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小民(683)

來源: FormatRun58 2023-07-22 16:03:3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8843 bytes)

不讀研、不考公、不進大廠,這些年輕人決定回鄉

 搜索下載一條 一條 2023-06-03 18:55
 
根據5月剛發布的
《2023年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
今年的高校畢業生預計將達1158萬人。
他們整個大學幾乎在疫情中度過。
臨近畢業時,

又遇到新一波大廠裁員。

除了考研、考公,
投入競爭激烈的校招外,
他們還有什麽選擇?
我們采訪了3位
在疫情中畢業,
以及尚在讀的年輕人,
他們沒有選擇留在大城市,

而是在家鄉闖出了一番天地。

三位受訪者:26歲,26歲,21歲(從左至右)

畢業後做了3年的房地產銷售,
回鄉開新中式下午茶館,
剛好吃到了鄉村振興的紅利。
26歲廣告人,
選擇回老家經營最傳統的糧油店,
一年賺了幾十萬。
還在上大二的00後留學生,
從高中起就動了創業的念頭,
趁著gap year

在家鄉鄭州注冊了一家MCN公司......

編輯:張銳嘉

責編:倪楚嬌

 

2019年,小陳的社交媒體主要分享約拍、旅行攻略

 

曾是廣告人的小陳

小陳,26歲,浙江麗水

廣告策劃回縣城開糧油店

我大學剛畢業,立刻就撞上了疫情。當時我和幾個朋友在杭州做了一個廣告工作室,我學的就是廣告專業,也很喜歡這一行。但疫情讓我意識到,新興行業創業是會吃時代的虧的,疫情時影視製作遇到了很長的一個淡季,生意不是很好。

目前我回老家了,在縣城經營一家糧油店,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實體店糧油行業,挺多人估計不理解。

當時正好家裏的兩個老人在經營一個糧油店,年紀大了想找人接班,這算是個契機讓我決定回到老家這個不到10萬人的縣城,經營這個糧油實體店。

店鋪很小,就是一個不足45平米的門麵,還有個三十多平米的小倉庫。

這一行雖然傳統,但穩定,大家都要吃米的,去年我們利潤就有五六十萬,我想把錢賺夠了,再去玩,不想被工作束縛住。

 

 

小陳守店視角

現在我的日常就是賣米、麵、糧油這類民生的食品零售,另外就是配送,我們家主要配送給飯店、各類食堂,還有批發方向的話就會批給各種食品店,小的糧油店。

每天接觸的人也都是40歲以上的,30歲以上的顧客在縣城都很少,每天的日常還包括跟爺爺奶奶陪聊,我會發現縣城裏的獨居老人很多,他們真的很需要陪伴,經常逮到人就聊個不停,我也聽了不少縣城的八卦,算是苦中作樂了。

 

小陳男友每天搬貨數噸

晚上經常隨便吃口粥和鹹菜,因為飯點通常是店裏最忙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我回來為了躺平,但現在真的比打工累不知道多少倍!
我從來沒有幹過這麽多體力活,每天要搬運幾噸貨,基本都我對象在搬。我倆每天早上6點起床,晚了就失去了老年客戶,晚上七八點忙完,隨便吃一口鹹菜喝粥,因為沒空出去買吃的,更沒空做飯了。
十點睡覺,零社交,全年無休,基本淡季找朋友來看看店才能休息個一天,去年一整年休息了不到5天,選這條路就算是完全放棄了自由。

等到冬天是生意最好的時候,做零售的話倒騰各種麵粉,特別摧殘皮膚,那時候的手完全不像是25歲女孩的手。

 

小陳在社交媒體分享圖片:

“誰懂97後傳統行業創業的苦啊,要舍棄的實在太多了。”

經營一家店鋪,看起來是體力勞動,但還是要動腦的。
之前做廣告也被客戶“折磨”,但至少文化水平在差不多,可以溝通,但現在的客戶大部分是縣城飯店的老板,中年老年人居多,跟我們這一輩人的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比如物價的漲跌,小麥現在還是進口為主,國外形勢會影響到小麥的價格,但縣城的客戶可能就不理解,他們也不知道現在糧食是進口多還是自產的多,加上生意人對別人的戒心很重,就會覺得我們亂漲價,賣他們貴。

 

碰到大爺拿幾百個一毛錢來付錢

之前兩個老人在開店的時候,他們年紀也大了,基本隻在店裏等客人上門,不會出門跑業務,現在這個時代的零售如果都是等著別人上門買,是會被淘汰的。我會經常去餐館跟老板們談,如果我們給到更優惠的價格和方案,可能就會多一個客戶。

小縣城的客戶很有限,而且他們都有固定的進貨渠道,開拓多一個客戶都是非常難的事情。而且現在有各種網購平台在做,雖然沒有一線城市那麽成熟,但對傳統行業的衝擊還是挺大的,所以還是得拚,躺不平。

目前業績還是不錯的,在我們接手店鋪之後,老店麵就碰到了拆遷,但因禍得福,我們選址到了地理位置更好的地方,還簡單裝修了店麵,目前客流量比之前大了一些,

縣城有十幾家糧油店,我們排在三四名,次於兩家大批發。

去年夏天40度,小陳和男朋友賣米送貨

其實我不是很推薦年輕人裸辭或者貿然回鄉創業,因為確實會有很大風險。
我時不時挺懷念以前做廣告的時候,但與此同時,我對大城市也沒有特別多的執念,雖然我很喜歡杭州的市民素質和便利,但我願意暫時舍棄這些。
我一直是個挺愛折騰的人,也覺得年輕人不要一直坐辦公室,可能很多人覺得很離譜一決定,幸運的是我爸媽還挺支持我的,因為他們想讓我離家近一些。
我們目前的想法可能是做個五年,攢夠一定錢甚至財富自由了,就不幹了,或者換個行業,或者去其他地方看看,就都是未知的,可能在哪遇到了別的機會,就繼續去做了。

肯定不想一輩子呆在這個縣城裏,不會想像長輩一樣做了一輩子糧油,感覺他們並不快樂。

 

VV,26歲,溫州泰順,地產銷冠回鄉創業

回到老家之前,我在溫州市裏做房地產銷售做了三年,後來有了寶寶,無法兼顧工作和生活,就回了老家,我是個很向往安逸生活的人。

之前銷售的工作強度其實遠誇張於996,基本要24小時待命,外加地產行業這兩年確實不太景氣,也真的不想再卷了。

 

VV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鄉下慢生活:

“恰逢下雨,坐在屋簷邊聽滴滴答答的雨聲,

有那麽一瞬間,覺得自己的生活太棒了。”

我們老家在一個300年的古村落裏麵,沒有被過度開發,我也是從這裏看到了商機。我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可能在商業方麵也會相對敏感。

我準備了20萬啟動資金,開了一家新中式下午茶館,這種中西結合的茶文化館是個風口,比咖啡店層次更多,但又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去年圍爐煮茶很火,我很想告訴年輕人喝茶是沒有門檻的,比如冷萃茶、煮茶。

外加茶店也是小本,時間又很自由,我就看準這些優勢,開了店,目前開店第六個月已經回本了。

 

年輕人來茶館打卡

其實回鄉創業最有挑戰的事情不是回鄉後如何經營,而是當下做出這個返鄉的決定。

對於有些人來說可能是身邊人的質疑或者父母的反對,像我父母當時就不太接受,他們覺得做房地產一年至少有二三十萬的收入,又很穩定,為什麽要冒這個風險?覺得家裏的錢很好賺嗎?老一輩隻有沒用的人才會回到家裏。

我回鄉是想做出自己的一番事業,不是僅僅為了逃避大城市的內卷,我在做銷售的時候月月都是銷冠,賺錢養活自己對我來說並不是負擔。

身邊也挺多朋友回鄉創業的,有做影視工作室的,有開露營地的,我也是這群回鄉創業的年輕人之一。

創業並不比打工容易,需要很強大的抗壓能力,創業人都知道,我們飲品類型的實體店,很多隻賺4個月錢,寒假和暑假,其他時間基本保持不虧本。

 

現在鄉村振興的政策很好,尤其去年,泰順的一部分景區,被評為國家級旅遊景點,就得到了很多政策支持,比如需要宣傳的時候文旅局第一時間就會宣傳我們,給到我們曝光資源,遊客也就多起來了。

我們返鄉創業,都是因為對家鄉有情懷的,現在村子裏的年輕人太少了,都走出去了,但其實我們都知道在外麵沒有賺到錢,所以與其在外麵受苦,不如在家鄉賺相同甚至更多的錢。

我大學就開始創業,當時算是第一代微商吧,多少會做些運營和銷售。所以我會經常去旅遊城市走走,看他們是怎麽做的文化商業化。

我前陣子去泉州走了一趟,當時看到蟳埔女的特色,還有南洋文化小娘惹,想到我們泰順的古民居也都是清末保存下來的東西,那我可以做晚清女的服飾,出去遊玩也給我很大靈感。

最近我也在打造我的第二個項目,民俗體驗館,最近它的風刮得也很大,我就想用我們晚清時代的服飾,跟我們古村落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做一個工作室,我們提供服裝租賃和妝造,年輕人來了體驗、打卡拍照。

 

VV研發的圍爐煮酒產品

現在店裏是新中式下午茶的中西結合,泰順的茶葉也是比較出名,我們也可以向遊客展示泰順當地的紅茶,再把一二線城市最火的圍爐煮茶的文化帶回來,讓家鄉的人民哪怕不出去,也可以感受外麵的東西。
說實話,縣城裏很多老年人,如果沒有來我們這裏喝過咖啡,他們可能一輩子都不可能喝過了,這裏確實是比較落後。
最近,我又把樓下的地租下來了,花了幾萬塊錢打造成院子,外加民俗體驗館,又是一筆資金的投入。

我想我近幾年都不會出去了,我要在家鄉先做出一番事業。每個人的人生選擇都不一樣,但我覺得我們的初衷都是一樣的,就是讓自己過得舒服點。

 

季嵐忱,20歲,鄭州,大二學生開網文MCN

我2020年去新西蘭讀預科,目前大二,因為準備轉學,所以現在在國內gap year。

經濟獨立,對我們00後來說,是挺迫切的一件事。

我身邊挺多同齡人去做了兼職,或者實習。我認識一個學霸同學,在新西蘭做幼師的兼職,一年賺了一萬多紐幣,合人民幣五萬多。

我們這代,年代隔閡比較嚴重,賺錢單純是想要脫離父母的束縛,很多家裏條件還可以的,畢業後就被安排工作,如果不想被安排,那就要先從經濟獨立開始。

 

季嵐忱在奧克蘭學校的圖書館
其實我很小就開始倒騰想賺點錢,可能是因為學渣本身技不如人,總要多點法子。
我所有的創業,都是基於互聯網的。高中的時候做微商,做珠寶手作,當時還特意去廣東荔灣廣場訂貨,結果賠了幾千塊錢,因為不太會做營銷。

後來我就開始寫小說,因為我一直文科很好,但是寫了一篇十萬字的小說,寫了小半年,結果我投稿的網站很快倒閉了,也沒拿到錢。

季嵐忱眼中的“萬惡之源”鍵盤

再度創業是在家閑不住。兩月前,我想說買了個鍵盤督促自己寫小說,後來忙起來了沒時間寫長文,我突然就想在哪可以寫互聯網上這種新媒體短文呢?
你刷知乎的時候肯定看到有的回答裏有小故事,讀到最後發現要付費看結尾,這就是我在寫的文章,很多平台和網站都有這種小作文。
去小紅書上一搜發現有很多這種MCN機構,我就開始投稿,那個月賺了一兩千塊吧。
新媒體網文對文筆的要求不高,但也不是沒有門檻,比較看重故事架構是否吸引人,看到一半覺得怎麽這麽有意思,我想付費讀完。
後來寫著寫著,我就覺得做中介這個生意我也能摸透。
 
我就去跑這個渠道,聯係到各大平台的商務負責人,比如UC就是直接對接到商務,告訴我平台的優劣勢,談好之後我在小紅書上招寫手,寫好了我這邊給寫手付費,平台再對內容進行審核,我們也還會根據稿子的潛力,來為作者做營銷推廣。

後來供稿變多了,平台要我開專票,我就注冊了個公司,在當地找了一家中介機構幫我開公司。我也沒太多社會經驗,但覺得找鄭州本地的總沒錯,如果被騙了,我還能找上門去。

季嵐忱業餘時間在家寫小說

因為從市麵上收到的文章質量良莠不齊,我們培養了一批核心寫手,有的平台對於文章是有主題和情節的要求的,相當於命題作文,我吃透了套路後,就教他們。寫手的背景都挺有意思的,學生、上班族各式各樣,但基本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

我的合夥人26歲,之前也是寫作搭子。目前公司有五個人,兩個內部寫手,一個營銷和宣傳,兩個編輯,基本都是之前寫小說的時候認識的,我是裏麵最小的,他們都比我經驗多一些。

公司運營的成本有開公司的費用小一千,收稿的費用一千多,還有共享財務一年一千五。目前勢頭良好,前兩個月差不多回本,最近這個月盈利有1000多塊。

到現在都不敢跟我媽說,怕她覺得我是被詐騙了。

我雖然想賺錢,也刷過盤子,但沒想過一直靠刷盤子賺錢,因為我覺得了解到知識,從中學到東西是最重要的。我相信等到我找工作的時候,以我目前的經曆,我的競爭力還是很大的。

我不太想給別人打工,但畢業之後可能還是要找工作,畢竟創業還是要有啟動資金的。如果公司真能做起來,我就去東北買個小房子,關於未來,還沒想太多。

================================================================

 

在人間丨我,科研助理,剛畢業被學校“收養”

溪溪 在人間living 2023-07-07 04:47 Posted on 北京
 
 
撰文|溪溪  編輯|方遠 周娜
出品|鳳凰網在人間工作室
 
 
高校文職摸魚崗,每周3天工作,4天放假。"還沒落實畢業去向的同學可以重點注意。"
我們在大學“上班”,沒有固定辦公室,隻是圍坐在一個會議室裏。時不時有老師來開會,我們便輕車熟路帶上自己的行頭,去樓梯間的沙發坐著等待。大多數時候,我們並不真的工作,而是為考研、找工作、申請學校做準備,有人在雅思或考研的書上飛快做筆記,有人戴著耳機專注盯著屏幕上網課。
我們都是 2022 年的畢業生,我們的身份叫“科研助理”。月薪4000-5500元,每周工作三天,其他時間自行安排。這像是學校給我們的一段帶薪 gap year。
依照學界傳統,科研助理一般受雇於教授或課題組,輔助完成科研項目,許多有誌於學術界的學生會把它當作從碩士到博士階段的跳板;
但我們這種“科研助理”,更像是被安插在各個學院與部門的短期行政崗。這是愈發嚴峻的就業形勢之下誕生的一個政策性崗位——用來緩解畢業生就業難題的。
過去一年,我頂著這個title出入學校的行政樓,直到2023年畢業季到來。

 

2022 年 6 月,研究生畢業前夕。陸續聽說同學拿到各種offer時,各種想法還在我的腦海打架:到底是找一份坐班的工作,還是赴海外讀博?
當輔導員第一次發出那個文件——《2022科研助理崗位招聘啟事》,我並沒有太在意。畢業的班級群裏每天都有幾十條招聘信息,這條很快被淹沒了。過了幾天,輔導員再次轉發了它,特別強調:
還沒落實畢業去向的同學可以重點注意。
有天我淩晨兩點還是翻來覆去睡不著,突然想起了這條通知。
文件裏寫到,科研助理的工作內容是科研輔助、教學輔助和管理輔助。工資是本科學曆 4000 元/月,研究生學曆 5500 元/月。協議的適用期限一年,中途可以隨時解約。
這樣的科研助理並非新生崗位。早在 2009 年,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鼓勵科研項目單位吸納和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若幹意見》,首次提出聘用高校畢業生作為研究助理參與研究工作。2020 年 4 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更明確提出“研究科研項目吸納畢業生計劃,開發 10 萬個科研助理崗位”。2021 年起,我所在的大學也開設了這個崗位。
我想,這份工作聽起來挺不錯。
雖然沒有五險一金,不交社保,但這也意味著可以保留應屆生的身份——我們深諳應屆生身份的寶貴,無論考公還是名企校招,都有許多職位限定應屆生報考,一些城市還有專門的應屆生落戶政策。
雖然這也算不上高薪——刨去房租,剩下的可能還不夠生活費。但是每周隻需工作24小時,我有大把剩下的時間用來準備申請材料或找工作。
第二天早上,我跟媽媽提起這個崗位,她表現得非常激動。我知道,雖然她有時寬慰我暫時找不到工作沒關係,其實心裏非常焦慮。
在小城市做高中老師的媽媽生活圈子並不大,同事中哪個孩子去哪裏做了什麽工作,不到半天就可以傳遍整個學校。她每天下班回家向我更新:朋友的兒子憑機器人比賽進了大疆、同學的女兒在華為做到了管理層……愛麵子的她承受著很大的社交壓力。作為單親母親,她幾乎是獨自照顧我,我猜她很想讓我“出人頭地”,在那個男人那裏證明自己。
而在家待了兩三個月後,我和媽媽的吵架頻率越來越高,我也有點想逃離家裏緊張的氣氛。於是我提交了科研助理的報名申請。
篩選的過程並不複雜,隻有麵試環節。過了一兩周,我被通知入選了。後來,我才從人事處的老師那裏得知,原來錄取率是幾乎百分之百,我們這一屆招收了 140 人左右。
他說因為大家找不到工作已經很挫敗了,學校不想讓大家再受一次打擊。

 

140 名科研助理被分到各個學院與行政部門。我被分配到人事處,一共六個科研助理。
除了周一到周三工作,每周我有四天假期。我決定繼續探索很感興趣的性別研究,並開啟“瘋狂看論文”狀態,上班路上坐地鐵也會掏出 iPad 看。我通過各種渠道搜尋導師,讀文獻,再一封封地寫郵件“套瓷”。我的目標是申請全獎或是崗位製的PhD。
但偶爾,肌肉記憶似的,我也會時不時點開招聘app和公眾號,去看看編輯或運營的工作,下意識把自己往崗位要求裏套。
我一般九點到學校,邊吃麥當勞早餐邊查郵箱,開始準備研究計劃。辦公室一般是沉默的,一個同學著數學書,另一個看雅思課,還有一位總在處理excel表格,後來才知道,這是她的另一份遠程工作。
大多數時候老師對我們表示理解,不會派太多任務給我們。
和我同期入職的音音自認為比較幸運,她被分派到自己本科就讀的計算機學院,老師們知道她要考研,並不要求坐班。她和室友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個房間,房租對半開,一個月 1800 元,還算可以承受。她每天八點左右抵達圖書館開始複習,如果學院有工作,她就趕到辦公室,幹完活之後回來接著複習。
這些工作以行政類居多,比如給新生介紹入黨流程、組織學生黨支部開黨會、寫材料等。今年年初,考研結果公布,她被調劑去了西北一所科技類大學的計算機專業,申請了提前離職。
人事處的科研助理偶爾也有一些來自學校的任務,比如:我們花了差不多兩周,把一整筐全校老師的考勤表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文件大概有兩三千份,老師的入職時間從80年代到2022年。這個工作不難,但是很費時間,我們幾個科研助理把會議室門關起來,邊聽搖滾邊聊天邊整理。不過我們得小心控製音量,不然被一牆之隔的老師們聽見了,多少還是有點難為情。
並不是每個部門的老師都理解這個崗位的政策屬性。商貿專業的小圈被派到了財務處,她打算利用這一年來申請海外的碩士項目,但是她覺得繁重的工作讓她沒有足夠的學習時間。“每天基本上都有幹不完的活。負責管理我的老師會把我去廁所的時間精確到分鍾扣掉”。
小圈認為這個工作的性質是為了方便畢業生們更好地找工作和升學,而財務處的職工堅持“拿錢幹活是天經地義”。
後來小圈和財務處的領導爆發了激烈爭吵,她被調到了人事處。
“其實每年都有這個問題。”學校人事處的幹部王俊說,“有的學生會覺得我來這兒不是來工作的,但有的單位會覺得,你怎麽能一點活都不幹?”
還有一些部門從一開始就抵觸科研助理的設置。“他們擔心科研助理剛來,給你培養好你就走了,不敢把一些長期複雜的工作交付。”王俊說。因為協議的靈活性,科研助理可以隨時離職,就算不中途離開,最多也隻能服務所在部門一年。

 

 
有時候,科研助理們也會閑聊。保研、考公、出國……大家的規劃大同小異,好像是有那麽幾條既定的軌道,但是大家都在某個地方“掉了鏈子”,沒能成功擠上去,所以聚集在這裏,度過一段類似於 gap year 的時光。
當科研助理期間,我在找工作上已基本“躺平”;幾位同事在我看來已經非常努力了,還是沒能在畢業時確定去向。好像在麵對一個拋球機,手忙腳亂地想接住一個又錯過了另一個。
黃西是英語專業碩士——我們學校的王牌專業,她本來對自己的求職狀況很樂觀。
她的首要目標是公務員,報考了 2021 年國家公務員考試,這個考試在 11 月底,報錄比是 60:1 左右,為了戰勝其餘的 59 人,黃西把幾乎所有精力都花在備考上,還是落榜了。於是她放低目標,開始物色國企和事業單位,因為此前忙於準備國考,她錯過了秋招的黃金時期,很多崗位已經關閉。
她投了一兩百封簡曆,顆粒無收。
黃西覺得,班上的就業情況不樂觀,和國際形勢也有關係。各行各業在國際業務減少的情況下,對英語專業的需求也會下滑。於是畢業前夕她再次降低要求,開始應聘本來完全不在考量範圍內的外企和銀行。為了保證在北京找工作時一定的經濟來源,她報名了科研助理。
小山是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在畢業前的春天開始應聘小學老師的崗位,因為應屆生的身份,她可以免筆試,直接進入麵試環節。但直到畢業,她都沒有找到心儀的工作,父母給小山的壓力越來越大,她覺得科研助理是個逃離家裏壓力的機會。
在北京,她一邊做科研助理,一邊在另一所大學的繼續教育學院做助教,是臨時工的形式,工資是一天兩百。工作繁重、通勤也遠,她一度想要辭職,但是繼續教育學院的老師允諾如果招聘正式員工,首先考慮她。她咬咬牙堅持了下來。
如果說黃西和小山還在努力躋身主流軌道上的列車,丁芽則算是在站台徘徊的人。由於“二本三跨”(指本科畢業於二本院校,跨地區、跨院校和跨學科考研)出身,加上讀研期間並沒有很豐富的實踐經曆,她感覺自己“從根本上就差了些東西”,加上內向的性格,她總是無法輕鬆自如地麵對麵試。
春招的時候,有個同門每天在小紅書上分享自己投簡曆、筆試和麵試的經曆,複盤自己的表現。丁芽發現那個同門投了一百多份簡曆,暗自驚歎,評論說:“你好努力。”同門回複:“真的很怕找不到工作。”
一陣焦慮爬過丁芽的心頭。
迫於就業壓力,她逼迫自己去考了一次軍隊文職,竟然一路進入體檢環節,本來覺得這個工作已經十拿九穩,卻被通知是差額體檢,所以最後也是陪跑。
就像校人事處的幹部千山說的,“很多孩子已經非常努力、非常優秀了”,但還是找不到工作,於是懷疑自己,甚至陷入了抑鬱情緒。麵對這樣大範圍的的就業困境,很難把問題歸結到個人身上。但壓力卻是由一個個個體實實在在地承受著。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已經是享受到有限資源的幸運的少數人了。在更廣闊的二、三本、專科學校,還有那些沒有機會成為“應屆生”的、受教育機會更少的年輕人們,他們的命運更加難以想象。

 

3月春招時,我也遞過幾封大廠的簡曆,筆試環節有很多我完全摸不到頭緒的數學題——這是我高考後沒再接觸過的東西。後來我才得知筆試題也是需要備考和刷題的。
麵試環節也讓我緊張。記得找實習時線上麵試一個大廠,是一個負責公益尋人項目的部門,崗位是運營類。我既有公益項目的經曆,也有運營類工作的經曆,算是比較對口。我提前調研了相關的業務,在麵試時表現得不錯。
直到麵試的尾聲,對方突然問我:“你能接受加班嗎?”彼時我的本能反應是抗拒的,於是我猶豫了幾秒,說:“要看具體是什麽樣的加班,如有突發狀況偶爾加班是可以的”。
後來看小紅書上的麵試攻略,原來我這樣的回答是“踩雷回答”;這種時候應該堅定地回答可以加班,才能讓 HR滿意。
而我曾經的一份實習經曆,也讓我對進入互聯網大廠很抗拒。研究生一年級時,我應聘上一個互聯網公司的運營實習生崗位,所在的部門負責一個非虛構文學類的公眾號。我經常看這個公眾號,所以看到招聘信息就馬上投了簡曆。
麵試我的員工問我喜歡哪個作家,我說阿列克耶維奇,她說她也喜歡,隨後我們聊了二十分鍾阿列克耶維奇的作品。接到offer的時候我很開心。
但是入職後,我得到了一份幾十頁的共享文檔,裏麵是排版和發布操作手冊,我的工作是依據這個手冊,把每一篇文章,按照段落複製粘貼進一個專門的網站,然後把圖片插入事先設計好的位置,再把文章發送到相應的欄目。連按哪幾個網頁按鈕都是設定好的。
這裏的領導人很好,公司的免費食堂也不錯。但是每個工作日,我坐在辦公室一整天,隻做幾乎完全是複製粘貼的工作。雖然身體不累,也不用思考,但是感覺精力還是被榨幹了。
在開始這份實習之前,我差不多每天看一部電影、每兩天去一次健身房,但實習時,每天回到宿舍的我隻能麻木地癱倒在床上刷小視頻。實習了五天後,我提出離職。
當然我沒有把這段經曆告訴媽媽,我怕她問我:“為什麽別人能做,你不能?”我也不知道為什麽別人能做到,但是我就是做不到。
媽媽也想讓我考公務員或是做老師,但我從小就是一個“不會來事”的孩子。被帶去參加酒局,媽媽朋友的孩子會舉起酒杯對每一個叔叔阿姨說祝酒詞,而我隻會像大腦短路一樣把頭埋在桌底,或者露出僵硬的傻笑。
長大之後,這個局麵也沒有改善,我很難適應一些在大家看來很容易的規則,大學選課的時候,很多同學會特地打聽什麽樣的課好拿分,甚至在校內的信息平台上交易這些好拿分的課,而我選課幾乎全憑興趣。還記得有一門花卉學,老師上課的時候會帶我們走出教室,去學校的花園裏教我們分辨櫻花和桃花,桃花一般是單朵生長的,而櫻花是團簇狀開放。
大三的時候,聽說有同學為了保研特意去獻血拿證書、在淘寶上找人代刷網課,我才想起來去翻翻學生手冊,看保研的標準是什麽。我幾乎是班上的“邊緣人”,唯一主動參加的集體活動是和電影社團的朋友一起放電影,看些不著邊際的文藝片。對我來說,做公務員或老師的挑戰性不亞於在大廠做運營。

 

晚上在家附近的胡同散步時,我經常經過一個院子,一邊是彩票站,一邊是酒吧,經常有喝大的年輕人在院門口玩刮刮樂,一張接一張地刮,興奮地大叫著,看起來無憂無慮。
有時我也會穿過這些年輕人,去彩票站買一張刮刮樂。偶爾會刮到“再來一次”。沒人能保證再來一次的結果是什麽,但至少新的機會能帶來新的希望。
科研助理有點像我們人生的“再來一次”。
我們普遍覺得從科研助理這個政策中受益了,雖說工作層麵上能力也許沒得到太大鍛煉,但是不算太少的報酬,給大家在北京的生活提供了經濟支撐,工作時間上的自由度,讓我們能專注於自己的人生規劃。
目前,科研助理一年的協議時間即將結束,第二次刮獎的結果也逐漸揭曉:黃西拿到了一份外企的 offer,將在9月入職;小山還繼續在那所高校兼職,期待能有一個轉正的機會;音音則即將在 8 月讀研,開始新的學習階段;小圈拿到了一所美國理想學校的碩士 offer。而丁芽還在迷茫,短期內,她想再在北京留一段時間,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工作,同時暫且逃離來自家裏的催婚壓力,和小城生活的雞毛蒜皮。
至於我,可能要讓媽媽失望了。
我知道,她在跟同事聊天時,會語焉不詳地說我在學校工作,但並不會說明這份工作的性質和短暫的有效期。一年即將過去,我還是沒能找到一份“穩定又體麵”的工作。
但我也不準備回應她所有的期待。在這一年裏,我完成了博士申請的研究計劃,聯係到幾個博導,但隻有一個學校有五個全獎名額,我第七名,進了waiting list 。
我現在不那麽急了。我最開始想讀博,除了對學術的熱情,也有一部分是急於想逃離求職的壓力。但過了一年,我覺得找到合拍的導師更重要。
這一年裏,我進行了一些女性主義的文字創作,鏈接到了一些女性主義的社群和媒體。雖然這些經曆並不能直接幫助我申請,但我漸漸明白,申請PhD不是目的本身,申請的過程、這些文字創作與社群鏈接,都是我探索自己和探索世界的方式。
我向來不大能感受到朋輩壓力,因為我打心底裏沒有把自己嵌入那一套價值坐標。我不打算出於“到了什麽年紀就應該 xx”的理由做任何事,結婚、買房、生孩子都不在我的人生清單上。所以我目前不需要戶口、也不需要那麽多錢。我用體驗和探索的心態對待我的人生,而非比賽,我不想往上爬、也不想戰勝任何人。借用一個朋友的比喻,我希望我的人生是坐車,看到好玩的風景就下來轉轉,玩膩了就繼續去新的目的地。
最近,我移居到了離北京不遠、有“睡城”之稱的河北城市,這裏物價很低,我和朋友合租了人均 800、有很大窗戶的房間。大多數時候不務正業,看閑書、拍照、去河邊看雲彩、做尚未盈利的街頭藝術公眾號,偶爾也寫稿賺取一些稿費。我準備在這裏過完夏天,然後去探索雲南的數字遊民社區,同時做一些藝術項目。
我卸載了 boss 直聘、不再點開招聘類的公眾號,至少是暫時地,我背過身離開了那條軌道。在新的房間,我睡了幾個在找工作時從未有過的好覺。
* 文中提及的同學和學校職工皆為化名。本文頭圖源自《請回答1988》,文章配圖由作者拍攝。

所有跟帖: 

幸存者的口供是否可信?深海鯊魚真的會襲擊人類嗎? -FormatRun58- 給 FormatRun58 發送悄悄話 (194 bytes) () 07/22/2023 postreply 20:02:1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