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小民(687)

來源: FormatRun58 2023-07-31 11:49:4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114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FormatRun58 ] 在 2023-07-31 11:52:0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我,高考失利,送外賣攢錢學外語,去德國當幼教,圓兒時出國夢

 自PAI 自PAI 2023-07-23 23:13 Posted on 北京

這是《自拍》第399個口述故事

我是達令歐尼,今年30歲,現在是德國一家幼兒園的實習幼教。下個月我就從幼師職業教育培訓學校畢業了,不出意外,我會繼續從事幼兒教育的工作。

在國內我經曆了兩次高考, 我常會想起高考失利帶給過我的影響,尤其是複讀那一年,在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績隻能進一個專科院校時,徹夜痛哭。我很想穿越回去告訴自己:高考失利不算什麽,現在的我,已經圓了兒時那個到更大的世界去看看的夢。

 

我在德國的近照。

我是浙江溫州人,出生於1993年,有一個比我小一歲多的弟弟。小時候父母工作忙,我跟著爺爺奶奶在溫州鄉下生活。童年記憶裏,生活的地方小橋流水、環山圍繞,是典型的江南水鄉。

天性膽大的我是個“孩子王”,一到夏天,就帶著小夥伴們跳進小河抓魚、捉泥鰍,那也是我童年裏最美好的記憶。我常常覺得那段溫暖的童年時光給予了我人生很多的想象力,也滋養了我探索世界的能力。

 

5歲那年,穿著父母買的新裙子。

6歲時,我跟隨在北京做生意的父母來到北京讀書生活。我父母很早就出來經商,電視劇《溫州一家人》就有這樣的故事情節:一群溫州人,在北京雅寶路把幾個賓館包下來,和外國人做服裝生意。這其實也是我父母在北京奮鬥的寫照。那個時候,我周一到周五上學,到了周末,就跟著父母來到雅寶路,他們工作的地方。

 

我爸爸(左)在雅寶路做服裝生意的留影。

我爸爸為了跟俄羅斯人做生意,自學了俄語,他懂得跟陌生人稱兄道弟,讓人家很快下單。坐在旁邊的我,就看著那些衣著光鮮的俄羅斯人,在房間裏挑選衣服,走來走去。那時候我特別希望自己能像爸爸一樣,也說一口流利的外語,也許是從那時開始,我就一直有一個出國的夢想。

 

來北京上學後,跟著父母在天安門廣場遊玩。

我在北京一直讀到初中畢業,因為沒有北京戶口,沒辦法參加高考,就去河北一個私立學校讀了高中,在河北參加了高考。

 

高二那年,我(左)和同學。

高中三年,我一心想考回北京,但文化課功底比不過河北高中同學,最多隻能考上一所三本院校。學校為了提升學校的高考升學率,鼓勵考生參加藝考。匆忙準備了幾個月,我就報名參加了中央戲劇編導係,順利地通過初試和複試,但卻在三試的時候铩羽而歸。

那年我的文化課成績高出了中戲編導專業錄取分數線40分,但最終隻拿到河北傳媒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我心高氣傲,堅持要複讀一年,再考一次中戲。

 

複讀那年,我在杭州。

因為是浙江人,我任性地跨省去了杭州複讀,拚了命地學。讓我崩潰的是,第二次全國藝考前體檢,查出我是色弱,不符合美術類和傳媒類藝考專業的要求,這等於斷了我藝考的路,心態完全崩了,覺得自己盲目又愚蠢。複讀這一年,我沒有等到一個圓滿的結局,等到的隻是一個讓自己,還有身邊的老師和同學都難以置信的結果:我隻收到了一紙專科院校的通知書。

 

得知成績在家消沉的我(左),被同學拉出去旅遊。

2012年,我考上的是浙江旅遊學院的旅遊管理專業,在經曆了一個暑假的低潮期後,隻能收拾行囊,開始大學生活。進入大學,在周遭的同學開始放縱自己的時候,我反而更努力了。雖然沒有考上好大學,讀的是大專,也得出類拔萃。

我最喜歡上的是大學語文課,很多同學都覺得語文課枯燥,會逃課,但我從來不缺課。在大學語文老師的引導下,我從以前的《讀者》、《青年文摘》中走了出來,迷上了名著,莫言、餘華、嚴歌苓......文學對我來說太有意思了。它也讓我養成了業餘的時間,用寫作記錄生活,抒發心情的習慣。

與此同時,學好英語,去看更大的世界,這個目標我一直沒有忘記過。

那時,李陽的瘋狂英語非常火爆,我的一個朋友在山西讀大學,瘋狂英語在她們隔壁學校開培訓班,我很想報名參加,但培訓班要2000塊,路費也要700塊,我沒那麽多錢。當時父母生意上出現了一些問題,手頭不寬裕,再加上他們骨子裏還是有些重男輕女,更願意把錢花在我弟弟身上。但我不甘心放棄,既然他們不給我錢,我就自己想辦法。那個暑假我沒回家,打工賺錢兩個月。

我應聘上奶茶店的外賣員,每天工作8到10個小時。大夏天40多度,訂單多的時候往往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頂著大太陽,騎電動車給顧客送奶茶和三明治,衣服都被汗水浸透,臉也曬得通紅。

每天上下班都要倒兩次公交車。有一天晚上下班的時候,最後一班公交車剛好路過站點,我怎麽都追不上,為了節省十幾塊錢的打車費,隻能走著回家。郊區有很多的小樹林,晚上九點多一片漆黑,我特別害怕,隻能一路給自己壯膽。

 

沒有訂單的時候,我在窩奶茶店前台的小桌子下看書。

訂外賣的有高檔公寓裏的漂亮女孩、寫字樓的白領、還有大學裏的留學生......那一個月,很多時候看著她們,我其實心裏會有落差,但我知道這些都是暫時的,我不會一輩子都送外賣。拿到一個月的薪水2000塊後,我很順利去了山西,報了英語班,學了一個月的英語。

我這個人學了五分的東西,就敢在現實生活中用七分。大二開學的第一天,我看到一個外國人在校園裏,好像迷路了,就用口語交際裏教的幾句話跟他打招呼,帶他去了他的班級,結果發現他是學校的外教,我就這樣“打”入了學校的外教圈。

 

我和學校的外教。

慢慢地,學校的外教都認識了我,找房子、看牙醫、出去玩......他們有問題都會第一時間來找我。春節時,我還把學校的外教帶到我們老家去玩。最有趣的是,學了中文後,他們一直叫我“妹妹”,可能在他們看來,我已經不是學生,更像是一個好朋友。

我學英語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不會去背不太常用的詞匯,更注重生活化的交流。比如一開始,我發現跟外教聊天時,說不出特別有意思的話。我就思考這件事情,每次見麵前,把見外教可以聊的10個問題,先用中文寫一遍,然後再去找資料把這個10句話翻譯成英文,還會想人家回答什麽,我又該怎麽接。通過這樣的方式,我的英語口語越來越好,很多人都以為我是英語專業的學生。

有句話叫該播種的時候埋頭耕耘,不問收獲,時間就會告訴你答案。大學時,我一直會利用周末和假期兼職導遊,來賺取生活費,那時接的都是外地來杭州旅遊的遊客,收入並不高,帶50多人的團,一天工作12個小時,可能才有150到200元錢的收入。但因為英語口語好,我得到了一次做英語導遊的機會,給美國來杭州旅遊的一家人做導遊。

 

第一次做英語導遊和美國遊客一家合影。

首次做英語導遊,不是很熟練,但這家人知道我是大學生後,對我非常友好,請我吃杭州的四大菜,臨走時,70多歲的美國老人還給我了20美元的小費。回去我一算,工作兩小時,吃了1000塊錢的飯,還賺了400塊小費,最重要的是,能跟外國人近距離聊天交流,簡直賺大發了。

大三開始我經常做英語導遊,遇到旅遊旺季,一個月能拿到一萬多塊的導遊費,已經不再問父母生活費。

 

 

做英語導遊時的我和遊客。

隨著活越接越多,經驗不斷豐富,我接的團已經不僅局限在杭州一個地方遊玩,很多團是需要帶著在上海、杭州、蘇州三地一起遊玩下來。大三寒假臨近春節時,我接待了在公安係統工作的一家人,他們人生閱曆比我多,也去過很多的地方。領他們在蘇州玩的時候,因為這個城市不是我最熟悉的,一些導遊詞講錯了,他們都會直接點出來,我非常尷尬。

一天早上,這家人中的爺爺,不經意間問我:“姑娘,你大學是讀幾年製的?”我當時就意識到,人家肯定覺得我學曆不高,那種感覺太不好了,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我下定決心要考專升本。

告訴父母這個打算時,我爸很不理解,覺得我複讀一年,從三本折騰到大專,現在又折騰什麽?導遊做得挺好,幹嘛還要專升本?聽到這樣的話,我覺得委屈,想起在河北讀高中起到大學,父母都很少參與我的學習,隻在我需要生活費的時候給我打錢,習慣了在我做決定的時候提出質疑。越是這樣,我越想向他們證明自己,也不打算管他們要錢了,一邊攢學費一邊準備專升本考試。

專升本考試在每年4月份,恰好是杭州的旅遊旺季,推一個團就等於推掉1000塊錢,這對沒有太多積蓄的我來說,還是很難抉擇的。不過我天性不喜歡太單調的事,不允許生活無聊,讓我專注做一件事很容易崩潰,幾件事一起做,反而會覺得特別有意思。所以我決定邊接團賺錢,邊複習備考。因為愛好文學,我報考了浙江工商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

 

2015年,我接待的一位加拿大的遊客,他是教堂的傳教士,在靈隱寺幫我開導人生,還給我很多小費。

接團時,我利用各種碎片化的時間讀書。接團時下午六點多回到學校,簡單吃點東西我就去圖書館。沒有團時,我早上六七點鍾就起床,在圖書館一直學到晚上十點多。備考五個月後,我順利拿到了浙江工商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通知書。

 

 

2016年,在讀本科期間,我還回到浙江旅遊學院給學弟學妹演講。

本科兩年期間,除了完成學業,我依舊是利用空間時間頻繁接團。接待有來自非洲、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世界各地的遊客,他們中有很多人學曆高、社會地位高,在與他們的接觸中,我的眼界不斷打開。

印象最深的是,導遊詞裏經常會用諸如“全世界最大的”“最厲害的”這樣的詞匯,有時候甚至一棵柳樹都要講半天,感覺好像是中國特有的柳樹,但其實柳樹在很多國家都很常見,一些外國遊客就會問我:“你有沒有出過國?”熟悉了之後,他們會友好地對我提出建議:“有機會,你一定要多去世界其他地方看一看。”

 

盡管相處短暫,來自不同國家的遊客,總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

所以我讀本科的兩年,出國看世界的願望愈發強烈,一直找各種機會去留學。但我沒有多餘的錢,也沒有太多的渠道。跟外國朋友聊起時,一個德國朋友介紹我去做德國的互惠生。

我了解到這個項目可以給來自全世界的青年,提供一個在別國的寄宿家庭裏體驗文化和學習語言機會,互惠生住在寄宿家庭中,協助寄宿家庭打理日常家務,照顧孩子,除了食宿費用之外,寄宿家庭每月還會支付一定的費用給互惠生。

在德國朋友的幫助下,我提出申請,並按照要求準備文件,還要把德語學到A1水平,能用德語做基本的溝通交流。記得第一次我沒考過,60分通過,我隻考了52分。

互惠生還需要有跟孩子有關的工作經曆,我特意地去帶一些親子團積累經驗。正值暑假,帶團非常辛苦,要帶杭州的遊客去北京、內蒙古等省外的城市。

 

2016年帶團去內蒙古,和團裏的小朋友合影。

七八月份的內蒙古,早上溫度還是很低,我穿著軍大衣,帶著遊客早起去看日出。看著太陽一點點從東方升起,一旁的遊客們興奮地拍照留念,歡呼雀躍,而我戴著耳機在聽德語、背德語。那一刻,我告訴自己,我一定要記得我為出國做的這些努力,後來第二次考德語,我很順利考過了。

出發德國前,我回了一趟老家,在車上告訴了父母這個決定。說完後,我從後視鏡裏,看到我爸一臉不悅,他特別生氣地說:“你這就是去做人家的保姆。”我已經不是第一次被他冷水了,心裏很生氣,但還是耐著性子跟他解釋了我到底是去做什麽,可以學語言,可以旅行增長見識,但他都聽不進去。不過對於我的決定,我媽媽反倒很支持。

2017年10月份,距離我提出申請半年後,我順利抵達了德國柏林,開始了為期一年的互惠生生活。在機場,德國家庭兩個金發碧眼小天使舉著大橫幅歡迎我,這樣友好的舉動拉近了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為了讓我瀏覽德國的景點,他們還特意選擇了巴士,接我回到住所。

 

2017年,互惠生期間,和德國家庭的孩子合影。

我一直覺得自己非常幸運,遇到了特別好的德國家庭,他們為我租了他們家樓上的一間公寓當做我的住所。作為互惠生,我每天幫孩子做早飯、接送他們上下學,負擔去超市購物、晾曬衣服這些家務,他們每個月支付我 350 歐的費用,我的德語班學費是200歐,剩下的150 歐可以滿足我的日常開銷,周末還有一天半的時間可以用來休息,並且一年我還有兩個月的帶薪假期。

我每天要上四個小時的德語課,每周累計上20 個小時。來德國前,我並沒有上過係統的德語課,一開始我從A1班開始學,補我的薄弱環節,老師看我非常努力,就讓我去上B2課。等我進B2班,就發現班裏的同學都已經在德國生活了三四年,而我的德語像是突擊建造的危房,直接上B2課就好比危房轟然倒塌一樣,完全聽不懂。

我記得B2班德語老師跟我說:“你不適合這個班,你從A1班重新學吧?”我請求老師:“不行,我隻有一年的時間,必須要在這個班上課,請給我個機會。”第一個月上課的時候,老師經常說我特別差勁,一直挑我的錯,上課凶我,我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但沒有辦法,我必須在這一年內學好德語,這也是我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2018年聖誕節,我和語言班的同學一起慶祝。

剛到德國時,我和德國家庭用英語交流,自那以後,我就逼自己把英語全部拋下,每天堅持說德語,聽德語廣播,把自己放在了一個純德語的環境中。就這樣,放了一個暑假後,我再回到班裏上課,德語老師嚇了一跳,用不可思議的語氣問我:“你怎麽進步這麽快?”

他是一個很少當麵誇人的人,後來他就拿我當進步神速的例子去敲打其他同學。我用一年的時間上完了B2課,畢業聚餐時,德語老師說,我是讓他最自豪的學生。

 

互惠生結束旅行,奧地利維也納青年旅行社門口。

這一年,我利用假期,去了歐洲的七個國家旅行,看了不同的風景和文化,一年的海外時光對我來說太短暫了,完全沒有過癮。我很想留在德國繼續讀書。這一年除了學習語言,我還考察了德國的就業環境,我計劃在德國讀漢學研究生,畢業後可以在德國找到一份漢語教學類的工作。

如果要申請德國研究生,要先回到國內,準備留德申請審核考試。我是專升本,考官會拿著你專科和本科的兩個成績單,隨機考一門科目,你要回答怎麽學的那門課。我需要把專科、本科所有學過的科目複習一遍,總共 50 多個學科,壓力之大可以想象。

 

2019年,做對外漢語老師時,六歲的法國學生為我拍的照片。

共有三次考試機會,一次的費用是3000元,第一次因為準備不足,沒有通過,那天我從北京一路哭回上海。回來後我發狠,把所有學過的書都借過來,每門課都重新梳理、記筆記,拿出比高考還努力的勁頭,最終通過了德國留學申請考試。

去德國申請留學,需要10萬元的留學保證金,存在銀行,保證留學期間是有錢的。這10萬塊對我自己來說,太難湊了。我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我弟弟很不樂意,他覺得家裏沒那麽寬裕,沒有錢給我做這些。

夢想和現實角逐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出國的想法愈加強烈,家人不支持,我就想辦法借錢。最終父母還是資助了我6萬,我找閨蜜借了3萬,加上自己的積蓄,湊夠了保證金。

2019年10 月份,帶著夢想,我再次抵達了德國柏林。一邊繼續做對外漢語老師的兼職,一邊學習德語備考德福,申請學校。但讓人崩潰的是,不久後疫情爆發,德福考試取消,禍不單行,我得知專升本的學曆,很有可能申請不了研究生。

 

我在德國租的公寓。

7個月過去了,經曆了那麽多複雜的申請環節,卻等到這樣的一個結局。我想起高考複讀那一年,色弱斷了我原本計劃好的藝考之路,命運似乎又在給我開一個玩笑。我充滿了失望、沮喪,不知道該怎麽辦,聽到別人勸我:“折騰了這麽久,要不然回國吧”,我心裏還是莫名地生氣,不甘心。

擺在我麵前的隻有三條路:重新讀一個本科;花大錢讀MBA;讀德國的Ausbilidung,類似於職業培訓。湊夠的保證金需要存在德國銀行,每月會打給我846歐,那時我的房租都需要500歐,剩餘的346歐勉強夠生活。

我記得有一次我站在超市貨架前,麵對一個6塊錢的杯子和另一個5塊錢的杯子,為這一塊錢,我糾結很久。想起自己22歲時實現了經濟獨立,可現在27歲了,卻隻能花家裏的錢,很接受不了這種落差。我不想再浪費時間了,除了提升學曆,更實在的是畢業後要能在德國找到一份工作。

經過慎重考慮,我轉變了自己的留學計劃,決定進軍職業學校,選擇申請更有把握的、在德國就業也更方便的幼教專業。幼師是德國非常缺的工種,帶薪培訓三年,就可以拿到一個幼師執照。

 

幼師培訓時,我做的童話木偶。

我很快就申請上了柏林一所幼師培訓職業學校,德國的職業培訓,除了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外,還要進行實操,每月獲得企業支付的津貼。但幼師對應的實習單位非常難找,以200個孩子的大幼兒園為例,25個幼師,可能隻提供5個帶薪培訓崗位。

申請上學校之後我就著手尋找實習幼兒園,但我還沒有相關職業培訓經驗,再加上是一個“說德語一般的外國人”,還有疫情的影響,難上加難。

我給不同的幼兒園發了有三四百封郵件,每天收到無數封拒絕信。最終隻收到了三個麵試邀請,其中一家麵試我的是幼兒園的大領導,他對中國文化充滿興趣,麵試時,我指著身後臨街的窗戶說:“我好像是一扇窗戶,可以通過‘我’了解中國,同樣很多中國人也希望通過‘我’,了解一下德國。”

也許是我的勇敢和特別的經曆打動了他們,麵試非常順利,最終得到了工作的機會。柳暗花明,我又換了一種新的方式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每周我要上兩天專業課,在學校完成有關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德國教育體製相關的課程,這些都是偏文科的專業課程,知識接受起來並不難。剩下的時間,我會在幼兒園實習三天,拿到的薪水大概稅後是1100歐,合到人民幣9000元左右,對我來說,已經完全能夠負擔生活開銷。

 

在幼兒園實習時的我。

幼教工作遠比我想象要瑣碎。我一開始完全不適應給孩子換尿布的工作,不知道如何下手,不過孩子們看到我這麽一個“小老外”充滿了好奇,尤其是年齡小的幼兒組,很快就被我“征服了”,他們看到我激動地要跳起來。

我會給大一點的孩子們上中文課和英文課,在教學裏注入一些中國元素,我的學生已經會唱兩隻老虎,中國的生日快樂歌。因為多了一份文化的注入,學生和家長都特別開心,我也收獲了他們的肯定和好評。

 

2021年,在德國,冬日徒步旅行。

幼師培訓的考試並不難,難的是論文答辯。我參加過藝考,也有豐富的導遊經驗,原本就擅長上台演講,所以我的論文答辯非常順利。下個月,我即將完成自己為期三年的幼師培訓,拿到畢業證,之後我就會成為一名正式的幼教,薪水也會隨之增長。

 

讀書、工作、旅行...... 我越來越享受現在的生活。

在德國這幾年,我去了很多的地方,看了很多的風景,從一名導遊到互惠生,再到一名幼師,我不知道未來我還會探索哪一種領域,但我確定一定還會做出不同的嚐試。

十一年前,經曆了兩次高考的我,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卻沒有如願考入自己夢想的大學。麵對人生的不順利,家人的不支持,我沮喪過、但我從來沒有放棄過。我常常覺得不止是高考,人生路上,真的會有很多岔路口,盡管有時它沒有讓你按照你原定的路線走下去,但轉個彎,或許就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本文由達令歐尼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注明外均由達令歐尼本人授權提供。

*本文在今日頭條首發。  

達令歐尼 | 口述

 張   一|撰文
 孔寧婧 | 編輯
 

-THE  END-

 

==========================================================================

 

 

 

三聯生活周刊|一位66歲綠化工人在暴雨中離世

 

7月19日下午,暴雨席卷南京,66歲的綠化工人蔣梅花在涵洞躲雨時被水衝走,三天之後,她的遺體被找到。

蔣梅花家在距離南京市區33公裏外的村子,每天她要4點起床,跟村裏人一起坐著麵包車橫穿長江大橋,才能趕在6點前到單位打卡。

這一天出門後,她再也沒有回來。

 

 

被水衝走的女人

南京市雨花台區守正路的濱水步道是今年2月新建設完工的,緊挨著一條兩米左右的河道,當地人叫一號溝,一公裏後匯入秦淮河。通往秦淮河的方向,每幾十米有一個涵洞,也是新建的。涵洞上方可以通行,下方也有步道,可以休憩散步。7月19日這天下午三點左右,天空烏雲密布,雨點逐漸密集。綠化工人蔣梅花和她的三位工友跑進了一處有步道的涵洞躲雨。67歲的楊鵬和河道清潔工人徐誌宏也在裏麵。

楊鵬是附近小區的居民,退休後幾乎每天都來這裏練吹薩克斯。他之前就見過蔣梅花和她的工友,覺得她們“工作很辛苦”:不管是下小雨還是頂著烈日,幾個人要麽在修剪灌木,要麽在整理草坪;隻有午間一會,才能躺在涵洞下麵的坐台上休息,頭就直接擱在台子上,什麽都不墊。為了不打擾他們休息,練習的楊鵬有時會停下來等一會。

在涵洞裏,最先感覺到異常的是徐誌宏。四五天前也下過雨,當時河裏的水漫到步道上,隨後漫過石台,不過隨著雨勢減小,水很快就退了。但這一天,水漲得很快,隻幾分鍾,河水從河道漫上了步道,然後過了石台,沒有消減的跡象。他們幾人迅速站到石台上,前後一溜,最前麵的是他,後麵是楊鵬,接著是蔣梅花和她的幾個同事。

image

2023年7月19日,南京,江東南路的慢車道積水(圖|視覺中國)

雨越來越大,水繼續上漲,速度越來越快。楊鵬聞到,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臭味,河水也從清水變得發黃發黑。緊接著,河水卷著浪向他們襲來,“快趕上一輛小轎車的行駛速度”。為了保持平衡,徐誌宏喊,“大家用手撐著橋頂。”楊鵬記得,身高170的他和徐誌宏頭能夠頂到橋,個子最小,身高隻有一米五左右的蔣梅花則費力地用雙手撐著橋頂。

隻有幾分鍾,楊鵬便聽到後麵傳來蔣梅花撕心裂肺的呼喊聲,滿是焦慮和急迫,“快報警,快打110!快打110!”楊鵬對著撥出去的手機大喊,“我們在賈西路前麵一個涵洞下,有六個人被困在這裏,你們趕快來救援,要不然就沒命了。”但周圍全是嘩嘩嘩的水聲,他聽不見對方的應答,重複喊了四五遍。這時,水已經沒過了楊鵬的膝蓋。

就在這時,背後傳來“啊”的一聲,楊鵬扭頭一看,最後麵的一個綠化工人被衝入水中,緊接著幾個人像骨牌一樣,一個撞一個,全被卷入水裏。等從水裏抬起頭後,楊鵬瞅著迎麵有一塊景觀石,他全力抱住石頭,雙腿夾住,才免於被衝走。驚魂未定的他看向遠方,發現有1名綠化工人,被步道旁的石椅擋住;徐誌宏則被一棵景觀樹攔住了。路邊經過的幾個農民工救了他們。

image

網傳南京暴雨視頻截圖

個子最小,瘦瘦弱弱的蔣梅花不見了蹤影。7月20日,南京市雨花台區水務局通過官方微信“水潤雨花”發布的情況通報提到,因瞬時強降雨造成河道水流增大,在橋洞避雨的蔣梅花不慎被衝入水中失聯。氣象數據顯示,7月19日15時-16時一個小時內,南京45個鄉鎮(街道)的降水量達到20毫米以上,其中雙閘街道達到112.1毫米,雨花街道84.5毫米,鐵心橋街道春江社區73.6毫米,最大小時雨強112.1毫米,為南京近10年雨強第二位。

三天之後,蔣梅花的遺體被找到。楊鵬覺得惋惜,以前下大雨,他看到南京其他地方路麵過車的涵洞,都會有警察在涵洞積水位置值守或是放置警示牌禁止行人通過。而這次出事前,新建的涵洞位置沒有提醒,他們幾個人也沒有安全意識。

外出打工的村民

蔣梅花今年66歲,是兩三個月前才到濱水步道附近做綠化工人的。她家在距離事發地33公裏外的南京浦口區湯泉街道的陳莊村。村裏有1300多口人,以陳姓為主。蔣梅花的丈夫,是上世紀70年代從安徽滁州的一個村子搬過來的,後二人結婚有了一兒一女。

村民陳山今年50歲,他告訴本刊,這兩年,村子裏像蔣梅花這樣外出打工的老人很多,得有七八成。他們多是幹零活,有不少就是做綠化工人。在涵洞跟蔣梅花一起躲雨的幾個人,都是陳莊村的,他們每天要4點起床,一起坐著麵包車橫穿長江大橋,趕在6點前到單位打卡,下午四五點鍾下班,6點多才能到家。

如果往前推個三四年,還不是現在這樣的情況。湯泉是全國知名的“苗木之鄉”,曾以栽種雪鬆出名。陳山說,村裏80%的人都種雪鬆,最鼎盛時期,“湯泉這邊沒有一塊地是種莊稼的,到處都是苗木。周邊五六十公裏,北到安徽滁州、南到馬鞍山,總共大概10萬畝苗木。”陳山說,“其中有6萬畝,是我們湯泉的,包括我們自己的土地和在外租種的。”

憑借著種苗木的優勢,在城市化迅速推進的背景下,過去十幾年裏,陳莊村的村民種苗木、販苗木,經濟情況都不錯。陳山說,在2005年前後,家家戶戶都蓋起了兩層小洋房,瓷磚、地板、鋁合金門窗是標配。後來,村裏家家戶戶都買了小汽車,許多人城裏買了房子。“基本是男的做苗木生意,女的看工人幹活,同時負責燒飯。”陳莊村村民、蔣梅花的朋友劉蘭告訴本刊。

蔣梅花家裏也種了十多畝苗木。她的兒子司立軍今年43歲,他記得以前上學放假回家都會去苗圃裏扛雪鬆,一棵5米高的雪鬆,帶個大土坨,壓得肩膀和腰都會很痛。作為一個沒有根底的外來戶,蔣梅花家裏的情況一直滯後於村裏人,村裏人蓋兩層樓房時,他們家還是小平房,但比起種稻穀的農村人,家裏還算過得去。

但2018年之後,房地產市場持續走低,隨後又碰上疫情,湯泉的苗木行情斷崖式下跌。劉蘭告訴本刊,2018年,1.5米高的雪鬆幾十塊錢一棵,現在五塊錢都賣不出去。收樹的貨商也不來了,以前3月到7月是收樹的旺季,貨商們把湯泉鎮上的賓館、飯店、歌舞廳擠得爆滿,鎮上的四星級酒店都需要提前預定,否則就沒房。現在賓館空著,很多飯店都倒閉了。“有的直接當柴火賣,一毛多一斤,荒廢的苗木,沒人修剪,全長一起糊成一片,密密麻麻的,歪七扭八的,田占著,也不能種糧食,哪有收入,隻能出去打工。”

在村子裏,年齡在四五十歲的村民,女的可以去市區食堂幫工、去售樓處打掃衛生,還有一些人去當保姆,男的則能去當保安,也能開網約車。像蔣梅花這樣的,60歲以上的隻能去幹零工,主要是做綠化,“不要動腦筋,又不要出太大的體力,是最低價值的活。”劉蘭說。蔣梅花老家的侄子記得,她去年在老家鋤過田埂,一天90塊錢,工資比較低,到南京市區做綠化工人,工資能多十幾塊錢。

操勞的母親

“我這幾天有時在想,這麽多人掉水裏,隻有她沒爬上來,一定是因為她太瘦了。”劉蘭比蔣梅花小十多歲,對於這個朋友,她覺得惋惜又難過,“她頂多八九十斤,胳膊一小把,人也蒼老。”

操勞,是蔣梅花一直給劉蘭的印象。家裏的大事小事,都是她管,兒女小時候,蔣梅花總是四點多就起床,洗衣服、做飯、幹農活,丈夫隻管田裏的重活,從不沾手家務,連衣服都是找好交到他手裏。“普通的農村婦女,幹活的時候都苦,但總有閑下來的時候,大家會一起打牌,挺開心。”劉蘭說,蔣梅花很少打牌,她是村裏少有的幾個一直在外麵找活的,“把打工當做就像上班一樣的,今天不做,今天就少掙100多塊錢。”

司立軍知道母親的勤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2005年,司立軍沾上老虎機,之後染上賭癮,輸光了手上所有錢,妻子與他離了婚。一直到2021年,他都漂泊在深圳,靠送快遞維持基本的生存,女兒的照顧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母親蔣梅花。“兒媳婦住在鎮子上,三四年前孩子還小的時候,她每天白天在地裏幹活,傍晚就去鎮子上接孫女放學,給孫女做飯,收拾好了再回家。她不會騎車,五六公裏都是走著去。”劉蘭說。

司立軍說,自己一直到2021年才真正將賭博戒掉。在這些年裏,蔣梅花從來沒有放棄過他。當時為了盡快還清賭債,司立軍必須趕在7點半上班前,去給菜市場送一趟菜,需要5點起床。他擔心起不來,母親就每天5點給他打電話叫他起床,持續了2個多月。前年過年回家,母親還掏了300塊錢給他,說“你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去年過年,他讓母親不要出去打工,遞給她2000塊錢,但母親又還給了他。

司立軍知道,因為他的賭博,母親在村裏抬不起頭。當初,司立軍是大隊上少有的幾個考上大專的人,但沾染了賭博後,鄰居會說,兒子沒出息,會讀書有什麽用?相隔幾百米的鄰居,他們從來不會來串門,母親也不去跟人交往。司立軍知道母親手頭並不寬裕,她一個月的養老金有五六百塊錢,一年下來也就6000塊,父親是個強勢的人,一直將家裏的經濟大權攥在手裏,母親想要貼補兒子和孫女,就隻能自己賺。

在女兒司敏的記憶裏,母親蔣梅花做事從來沒有為過自己。吃東西的時候,她總會把好的那塊肉給家裏人,自己吃帶骨頭的。家裏雞下的蛋煮了,她從來不吃。她很少買新衣服,很多時候是撿親戚的舊衣服穿,後來出去打工,總穿著工地上的迷彩服。“她很苦,她的苦,隻有一個人受著。她不想我知道的太多,怕給我帶來一些思想包袱。她不光是身體苦,內心也苦,身心很疲憊。”司敏說。

蔣梅花很少有開心的時刻。兒子司立軍印象深的一次,還是2004年國慶節時,那時大學剛畢業的他帶著爸媽去南京市區遊玩,父母對他期望很高,他也是心氣高的時候,大家都很開心。

_(除徐誌宏外,文中人物均為化名_

 

所有跟帖: 

聽說研究癌症的人90%都在造假,人類可能一點都不了解癌症 -FormatRun58- 給 FormatRun58 發送悄悄話 (194 bytes) () 07/31/2023 postreply 15:19:1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