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故事69:三十四、西溪探幽(下)

來源: 龍劍 2020-06-03 07:44:4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324 bytes)

                                                                    西溪探幽(下)

    2004年初,西溪濕地一期保護工程開始實施,收購了土地五千六百九十點六畝,直接涉及蔣村鄉的王家橋、深潭口、三深、周家村等四個村千餘名群眾,已經全部補償到位。還對蔣村鄉十個村進行撤村建居,大力推進農轉居公寓建設,為後續工程提前作準備。在公園建設和管理過程中,優先安排當地村民在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所涉及的服務、船公、物管等崗位就業,切實解決征地拆遷農民的後顧之憂。在征地拆遷過程中,沒有像某些地方出現大規模的群體事件。2009年11月3日,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為恢複昔日西溪風貌,已經做了很多工作。      

    首先,拆除了195400平方米原有建築麵積中的147400平方米沒有多少保留價值的近、現代普通民居。保留下來的建築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特別是一些明清建築,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整修並適度恢複曆史原狀。突出西溪濕地和原生態濕地不同的城中濕地特征,突出它又是一個文化濕地的特征。

    其次,蔣村原是杭州的養豬基地。一頭豬排出的汙物是一個人的七倍,西溪水體汙染嚴重程度可想而知。為改變過去汙水直排對西溪濕地水質和環境的影響,濕地內全部實行管網配置,汙水完全納管排放。對園區內河道全麵清淤,還清曆史舊債,清淤及清理河道垃圾近十七萬立方米。河道重新規劃調整,營造大水麵、淺灘和水草地。通過增加水、陸關係的變換,使更多的植物、昆蟲和鳥類能在西溪找到合適的生存、繁殖地。西溪的地理特色是濕地景觀,主要的地貌為低窪的水網平原,有較為顯著的桑基魚塘和柿基魚塘,形成魚塘、河港、湖漾與狹窄的塘基和麵積較大的渚相間的獨特次生濕地地貌景觀。

    第三,農居拆遷後,留下的裸露地表,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植被的基礎上,采用樟、桂、桑、柿等鄉土樹種恢複植被;補種了達二百五十餘畝成片的蘆葦。秋來似雪的蘆花配上如火的紅柿,不僅是一種景致的恢複,更是為了水體的淨化。為確遊客保安全,親水的遊步道需要駁坎護堤。根據當地村民的建議,采用活柳樹樁護堤,堪稱一絕。柳樹樁是活樁,經過一段時間後會生根、發芽,是一種原生態的駁坎方式,比呆板的石坎和沒有生命力的鬆木樁都好得多。不但護堤護岸效果好,將來垂柳在春風中婀娜搖曳,別是一道風景,還非常有利於泥鰍、黃鱔之類生物生存,對整個生態環境的改善大有益處。        

    西溪的景色特點以天然質樸為美,具有一種“冷、野、淡、雅”的意境。冷靜好似喧囂都市裏的一帖寧靜良藥;野趣,宛若名利紅塵中的一方原始淨土;淡泊,融入自然界領悟無爭的人生哲理;雅致,可在尋常處感受濃鬱的文化氣息。    

    自從杭州市政府宣布西湖免費開放以來,到杭州旅遊的人數始終維持在很高的水平,極大地推動了杭州第三產業的發展,形成了雙贏局麵。西湖申遺成功後,市政府承諾西湖免費開放政策繼續不變,正是杭州比其它旅遊城市高明的地方。這主要是因為全國其它地方旅遊設施沒有西湖這樣成熟,麵積大,可容納更多遊客。沒有這些優勢,投入產出比就高,景點過於擁擠,容易受到難以恢複的傷害,就免費不起。同樣在杭州,西溪濕地公園就不能免費開放了。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分門票和船票。門票是八十元一人,隻是在園區裏步行。環園遊步道長約八公裏,步行一圈需三個半小時以上。不過遊玩西溪,不在水麵上度過一段時光,就是入寶山而空回。船票有電瓶船和搖櫓船兩種,把船舶可能引起對水質的汙染減到最少。這比充斥著使用柴油發動機機動船和快艇的太湖好得多。電瓶船有一個客艙和一個小小的駕駛艙,票價每位六十元,六排座位,每排可坐四人,一位駕駛,一位導遊,經過周家村、煙水漁莊、深潭口和高莊四個碼頭。可隨便從哪個碼頭上船,依次經過其它三個碼頭,兜一圈回到原先上船的碼頭。船票上有四個碼頭的名字,在上船的碼頭名下打孔,表示已使用過。搖櫓船是六座的手劃船,一小時起租一百元,以後按每半小時計價,每半小時五十元。

西溪濕地以獨特的風光和生態,形成了一種極富吸引力的濕地景觀旅遊資源。濕地內河流眾多,水渚密布,溫度適宜,雨量充沛,植被繁多,大麵積的蘆蕩,空氣清新。在西溪,你可以泛舟湖漾、港汊,可以垂釣河塘、柳蔭;秋風中可以觀柿、聽蘆,冬日裏可以探訪梅花,也可以在初春時踏青漫步,在夏日下采菱、賞荷。其中的野趣妙意,真是令人流連忘返。

在西溪漫步,耳邊不時會傳來久違了的鳥鳴聲,枝頭常停著不知名的小鳥,空中也可以看到它們飛過的身影,也可以在這裏見到現今在西湖已消失的黃鶯紫燕。西溪濕地是鳥類的天堂,已發現的鳥類有白鷺、杜鵑、黃鸝、喜鵲等八十九種,接近杭州鳥類種係總數的一半。西溪還專門設計了兩種觀鳥方式:高台觀鳥和掩體觀鳥。前者為遠觀,後者是近窺。高台觀鳥可以用望遠鏡細細欣賞鳥類飛翔或棲息,不打擾鳥類生活;掩體觀鳥是借著蘆葦做掩護,可以充分靠近鳥類。

    值得一提的是,深潭口船埠頭附近沿河有三棵百年老樟樹,枝繁葉茂、遮天蔽日。以埠頭這棵最大,要幾個人才能合抱,樹齡最長,據說有四百餘年。百年老樟樹下有一座古戲台,是越劇北派藝人的首演地。越劇就在西溪濕地這座古戲台,由落地說唱走向舞台藝術。它是越劇由曲藝演變為戲劇的曆史見證。從埠頭向北,可以看到一片寬闊的水麵,直達五常港。在此舉行的競劃龍舟,是西溪曆代相傳的傳統民俗活動。唐代就已開始,明、清時期達到全盛。相傳是乾隆皇帝下江南之際,曾在深潭口觀賞蔣村龍舟,禦賜“龍舟勝會”名稱。改革開放以後恢複了每年端午的龍舟勝會。2008年成功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明、清時期,有眾多文人雅士在西溪構築別業,隱居避世。如秋雪庵、泊庵、梅竹山莊、西溪草堂等。客觀地說,這些曆史人物基本隻是當時當地的名人,影響不大,不要說外地遊客,就是杭州人也很少有人曾聽說過他們的名字,隻能算作聊勝於無。從人文景觀角度,西溪和西湖的差距,不以道裏計。現在努力恢複這些文化遺存,吸引遊客,設計者是煞費苦心,做了不少努力。下麵介紹的是這些曆史人物中最有名的兩位,他們居住過的莊園都重新建造起來。這類重建工程由於缺乏曆史資料,未必能恢複原貌,杭州人有深厚文化底蘊,也許處理較好。

    高莊是康熙賞識的杭州文人高士奇的家園,康熙二十八年,高士奇是跟隨康熙帝南巡唯一的漢族高官。傳說康熙為靈隱寺題大門門匾,原想寫靈隱禪寺四個字,下筆時雨蓋頭寫得太長了,無法繼續寫成“靈”字。隨駕的高士奇用手指在手掌上比劃了一個“雲”,康熙得其提醒,寫下雲林禪寺,就是如今掛在靈隱寺大門上的門匾。康熙在巡遊了杭州的西湖與靈隱等名勝之後,騎馬至西溪的高莊,命隨從留在橋頭,隻讓高士奇一人陪駕,乘小船到高莊觀覽遊玩。高莊周圍風景殊麗,竹林深秀,景色宜人,康熙帝對高莊讚不絕口,揮筆寫下“竹窗”兩個字,還乘興寫下一首詩:“花源路幾重,柴桑出沃土。煙翠竹窗幽,雪香梅岸古”。   

深潭口附近的五常有一個洪園,是明代弘治、正德(1488-1521)年間大臣洪鍾所建。現在複建的洪園峰石錯落、花木扶疏勝景,體現了寧靜淡泊、遠離喧囂的歸隱文化。洪鍾曾任左都禦史,掌都察院事,相當於今天的國家監察部部長。洪鍾晚年退休回籍歸隱於西溪五常,在西溪故地建別業,世稱洪鍾別業,俗稱洪園。洪園由宅院(有三瑞堂、歸艤居、香雪堂、沁芳樓等)和書院(有竹清山房、清平山堂、蘿蔭閣、抱月軒等)等建築組合而成,環境幽美,景色宜人。洪氏家族是宋、明、清時期著名的“錢塘望族”。洪鍾後人在五常繁衍生息數百年。《長生殿》的作者洪升也是他的後人。《長生殿》曆經十年,三易其稿,問世後引起社會轟動。《長生殿》初演的次年,因在國喪期間演出《長生殿》,洪升被劾下獄,革去太學生籍,終生失掉功名,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十幾年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長生殿》,洪升作為主賓應邀前去觀賞。回杭州途中,船經烏鎮時,酒醉後失足落水而死。洪升成名、獲罪、溺亡,一生離不開《長生殿》的宿命。

所有跟帖: 

我所知道的杭州故事講完了 -龍劍- 給 龍劍 發送悄悄話 龍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03/2020 postreply 07:47:36

蘇州有嗎? -小寧波♂- 給 小寧波♂ 發送悄悄話 小寧波♂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03/2020 postreply 10:07:09

曾想寫過,但不及杭州熟悉,難以下筆。 -龍劍- 給 龍劍 發送悄悄話 龍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03/2020 postreply 13:41:18

寫得實在是好 !!! 這個就恐怕有點曲高。 -KnowAll- 給 KnowAll 發送悄悄話 KnowAll 的博客首頁 (65 bytes) () 06/03/2020 postreply 10:10:24

龍劍老先生好文章,真是有幸拜讀! -通州河- 給 通州河 發送悄悄話 通州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03/2020 postreply 17:40:0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