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靜喜動》巴郞

《不靜喜動》巴郞

友雲:清朝三代帝師翁同龢,曾經寫過一副有名的對聯:“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靜,是一種臨危不亂的大智慧。古人講究“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古代的衣服上,會佩戴玉質的“禁步”。行走間要保持安靜,不讓玉飾發出一絲聲音。提醒人們,時刻維持“靜”的狀態。古人雲:“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一個人身心寧靜,思慮才能周全;思慮周全,才能有所收獲。大事當前,唯有心靜,方能從容。

巴郎曰:“靜”,不論古今,文人們都是提倡的。離群索居,歸隱林泉,坐禪入定,月下推敲等,有助於思索,和文學藝術的創造,有出世之意味。

然而,卻與今日之潮流相違。現在是不靜喜“動”,人們,即不憤世又不嫉俗,反而要入世,自甘墜入紅塵,追逐偶像,想當網紅,一舉成名,十分的泘躁。

社會風氣如此,“靜”,太難了!

20220706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