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小民(730)

來源: FormatRun58 2023-11-18 18:58:3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5721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FormatRun58 ] 在 2023-11-18 19:04:3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我有需求 你能滿足我嗎" 老年人的相親 有多直接

 

李月亮





很多人不喜歡相親,但很愛看相親節目。尤其是老年人相親。

我最近被朋友們拉著入坑,也看了一些老年人的相親節目。

感覺……確實很上頭。

01老年人談戀愛,最大的特點就是直白。

該談錢談錢,該聊性聊性。

大大方方直戳要害,又刺激又可愛。

60歲的王大爺和薑阿姨,第一次見麵就很有眼緣。

但薑阿姨特別介意一件事,就是王大爺有糖尿病。

一開始就發出靈魂之問:

有糖尿病影不影響生理功能?

並明確表示:

如果一點沒有,我真的會介意。

就像智能手機和老年機,用不用是我的事,但功能要有。



非常好,薑阿姨。

咱有啥要求就大大方方提。

別剛開始扭扭捏捏,不敢說不敢問,到最後發現真不行,騎虎難下。

當然關於性這件事,大爺遠比大媽敢嘮。

64歲的李大爺跟前妻夫妻生活不太和諧。

如今離婚十多年了。

相親的時候,他特別看中這件事。

話也是嘮得明明白白:

我這人吧,生理上沒病,有男女方麵的需求。

不知道您能滿足我嗎?

不過第一次見麵就這麽掏心窩子,確實還是過於坦率了。

對麵的大媽顯然不喜歡這個過分赤裸的問題。

拉下臉來一口回絕:

我不行,滿足不了你,你另選吧。






而79歲的陳大爺運氣就好多了。

他也很注重夫妻生活的質量。

也是逢大媽就會坦白內心的想法。




相了幾次以後,他遇到了同樣實在的王大媽。

王大媽的回複也很直白:

行啊,但老頭沒了十多年,我已經十多年沒那啥了。

我也不知道有沒有那個需求。



意思很明顯——

這個事咱不排斥,但是多年沒有實戰經驗,自己也不知道啥水平了。

陳大爺一聽,這是有戲啊,趕緊給大媽展示自己的實力。

現場舉啞鈴,掰手腕。

一番切磋後,兩位老人順利相親成功。



02談完了性,那接著就必須要談錢了。

談錢就更有意思了。

大爺大媽們活了大半輩子了,也許對性的奧秘還一知半解,但對錢的重要性那是諳熟於心。

一般來說,大媽找大爺,多數都很關心大爺的財務狀況。

所以初次見麵就得把基本情況捋明白。

你有多少錢多少房多少退休金?

結婚後家裏花銷怎麽安排?

那都得擺在明麵上好好嘮。

大大方方談婚論“價”。

有位李大媽,和71歲的郭大爺相親。

兩人聊得還不錯。

大媽實實在在有啥問啥:

如果咱倆處對象,你以後每個月能給我多少零花錢?

郭大爺承諾一個月給1000元。

李大媽一聽,直言“太少了,起碼得2000元”。  



郭大爺不樂意了。

日常開銷全由他個人負擔。

要是一個月再給2000元,手頭實在有點緊。

李大媽想想也是,就後退一步,給打了個折,一口價一年兩萬。

郭大爺繼續還價,一年給一萬六。

然後擺出一副“行就處,不行拉倒”的架勢。

李大媽見狀,隻好鬆了口,決定先“處處試試”。

倆人算是磕磕絆絆地走出了愛情的第一步。

走出這步很不容易。

因為大部分老年人,都會一頭栽倒在起跑線上。

比如梁大爺和楊大媽,在錢的問題上就沒談攏。

楊大媽的意見是:

你的工資拿出來咱倆花,我的自己存著。



梁大爺見狀,直接給大媽熬了一鍋雞湯:

兩個人要想過得久,首先就要和諧。

而和諧的第一要義就是平等。

沒有平等就不和諧了。

意思很明白:

兩人過日子,我出錢,你也要出錢。

如果你來了就蹲家裏花我錢,我不幹。

而這番“平等”言論,不符合楊大媽樸素的認知。

大媽表示接受不了。

倆人就此分道揚鑣。



其實在老年相親市場,局麵非常赤裸。

最有競爭力的就是兩種人:有錢的男人,年輕的女人。

《緣來不晚》中,有一位龍叔,是個養豬大戶。

其貌不揚,但是掙錢不少。

他上場就直接開炫:

一年收入五六十萬左右,誰要跟我走,我賞錢十萬。

你說在要哪旮遝地,我給你買樓。

就在哈爾濱也行。

說著還從兜裏掏出一大遝現金。

這豪橫的氣質,一下子吸引了很多大媽。



有位大姐,直言相中了龍叔的“心靈美”。

能夠透過一遝現金看透大爺的美好心靈,這眼力也是杠杠滴啊。



還有70歲的李富貴大爺,人如其名,相當富貴。

一個月退休金2萬3,名下還有14套房出租。

自己有200多套衣服,家裏6個衣櫃都掛不開。



富貴大爺的擇偶範圍是,35歲到55歲之間,而且年齡越小越好。

人家還特意解釋了,“我接受新事物比較快。”



有錢的大爺腰板賊硬。

囊中羞澀的大爺,小算盤也打得賊溜。

比如這位張大爺,深知自己財力有限,選擇主打感情牌。

反複表示“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感情是無價的。”

其實就是想找個“能伺候自己又不要錢的老伴。”



還直接問人家:你是不是不要錢啊?

這眼神,這體態,完全暴露了內心的小算盤。

黃渤都演不出大爺這份真實感。

大媽當然也不是吃素的。

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玩聊齋?

三言兩語給他懟了回去:

以前社會是女的要靠男人養活。   

現在時代變了,女人自己有收入了。

說到底,女人問你錢的事,圖的就是一個心理安慰。



03除了錢和性,還有個指標也是重中之重。

就是年紀。

在老年相親市場,年輕是相當致命的法寶。

而“歲數大”,簡直就是不可饒恕的罪過。

74歲的張大爺住著52平的小房子,一個人把日子過得亂七八糟。

但還是想找個年輕漂亮膚白貌美的。

紅娘給他介紹了小6歲的馬大媽。

68歲的大媽利利索索幹啥都像樣。

但是張大爺還是抱怨紅娘“給我找這個年紀有點大了”。



還有65歲的許大爺。

一直說自己“要求不高”:

隻要年齡小點的,皮膚白點的,臉圓點的,身材胖點的,好看點的。



而這樣的大爺,比比皆是。

“找個歲數小的”,幾乎是所有大爺的共同心聲。







男人想找比自己小的,女人也是一樣。

66歲的陳大媽賢惠能幹,不過花甲之年還是有顆少女心。

直言自己喜歡“年輕的美男子”。



60歲的張大姐,身材和氣質完勝同齡人。

錢和房子都不缺。

就想找個年輕點的,再多享受一回年輕人的荷爾蒙。

我跟男人的想法是一樣的。

有年輕的,為啥還非要找歲數大的呢?



75歲的劉大媽,約見了一個大爺,結果沒相中。

因為大爺“一臉老褶子”。



04我看來看去,感覺老年人相親,想成功是真難。

因為他們大部分人都高估了自己的實力。

尤其很多大爺,那真是迷之自信。

七八十歲了依然覺得自己“要長相有長相,要個頭有個頭”,每個大媽見了他都樂意瞅。



而大媽們也都多少有點少女心,懷著公主夢。

幻想著找個貼心人,保她衣食無憂,給她現世安穩。

結果嘞。

雙方一碰麵,就會立刻發現理想跟現實差太遠了——

大媽想找個安穩保障,而大爺隻想有個免費保姆。

大爺想要個溫柔賢妻,而大媽隻想從大爺的錢袋子裏摳點錢。

大爺迷惑不解:你不伺候我,我找你幹啥?

大媽不甘示弱:你不給我錢,我伺候你幹啥?

最後倆人都一臉黑人問號,拍拍屁股甩臉走人。

我看了那麽多期,發現僅有的幾對相親成功的大爺大媽,基本都有兩個共性。

一是對自己的認識很清晰,不會好高騖遠。

二是性格隨和,能根據對方的需求,做出退讓。

比如有位劉大爺,老伴早前去世了。

他想再找個老伴,也沒有太多要求,能做個伴,說說話就行。

相親的時候,他遇到了李大媽。

倆人都知道自己這把歲數,不能太挑了。

見了麵,都表示跟對方有眼緣。

聊了一會,李大媽說自己腿不好。

劉大爺趕緊說:家務我也包了。



兩位老人相親成功,一起吃了頓飯。

場麵還挺溫馨。

05這些老年相親節目,讓我很受啟發。

因為大爺大媽們直觀、赤裸的表達,直接揭開了婚姻的真麵目。

其實對相當多中老年人來說,婚姻都不是“我愛你,你愛我,我們濃情蜜意,想要長相廝守”。

而是“我需要你,你需要我,我們搭個伴,各取所需”。

大家在挑選伴侶的時候,想法都非常現實。

比如很多大爺就是“找個能伺候我的”。



而很多大媽就是想“找個依靠”。

這個依靠,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麵。





越是沒收入的大媽,就越在意大爺的財力,也越會為錢低頭。

——隻要大爺一個月能給兩千,那他歲數大點、身體差點,都沒事。

而自己收入不錯的大媽,往往腰板就很硬:

什麽錢不錢的,那不重要,你人好就行。

然後另一邊,越有錢的大爺,也是越有底氣挑三揀四。

七八十歲還想找四十歲的。

最難找的,就是歲數大的大媽,和手頭緊的大爺。

這兩類人,基本上相來相去,都以失敗告終。

而且還常常被明明白白地被告知:

你這歲數也太大了,臉上全是褶子了,我接受不了。

你沒退休金也沒存款,我找你還得養著你啊,不行不行。

有點搞笑,但也透著殘酷和悲涼。

我覺得年輕人應該多看看老年相親節目。

不僅是解壓,好玩。

更可以直麵一下婚姻的真相。

因為那些經曆過歲月洗禮的老人,往往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麽。

他們會直白地奔向人生最緊要的主題,不掩飾,不遲疑。

毫無美感,但是特別真實。



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很容易把愛情和婚姻理想化。

覺得它應該是神聖的,美妙的,不染塵俗的,舍我其誰的。

但事實上,世間沒有幾樁婚姻,能達成這樣的成就。

大部分婚姻,都是滿滿的現實考量。

要看你每月掙多少錢,身體有沒有毛病,幹活利索不利索,能不能哄我開心,有沒有房子,甚至有沒有社保。

這些赤裸裸的要求,看似功利,實則合理。




因為人找伴侶,就是為了幸福。

而幸福就是事關錢、性、生活保障、精神滿足……

感情當然必須要有,但它隻是婚姻幸福的必要條件之一。

在感情之外,還有太多現實的因素,錯綜複雜地決定著一個人的幸福感。

說起來很不浪漫,也很不高級。

但這就是現實。

早點看清楚,人生不迷路。

 
 

=================================================================

 

我,36歲“海王”,在廁所養鯊魚,給螃蟹找對象

 自PAI 自PAI 2023-11-07 22:58 Posted on 北京
 

這是《自拍》第414個口述故事

“壞消息一則——‘蟹堅強’又把母蟹吃了。”

“蟹堅強”連續4次拒絕“包辦婚姻”,讓“飼養員”陳旻(抖音號:@海王弗蘭克)頗為苦惱。兩年半前,這隻小螃蟹身負重傷、脫殼重生的故事,讓陳旻開始了一場網絡奇幻漂流。數百萬粉絲關注“蟹堅強”的連載故事,陳旻也希望用繁衍的方式,讓它的生命得以延續。

因為“蟹堅強”,陳旻的海洋世界,也被越來越多人熟知。他在家裏養了一群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會跳舞但有毒的藍環章魚、會發光的燈頰鯛、美麗的火焰烏賊……他不僅會養魚、給魚做手術,還會科普各種神奇的知識點,因此得名“海王”。

這個獨特的外號背後,是一個“魚癡”狂熱而富足的精神世界。

以下是陳旻的口述。

“海王”是怎麽煉成的

我叫陳旻,今年36歲,是華東電力設計院的一名電氣工程師,在抖音上我被更多人熟知的身份,是一個“養魚達人”,他們也叫我“海王”。

至於我是怎麽成為“海王”的,還得從我小時候說起。

我出生在江西南昌,贛江從城市穿過,小時候家裏沒什麽玩具,我就經常去江邊玩,對水裏麵的生物特別感興趣。那時我住在外婆家,經常把他們買回來做菜的小魚小蝦養起來,可以玩好久。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外公騎車帶我去菜場或者花鳥市場。
 

我記得在我六七歲的時候,因為一次考試成績好,外公要獎勵我,說可以給我買一條魚或者一個魚缸,價格都是100塊錢,那時候100塊可以說是巨資了,抵得上普通人兩個月的工資。我想了想,選了魚缸,因為魚沒有合適的生存環境是會很快死掉的。

我9歲時在青島旅遊,從小就很喜歡大海。
 

於是,我擁有了人生第一個魚缸。我也沒有錢養那種正兒八經的熱帶魚,就養一些從菜場買回來的野生本土魚,甚至那些被買回來做菜的魚,我也要先養兩天。

上小學後,我回了自己家住,也會在盆裏養一些小魚小蝦。高中的時候,我有了一個1.2米的魚缸,開始養一些觀賞性的熱帶魚,後來我去北京上大學,也在宿舍擺了一個小魚缸。甚至在國外留學期間,我也養了魚,可以說是走到哪都離不開魚。

我出國留學時,在英國尼斯湖附近小鎮。
 
 

高考的時候,我想學海洋或者動物專業,像中國海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我都考慮過,但家裏不太同意,我就報了中山大學的生物係,但是差1分沒有考上,去學了電力。不過現在看來,或許我學了相關專業,反而不能隨心所欲地研究自己喜歡的東西了。

2010年,我到上海工作,每個月一發工資,就給自己添置一個魚缸。當時我租了個一室一廳的房子,不到一年,臥室客廳就都被魚缸填滿了,連電視機都被擠走了。

2014年,我有了自己的房子,開始養海水魚。一開始我專門把次臥用來放魚缸,後來有一次漏水了,它們就被轉移到了主臥衛生間,雖然隻有七八平,但是防水性比較好。

2019年,我和好友在采集汽水魚類。

我越來越喜歡觀察海洋生物,把家裏的淡水缸都改成了海水缸,現在我的衛生間裏大概有十來個魚缸,尺寸從30公分到1.2米不等,單位也養著一個小魚缸。

“下海”近10年,入門的海水魚我都養了一遍,比如紐扣珊瑚、軟體珊瑚、皮革珊瑚,市麵上比較常見的火焰仙、黃金吊、小醜魚。隻要是沒養過的,每一種魚對我來說都屬於新鮮物種。

慢慢地我發現,我好像更喜歡底棲魚類和擬態魚類。底棲類,平時趴著不動或者會模仿海藻、岩石在水裏待著,不會遊來遊去,比如狹紋虎鯊、狗鯊、須鯊;擬態類,體色可以鮮豔也可以灰暗,有很多海底擬態大師,待在石頭旁邊,你甚至看不出它是一條魚,比如前鰭吻鮋。

我養的狹紋虎鯊。 

還有一些遊速比較快、形體比較飄逸或者長得很漂亮,以及兼容性比較好的魚,我也會更喜歡。比如,長得像金魚的骨鰃、像金菠蘿的鬆球魚,身體鱗片非常堅韌,用刀都很難砍斷;鯵、海鰱的遊速很快,比較凶猛;藍環章魚很美還會“跳舞”,但有劇毒;會發光的燈頰鯛,被網友形容“像毒液寄生了虎鯨”……

我養的前鰭吻鮋。

我喜歡把它們每天的行為日常拍下來,分享給大家看。

網紅“蟹堅強”

很多人認識我,是因為“蟹堅強”。我也沒想到,我會和一隻普普通通的螃蟹,開始一場長達兩年半的奇幻之旅,還未完待續。

我們的故事始於2021年4月12日,那一天,我像往常一樣清理家裏的魚缸,發現了一隻所有腿都斷了、兩隻鉗子也沒了的螃蟹,腹部還有一個很深很大的傷口。

這是一隻肉球近方蟹,屬於小型潮間帶蟹類,在我國南方海域很常見,是我買來喂養白狗鯊的飼料蟹。從現場和傷情來說,它的腿應該是被鯊魚啃光了,但蟹殼太硬比較難啃,被鯊魚吃進嘴裏但吞不下,又吐出來了。

我發的第一個關於“蟹堅強”視頻,當時在鯊魚缸裏發現了它。

我觀察到,它的斷腿處已經長出肉芽了,但我從來沒聽說過有腿全沒了的螃蟹還能活下來的。我覺得它應該是“十死無生”了,但看著它那小黑豆一樣的眼睛,直接扔掉又有點不忍。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我就給它單獨養在了一個隔離盒裏。

像平時隨手拍拍魚缸日常一樣,我把這個事兒也記錄了一下,發到抖音上,想了想給它取了個名,就叫“蟹堅強”吧。

事情就是這麽神奇,第二天我打開抖音,直接“炸”了。那條“蟹堅強”的視頻,一夜之間點讚上百萬,我的粉絲也漲了幾十萬。我當時也想不明白,為什麽一隻斷腿的螃蟹會引起這麽多關注,後來想想,一方麵,可能是未知性令人著迷,大家都想看看,它究竟能不能活下來。另一方麵,它能從鯊魚口中死裏逃生,爭取到一絲生的希望,本身已經相當勵誌了。

很多人因為“蟹堅強”關注我,想要看到後續。

也有人質疑是我把腿剪短的,我還真沒那麽無聊,而且我一開始就覺得它不可能活的,也預料不到它會火,這麽幹沒有任何意義。

“蟹堅強”能否重生,關鍵節點是能不能脫殼。螃蟹的外殼不會隨著身體的長大而擴大,需要通過脫殼來適應身體的變化,這是螃蟹生長發育的重要標誌。

“蟹堅強”的脫殼時間,我預計會在五一假期,但當時我正好需要回老家看望外婆,出門前,為了讓它安心脫殼,特意給它換了一個比較好的環境,在缸裏鋪了底沙,讓它飽餐一頓。

幫助“蟹堅強”脫殼,我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我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衝過去查看“蟹堅強”的情況——它重生了!它所有的腿都長回來了!它堅強地活下來了!

“蟹堅強”脫殼成功,腿長回來了。

那一刻,我真的驚喜萬分,包都沒來得及放,就開始拍視頻。這種情況我從來沒見過,真的沒想到,它重生了!在那個視頻裏,我控製不住自己的聲音和情緒,對它也是對自己、對很多人說:“你就像航海王裏路飛一樣,是不會被打敗的”。

“蟹堅強”活下來了,很多人都為它開心。

重生之後,它就是一隻正常的公蟹了,但網友們還是很關心它的生活,我就把它繼續獨立養著。想到“蟹堅強”這輩子“蟹生”不易,我開始琢磨起它的婚姻大事,想給它找個母蟹交配,產生下一代,這樣它的生命就會得到延續。

然而,故事又朝著我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了。

這兩年,我精心挑選過四隻健康的、體型相對較小、不會反過來把它吃掉的母蟹,但每一次,不出幾天,它都會把母蟹啃得一幹二淨。

“蟹堅強”堅持要單身,把母蟹都吃掉了。

看著那些殘肢,我百思不得其解,首先它不缺吃的,我定期投喂它根本不會挨餓,其次它是一隻強壯的公蟹,交配是再正常不過的。但它即便是老了,蝦肉都咬不動了,甚至一個鉗子都斷了,還是會把“媳婦”吃掉。

我想,“蟹堅強”這輩子大概真的要“注孤生”了。

魚缸裏的生命世界

在我的魚缸裏,像“蟹堅強”這樣曲折又神奇的故事,並不常發生。但另一個生命世界裏的成長、消逝與告別,總能讓我一次次被觸動,從而執著地記錄。

我養過一隻紅色的鋸大眼鯛和一隻黃色的枝異孔石鱸,暫且叫它們“小紅”與“小黃”吧。它們從小生活在一個魚缸裏,一起玩耍,一起搶食,小黃會幫小紅啄食身上的寄生蟲,小紅護著“小黃”不被其他魚欺負。

但一年後,小紅體內的寄生蟲暴發,突然死去了。看著小紅躺在缸底一動不動,小黃焦急地在它身邊遊來遊去,一次次試圖用身體把它頂起來,其他魚一想靠近,就會被它趕走。小黃這樣的行為持續了很久,直到我把小紅的屍體撈出來。

“小紅”和“小黃”的故事,這是我最喜歡的視頻之一。

這是我第一次發現,兩種截然不同的魚生活在一起,竟然可以形成這樣的關係和感情。我覺得,魚的記憶肯定不止7秒,魚在地球上生活了五億年,目前已知的第一種脊椎類動物就是魚類,或許和人類並不一樣,但它們的種族內或種族間,應該也存在複雜的感情和記憶。

我還記錄過一條擬態章魚的後半生,做了一個7分鍾的長視頻,記錄它在生命末期來到我家後,一個月時間裏發生的點點滴滴:從興奮地模擬帶紋條鰨走路,到產卵前試圖逃跑,再到產卵後呼吸困難、難以進食、腕足扭動,直到臨死前,用腕足輕輕撫摸散落在地麵的寶寶,遊到遠處默默離去。

“擬態章魚的後半生”,感動了很多人。

其實,章魚是一種非常聰明的生物。它會聯合石斑魚一起捕食,將腕足伸進石頭洞勾出小魚,再讓石斑魚吃掉。這很神奇,因為二者並不是一個物種,卻能溝通協作。遺憾的是,章魚壽命不長,產卵即死,沒有一隻章魚能夠看著自己的寶寶長大,能夠看到寶寶孵化已經非常長壽。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視頻裏的擬態章魚用腕足向我展示她的寶寶們。看著那些即將孵化的新生命,我高興不起來,因為這意味著她的生命走到了盡頭。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樣,都會被這種偉大的母愛打動,我也希望大家記住她美麗的樣子,記得她曾經來過這個星球。

還有很多魚會意外死亡,非常突然也來不及記錄。有時候明明看上去很健康,早上還在吃東西,晚上就不動了,甚至有的喂著喂著就抽筋死了。還有個魔咒,正常來說魚一兩天不喂食或者換水是不會死的,但在我家,隻要我一出差就會有魚死,對此我毫無辦法。

有一些很喜歡的魚死了,我會努力尋找死亡原因,如果是因為養殖的疏忽造成的,就得總結經驗,下次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如果找不到原因,也隻能接受緣盡於此。有些稀有魚類我會做成標本給科研單位,還有些我覺得舍不得的可能會凍在冰箱,時間長了慢慢情緒平複了再處理掉。

魚生病的情況也挺多的,我常常給它們做手術,做得最多的就是拔魚虱。

我做的各種魚虱摘除手術的視頻,竟然有很多人愛看。

魚虱會寄生在剛出生的魚寶寶身上,而且無法甩脫,會跟著魚慢慢長大。被魚虱寄生的魚寶寶,存活率都很低,隻有體質最強的才能活下來。摘除魚虱後,魚寶寶的成活率會大大增加。

這幾年,我給家裏的蝦虎魚、赤刀魚、飛魚等各種魚都做過魚虱摘除,可以說是魚虱的“天敵”了。有的粉絲還特別愛看拔魚虱的視頻,說我是“魚虱界外科醫生”。

從“海洋生物行為大賞”到“海洋生物百科全書”

我喜歡觀察海洋生物的行為,因為條件有限,我把不同物種的魚混養在一個缸裏,反而有了很多意外收獲,能觀察到它們生活在一起而擦出的火花。

我2018年開始拍視頻發抖音,就是分享它們的一些有意思的行為,通常是15秒左右的視頻配一些搞笑音樂,也沒什麽解說,就單純地想讓大家見識一下各種各樣神奇的海洋生物。

我早期發視頻,隻是單純分享海洋生物的神奇與美麗。

那時我的粉絲很少,看我視頻的人也不多,但是我經常在一些海洋生物的視頻評論區出現,看到有人問“這是什麽物種”,遇到認識的我就會介紹一下。久而久之,混了個臉熟,經常有網友@我去回答問題。

當時,抖音上陸續有些科普博主出現了,像@無窮小亮的科普日常 也是那時候火起來的。看到他們的科普視頻,我突然意識到,我也可以給我的視頻配上台詞講解,比如講講某一種生物的習性特點,做成“輕科普”。這樣,大家既能欣賞到海洋生物的神奇和有趣,又能順便學點小知識,不累也不占時間。

但我是個典型的理工男,不會做有技巧的剪輯,不喜歡給畫麵加特效,講解也是比較平鋪直敘的,很少提前打磨文案,基本都是看著視頻內容有感而發。因為我老用同一個詞“大快朵頤”來形容魚蟹們的進食狀態,粉絲還給我取了個綽號“大快朵頤俱樂部首席會員”。

粉絲們給我起了各種“外號”,我欣然接受。

“蟹堅強”的出現,讓我在一個星期內漲了100多萬粉絲,但在它脫殼重生成為一隻正常的螃蟹以後,我就慢慢回歸原來的節奏,繼續做科普、做魚類辨識去了。

但讓我開心的是,粉絲們依然挺喜歡看的,可能是因為那些內容是真實、鮮活的。有些奇奇怪怪的知識點,我以為挺冷門的,但是我講出來後,很多人會分享自己的體驗和看法。

這幾年我一直在堅持科普。

最近我做了一個視頻,講“蜻蜓稚蟲為什麽能在水下呼吸”,起因是我撿到一隻蜻蜓幼蟲養起來了,有天它脫殼了,我發現那個殼脫得特別完美,以至於我看到它肚子裏的呼吸係統,我才了解到,蜻蜓有一個直腸鰓,可以把水吸進去進行氣體交換再把水噴出來,從而獲得水裏的氧氣。我覺得這個知識點就很神奇,喜歡昆蟲的人應該也會覺得挺有意思。

有時候粉絲也會@我去分析一些發生在海洋生物身上的“怪事兒”。比如有一次,有個視頻裏,螺肉爬出螺殼,我也從來沒見過這種情況。我就去谘詢了我的朋友,他給我提供了個線索,我順著又查了各種論文資料,最後發現是幾種致病菌攻擊螺的連殼肌肉組織使其病變,螺肉和螺殼分離,可能在幾天後就會死去。這種科普視頻做完,我覺得挺有成就感的。

後來,我專門做了個係列——網絡熱門神奇生物鑒定,專門介紹大家發現的“怪物”。比如,有一種身體狹長、大嘴巴尖牙齒的魚,經常被曬到網上,名字叫深海帆蜥魚,不張嘴的時候還很帥氣;皮皮蝦身上長了像豆芽菜一樣的生物叫“茗荷”,可以附著在甲殼類動物上,但並不是寄生是附生;在海裏會“開花”的生物,是虎斑美葉海蛞蝓;還有兩對腿翹在背上的,是關公蟹……

我做的各種“網絡熱門生物鑒定”。

現在我的1500多條視頻,不僅僅是“海洋生物行為大賞”,也是“海洋生物百科全書”。

科普無處不在。我自己也關注了抖音上很多其他領域的科普創作者,比如@無窮小亮的科普日常、@小陽的昆蟲世界、@曳尾菌、@MK的鸚鵡,很多視頻都有意思、有價值。我覺得科普博主的目標是一致的,讓更多人關注和保護地球上的其他物種。

以前,養魚給我帶來快樂和鼓勵,是我每天短暫逃離庸碌日常的出口,我喜歡跟它們待在一起。現在,分享和科普讓我有機會感染和帶動更多人,來關注和喜歡海洋生物。未來,我也有自己的終極夢想——我想讓更多人和我一起探索未知的海洋世界,比如,建立一個與眾不同的水族館,按照時間線來排列從古至今地球上的海洋生物,展示一個神奇美麗的海洋世界。

*本文由陳旻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注明外均由陳旻本人授權提供。  

 

陳   旻 | 口述

橙   子 | 撰文

貓   基 | 編輯

所有跟帖: 

火車上扔下一顆無臉人頭,刑偵專家摸骨復原容貌,鎖定真兇 -FormatRun58- 給 FormatRun58 發送悄悄話 (214 bytes) () 11/18/2023 postreply 21:11:4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