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故事54:二十七、花港觀魚(下)

來源: 龍劍 2020-05-18 07:35:4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034 bytes)

                                                                     花港觀魚(下)   

    紅魚池通向小南湖的水道,上麵有一座橋,為防止雜魚潛入紅魚池,橋下設有網眼很小的鐵絲網。但是一些西湖裏的小魚還會溜進紅魚池,以前每三年需要清理一次雜魚。2002年以後,因為西湖水質改善,直到2010年冬至2011年春紅魚池才分片清淤,又清理了一次雜魚,保持池中都是顏色鮮豔的魚類。

    紅鯽魚是品種繁多金魚的源頭。我國在宋代就開始從異化的紅鯽魚培養各種金魚。杭州是我國金魚的發源地之一。紅鯉,也叫火鯉,鯉科,分布廣泛,可在各類水域生活。紅鯉作為觀賞魚類,在明代已非常普及。紅鯉在中國代表財運、福氣等等一切好運。錦鯉是由杭州金鯉等紅鯉品種,早年傳入日本,後經日本人民的長期人工選育而成,現已有一百多個品種,成為日本的國魚,屬於出口轉內銷的觀賞魚類。這幾種魚壽命長,顏色美,容易繁殖和飼養,食性較雜,對養殖水質、水溫要求不高,故受到人們的歡迎。錦鯉據說平均年齡可達七十歲,其中有記錄的最長壽者超過了二百歲。紅鯉、錦鯉體型大,體長可達一米,重10公斤以上,更適宜於在水池中飼養觀賞。

    牡丹園以迂回小徑將牡丹園劃分成18個小區,拱環製高點上的牡丹亭。栽種牡丹的小區上方,結合地形辟設一處平台,以黑白鵝卵石鋪成梅樹形狀圖案,台邊植梅椿一株,圖案猶如梅樹之倒影,著名學者馬一浮題名“梅影坡”。路麵低隱於小區之間,遠望看不見路麵,避免因道路而造成支離破碎的感覺,保持了牡丹園藝術構圖的完整畫麵。園內栽培四百多株色澤鮮豔,奇香異常的牡丹,其中不乏魏紫、姚黃、綠玉、酒醉楊妃和嬌容三色等名品,多數則是安徽省寧國縣的“玉樓春”品種,花呈粉紅色。

    牡丹是我國久負盛名的花卉,號稱國色天香,朵大色豔,奇麗無比,有紅、黃、白、粉紫、墨、綠、藍等色。花多重瓣,姿豐典雅,花香襲人,雍容華貴,端妍富麗,是吉祥昌榮的象征。牡丹原產我國西北部,秦嶺和陝北山地多野生,南北朝時已成為觀賞植物,栽種曆史至少有一千五百年。唐時盛栽於長安,宋時稱洛陽牡丹為天下第一,故牡丹又名洛陽花。杭州自白居易就任刺史時開始有了牡丹。《西湖遊覽誌餘》中說:“白樂天為杭州刺史,令訪牡丹。獨開元寺僧惠澄近自京師得之,植於庭。”。

    牡丹在杭州是四月開花,一株牡丹能同時開很多朵花,但花期較短,一般隻維持七至十天,故有“養花一年,看花十日”的說法。芍藥花型很像牡丹,開花稍遲,花期也比牡丹要長,芍藥圃挨著牡丹園,就延長了賞花的時間,所以通常稱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

    牡丹園裏還因地製宜地配置了較多觀花、觀葉、觀莖的植物,如春有杜鵑;夏有梔子;秋有紫薇;冬有臘梅。觀花的有海棠、碧桃、白玉蘭;觀葉的有紅楓、羽毛楓;觀莖的有五針鬆、白皮鬆、赤鬆、羅漢鬆、匐地柏等。“最是江南春好處,一番風信一番新”,這裏四時花事不斷,無月不花。從整體上來看,牡丹園好比是用湖石、假山、亭台、花木和卵石小徑構成的一個大盆景。

    蔣莊主樓建於1901年,是無錫人廉惠卿所建,原名“小萬柳堂”,舊稱廉莊。根據小萬柳堂這個名字可以推知廉惠卿是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廉希憲的後人。廉惠卿的祖上是元世祖忽必烈的主要謀士廉希憲,維吾爾族人,他出生時,正值其父拜燕南諸路廉訪使,遂以官為姓,子孫皆姓廉。廉希憲(1231-1280),字善甫,祖上為高昌國世家,其父布魯海牙投附蒙古,追隨成吉思汗征戰四方。廉希憲出生時,他的父親正擔任燕南諸路廉訪使一職,因此以官職為姓,子孫俱稱廉氏。廉希憲自幼熟讀儒家典籍,是當時的儒學名家,十九歲入侍忽必烈王府,頗受賞識,在擁戴忽必烈登上汗位、平定關隴等重大事件中屢立戰功,官至中書右丞、中書平章政事(相當於副宰相),至元十七年(1280)病故,身後追封為魏國公,諡號“文正”。在擁戴忽必烈和平定關隴的過程,不僅顯示了廉希憲的軍事才能,而且表明他是一個具有政治遠見,善於審時度勢,臨事鎮定,處理問題果斷的政治家。廉希憲官至從一品中書平章政事,其位僅次於中書令和左、右丞相。他一生清貧廉潔,為政剛直不阿,忠於職守,深察民間疾苦,並致力於除暴安良,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一直為後人所稱頌和讚揚。公餘,他常在自己莊園中和文人雅士欣賞詩文書畫,當時最有名的書畫家趙孟頫就是座上常客之一,這個名氣很響的莊園叫做萬柳莊。所以廉惠卿把他的西湖別墅命名為“小萬柳莊”,表明他是廉希憲的後人。廉希憲政績卓著,幾十年如一日,忠於職守,深察民間疾苦,並致力於除暴安良,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一直為後人所稱頌和讚揚。他在右安門外草橋建了一處別墅叫萬柳堂,常和著名畫家趙孟頫等在此相聚。廉惠卿把他的西湖別墅命名為“小萬柳莊”的原因就在於此。

    廉惠卿的夫人吳芝瑛是名門之後,讀經書萬卷,有才女之稱。她愛國、反對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與秋瑾誌同道合,互為摯友。1907年秋瑾被清政府殺害後,吳芝瑛等四處奔走呼號,將秋瑾遺體運回杭州下葬於白堤旁,並修建“悲秋閣”和“風雨亭”紀念秋瑾的仗義忠貞。吳芝瑛的革命活動一直得到丈夫支持。廉氏夫婦為各地忠義之士排憂解危,不惜變賣家產,籌款資助民國革命之需。

    宣統年間,小萬柳堂轉售給南京人蔣蘇盦。蔣得此樓後,改建屋宇,並易名為蘭陔別墅,杭州人還是按習慣稱它為蔣莊。蔣莊的主人蔣蘇盦是南京豪富,解放前執我國桐油業牛耳。他重金購得此園後,將其母親接到此處養老,事母至孝。

    《詩經》共有三百零五篇,“雅”和“頌”以十篇為一“什”,所以詩章亦稱“篇什”。另有六篇有題目無文辭。其中《南陔》﹑《白華》﹑《華黍》出自“鹿鳴之什”,《由庚》﹑《崇丘》﹑《由儀》出自“南有嘉魚之什”。宋朱熹於集傳中稱這六首詩為“笙詩” 。“笙詩”之稱,可能源於它們用笙演奏,本就“有聲無辭”,屬於“過門曲”之類。但多數人認為是原本有辭,後來散失了。《詩經》 毛傳說:“《南陔》,孝子相戒以養也。”晉代的束晳根據毛傳這段話為之補作:“循彼南陔,言采其蘭。眷戀庭闈,心不遑安。” “陔”即台階,李善注:“循陔以采香草者,將以供養其父母。”顯然,蘭陔兩字出典於此。

    蔣莊占地麵積近五畝,建築麵積約一千三百平方米。主體建築為中西合璧的兩層樓房,寬十五米,三開間,進深十二米,單簷歇山頂,四周是回欄掛落走馬廊。東樓和西樓是蔣蘇盦(ān)購得小萬柳堂後新建的。西樓是客房,通過走廊與主樓相接。建築樣式上挑簷欄杆都是中式的,但采用了鋼筋混凝土的西式建材,耐久性得以提高,可算中西合璧,當時是罕見的。東樓在1923年建成,正麵重簷,南、北為觀音鬥式山牆。

    蔣莊的布局,按照“郊園貴野趣,宅園貴清新”的美學原則作指導,先在東南角水際安亭,名寂照亭,又以長橋與蘇堤相接。在湖畔廣植垂柳,不加修葺。每當春花秋月之際,清風徐吹,人們可盡情享受到“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的閑適;南麵則直接湖水,不起牆垣,隻設石欄,外借小南湖和湖南遠處的山峰入景,視野極其開闊。從居室向外眺望,可收到“遠山含蒼水,近水入樓台”之效果。“遠山含蒼水”一語雙關,還可指遠望南屏山荔枝峰下民族英雄張蒼水墓。坐在室內憑幾而觀,“春見山秀,夏見山氣,秋見山情,冬見山骨”。西樓是以樓代牆,既擋烈日西曬,又可克服“淡雅之園難深”的缺陷,並給人一種“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的意境。綜觀蔣莊,把園中景物和園外大千世界融為一體,“借得山水秀,添來氣象新”,從而得到了“兩麵長堤三麵柳,一園山色一園湖”的極佳藝術的效果。

    蔣莊主樓樓下現在辟為馬一浮紀念館。內分生平、詩學、書法和書房四部分,以實物、圖片、手稿和文獻資料,介紹馬一浮的生平事跡。馬一浮生前任浙江文史館館長和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他於古代哲學、文學、佛學,無不造詣精深;又精於書法,合章草、漢隸於一體,自成一家,有“儒釋哲一代宗師”之稱。蔣莊主人蔣蘇盦是他的入室弟子。1950年延請乃師居住蔣莊,從事學術研究,自己可以就近請教。後來周總理也指示讓馬老安靜住此,不要打擾他,直到文革前,他的弟子、名流常集於蔣莊。文革中,馬老也受到了迫害,被迫搬離蔣莊,住到了安吉路的寓所,1967年離世,享年八十五歲。 蔣蘇盦比馬一浮小十歲,一生愛好收藏古書字畫。在馬老住蔣莊的十六年中,收集整理馬老近六十年的著作和書信及馬老撰寫的詩文十多萬字,輯為《馬一浮集》;另有師生的詩詞唱和共十四長卷。1980年,擁有蔣莊六十多年的蔣家把蔣莊產權交公。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