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小民(658)

來源: FormatRun58 2023-05-12 20:05:3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3044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FormatRun58 ] 在 2023-05-12 20:08:1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拍者|十五年了,這些畫麵依舊讓人淚流滿麵 |  

 

汶川2008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8.0級地震撼動四川汶川,近7萬人喪生、1.8萬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

十五年了,時間可以撫慰傷痛,卻撫不去思念與記憶。如今,我們緬懷逝者,致敬重生,祝福汶川。

image2008年5月17日,四川阿壩理縣高家莊,人們在升騰四起的山崩引發的塵霾中逃命。16日下午理縣發生裏氏5.9級餘震。四川汶川於5月12日發生裏氏8.0級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攝影 / 王申

“人性的光芒在2008年5月12日後的那段時間得到了再次升華,那時的每一張圖片和每一段文字都讓我們心潮澎湃、淚流滿麵。”幾年前一位網友的留言,令拍者君印象深刻。

汶川地震發生後,多位《新京報》記者分批次奔赴現場,用鏡頭和文字記錄下那段讓無數國人悲痛的日子。

汶川地震十五周年

(本期圖片均為《新京報》記者發自十五年前的現場)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
山崩地裂,煙塵四起,大地滿目瘡痍。

image2008年5月17日,北川縣政府大樓於5月12日地震當天倒塌。圖片來源 / 新京報攝影部

image2008年5月15日,四川省北川縣,26歲的男子陳堅在廢墟下等待援救。5月15日晚上8時,經過7個小時的營救,他被救出,但由於傷勢嚴重沒能活下來。圖片來源 / 新京報攝影部

image2008年5月19日下午2時28分,北川,一名參加救援的戰士在孤零零的危樓前默哀。圖片來源 / 新京報攝影部

image2008年5月22日,幾位群眾在被地震摧毀的北川縣城邊的山坡上,遙望自己曾經的家園。攝影 / 何龍盛

image2008年5月19日,汶川縣映秀鎮中心小學的搜救工作已全部結束,全校唯一完好的建築設施旗杆上,國旗半懸。190名小學生長眠於旗下的廢墟裏。攝影 / 何龍盛

image2008年5月15日,北川縣城,一名婦女在廢墟中呼喊親人的名字,已經兩天兩夜沒有親人消息了。圖片來源 / 新京報攝影部

image2008年6月19日,阿壩州汶川縣牟托村地震災區,整個村子被地震摧毀,村子邊的山上也出現嚴重的山體滑坡與泥石流。圖片來源 / 新京報攝影部

那一刻,
生命顯得如此脆弱,如此無助。
那一刻,
時間仿佛停止了流動,隻剩下恐懼和絕望。

image2008年5月16日,四川省德陽市永泉鎮,一名悲痛的女子,解放軍戰士在廢墟中找到她的親人,但已經去世。攝影 / 陳傑

image2008年5月16日,四川青川山邊的一戶人家,孩子在媽媽身邊抬著雙手哭了起來。攝影 / 韓萌

image2008年5月18日,11歲的李月靜靜地躺在綿陽市四零四醫院的重症監護室的病床上。李月是北川縣曲山中學4年級學生,地震後70個小時被救援的官兵救出。營救時,她的左腿被卡在廢墟中,救援人員不得不決定現場為她截肢,盡管李月叫著說“我不想失去腿”!圖片來源 / 新京報攝影部

image2008年5月19日,汶川縣映秀鎮中心小學,81歲的朱琴學仍在廢墟邊守候,她已經在這裏等了8天,廢墟裏埋著10歲的孫子吳明明。攝影 / 何龍盛

image2008年5月19日,一名參加救援的軍人在倒塌的建築前。攝影 / 韓萌

image2008年5月15日,北川縣城,一名婦女在廢墟上呼喊親人。當日下午4點,她丈夫的遺體被發現。圖片來源 / 新京報攝影部

image2008年5月16日下午,映秀鎮小學10歲女孩尚婷在經曆了88個小時的廢墟生活後,於當日19時被營救出來。她的母親當即激動地對著營救官兵跪地雙手合十感謝。攝影 / 趙亢

那一群人,他們不畏艱險,
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一個個孤島中,
不眠不休地尋找生還者。

image2008年5月18日11時,直升機降落在四川綿竹市金花鎮三江村,開始營救被困山裏的97名村民,這裏是災區最後一個孤島。在被困人員全部離開兩小時後,一架直升機再度飛回向周邊輻射搜尋幸存者,發現三江村被泥石流掩埋。攝影 / 陳傑

image2008年5月15日下午,由人民解放軍從汶川映秀鎮解救下來的地震幸存者乘坐衝鋒舟被安全轉移到了都江堰市紫坪鋪水庫臨時碼頭。攝影 / 趙亢

image2008年5月27日,綿陽市唐家山堰塞湖,搶險戰士在搬運各種物資。攝影 / 浦峰

image2008年5月31日到6月7日,由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組成的緊急救援隊,來到汶川地震重災區的綿陽市遵道鎮,開展緊急救援活動。在一周多的時間裏他們為遵道鎮500多隻狗注射狂犬疫苗,指導當地如何防範動物疫情以及人畜共生病的發生,為受災農戶提供物資幫助他們恢複生產,培訓當地獸醫,教他們如何人道捕捉流浪動物,如何為無法再次進入家庭的流浪動物進行安樂死。一隻小狗不老實被提到半空打疫苗。圖片來源 / 新京報攝影部

image2008年5月28日,唐家山堰塞湖上,搶險的戰士睡在露天地麵。攝影 / 浦峰

image2008年5月18日,什邡市,空降兵運送重傷員上飛機。攝影 / 陳傑

“走吧,去遠方吧”
“即使是廢墟,也是自己的家”

image2008年,地震後蔣先雲沒有離開自己的家。他說,“即使是廢墟,也是自己的家”。攝影 / 韓萌

image2008年5月29日,北川擂鼓鎮一棟倒塌的樓房頂上,一群鴿子仍然守候著曾經的家。攝影 / 李木易

image2008年5月23日,老何的嫂子拿著何全壽一家三口的照片走出北川縣曲山鎮任家坪村。攝影 / 趙亢

image2008年5月23日,四川綿竹,一輛在地震中被砸爛的川F·A8512轎車行駛在路上。該轎車被博物館永久性收藏。攝影 / 浦峰

image2008年5月19日,北川縣城,一名災民回家收拾好貴重物件背出縣城。圖片來源 / 新京報攝影部

image2008年5月21日,57歲的李明生離開綿竹市災民安置點,背起地震後找回的全部家產,衣物鍋盤與一隻兔子,走向10裏外的家。他決心回家尋找失散的女兒,同時收拾自己倒塌的屋子。攝影 / 何龍盛

image2008年6月22日,四川地震重災區北川縣,一位背著物資的災民在泥地上摔了一跤,坐在地上苦笑。當日近萬名災民在雨中從北川往外搬運從家裏廢虛中清理出的物資。為了防止疫情暴發,北川縣城5月20日封城,6月19日起陸續有災民前往北川搬運地震中留存下來的物資。 攝影 / 薛珺

“十五年了,我的親人啊,
你們還好嗎?”

image2008年5月22日,綿陽九洲體育館,兩歲的小雨在洗自己的衣服。地震後,小雨跟著家人一起住進了九洲體育館,每次洗衣服她都跟著媽媽,用小盆認真地洗自己的衣物,小雨的媽媽說:“不讓她洗,她還不高興”。攝影 / 浦峰

image2008年5月22日,來自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的部分心理專家對綿陽八一帳篷小學的部分小學生進行了心理輔導。來自北川年僅12歲的唐靜緊緊依偎在心理學專家聶含笑的懷裏哭泣。唐靜是地震當日北川一所小學內得以逃生的孩子之一,在震後,從姨媽的嘴裏得知父母去世的消息。攝影 / 趙亢

image2008年5月21日,綿陽九洲體育館,通過心理輔導後,小劉鉞畫了一張畫———《尋找爸爸》。地震時她的爸爸正在二樓,再也沒有出來。攝影 / 浦峰

image2008年5月19日,九洲體育館災民安置點內的牆壁上張貼著兒子尋母的海報。攝影 / 趙亢

image2008年5月27日,什邡市,紅白鎮中心學校物理老師張輝兵的妻子宣麗談到為救學生而犧牲的丈夫時悲痛欲絕,3歲多的小女兒玉鑫還不能理解爸爸永遠不會回來了。在什邡市受災最嚴重的紅白鎮,紅白鎮中心學校物理老師張輝兵為救學生而獻出生命的故事廣為流傳。攝影 / 李木易

image2008年5月17日下午,北川縣城。當地銀行廢墟上,梁先生帶著鮮花前來祭奠妻子王錫明。梁先生將6束鮮花分放在廢墟的周邊,他說不知道妻子具體埋在什麽位置,經過救援人員的反複搜救,已經確定沒有生命跡象。梁先生紅著雙眼,低聲向廢墟下方訴說自己將會照顧好老人和家庭,讓妻子放心地走。圖片來源 / 新京報攝影部

image2008年8月19日,從深圳趕來的蘭女士,在北川縣城的廢墟上呼喚著遇難朋友的名字。為了百日紀念朋友,蘭女士特意提前幾天到達北川,祭奠遇難的朋友。攝影 / 韓萌

image2008年7月9日,成都雙流柑梓鄉,一大早,一隻被戴上輪椅假肢的小狗在院子裏拖著輪椅興奮地奔跑,不時回頭尋找同樣戴假肢的同伴。攝影 / 秦斌

那三天,
全國人民為汶川地震的遇難者默哀。

在北京,
一聲聲“汶川挺住,中國加油”
響徹天安門廣場。

在成都天府廣場,
鮮花和花圈疊了一層又一層,
白花與白布上寫滿了過往人們的哀思。
三分鍾的時間,仿佛永恒。

image2008年5月19日,14時28分,當防空警報鳴響時,地震中的死難者家屬終於忍不住哭泣起來。他們緊握對方的手,互相鼓勵著。當日,全國各地汽車、火車、艦船笛聲長鳴,防空警報在各城市上空響起。攝影 / 趙亢

image2008年5月19日,北川中學複課,兩位學生依偎在草地上為遇難者祈福。攝影 / 韓萌

image2008年5月19日,舉國哀悼第一天,成都天府廣場,市民們在自發悼念汶川地震遇難者。攝影 / 王申

image2008年5月19日14時28分,北京天安門廣場,悼念現場,不少市民忍不住掩麵哭泣。攝影 / 王嘉寧

image2008年5月20日,成都天府廣場,人群中,無數雙手緊握在一起,高高舉起。攝影 / 何龍盛

image2008年5月19日,數萬名群眾自發聚集到天安門廣場為汶川地震受難者哀悼。一名哀悼者默哀後高呼口號為災區受難人民加油。攝影 / 郭延冰

願逝者安息

-The End-

新京報攝影部 資料圖片

編輯 劉晶 鄭新洽 張湘涓

校對 翟永軍

 

========================================================

 

十駕|汶川地震災後重建中,最醜陋的一幕

前些天,陸續有幾位朋友問我,5·12汶川大地震爆發15周年了,我是在地震爆發當天,就到了現場,並在隨後的一年裏,留在四川工作的記者。我是否會寫些什麽東西,以作為紀念?

我回答,肯定會的。因為2008年的那場大地震,在很大意義上,也改變了我的“人生”:從我的工作選擇,到我的人生觀、價值觀。

2018年5月,汶川地震十周年時,我寫過兩篇文章《汶川地震和我的這十年》(上、下)。現在上篇還看得到,汶川地震和我的這十年,下篇則“不見了”。

這些年,聚焦於傳媒行業的垂直媒體,大學新聞係的學生媒體,或者新聞係學生們的作業,偶爾也會問到我關於汶川地震的經曆。近期的,比如山東大學新聞係學生們在2022年12月寫的這一篇媒體人訪談錄2022④|李微敖:叛逆著,勇敢著,前進著

但是今天,這一次,我想寫的是:

汶川地震災後重建中,發生的最醜陋的一幕。

這就是綿陽紫荊民族中學新教學樓被拆毀事件。

香港同胞捐款400萬港幣 建綿陽民族中學新教學樓

 

四川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在綿陽市涪城區興建了一所綿陽民族中學,主要接收來自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藏族、羌族等少數民族學生就讀。

2008年5月12日的地震中,綿陽民族中學的教學樓受到較大的損傷,後被專業鑒定機構鑒定為危房。

在地震後的災後重建裏,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向香港教育界募集善款200萬元港幣,香港特區政府從“支援四川地震災區重建工作信托基金”裏,另外撥款200萬港幣,再加上綿陽市政府再投入256萬元人民幣,三部分加起來,當時折合人民幣超過580萬元,在原址新建了一棟教學樓。

——順便提一句,汶川地震發生後,香港同胞為汶川地震救災工作和災後重建工作,捐款超過200億港幣。此番大義,我一直感銘在心。

綿陽民族中學新的教學樓在2009年6月開工,2010年3月竣工並投入使用。

為感謝香港同胞的援助,綿陽民族中學更名為“綿陽紫荊民族中學”。

2010年7月,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香港高齡教育工作者聯誼會以及中國高等院校香港校友會聯合會派出代表,一起到四川綿陽,為綿陽紫荊民族中學正式揭幕。

image

(圖片來自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其中“經文忠”應為“經大忠”)

竣工2年2個月 新教學樓就被拆毀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綿陽紫荊民族中學”所在的地塊——涪城區南河片區,在2009年就已經被王健林的萬達給看上了。王健林要在那裏建萬達廣場。

萬達與綿陽有特殊的淵源。1954年,王健林即出生於綿陽。

2009年10月16日,也就是在“綿陽紫荊民族中學”新教學樓開工4個來月後,綿陽市與萬達集團就綿陽萬達項目進行簽約。

簽約儀式上,王健林說,“綿陽是我出生的地方,我願為家鄉的繁榮發展盡綿薄之力”。

萬達廣場(項目名稱:綿陽涪城萬達廣場)建設逐步推進,毗鄰綿陽紫荊民族中學的綿陽師範學院西校區,在2011年年初進行了搬遷。

在這之前,綿陽紫荊民族中學與綿陽師範學院西校區,“共用水、電、氣、運動場、實驗室、圖書室、浴室等設施”。

綿陽師範學院西校區搬遷之後,原來的這些設施也被拆除。綿陽紫荊民族中學“失去了原來所依托的辦學輔助設施,造成學校教學及學生生活不便,而且在鄰近舊城改造拆建環境下學校教學受到較大幹擾。”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得知情況後,多次與綿陽以及四川省溝通交涉,要求改善綿陽紫荊民族中學的辦學環境。

結果,綿陽市政府拿出的辦法是:

將這才用了1年多的新的綿陽紫荊民族中學,也進行搬遷;然後另擇他址,“斥資7000萬元人民幣,設計建設全新的綿陽紫荊民族中學”。

7000萬元人民幣,是此前港人捐款建設的十幾倍!何其“豪氣”!

2011年10月,綿陽紫荊民族中學從原址搬走。

此時,距離2010年3月綿陽紫荊民族中學新教學樓竣工並投入使用,才過了1年零7個月。

學生雖然搬走了,那棟由香港同胞捐贈建設的新教學樓怎麽辦?

我翻看了自己當時的采訪記錄:

2012年5月19日,那天晚上下著雨,新教學樓被悄悄開始拆除了;到5月22日,拆除工作“大功告成”——這棟由幾百萬善款捐建的,竣工才2年2個月的新教學樓,此時“隻剩一堆殘磚碎瓦”了。

萬達廣場還曾逼停綿陽機場夜航半年

捐贈而建的新教學樓被拆,一時間海內外輿論嘩然!萬達被推上風口浪尖。

萬達和王健林坐不住了。

2012年5月24日,王健林對《新京報》說:

這事和萬達有什麽關係?我們確實純粹以掛牌招標摘得土地,拆遷未完成時,我們根本不想摘牌,當地主動引進萬達廣場,一直承諾沒有問題,等我們摘了牌,拆遷出了問題。一個基本的常理,現在哪個企業會做拆遷?國土部門規定,必須是淨地掛牌,沒有達到相關標準就進行土地出讓已屬違規。”

2012年5月24日,同一天,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林瑞麟表示,香港特區政府要收回那200萬港元的捐贈款,將該筆資金撥回“支援四川地震災區重建工作信托基金”中去。

同年5月27日,四川省政府新聞發言人以接受新華社采訪的方式表態:

(四川)省政府不同意拆除遷建綿陽民族中學,態度是明確的。省政府一直堅持尊重捐助和援建者意願的原則,強調任何捐助和援建項目重大變更都必須尊重捐助和援建方意見。綿陽民族中學在未得到香港特區政府有關方麵明確同意之前就拆除,是十分錯誤的。目前,省政府正在對該事件進行調查處理。”

我當時在《財經》雜誌工作,曾就此事采訪了比較長的時間,也聯係了萬達采訪。

受訪的萬達工作人員說,責任在綿陽當地政府,招拍掛的土地,應該是“淨地”才能掛牌——所謂“淨地”,就是已經完成了拆遷工作,甚至已經實現“三通一平”(水通、電通、路通,土地已平整)的土地。

不過沒有想到,萬達一邊對我解釋;一邊又找了不知哪路“神仙”來進行“公關”。於是,我那個稿子,當時沒有能夠發出來。

但別以為綿陽萬達廣場(綿陽涪城萬達廣場)惹的禍端,就這一樁。

image

(圖片來自網絡)

同樣還是在2012年4月,這個建設中的綿陽涪城萬達廣場,因為超高,竟然把當時的綿陽機場,逼得關閉了夜航——也就是,綿陽機場隻能白天起降飛機,而晚上則要“歇菜”。

根據綿陽市核準的規劃,綿陽涪城萬達廣場的限高為100米,而當時綿陽機場周邊那個距離內,建築控製高度最高就是47.2米。

一時之間,解決的辦法隻有萬達拆除那建築的超高部分了。

2012年10月,在夜航被迫關閉6個月後,綿陽機場才恢複了夜航。

當年綿陽的那些官員們

2012年左右,在我的認知裏,萬達要為這些壞事負主要責任。

隨著年齡增長,閱曆、見識更多了一些,我越來越認為,無論是拆除捐贈善款新建才2年的教學樓,還是逼停機場夜航,負主要責任的,應該是當地政府部門。

2009年10月,與萬達簽約時,綿陽的書記叫吳靖平、市長是曾萬明;時任綿陽市委常委易傑、副市長廖明,也參加了簽約。

2010年7月,與香港捐贈者代表一起,參加綿陽紫荊民族中學揭幕的是時任綿陽市副市長經大忠。

2012年5月,拆除綿陽紫荊民族中學新教學樓時,綿陽的書記還是吳靖平,市長叫林書成。

後來這些人的命運如何了?

吳靖平在2012年5月底,也就是拆學校之事鬧得最沸沸揚揚之時,卻官升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後來又當了四川省委常委、秘書長;上海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吉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如今,他是吉林省政協副主席。

曾萬明在2011年12月離開綿陽,當了四川內江市委書記。2013年11月,官升西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後又任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廣西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湖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2021年9月,“意外去世”。

曾萬明的去世,我大概知道一些細節,這裏暫時不展開。

綿陽紫荊民族中學新教學樓被拆除時,林書成接任綿陽市長也就一個月左右,後來他當了四川省涼山州委書記,現在是四川省政協副主席。

經大忠在5·12地震發生時,是綿陽市北川縣縣長。北川是地震中受損最嚴重、遇難人數最多的縣域之一。2009年2月,央視評選《感動中國2008年度人物》,“帶領群眾抗震救災的北川縣長經大忠”入選其中。

2010年,經大忠升任綿陽市副市長;後又任綿陽市委常委,副市長;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現在,他是綿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易傑在2012年10月,轉任四川省德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後又任德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四川省達州市委常委、副書記。2016年6月,易傑被紀委抓了。

2018年7月,易傑一審被自貢中院判犯受賄罪,處有期徒刑12年,他沒有上訴。易傑被控受賄金額是1473.8368萬元人民幣,其受賄之事,都發生在他的綿陽任職期間。

廖明被抓的時間更早,2011年5月,也就是說在綿陽紫荊民族中學新教學樓還沒有被拆時,他就被抓了。

被抓之前,廖明在綿陽市政府,負責城鄉建設、規劃、房管、村鎮建設、環保,分管招商引資、災後重建等工作。

2012年9月,也就是綿陽紫荊民族中學被拆除後的4個月,廖明被眉山中院一審判犯受賄罪,處無期徒刑。他被認定受賄人民幣1191萬元、港幣20萬元、歐元3萬元、美元3萬元。

簡單比較:

廖明加起來受賄的錢,還沒有易傑的多。但為什麽廖明被判無期徒刑,而易傑隻判了12年呢?

…………………………………………

後記:

今年4月下旬,在浙江嘉興,傳出金庸先生在上世紀90年代捐建的“金庸圖書館”要被拆毀的消息。

一時間,輿論沸騰。

後來嘉興官方表態:

“金庸圖書館作為具有特殊價值的文化載體,有其不可替代性。市、區兩級一直以高度審慎負責的態度推進保護利用工作。目前,具體保護利用方案正在優化論證之中”。

恕我駑鈍,我認為,嘉興官方這番言辭,仍然是語焉不詳。並且,金庸圖書館的館名幾個字,也確實已經被拆除了。

也是那個時候,我再一次想起了,2012年發生在綿陽紫荊民族中學的這段舊事。

在我看來,與汶川地震災後重建中那些單純的貪腐事件相比,綿陽紫荊民族中學新教學樓被拆毀之事,更為惡劣,也更值得我們反思:

最起碼,我們是否該對捐贈的善款,保持最基本的尊重?

不管這善款是400萬元,還是400塊錢;不管捐贈者,是境外同胞,還是內地的民眾;不管捐贈者,是名人先達,還是普通的百姓?

……

謹以此紀念汶川地震的遇難者和受害者們,也真誠感謝參加汶川地震搶險救災工作,以及為災後重建捐資、出力的每一個人。

 

============================================================

 

新新默存|汶川地震十五周年,重返現場

2008年,對512地震的采訪報道為我的記者生涯劃上了句號。

十五年,人們對這場災難記憶深刻,但似乎又在刻意模糊。記者顯得不那麽重要了。

2018年,在地震發生的10年後,我去了當年未曾到達的映秀鎮,去了水磨鎮,也去了當年短暫停留的崇州、彭州。2019年,又前去了仍是當年未能前往的北川。

file

2018年,映秀的遇難同胞墓旁邊開滿了鮮花。

 

災難後的遺址和新建新建的家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人去樓空的新家、或冷或熱的街邊農家樂,以及熱鬧的廣場舞和頗具時尚元素的商業廣告,都在傳遞著人們對地震的遺忘,是啊,怎麽能不遺忘呢?這符合大多數個體的心理,難以接受的事,就用遺忘來接受。

災區以外的人似乎遺忘得更快。當我希望把當年的采訪經曆和重訪感受與身邊的年輕人分享和探討時,他們不是顯示出厭煩,就是敷衍。當年,他們大多數人和在地震中遇難的學生年齡相仿,卻沒有經曆過生死,他們更願意去關注明星的婚姻和新開的美食。他們津津樂道的當年地震的話題也隻有“豬堅強”一類的八卦。

我不願把災難當做談資。災難帶來了短暫的凝聚和堅強,但失去了思考和珍惜也就丟掉了對生命的敬畏。

今年5月11日,我再次前往了四川什邡的紅白鎮。

“別去找了,都變了,連我們都不回去了,裏麵沒人了,去了沒啥意義。”這是當地老鄉對我的勸告。

現在,這個小鎮已經並入了鄰近的鎣華鎮。所有的房屋都已重建。

當年,鎮上的金河村是受災最嚴重的地方,地處一峽穀之中。地震讓大山“脫了一層皮”,山上的滾石在埋沒幾乎整個村莊的同時,也埋沒了許多已經跑出房屋的人。一支空降兵部隊在當地搶險。

現在那裏連廢墟都算不上,隻是一片荒野。不遠的場鎮進行了重建,房屋不錯,有樓上,有樓下,有院落和停車位,在城裏人看來算別墅級別了。但整個場鎮非常冷清和蕭條。薄霧彌漫在山間。一位大哥在鎮上用私家車偶爾拉客,用以貼補剛結婚的兒子的日用。大哥今年58歲,地震發生時和我現在年齡相仿,今年他兒子已經36了,做著一份收入並不豐裕的工作。

據他說,場鎮複建時大家住了接近兩年的帳篷和鐵皮房,複建後鎮上有3000多人。開始幾年,當地招商搞漂流和熊貓公園,吸引過一些遊客,但後來也逐漸淡了下來。

“上遊的礦企垮了,旅遊也不做了,每個人都需要生存,現在鎮上能出去的年輕人或有底子、能力和關係的都出去了,留下的都是老年人。小學裏隻有一百多名學生,一個年級連10個學生都沒有,能接走的都走了。”大哥說這話的時候平靜而無奈。

大哥的話從鎮上的冷清和蕭條中得到了印證。一個隻有幾百平米的文化廣場地麵已經起了青苔,廣場燈柱上全是關於防震救災的提示和宣傳;鎮畜牧獸醫站門口更是長出來了雜草;不少人家掛著旅館、民宿的招牌,但大門緊鎖,而門上也起了厚厚的灰塵,門鎖已經生鏽。幾家打著“特色菜”的餐廳,老板和員工自己兼職著食客。房屋出租的告示隨處可見,但打印告示的A4紙大多開始破爛。

“夏天這裏比外麵涼快,來避暑的人還是比較多的。”大哥說,旅館、民宿和私家房在那幾個月可以有些收益,平時基本無人問津。“不操心工作的話,倒是可以租一兩間房間住一段時間,當是療養,這裏空氣挺好,也不吵,就是看病不行,連個感冒都拿不下。”

在離場鎮兩公裏不到的地方,是一個叫“穿心店地震遺址”的廢棄村落。“這裏就是當年胡大爺說過那句——‘再大的困難都壓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的地方”。汽車路過時,他順手指了一下一個小土坡,土坡已經長出綠植,隻是沒有任何標識。一個安裝多年,記錄當年情景照片和語錄的巨型廣告牌,最近被換成了什邡的旅遊廣告。而所謂的遺址,根本沒人來。

“你可以回去看看,但路不好走,最好有越野車,就是去了意義也不大。”鎮上一位開特產店的大姐在看過我當年拍攝的照片和得知我欲繼續向上遊探尋金河村的意圖後,有些不置可否地說。

“脫皮的山都長綠了,上麵一個人也沒有,你找不到當年的地方。”大姐說,08年地震發生時,他們一家都在成都,除了年近七旬的老公爹遭遇意外以外,其他家人都得以幸免。當年村子裏被掩埋於落石之下的人,不管是政府還是家人都放棄了找尋。“埋了幾十米,找不到的。”現在,村裏的人回去祭祀,隻能尋個大概的位置。

十五年了,生活有了新的開始,社會有了新的變化。但災難似乎並沒有帶來太多的反思和對生命的敬畏。

新家不是單單的居所和複建的建築,在經曆苦難之後應該去思考、去珍惜、去努力改變,對生命內涵的更新才是最重要的。

四一跋:

契訶夫在形容一塊土壤的肥沃時說:你把一根車轅種下去,來年春天就會長出一架馬車來。馬爾克斯借書中人之口誇耀一隻做工精巧的鳥籠時說:甚至根本不必在裏麵放上鳥,隻要在樹上一掛,它自己就會叫起來。可是,在中國,即使這土壤並不肥沃,來年春天也會被宣告長出了一架馬車;即使這鳥籠並不精巧,一旦掛在樹上,它同樣也會叫起來。

如果我們從汶川地震中得到的經驗,隻是“多難興邦”;如果我們從汶川地震中得到的教訓,隻是更加得心應手地對付“公民社會”;如果慈善救濟的社會動員,僅是依靠意識形態的豪情煽動;如果災後重建的社會組織,僅是訴諸全麵控製的行政手段;那麽十五年過去,災區隻是陌生人。

汶川地震十五周年,我們對過去的一切知道得太少,卻又忘記了太多。“沒有反思的眼淚隻是水”,而人們在淚跡風幹之後,隻能繼續奔忙在各自的路上,深刻的反思與執著的問責,縱非天方夜談,至少是奢談。充斥我們軀內的,隻是不無內疚的陌生感、苟延殘喘的正義感,還有難以抑製的無力感。

 

 

===========================================================

 

後代聊齋|天災有來去,地震無古今

file
2009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一周年,我在綿竹拍到的震後廢墟|攝影 餘少鐳

今天是汶川地震15周年,這個時間於我,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那一場地震,特別是震後的非自然餘震,包括那年的風雲雷電,像一把利劍,把我的人生一劈為二,指引我踏上了一條荊棘叢生但無怨無悔的道路……千言萬語,且藏於肚腹深處。今天本不準備發東西,但想了想,還是把我讀過的寫地震最好的古代筆記跟大家分享一下,讓沒經曆過地震的朋友,在文本上感受一下地震的可怕。

file
2009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一周年,我在綿竹采訪|攝影 趙健

 

文章來自清代吳熾昌的《客窗閑話》,但這一篇不是什麽靈異誌怪,而是對清代發生在河北磁縣的一場大地震的如實記錄。原文如下:

客窗閑話

磁州地震記

維道光歲在庚寅,閏四月二十有二日戌刻,磁之人或甫晚餐,或已宴息,忽大聲雷吼,從東南來,莫測其自天自地,如人在鼓中,逢逢四擊。方駭愕間,有若千軍湧潰,萬馬奔騰,而地皆震蕩矣。人鹹爭先恐後,扶老攜幼,走避空曠之區。亦如駕輕舟、涉江海而遇颶風,上下簸揚浮沉。倏忽俄頃間,屋宇傾頹,磚瓦雨下,木石飄舞,飛灰蔽空。惟聞男嚎女啼,呼父母喚妻孥之聲,與夫牛馬驚嘶,雞犬叫號,喧嘩嘈雜,莫辨誰何。夜半稍息,複哀聲四起,相傳覆屋之內、頹垣之下,裂首破腹、折骨殘支者比比皆是。以是內外搶呼,遐邇悲慟也。黎明,睹城郭廟宇及官私房舍,無一存者。地多坼裂,方圓長闊尋丈不等,均湧黑水、挾細砂,泛濫於道,而井泉反涸。於是山陵分崩,河渠翻凸,橋梁盡折,塋墓皆平,村莊道路不複可辨。二十三日戌刻,複大動,人皆野處,依樹為棲。樹拔則人物僉滾,男婦互撞,衣裳顛倒,疏戚圂淆。惟有架席作廬,掘地為灶,聊以食息,然而骨肉莫能顧,朝夕不相保,淒淒戚戚,惛惛蒙蒙,無複人寰氣象矣。旬月間,猶或時動時止,其地蹈之皆作空聲,甚有軟如綿浮如沙者,其人則心膽俱碎,麵目盡黑,稍一動搖,無不相抱慟泣,俯伏待斃。所謂民不聊生者,莫此為甚。欽惟聖天子視民如傷,恩綸迭沛,恤死賑生,葺城建宅,而群黎於是乎大定。惟坤土堅剛之氣未複,間或震動,於今三年雲。

黃湘筠雲:筆如環轉,備極形容,披讀一過,宛如目睹情形,使我心膽俱碎,所謂繪風有色,繪水有聲者。

file
四川成都建川博物館中複原的倒塌民居內部|攝影 餘少鐳

為方便一些朋友閱讀,我試著翻譯一下:

西元1830年6月12日,清道光十年閏四月二十二,戌時(19:00-21:00),磁縣百姓或剛吃完晚飯,或已上床休息。忽然,東南方傳來一聲雷吼,聲音不知發自天上,還是發自地下,聽起來,就像人處在一麵大鼓之中,四麵八方都有擂鼓的。百姓正驚愕之間,又像有千軍萬馬奔騰而至,地麵也開始震蕩起來,這才知道,是發生了地震。所有人反應過來,爭先恐後,扶老攜幼,逃到空曠的地方。逃難的人,就像駕一葉小舟,在大江大中遭遇颶風,上下顛簸,載浮載沉,完全無法由自己控製。頃刻之間,大廈小屋開始崩塌,磚瓦如雨般落下,木石在空中飛舞,灰塵遮天蔽日,道路全看不清。隻聽到男哭女啼,呼父母、喚妻兒之聲,跟牛嘶馬吼、雞犬悲鳴之聲,喧嘩混雜,人畜不辨。

半夜,大地稍定,又是慘叫聲四起。斷垣殘壁之下,頭裂腹破、骨斷肢殘者比比皆是。還沒死的,慘叫連連,跟尋親者的呼號內外呼應。夜色蒼茫,天悲地慟。

等到天亮,幸存者觸目之處,城牆、廟宇、官民房舍無一完好。大地多分裂,裂開處有長有短,都冒著黑水和細沙,充塞道路。城外,山無棱,天地合,河床隆起,橋梁斷折,陵墓坍塌。地上本來有路,震過之後,也就沒有了路。

十二時辰後,四月二十三日戌時,又發生大型餘震,人都跑到野外,靠著樹來保持穩定,樹一倒,人也隨地翻滾,男女對撞,衣不蔽體,抱團抗震的,已不分親疏內外,隻是合力搭建帳篷,掘地為灶,勉強維持衣食作息。隻是骨肉分離,生死不知,賤命朝不保夕,淒淒慘慘戚戚,如人間地獄,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餘震持續十天半月,大地想動就動,毫無規律,腳踩大地,感覺地即是空,空既是地,地不異空,空不異地,人人心膽俱裂,時刻處在惶恐之中,稍有風吹草動,即抱頭痛哭,俯伏待斃。所謂民不聊生者,沒有比這更嚴重的。

震後,幸虧皇帝體恤民情,多次撥款賑災,重建家園,民心始定。隻是大地經此一動,不複堅固踏實,至今三年過去,仍偶有餘震發生。

file
四川成都建川博物館中收集的遇難者書包|攝影 餘少鐳

以上,就是《客窗閑話》中《磁州地震記》一文的翻譯。文中所寫的地震,史有記載,發生於河北、河南之間的磁縣,震級達到裏氏7.5級,僅磁縣一地,有記錄的死亡人數就過萬,並對周圍州縣造成嚴重破壞,也有大量人員傷亡記錄。

《磁州地震記》是我讀過的古代筆記中寫地震最好的一篇,用簡練有力的筆調,記錄了地震發生時人命如螻蟻的慘狀,鏡頭感十足。文後附有一位叫黃湘筠的文人的點評:“筆如環轉,備極形容,披讀一過,宛如目睹情形,使我心膽俱碎,所謂繪風有色,繪水有聲者。”

力有不逮,譯文不及原文皮毛,建議有一定閱讀能力者,讀原文更有切膚之痛。

file
四川成都建川博物館中複原的震中民居內部|攝影 餘少鐳

蒲鬆齡《聊齋誌異》中也有一篇《地震》,比《磁州地震記》略為遜色,原文附下,有興趣的朋友可比讀一下:

聊齋誌異

地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餘適客稷下,方與表兄李篤之對燭飲。忽聞有聲如雷,自東南來,向西北去。眾駭異,不解其故。俄而幾案擺簸,酒杯傾覆,屋梁椽柱,錯折有聲。相顧失色。

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趨出。見樓閣房舍,仆而複起。牆傾屋塌之聲,與兒啼女號,喧如鼎沸。人眩暈不能立,坐地上,隨地轉側。河水傾潑丈餘,雞鳴犬吠滿城中。

逾一時許,始稍定。視街上,則男女裸聚,競相告語,並忘其未衣也。後聞某處井傾仄,不可汲,某家樓台南北易向。棲霞山裂,沂水陷穴,廣數畝。此真非常之奇變也。

最後,願死者安息,縱做鬼,也銘記。

filev

2009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一周年,我在漢旺廣場拍到的雕塑,頭部還在地上|攝影 餘少鐳

所有跟帖: 

三隻眼的犯人 -FormatRun58- 給 FormatRun58 發送悄悄話 (194 bytes) () 05/12/2023 postreply 22:59:5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