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故事47:二十四、雷峰夕照(上)

來源: 龍劍 2020-05-11 07:02:1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694 bytes)

                                                                   雷峰夕照(上)

    今天如果參加旅遊團到長橋公園遊覽,就會聽到導遊津津有味地介紹,長橋是西湖三大情人橋之一。這是因為梁山伯和祝英台當年在長橋東南八百米處萬鬆嶺上的萬鬆書院求學,離別時在長橋上依依不舍,在長橋走了十八個來回。實際上這種說法毫無依據。

    梁山伯是東晉會稽山陰人,任鄞縣令,很有政績,英年早逝。祝英台會稽上虞人,二人是少時同學。山伯死後,英台路過其墓,“泣拜,墓裂而殞,遂同葬,丞相謝安奏封為‘義婦塚’”,誌書可以尋找到上述故事的相關記載和資料。東晉時還沒有杭州,隻有其前身錢唐縣,那是一個縣治在北高峰下的山間小縣,山陰當時是東南經濟文化中心會稽郡的郡治所在地。顯然梁祝決不可能不留在會稽,而到山旮旯的錢唐求學。

   長橋和西泠橋、斷橋合稱為西湖三座情人橋,其實並不需要借助於梁祝故事,宋孝宗淳熙年間,長橋實實在在發生過一出淒美的愛情悲劇。明代田汝成所撰《西湖遊覽誌餘》卷十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南宋孝宗“淳熈初,行都角妓陶師兒與蕩子王生狎,甚相眷戀,為惡姆所間,不盡綢繆。一日,王生拉師兒遊西湖,唯一婢一仆隨之。尋常遊湖者,逼暮即歸;是日王生與師兒有密誓,特故盤桓,比夜達岸,則城門鎖,不可入矣。王生謂仆曰:‘月色甚佳,清泛不可。’再市酒肴,複遊湖中,迤邐更闌,舉舟倦寢,舟泊淨慈寺藕花深處。王生、師兒相抱投入水中,舟人驚救不及而死。都人作‘長橋月、短橋月’以歌之。其所乘舟竟為棄物,終年無敢登者。居無何,值禁煙節序,士女闐遝,舟發如蟻。有妙年者,方外人也,登豐樂樓,目擊畫舫紛紜,起夷遊之興,欲買舟一遊。會日以停午,雖蓮舫漁艇,亦無泊岸者,止前棄舟在焉。人有以王、陶事告者,士人笑曰:‘大佳大佳,正欲得此。’即具杯饌入舟,遍遊湖曲,盡歡而歸。自是人皆喜談,爭求售之,殆無虛日,其價反倍於他舟。”故長橋又稱“雙投橋。”

    田汝成文中說的都人,是宋寧宗時的杭城詞人吳禮之。他寫了一首《霜天曉角》詞雲:“連環易缺,難解同心結。癡呆佳人才子,情緣重,怕離別。意切人路絕,共沉煙水闊。蕩漾香魂何處?長橋月,短橋月。”吳禮之作此詞記述這件事的時間,離淳熙初年不過二十餘年,人們對這個悲劇記憶猶新,因此可認定此事確實發生過。但是這首詞中隻說他們是癡呆佳人才子,並沒有說陶師兒是行都角妓,王生是浪蕩子,吳禮之的說法應該更可信,田汝成恐怕有偏見。這首詞很有名,清初《欽定詞譜》的編者說,《霜天曉角》這個詞牌因這首詞又名《長橋月》。後來又有不少吟誦雙投橋的詩詞,如元代馮士頤《西湖竹枝詞》雲:“與郎情重為郎容,南北相看隻兩峰。請看雙投橋下水,新開雙朵玉芙蓉。” 清代陳景鍾《長橋詩》雲:“朱娘店外鵓鴣鳴,野步無人小舟橫。一曲雙投橋下水,春風吹雨吊王生。”

    隻需憑此,長橋就完全有資格而且最有資格列入西湖三大情人橋,因為斷橋故事僅是個神話傳說,當不得真;西泠橋是在蘇小小死後七百年建造的,與蘇小小並沒有關係;隻有長橋才是真正發生過愛情悲劇的地點。

    過了長橋公園,南山路就轉向西了,西湖在其北麵,有南屏山餘脈夕照山伸向湖中,形成一個半島。夕照山的中峰在半島中部,吳越國時此處有一座顯嚴禪院,山頂還有通玄亭和望湖樓。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吳越國王錢弘俶為慶賀黃妃生子,在顯嚴禪院建造佛塔,名為黃妃塔。《武林舊事》說“錢王妃建寺築塔”,這恐怕更確切些。中峰穹嶐回映,又名回峰,清初學者毛希齡《西河詩話》說:“南屏山前回峰,以山勢回抱得名。……宋有道士徐立之築室塔旁,世稱回峰先生。此明可驗者。” 北宋詩人林和靖有《中峰詩》雲:“中峰一徑分,盤折上幽雲,夕照前村見,秋濤隔嶺聞”,可見當時已是悠遊賞景的好去處。那為什麽叫雷峰呢?據《淳祐臨安誌》所載,是因舊有郡人雷就在此築庵居住,故名。後來《武林舊事》和《西湖遊覽誌》中都采用這說法。大概開始隻是老百姓把中峰叫做雷峰,到了後來,至遲到南宋連官方都叫雷峰了,這座塔也就跟著叫雷峰塔,反而少有知道黃妃塔的。

   始建的雷峰塔是一座磚砌的塔,按《西湖遊覽誌》,原計劃要造十三層高達千尺(筆者按這個千字怕是百字之誤,以宋尺長度計算,百尺為三十一米,平均層高2.4米才合理),因為財力不夠,準備先建七層,後來聽從風水專家的意見,隻建五層。從民國時期倒坍前所攝的照片,確實是五層磚塔,而且因為原來是準備造十三層的,基礎特別結實,不是清末人為破壞的話,可以一直屹立不倒。又因在錢鏐建造的羅城西關邊,還有西關磚塔的名字。塔基底部辟有井穴式地宮,存放著珍藏有佛螺髻發舍利的純銀阿育王塔和龍蓮座釋迦牟尼佛坐像等數十件珍貴文物和精美供奉物品。塔身上部的一些塔磚內,還秘藏雕版印刷的佛教《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經卷。

    北宋宣和二年(1120)十一月二十九日,方臘軍攻入杭州,雷峰塔遭到戰亂的嚴重損壞,南宋慶元年間(1195-1200)重修,建築和陳設重現金碧輝煌,特別是黃昏時與落日相映生輝的景致,又坐落在夕照山上,在南宋畫院侍詔馬遠的西湖十景圖上被命名為“雷峰夕照”,一語雙關。南宋以後,“雷峰夕照”一直是西湖遊賞最受青睞的名勝之一。

    明嘉靖年間(1522-1566),入侵東南沿海的倭寇圍困杭州城,懷疑塔內藏兵,縱火焚燒雷峰塔,災後古塔僅剩紅磚砌就的塔身,通體赤紅,一派蒼涼凝重的風貌。明末杭州名士聞啟祥曾將雷峰塔與湖對岸的保俶塔合在一起加以評說:“湖上兩浮屠,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此說一出,世人稱是。所以清朝前期,雷峰塔以裸露磚砌塔身呈現的殘缺美以及與《白蛇傳》神話傳說的密切關係,成為西湖十景中為人津津樂道的名勝,連康熙、乾隆二帝也多次前來遊覽和品題,“雷峰夕照”名聞遐邇。如清雍正年間成書的《西湖誌》這樣讚美雷峰夕照一景:“孤塔巋然獨存,磚皆赤色,藤蘿牽引,蒼翠可愛,日光西照,雷峰塔亭台金碧,與山光倒映,如金鏡初開,火珠將附。雖赤城枉霞不是過也。”

    與梁祝傳說、孟薑女傳說、牛郎織女傳說並列為漢民族流傳較廣的四大傳說的《白蛇傳》故事,最早發源地應該在鎮江。初唐時鎮江就有了金山寺和尚降伏白蛇的原始傳說。白蛇傳的傳說基本成型於南宋,至遲到元代已被文人編成雜劇和話本。雖然明代中葉成書的《西湖遊覽誌》中就已經有“俗傳湖中有白蛇、青魚兩怪,鎮壓塔下”的記載。但那時似乎還沒有形成和杭州關係如此密切的白蛇傳故事,不然田汝成不會不記上一筆。到明末馮夢龍編纂的擬話本《白娘子永鎮雷峰塔》,雷峰塔成為白蛇悲劇終結地點。民間傳說常常出現“多源”現象,白蛇傳傳說亦然,杭州、鎮江之間的蘇州人馮夢龍顯然是綜合了兩個來源。在他的版本中更多的情節發生在杭州,是該傳說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文本。明清以降至於現當代,民間的口頭文學與各類俗文藝的改編、搬演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使白蛇傳最終成為故事、歌謠、寶卷、小說、演義、話本、戲曲、彈詞,以及電影、電視、動漫、舞蹈、連環畫等各種文藝形式的經典題材。其影響不斷擴大,最終流傳全國,家喻戶曉,並遠播日本、朝鮮、越南、印度等許多國家。

    清朝末年到民國初期,民間盛傳雷峰塔磚具有“辟邪”、“宜男”、“利蠶”的特異功能,因而屢屢遭到盜挖,竟把底層挖空。1924年農曆八月二十七日(9月25日)下午一點半,年久失修的雷峰塔,頑強地聳立了四百年之久的磚塔身終於轟然坍塌。塔磚中秘藏的《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經卷麵世,經卷用川棉紙或竹紙精印,是研究早期雕版印刷的珍貴資料。雷峰塔倒坍,“雷峰夕照”勝景從此名存實亡,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議論,各界人士一直企盼重建這座著名古塔。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