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林則徐》故事:美軍上尉演鴉片商人,趙丹被罵神經病zt

來源: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2020-11-06 14:58:0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842 bytes)

 

 

 

對於著名影星趙丹的評價,一直以來都小有爭議,有人說他是戲瘋子,有人說他是“戲霸”,有人讚揚他演技精湛,也有人吐槽他用力過猛。

筆者認為,以上觀點都有道理,因為本身就有一部電影能集合趙丹身上的所有特點,那就是普遍認為的趙丹電影的巔峰之作《林則徐》。

本文說一說這部電影背後的一些故事。

一、被冤枉的豫堃

《林則徐》的原始劇本是由兩部作品結合在一起的,一部是上影廠選中的《鴉片戰爭》,另一部是北影廠選中的《林則徐》,前者偏重戰爭和劇情,後者偏重人物塑造,最後北影廠聽說上影廠在搞這個題材,就將《林則徐》劇本連作者一起轉送上影廠。

上影廠經過商討,最終決定以北影廠的《林則徐》劇本為核心,揉進去上影廠的《鴉片戰爭》拍攝一部曆史人物傳記電影。導演由鄭君裏擔任,主演則選用趙丹,該片將是一部國慶十周年的獻禮片。

在劇本商討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問題,當時文藝界正在批評電影中的中間路線人物,而原劇本中林則徐在虎門銷煙的過程中除了麵對洋人之外在國內並沒有太大阻力,這顯然不符合當年電影藝術創作中關於用對立衝突塑造人物的理念。

為此,劇組將曆史上的海關監督豫堃給黑化了,豫堃就是片中被林則徐軟硬兼施要了三十萬兩銀子的豫監督,劇組將他設計成林則徐虎門銷煙事件中的對立麵人物,其形象和台詞風格也隨之改變,演員則啟用了在《南征北戰》中飾演李軍長的陽華。

事實上,曆史上真正的海關監督豫堃是林則徐禁煙的鐵杆支持者,在虎門銷煙中一直衝在最前麵,把他黑化的原因是他的名氣不大,不會在史學界引起太大的波瀾。

黑化豫堃和《甲午風雲》中被黑化的劉步蟾性質不同,劉步蟾是因為史學界研究不夠,豫堃則幹脆是劇組有意選中的,本文在此也算為豫堃大人正一次名吧。

不管曆史真相的話,陽華的表演肯定是一流的,不知大家是否會感到電影中的豫堃有些麵熟,是不是在哪兒見過?

著名動畫片《漁童》裏的那位縣官,就是陽華給配音的,而且筆者估計也許那個縣官的形象也參考了《林則徐》裏的豫堃。

可憐的豫堃大人啊。

二、美軍上尉演鴉片商人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國很多電影裏的外國人都是找的少數民族演員,比如《海鷹》裏的美軍艦隊司令就是,還有一些是依靠外表化妝,比如《上甘嶺》裏的美軍士兵的大鼻子全是用硬紙殼粘在臉上的。

而在電影《林則徐》中有一位看上去無論如何不像化妝也不像少數民族的演員,就是飾演鴉片商人顛地的那位。

這位演員叫譚寧邦,是一位地道美國人,英文名叫傑拉爾德·坦納鮑姆,出生於1916年,二戰時加入美軍服役,在擔任軍隊報紙編輯時被授予上尉軍銜。

二戰結束後,譚寧邦從美軍複員加入聯合國善後救濟署並來到中國,1947年他回國前夕受聘加入中國福利基金會,還曾介紹美國著名學者陽早和寒春來到中國。

在工作之餘,譚寧邦也發揮了他外國麵孔的優勢參演了一係列電影,其中最著名的是在電影《白求恩大夫》中飾演白求恩,在《停戰以後》和《林則徐》中他則屬於客串演出。

後來譚寧邦主要擔任中國福利基金會總幹事,並在上海的幾個大學裏兼職教授美國文學,1972年他回到美國在大學裏擔任國際關係講師,2001年譚寧邦病逝。

在電影《林則徐》中,譚寧邦飾演的顛地本來戲份很少,但由於當時劇組接到指示需要在片中增加人民群眾和洋人展開鬥爭的戲份,於是劇組設計了顛地逃跑被漁民麥寬發現,隨後在鄺東山指揮下顛地被抓又被送給林則徐的戲。

由這條劇情線走下去,劇組又開發了林則徐智鬥豫堃大人“敲竹杠”,逼他掏錢修炮台的一場戲,這場戲非常精彩,充分展現了林則徐資深高官的一麵。

三、趙丹的巔峰背後,戲霸和神經病

趙丹年輕時以演小人物著稱,他在《馬路天使》和《烏鴉與麻雀》等電影中的表現堪稱經典,等到他歲數大了以後,他的演技卻遇到了一些質疑的聲音,常見的質疑有用力過猛以及太過於活躍,在電影《林則徐》這種質疑依然存在。

對於這部電影,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麵去看趙丹。

第一個是神經病。

趙丹從確定由他出演林則徐開始提前一個月就開始體驗人物,他整天穿著林則徐的官袍出入生活場所,用林大人的做派待人接物。

你想想看,大晚上的你想出門遛彎,突然在黑乎乎的樓梯拐角處碰見一個身穿清朝官服的人,語言和動作還都活靈活現,你會怎麽辦?跑吧!

幸好那個時代還沒有那麽多的僵屍電影,演員們也都習慣於將角色代入生活,所以趙丹這個做法在上影廠並沒有引起什麽不良反應。但在拍攝地卻出了事,他有一次在二樓宿舍聽到樓下有人在大聲喧嘩,有些氣惱的趙丹穿著官服跑到樓下用林則徐的腔調批評了人家一通。

誰知,一樓住的不是上影廠的員工,而是一群給劇組幫忙的工人,可想而知工人們會有啥反應,這事要不是鄭君裏他們幫忙,趙丹恐怕會有麻煩。工人們對他也不客氣,直接罵趙丹是神經病。

第二個是戲霸。

在電影拍攝期間,趙丹沒少和導演鄭君裏“吵架”,他們是老搭檔也是老友,為了電影而爭吵幾乎是家常便飯,在《林則徐》中爭執更是不少。

林則徐麵見道光帝接受欽差大臣這場戲是全片開端,正是林則徐躊躇滿誌的時候,因此趙丹要求燈光師給他的眼部多打兩個小燈,展示林則徐神采奕奕的形象。這個要求導演同意了。

在和義律正麵交鋒前的早上,林則徐在住處打了一套太極拳,這場戲是趙丹特意要求導演鄭君裏加上的,對此鄭君裏並不同意,在劇本裏沒有這場戲,而且他認為這場戲的節奏和前後劇情有些跳脫,但趙丹認為隻有加上這場戲才能更加突出林則徐成竹在胸的感覺。

最後,經過一番爭吵,很明顯,趙丹贏了導演。

林則徐處理敗類韓肇慶的一場戲,場麵非常嚴肅。但一開始趙丹是想讓林則徐走到台下,一邊溜達一邊曆數韓肇慶的罪過,這符合趙丹好動不好靜的表演風格。

但是,鄭君裏認為這樣的設計不符合林則徐欽差大臣的身份和辦事規格,他堅決不同意。最後,我們看到,導演贏了。

有一說一,如果把趙丹放在現在,妥妥會被扣上“戲霸”的帽子,不過這並不是貶義。

第三個是巔峰。

有一說一,筆者也認為趙丹在《林則徐》中有些地方的演技確實用力過猛,這是他的表演風格,比如林則徐在觀戰時禁不住像新兵蛋子一樣高喊:打得好,打得好。這就不太符合他封疆大吏的身份和地位。

但是,我們也得承認,《林則徐》中的趙丹不管是演技還是精氣神,都可以稱得上他的巔峰之作。林則徐是民族英雄,同時也是清朝名臣,他不僅能和洋人鬥,也能在官場裏縱橫捭闔,這樣的角色其實是很難把握的,趙丹完成得相當出色。

筆者認為,在林則徐被摘掉頂戴花翎這場戲中,趙丹的演技是教科書級的,是極具人性魅力和感染力的。

如果說趙丹在小人物上的代表作是《烏鴉與麻雀》的話,那麽他在塑造大人物上的代表作無疑就是《林則徐》。

四、拍攝小花絮

《林則徐》中飾演道光帝的是導演高正,本來這個角色是屬於該片另外一位導演岑範的,但岑範考慮到自己的身份和家世還是推掉了。

岑範的叔曾祖父是清朝名將岑毓英,曾鎮壓過太平天國起義,他的叔祖父是國民黨創始人之一的岑春煊,因此岑範有顧慮也是正常的,不過後來他表示還是後悔了。

片中有道光帝聽京戲的橋段,這場戲似乎穿幫了,因為那時候京劇還沒有形成呢。

《林則徐》中有幾場戰爭場麵,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則是英國的風帆戰列艦和炮台對轟的畫麵。

這些風帆戰列艦實際上都是模型,最大的四米多長,中間的三米多長,最小的一兩米長,擺放在湖水裏就像是一個艦隊一樣。

麻雀雖小五髒俱全,這些戰列艦的細節部分也都是經過劇組美工精心打造的,再加上導演和攝像爐火純青的鏡頭調度,整個戰爭場麵就非常逼真,讓觀眾根本看不出那是模型。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林則徐》還是第一部在美國上映的中國彩色故事片,而英國方麵也為林則徐樹立了蠟像作為紀念。這可能也在曆史人物層麵上印證了那句話,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林則徐還為我們留下了千古名句: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