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鬆:俄烏戰爭,最終在這決戰!
從1478年到1700年,克裏米亞汗國是正處於鼎盛時期的奧斯曼帝國的一個附庸國,當時克裏米亞汗國的版圖並不是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克裏米亞半島,而是環抱整個亞速海的一個國家,見下圖黃色斜線部分。這個汗國的主要收入來源於人類社會最古老的生意——奴隸販賣,通過在東歐草原地區捕捉奴隸然後販賣給奧斯曼帝國和一些歐洲國家讓克裏米亞汗國獲得源源不斷的收入,克裏米亞半島上的卡法城是當時著名奴隸市場。汗國所做的最大一單生意是德夫列特一世大汗在1572年圍攻並占領俄國都城莫斯科,一次就捉拿了十五萬奴隸,然後還放火燒了莫斯科城。
這一時期的克裏米亞汗國維護著伊斯蘭世界在北部的邊界,它的任務就是定期掃蕩南俄地區,防止斯拉夫人在草原定局(有點缺德),然後順手捕獲奴隸增加收入。
雖然俄國也在15至16世紀不斷擴張成為一個重要的國家(見下圖),但麵對處於鼎盛時期的奧斯曼帝國和以及被奧斯曼帝國庇護的克裏米亞汗國,卻隻能處於被動挨打、不斷向克裏米亞汗國貢獻奴隸的角色。
彼得大帝(1682年—1725年)在俄國曆史上具有最重要的地位,他所推動的改革逐漸讓俄國步入了歐洲強國之列。
16至17世紀,波蘭發生了宗教改革,貴族和中產開始信奉天主教,這與內部居住於今烏克蘭中部的哥薩克人(信奉東正教)產生了衝突並引爆了哥薩克起義,最終哥薩克酋長國議會於1654年通過《佩列亞斯拉夫條約》,宣布接受沙皇的保護。到彼得大帝執政的1686年,哥薩克酋長國正式並入了俄國的版圖,讓俄國直接控製了哥薩克酋長國的故地,包括基輔周邊和紮波洛熱地區。通過俄烏戰爭,人們已經熟知基輔就是今天烏克蘭的首都,而紮波羅熱則是烏克蘭曆史上的一個地區,其範圍涵蓋了今天烏克蘭東部的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紮波羅結州(首府就是紮熱羅熱,下圖紅點處)、基洛夫格勒州、尼古拉耶夫州、赫爾鬆州(大家已經熟悉這個地名,赫爾鬆是俄軍進入烏克蘭之後唯一占領的烏克蘭主要城市)的全部地區和敖德薩州、頓涅茨克州、盧甘茨克州的部分地區,參考下圖。即彼得大帝繼位伊始就直接控製了如今烏克蘭第聶伯河流域中下遊地區,地理上位於今烏克蘭中部地區。
彼得大帝當政的時期,大致就是奧斯曼帝國由盛轉衰的階段,對外擴張活動基本停滯了。1700年通過第二次俄土戰爭,俄國迫使奧斯曼帝國承認克裏米亞獨立。
當時俄國周邊有三大強國,即黑海方向的奧斯曼帝國、西南方向的波蘭立陶宛聯邦和波羅的海方向的瑞典帝國。奧斯曼帝國還處於鼎盛時期,俄國還不能將它當成自己的主要對手;波蘭立陶宛聯邦是彼得大帝的結盟國家;彼得大帝製定的國策是向歐洲學習並最終融入歐洲,按俄國人的行事邏輯就需要奪取歐洲的土地、讓自己在地理上首先成為歐洲國家(當然還要學習歐洲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所以沙皇不斷與歐洲國家聯姻,還不斷學習歐洲的科學技術等),因此俄國就將當時統治波羅的海周邊地區的瑞典帝國作為自己的戰略對手。在克裏米亞汗國宣布中立成為俄國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的緩衝地帶之後,彼得大帝率領俄國向瑞典宣戰,經過二十年的大北方戰爭俄國占領了波羅的海東岸的大片領土,即今天的芬蘭、愛沙尼亞等地,獲得了進入歐洲的出海口。
俄國主要是通過領土擴張讓自己在地理上成為歐洲國家,通過學習歐洲的科學技術讓自己在科技上接近歐洲國家;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希望通過學習歐洲的政治製度和文化讓自己脫亞入歐,到現在來看,日本比俄國的效果更好。學來學去,今天俄國人的思維模式反而更像是古蒙古人,動不動就擼袖子動拳頭、喊打喊殺,自身的經濟模式也與蒙古國更為接近,主要依靠資源貿易。
到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1762年至1796年),隨著奧斯曼土耳其開始走向衰落,黑海方向開始成為俄國重點的擴張方向。
1772年俄國迫使克裏米亞汗王沙希因附屬於自己,但不久克裏米亞貴族就發動起義反對沙希因的做法,沙希因隻能向俄國人請求援助,於是波坦金率7萬俄軍到達克裏米亞平息了起義,從此俄國開始實控克裏米亞汗國,到1783年更通過法律正式將整個克裏米亞汗國納入俄國的版圖,汗國不複存在。
到此時,俄國向歐洲、黑海方向擴張的態勢已經構造完成,波羅的海東岸與克裏米亞汗國故地這兩個區域就構成了掎角之勢,此後的俄國曆史就是不斷向黑海和歐洲方向的擴張史。
1774年通過第五次俄土戰爭自奧斯曼帝國手中奪得南巴格地區和卡巴迪諾地區(見最上麵第一張圖,位於克裏米亞汗國左右兩側的紅綠斜線所標誌的地區)。
1792年通過第六次俄土戰爭自奧斯曼帝國手中奪得葉迪山地區。葉迪山地區即今天烏克蘭西南部和摩爾多瓦的部分地區,中心城市就是今天烏克蘭的敖德薩(下圖紅點處)。
1793年通過第二次瓜分波蘭的戰爭從波蘭立陶宛聯邦手中奪得整個西烏克蘭和白俄羅斯。
1795年通過第三次瓜分波蘭的戰爭從波蘭立陶宛聯邦手中奪得西加利西亞和南馬索維亞,兩者都在今天的波蘭境內,包括了波蘭首都華沙。
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的時期,是俄國讓歐洲各國極為忌憚的時期,俄國在歐洲方向的領土快速擴張,以至於她臨死之前笑稱:“如果我能活到200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
即便在今天,葉卡捷琳娜二世也有很多忠實的粉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現任俄羅斯總統——普/京。
1812年俄國又通過第七次俄土戰爭自奧斯曼帝國手中奪得比薩拉比亞,即今天的摩爾多瓦。
1813年通過拿破侖戰爭奪得華沙公國。
等等,這一時期俄國的版圖大踏步向歐洲和黑海方向挺近,見下圖,歐洲各國和奧斯曼帝國都能清晰地聽到俄國人的戰鼓聲。(注:1853-1856年克裏米亞戰爭後,俄國重點轉為在亞洲方向擴張)
雖然1917年沙皇俄國解體時遭到了一些領土損失,但蘇聯建立之後逐漸又恢複了沙皇俄國時期的版圖(芬蘭等少數地區除外),而且蘇聯還通過華約組織將自己的勢力進一步延伸,控製了整個東歐和巴爾幹地區。此時,蘇聯主導的華約組織與北約組織在波羅的海形成對峙,還可以通過前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進入亞得裏亞海然後進入地中海,從歐洲的眼光來看蘇聯已經是一個海洋國家(見下圖)。
波羅的海東岸和克裏米亞汗國故地這兩個地區所構成的掎角之勢支撐了俄國領土的超級擴張,並一直延伸到了蘇聯時代,參考上圖。
由此也就知道,為何今年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之後波蘭、羅馬尼亞、波羅的海三國、捷克、斯洛伐克等國立即行動起來幫助烏克蘭抵禦俄軍的軍事行動,而摩爾多瓦立即放棄中立地位申請加入歐盟和北約,源於他們很清楚自己很可能就是俄軍下一步的行動目標。
沙皇俄國時代,俄國首先在彼得大帝時期控製第聶伯河中下遊地區,然後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控製了克裏米亞汗國和克裏米亞半島。2013年烏克蘭親歐盟運動之後,普/京首先控製的是原屬於克裏米亞汗國的克裏米亞半島和烏東地區,而本次俄軍進入烏克蘭明顯是希望控製東烏克蘭以及第聶伯河中下遊地區(參考下圖),雖然先後順序相反,但與18世紀一樣,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控製第聶伯河中下遊流域和古克裏米亞汗國的領地,兩個時期的擴張思路完全一致。
參考上圖,普/京原希望通過閃電戰控製整個東烏克蘭和第聶伯河中下遊地區,但由於戰爭準備不足、戰法落後以及對戰爭支撐能力不足等原因並未實現最初的戰略目標,目前已經轉為消耗戰。現在媒體熱傳俄軍的行動改為執行B計劃,雖然我們不知道B計劃的具體內容,但可以看到在基輔西北部的俄軍已經開始構築防禦工事和散兵坑,說明基輔周邊的俄軍開始采取守勢、基輔不再是俄軍主要的目標;
相反,自從俄烏戰爭打響的第一天開始,俄軍就團團包圍了赫爾鬆,目前已經占領了該城但烏軍還在不斷反攻,最終鹿死誰手尚未可知;而俄軍調集重兵團團圍困馬裏烏波爾,使出各種重武器進行猛攻,決心拿下馬裏烏波爾。當俄軍控製了馬裏烏波爾和赫爾鬆之後,就可以對克裏米亞半島形成拱衛作用,再加上烏東地區,俄軍也就控製了克裏米亞汗國的故地以及第聶伯河的下遊地區,亞速海成了俄羅斯的內海,這很可能就是俄軍B計劃要達成的戰略目標。
如果俄軍控製了克裏米亞汗國故地和第聶伯河下遊,意味著俄軍已經實現了經過調整之後的戰略目標(B計劃),很可能會真心要求談判。但如今的烏克蘭人已經空前地團結起來保家衛國,絕不會放棄哪怕一寸土地,必然會全力反攻,克裏米亞汗國故地和第聶伯河下遊將成為俄烏兩軍決戰的戰場。
如果俄軍能守住克裏米亞汗國故地和赫爾鬆一線的陣地,俄軍在地理和軍事上依舊是本次俄烏戰爭的贏家(政治和經濟上無論如何都已經是輸家)。無論烏克蘭在決戰中是勝還是敗,烏克蘭都已經是贏家,源於通過俄烏戰爭已經讓烏克蘭人空前地團結起來保衛家園,讓烏克蘭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獨立民主國家。隻有趕走身邊的強權,一個民族才能真正獲得獨立,這種獨立即體現在領土和主權上,更體現在民族的獨立精神和凝聚力上!
2022年,將是烏克蘭民族精神上的獨立元年!
1853年至1856年間爆發了克裏米亞戰爭,前後經曆了四年之久,這場戰爭的開始階段也遍及多瑙河流域和巴爾幹等地區,但最終回到克裏米亞半島進行決戰,這是陸地強權俄羅斯與海洋強權英國以及法國、奧斯曼帝國進行的一場決戰。
今天的俄烏戰爭也是陸地強權與海洋強權之間的對決,除了普京個人之外,戰爭長期化符合其他各方的利益,對此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也就很可能成為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未來將在烏東至第聶伯河下遊一線的戰線上形成反複拉鋸的態勢。考慮到長期的消耗戰不利於俄羅斯,特別是得不到來自外界的強援時,如果俄軍守不住克裏米亞汗國故地和第聶伯河下遊地區,最終依舊要回到黑海上明珠——克裏米亞半島上進行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