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考古學家王炳華的新著:《瀚海行腳:西域考古60年手記》

來源: yzout 2024-06-19 01:55:2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521 bytes)

6月7日,“沙海遺真,古道新知——新疆考古60年的發現與思考”座談會在北京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總店舉行。著名考古學家王炳華、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朱玉麒、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榮新江、人民大學曆史學院教授孟憲實——四位專注於西域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曆史學者暢談西域大地上散落的文明遺珠是如何通過考古活動重現於世,這裏有怎樣出人意料的發掘故事,又有哪些令人驚歎的發現。

王炳華、榮新江、朱玉麒、孟憲實
在世人眼中新疆土地遼闊,是中國西部、地及中亞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古代新疆地區與中原大地看似相去遙遠,實際地域毗鄰,文明相通,命運與共,同屬一家人,關係相當密切。考古資料揭示,這片土地上,很早就有“秦人”、“羌人”、“漢人”、“唐人”、“蒙古人”、“滿人”等居住、活動。古代西域曆史發展的進程中曾經綻放出璀璨的文明之花,而這裏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時間的流逝,也使得昔日的西域榮光化作沉落在沙漠深處的點點廢墟,無數鮮為人知的曆史文化信息還埋藏在流沙漫漫的廣袤大地之中。
19世紀中葉起,不少西方學者闖入這塊遼闊內陸,在茫茫沙海中翻找遺珍,一箱又一箱地運往倫敦、柏林、東京,令人扼腕歎息。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中國考古學者終於得以步入這片神秘的土地。曆經一次又一次艱難的沙漠征程,他們有了一個個令人振奮的發現:神秘的樓蘭古城、塔克拉瑪幹沙漠深處的精絕故址——尼雅、沙漠腹地的喀拉墩、丹丹烏裏克……西方學者曾經步入的禁區,他們都走到了;西方探險家沒見過的遺址、文物,他們從中得到了新的、更大的收獲。

王炳華
1935年生人的王炳華,便是這些中國考古學者中的功勳卓著的一員。作為新中國第一代新疆考古人,1960年北京大學曆史係考古專業畢業後,他便投身新疆考古事業,四十年如一日奔波在考古一線,主持並參與了樓蘭、尼雅、小河等考古遺址的發掘,在新疆沙漠考古、古代民族考古等領域,具有深厚的學術造詣,享譽國內外西域研究學界。2000年退休後,他依舊筆耕不輟、教書育人,並積極開展對外交流。

1960年在吐魯番地區調查,左一:王炳華
王炳華出版圖書等身,發表論文百餘篇,他在新近出版的《瀚海行腳:西域考古60年手記》(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中講述了數十年奔波於考古現場的親身體驗:如何因旁人一句無心之語而當即前往阿勒泰深處並發現史前人類留下的岩刻畫;又是如何徒步96小時深入羅布泊荒漠找到20世紀30年代瑞典人貝格曼到訪後66年再無人踏足的小河墓地;樓蘭女屍的褐色氈帽飾以耀眼的紅線與斑斕的翎羽,令人感懷古樓蘭人對美的追求與向往;精絕王陵出土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則體現了精絕王室對西漢禮儀製度的認同……每一個故事,每一處發現都在拓展著人們探索歐亞古文明的視野。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