典角色以反派居多,在87版《紅樓夢》裏他飾演了賈赦。在拍《甲午風雲》時,有很多戲是在軍艦上拍的,結果李頡在軍艦上吐了個天昏地暗,每天都在暈船的痛苦中度過,但是一到鏡頭裏立刻恢複正常。

飾演另一個反派方伯謙的也是著名反派演員周文彬,他曾在《黨的女兒》裏飾演凶狠的白軍軍官,不過在《英雄兒女》裏他演了英雄王成的父親王複標。

長影廠著名大帥哥龐學勤則飾演了戲份頗多的水手王國成,別看這是一個普通水手,王國成也是曆史上切實存在的人物,隻是命運和電影裏不太一樣,曆史上的王國成沒有轉到致遠艦,也沒有犧牲,而是拿著因為打傷吉野號得到的一千兩賞銀退伍了。

飾演日軍艦隊司令伊東祐亨的是著名“鬼子王”方化,他之前在《平原遊擊隊》裏飾演了詭詐的鬆井,這次的官職明顯更大,成了海軍司令。

不過,方化這次的戲份雖不少,但他的戲幾乎全在軍艦艦橋上,沒有其他場景。

該片還有一個特殊的“演員”,那就是扮演致遠艦的延安號炮艦,原來是清末建造的永績號炮艦。這艘炮艦實際上比致遠號小了很多,排水量隻有八百多噸,而致遠號達到了兩千多噸,永績號的主炮口徑隻有4英寸,致遠號達到了8英寸,而且還是雙聯,因此永績號確實有些拉低致遠號的顏值和檔次。

讀者可能不熟悉永績號炮艦,實際上它和著名的中山艦(永豐艦)長得八九不離十,渡江戰役時被擊沉,後來被打撈起修複,改名延安號。

三、《甲午風雲》在軍事細節上和曆史的不同

《甲午風雲》在當年絕對是一部眾口稱讚的電影,但隨著曆史研究的深入和普及,人們發現《甲午風雲》有很多細節和曆史大為不同。

比如日本海軍旗艦是鬆島號,但該片改為吉野號,當然鬆島上的伊東祐亨也要屈尊到下屬的吉野號指揮去了。

近些年的研究表明,鄧世昌在海戰中瞄準的撞擊對象其實是日軍旗艦鬆島號,並非是吉野號,不過電影裏陰差陽錯起碼弄對了鄧世昌瞄準的是對方旗艦。

在該片末尾,鄧世昌駕駛致遠號衝擊敵人軍艦,實際上也可以算致遠號戰術的一種,因為致遠號前端設計有撞角,和超勇號、揚威號一樣都可以用撞角撞擊對手。

但是,致遠號最高速度隻有18節,突襲撞擊16節的鬆島還是有成功可能的,像電影裏那樣帶傷追擊23節的吉野則是毫無希望的。

在《甲午風雲》裏,致遠號最終被吉野號發射的魚雷擊中沉沒,這也屬於改編的成分。實際上那時候的魚雷科技含量很低速度很慢,在海戰中甚少使用。

根據中日雙方的記錄,黃海海戰中雙方軍艦都沒有施放魚雷,隻有北洋水師的魚雷艇向日軍西京丸號放了三條,一條都沒打中,電視劇《北洋水師》裏這一段拍攝得很真實。致遠號沉沒的原因根據研究應該是被炮彈擊中魚雷艙或鍋爐引起的爆炸。

不過,《甲午風雲》雖然在海戰細節上並不怎麽靠譜,但也屬於正常現象,一方麵海戰劇情在電影裏占比很小,另一方麵該片的重點並不是軍事,而是人物,這是曆史片而非軍事片。

四、《甲午風雲》塑造人物分析

《甲午風雲》裏比較重要的角色有六個,分別是李鴻章、丁汝昌、劉步蟾、鄧世昌、方伯謙和王國成。這些角色裏有些和曆史人物非常接近,有些則小範圍改編,有些則冤枉了人家。

真實的水手王國成上文已經說了一些,曆史上的王國成隻是個二等水手,連上炮台的資格都沒有,他沒有軍令就組織水手們開炮打傷吉野,擔的責任是很大的。

《甲午風雲》裏最不真實的人物是劉步蟾,曆史上的劉步蟾也是一位民族英雄,他剛正不阿敢說敢當,片中鄧世昌有一場和李鴻章當麵爭辯的戲,在曆史上其實是劉步蟾幹的。

劉步蟾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但他不願意將本國艦隊指揮權交給洋人,於是就和一些心懷叵測的洋員關係很差,這些洋員回國後所寫的文章裏對劉步蟾評價很低,幾乎和貪生怕死排除異己的小人沒兩樣。

由於這些洋員都是北洋水師成員,也參加了甲午戰爭,因此他們的文章被國內媒體和曆史界廣泛采信,結果劉步蟾在《甲午風雲》裏就成了十足的奸臣,這無疑是冤枉了他。

幸好,近些年隨著曆史研究的深入,劉步蟾的形象也得到了糾偏,成為和鄧世昌並列的民族英雄。

讓人無語的是,近些年來有一些人居然開始為方伯謙喊冤,骨幹人員就是方伯謙的後人,他的侄女甚至要求國家相關部門為方伯謙“平反”,讓人哭笑不得。

首先,方伯謙豐島海戰掛白旗和日本海軍旗是中英日三方都有記載的,他在黃海海戰中逃跑並撞沉揚威號連日本方麵都記錄了,而且濟遠艦的逃跑直接導致和它同在一側的經遠艦被日軍圍攻沉沒。

其次,上報方伯謙逃跑罪過的是丁汝昌和李鴻章,以臨陣脫逃罪名處斬方伯謙的是清廷,要平反也應該找他們去,清朝的免死金牌拿到明朝也不好使啊。

所以,《甲午風雲》裏讓方伯謙死在濟遠號水手的刀下,其實是便宜了他。

而該片中,筆者認為塑造最好的三個人物是李鴻章、丁汝昌和鄧世昌。

曆史上的李鴻章並非膽怯避戰,他其實是有自知之明,知道出戰大概率會失敗所以才避戰保船,而且北洋水師是他的命根子,一旦失敗必然成為其他人攻擊他的把柄,因此李鴻章也是進退兩難。

 

王秋穎飾演的李鴻章雖然在台詞上看不出來這些深層次的東西,但他的表情和眼神能顯示出台詞沒有的內涵,這一點無疑是極為難得的。

相比較而言,《北洋水師》拍攝時間比《甲午風雲》晚三十年,但顧嵐飾演的李鴻章依然不如王秋穎更有質感更貼近曆史,顧嵐版李鴻章顯得過於溫和,實際上一個敢於大規模殺降的人,眼神必定是有殺氣的。

同理的是丁汝昌,曆史上的丁汝昌出身於太平軍悍將程學啟賬下,曾和程學啟一起出生入死,後來又在淮軍名將劉銘傳手下當騎兵將領,左宗棠曾經想搶走他,讓他帶隊進疆,被李鴻章硬攔了下來。

所以,殺人如麻的丁汝昌應該是有宿將風範的,而不應該是《北洋水師》裏那樣的老好人形象,《甲午風雲》裏浦克飾演的丁汝昌顯然更加有氣勢有味道。

曆史上的鄧世昌在北洋水師裏有個不太雅的外號:鄧半吊子,是因為他有些莽撞而衝動的指揮風格,經常讓致遠艦磕磕碰碰,再加上他敢說敢打的性格也並不討喜。

但是這同時也證明鄧世昌是一個嫉惡如仇性如烈火的人,這樣的人才能幹出讓敵人大吃一驚的事情,才能在致遠艦燃起熊熊大火時不去想逃跑而要繼續和敵人一搏,才能在軍艦沉沒後毅然與艦同沉。

李默然飾演的鄧世昌,也許有一些臉譜化,但他將鄧世昌身上的那股勁兒和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演繹得淋漓盡致,所以不管曆史研究得再細,李默然版的鄧世昌都是難以逾越的經典形象。

綜上,也許《甲午風雲》由於時代的限製存在一些細節上的問題,但那些經典的畫麵是不褪色的,帶火撲向敵陣的致遠則代表了不屈的民族魂。

所有跟帖: 

《甲午風雲》走紅就因為裏麵一句:”鄧大人,你不能走啊“。有人就專為這句話去看這部電影。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4/2022 postreply 08:51:05

沒那事,60年代初鄧先富口碑不怎麽樣,這是杜撰出來的故事,正如“要吃糧找紫陽,要吃米找萬裏”也不是老百姓說的。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給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發送悄悄話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4/2022 postreply 13:31:52

說的是七十年代後期此片再次上映之際。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4/2022 postreply 14:12:14

劉步蟾為了自己的權力排斥洋員,導致北洋艦隊訓練水平大幅下降,是大東溝海戰失敗的重要原因。 -hkzs- 給 hkzs 發送悄悄話 hkzs 的博客首頁 (71 bytes) () 01/24/2022 postreply 13:54:01

電影跟史實還是有不少差別的,提甲午不提長崎事件是很荒唐的。長崎事件後日本兩次追加海軍投入,吉野就是那時買的。到1891年 -老柏樹- 給 老柏樹 發送悄悄話 (171 bytes) () 01/24/2022 postreply 15:38:1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