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禪宗演義連載之49 南泉斬貓說至道 靈默釅茶品真常
作者 四川紅塵洗夢
讚 播梵音於禪話,傳大悲於有緣
第二十六節 五泄靈默
五泄靈默禪師,就和前麵的丹霞天然禪師等人一樣,又是個師承有不同說法的人。
在《祖堂集》、《景德傳燈錄》、《聯燈會要》、《五燈會元》等眾多的禪宗典籍中,它們都把五泄靈默禪師當做馬祖的嗣法弟子記錄在冊,可是同樣在這些典籍中,它們也是毫不避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寫著,五泄靈默禪師是在石頭希遷言下頓悟本來麵目的。如此看來,五泄靈默禪師,說他是馬祖法嗣沒問題,不過你要說他是石頭傳人,同樣沒問題。
五泄靈默禪師,公元747年,出生於江蘇省常州市一戶宣姓人家。
靈默禪師從小就胸懷大誌,既尋思著自己長大後能通過科舉考試做官,從而光宗耀祖。也夢想著自己長大後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報效國家。
所以,打小靈默禪師就熱愛學習,並且苦練武功,而且為了學業常常廢寢忘食。
等到靈默禪師成年後,自覺學業有成,於是決定到京城裏去參加朝廷的公務員選拔。
不過,當時希遷禪師和馬祖道一掀起的走江湖浪潮異常洶湧,風氣席卷之下,就連那些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讀書人也是時有耳聞。所以,靈默禪師離開家鄉去參加公務員選拔時,先來到了江西南昌開元寺,拜訪了當時禪宗江湖的第一高手馬祖道一。
兩人見麵後,馬祖問道:“秀才這是要上哪兒去啊?”
靈默禪師道:“入京選官去。”
馬祖道:“秀才太遠在。”
靈默禪師反問道:“師父這裏難道還有什麽選場嗎?”
馬祖馬上啟示道:“目前嫌什麽?”
靈默禪師道:“還許選官嗎?”
馬祖使出宗師手段道:“非但秀才,佛亦不著。”
靈默禪師第一次聽到有僧人竟然敢說出這種話語,不由得既覺新奇,又是敬服。於是立馬就要出家為僧拜馬祖為師。
馬祖笑著道:“我給你剃度讓你出家可以,但是你想要明白最終大事的話,還不一定呢。”
就這樣,靈默禪師就在開元寺出家為僧,並且在這裏受了具足戒,成為了一名正式的僧人。
有一天,馬祖帶著一大幫學生走出寺門,沿著寺院西牆散步,忽然有一隻野鴨子飛過去。馬祖馬上問道:“剛才飛過去的是什麽?”
當時的班長惟政馬上回答道:“是野鴨子。”
馬祖跟著問道:“它什麽地方去了?”
惟政道:“飛過去了。”
話音剛落,馬祖上前一把就將他的耳朵拽住。惟政被拽得忍不住大叫了起來。
馬祖大聲喝道:“猶在這裏,何曾飛過?”
惟政一聽,不由得立馬大悟玄旨。
看到師兄開悟了,一旁的靈默禪師有點不高興而且著急起來,他馬上走上前對著馬祖道:“我拋家棄業來投奔師父出家,可是到現在都還沒有領會師父的禪法,惟政在你的指導下可以一下就開悟,我也希望師父能一下子就讓我開悟。”
馬祖笑著道:“你在我這兒出家為僧,沒問題。可是要想明白大事,則需要別的師父來指導你啊,不然的話,你在我這兒就是待到猴年馬月也無濟於事啊。”
靈默禪師馬上道:“既然這樣,就請師父給我指點一個能讓我明白大事的宗師出來。”
馬祖道:“湖南衡陽南嶽寺有希遷禪師,你到他那兒去,應該能夠明了大事。”
靈默禪師一聽,立即就回僧僚收拾包裹,然後拄著拄杖就直奔南嶽而去。
到了南嶽寺,見到希遷禪師後,靈默禪師上前禮拜了,然後直截了當的道:“若一言相契則留下來,若不相契我就馬上離去。”
從前麵在馬祖那兒的表現,大家就可以看出,靈默禪師對於自己遲遲不能開悟,那是心急火燎的啊。正因為如此,他才不遠千裏長途跋涉到了南嶽。自然,說出的話就不那麽客氣了。不過,古往今來,像靈默禪師這種態度參訪師父的,那是非常的罕見啊。
石頭希遷那是和馬祖道一並駕齊驅的江湖龍頭老大啊,什麽陣勢沒見過呢。自然,對於靈默禪師的話語,希遷禪師就好像沒有聽見一樣,在禪座上紋絲不動的坐著,根本就沒搭理他。
靈默禪師先前已經表明自己的態度了,現在看到希遷禪師不理他,立即轉身就往門外走去。
不過還沒走兩步,希遷禪師忽地喊道:“和尚。”
靈默禪師聽到希遷的呼喊,不由自主的回過頭來。
希遷禪師終於使出了自己的殺手鐧道:“從生至死,隻是這個,回頭轉腦作麽?”
靈默禪師一聽,不由得大悟玄旨,於是立馬就把自己的拄杖拗折成兩截,表示自己從此後就在這裏安心學習,再也不會四處遊方了。
靈默禪師在南嶽寺留了下來,在希遷禪師身邊當了五年侍者,才離開南嶽外出闖蕩江湖。
後來,曾經在靈默禪師那裏剃度出家的洞山良價禪師在講述這個公案時,對他的學生們道:“當時若不是五泄先師,大難承當。然雖如此,猶涉途在。”
北宋大愚守芝禪師評唱道:“石頭據坐,五泄便去。石頭喚回,卻成多事。”
大愚守芝的弟子雲峰文悅禪師評唱道:“大小石頭,坐不定,把不住。似這般擔板漢,放去便休,又喚回,被伊搽糊一上,道我向這裏有個悟處,驢年夢見麽?”
靈默禪師離開南嶽後,於唐德宗貞元初(公元785年)來到了浙江台州市天台山中修行。
天台山中有前朝智者大師智顗創建的修行場所一十二所,靈默禪師來到了其中的白砂道場居住。
靈默禪師在這裏住了兩年,不知為何,山中的猛虎也跟了過來居住在靈默禪師旁邊,平時不但溫順異常,而且居然還在附近產下了虎崽。要知道這些猛獸產崽一般都是選擇在深山密林中,唯恐被人或別的動物發現的。
但是靈默禪師可不是到山中來和老虎交朋友的,他可是到山中來靜修的呢。於是,靈默禪師立即轉移地點,來到了地勢更為偏僻的東道場搭了一個茅草棚居住。這裏不但位置偏僻,而且人煙更為稀少,很是適合清修。
不料靈默禪師在這裏沒住上幾天,就遇上了極端天氣。這一天夜裏,這裏忽地狂風大作,暴雨傾盆而下,而且巨雷驚天動地響個不停。
山上岩崖崩塌,石頭亂滾,小樹連根拔起,大樹四處倒塌,東道場一帶在狂風暴雨和巨雷的摧殘下,那是一片狼藉啊。
等到第二天風停雨住後,許多在山中別的道場修行的人趕緊來到東道場查看情況,等他們到了這裏後,發現這裏雖然是一片狼藉,但是靈默禪師居住的茅草棚竟然完好無損的屹立在一片廢墟中,而端坐在草棚裏的靈默禪師自然也是毫發無損。
大家看到靈默禪師安然無恙,全都放下心來,不過,他們一個個對此都是驚歎不已啊。消息傳開,附近更多的人都跑到東道場來觀看這個他們眼中的奇跡。
東道場一下就熱鬧了起來,靈默禪師也一下子成為了人們眼中的名人。但是對於靈默禪師來講,他需要的是清靜的環境。於是靈默禪師又轉移靜修陣地,來到了浙江東陽市和諸暨市交界處的東白山清修。
東白山森林茂密,常年雲霧繚繞,並且鳥語花香,野果眾多。實在是個禪者居山靜修的好地方。
不料,靈默禪師在這裏靜修的時候,不小心吃了有毒的野果,從而導致中毒。發覺自己中毒後,靈默禪師既沒有找人幫忙,也沒有離開居住的茅屋外出求醫。而是就在茅屋中閉關禪坐,希望用自己本身的禪定功夫把毒化解掉。
功夫不負有心人,沒用多長時間,靈默禪師坐在那裏就大汗淋漓的。不過,他體內的毒也隨著這些汗水流了出來。所以沒用多久,靈默禪師就恢複正常了。
靈默禪師可以通過坐禪而把毒逼出身體,看來,靈默禪師的禪修功夫,那是異常的深厚啊。
不過,靈默禪師在東白山也沒有待多久,他就來到了杭州市蕭山區浦陽鎮一帶遊方,並且在這裏隨處弘傳他的禪法。久而久之,這裏的人都知道靈默禪師是個禪法高深的禪師了。
一個禪師有了聲望,自然就會有人來請去開山說法的。這不,陽靈戍將李望聽聞靈默禪師的名聲後,便迎請靈默禪師來到浙江諸暨市五泄山開山說法。
五泄山風景奇異,並且因為有獨特的五級瀑布,所以號稱五泄山。
公元806年,靈默禪師來到五泄山後,選中了棲真岩下的一塊寶地作為建寺的基地。
建造寺廟的地方確定好了,靈默禪師於是就在眾多信眾的支持下,在這裏建造了一座五泄禪寺來作為自己弘法的根據地。所以,江湖上從此後就以五泄靈默來稱呼他了。
不過,靈默禪師在五泄禪寺裏麵還沒待多久,諸暨地區就遇上了非常嚴重的幹旱,老天爺長時間一滴雨都不下,地裏的莊稼一天天的看著就幹枯下去了。缺少水喝,諸暨地界的老百姓一個個都生活艱辛而且狼狽不堪,可是他們卻又毫無辦法可想。
靈默禪師的五泄山本來水源眾多,可是水流現在也是一天天的在大規模減少。
靈默禪師於是拄著錫杖帶著侍者,沿著山中的溪澗一路查看情況。當快走到溪澗的盡頭處時,看見一條青蛇昂首挺胸的在那裏注視著來人,並且有人走近了它依舊紋絲不動,一點驚慌的樣子都沒得。
靈默禪師一看見這條青蛇,立馬上前去對著它大聲嗬斥道:“這裏的老百姓都已經幹渴得受不了啦,地裏的莊稼也快幹枯盡了,你為什麽還不趕緊下雨救助這裏的所有生靈呢?”
到了晚上,諸暨地區果然下起了久違的大雨,甘霖覆蓋之下,人們也好,莊稼樹林也好,萬物生靈都是異常的喜悅啊。
當地的老百姓聽說這次及時雨是靈默禪師嗬斥青蛇的功勞後,人們便紛紛來到了五泄禪寺感謝靈默禪師。從此以後,靈默禪師在當地那是聲望大振。
靈默禪師在禪宗江湖中兩個絕對老大希遷禪師和馬祖道一那裏都深造過,並且還獲得了石頭希遷頒發的畢業證書,其禪法自然是相當高明的,而且其禪法還融合了石頭宗和洪州宗兩家之長。所以,江湖中前來找他參學之人,也是逐漸的多了起來。
靈默禪師的名氣傳開後,附近的越州(今浙江紹興市)觀察使也派了一個人來到五泄禪寺找靈默禪師谘詢禪法。
使者見到靈默禪師後,便替觀察使問道:“依禪住持?依律住持?”
靈默禪師一聽,馬上就作偈一首回答這個使者:
寂寂不持律,滔滔不坐禪。
釅茶三兩碗,意在钁頭邊。
靈默禪師的這首詩偈,見解高邁卻又明白易懂,頗有禪家意味。前兩句充分展示了一個真正禪者內在的境界,而後兩句則在內在境界的基礎上,又展示了一個禪客外在的充滿活力而又普通平實的禪居生活。既體現了一個禪人深諳禪理的高妙,又表現了禪者隨順世緣,自給自足的自在人生。
這個使者拿著詩偈立馬就回去給他的領導匯報去了。觀察使看完後,馬上就派出專使帶人給靈默禪師送來了一百柄钁頭。你不是“意在钁頭邊”嗎,那我就專門給你送一大堆钁頭來讓你留意。
隻是,這個觀察使是希望資助靈默禪師他們好好幹農活呢?還是專門用這一百柄钁頭來勘辯靈默禪師的呢?
不過,當這一百柄钁頭被專使一夥送到五泄禪寺時,靈默禪師剛一看見,立即拿起拄杖就把專使打了出去。而且一邊打一邊道:“我有一柄钁頭,平生用不盡,誰要你送來。”看來,靈默禪師的禪法既高深又犀利,豈是一個地方官員所能勘辯的。
這個專使回去後,一五一十的把經過告訴了觀察使。這個觀察使聽後,立即站起來對著五泄禪寺的方向給靈默禪師遙遙禮拜。
靈默禪師的這首詩偈傳入江湖後,就受到了所有參禪悟道之士的廣泛好評,特別是“釅茶三兩碗,意在钁頭邊”兩句,更是為人津津樂道,也被眾多的禪宗人士在教學過程中頻頻使用。
經過這件事情以後,靈默禪師在禪宗江湖聲望大起,各地前來參學之人如潮水般湧來。
有學僧問道:“何物大於天地?”這個學僧應該是明知故問,因為隻要是參禪悟道之士,都會認為佛性也好道也好,是大於天地或者包裹天地的。但是,這個學僧卻明知故問,偏要靈默禪師說出來。
靈默禪師自然不會上套的,所以他回答道:“無人識得伊。”
對於這個比天地還大的東西,老子曰:“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南嶽懷讓曰:“說似一物即不中。”所以,這個東西既然都比天地還大了,又有誰會認識它呢?
這個學僧繼續問道:“還可雕琢嗎?”
靈默禪師馬上逼拶道:“你試下手看?”
這個東西即看不見也摸不著,即聽不見也聞不著,而且起心便錯,動念即乖。你又如何下手去“雕琢”它呢?而且,當你把這個無形無相的“佛性”當作一個可以雕琢之物時,你就已經錯了啊。
看來,靈默禪師的禪法,還是非常徹底的。
又有個學僧來問道:“此個門中始終事如何?”
靈默禪師反問道:“你道目前成來多少時?”
學僧老老實實的道:“我不領會師父的話。”
靈默禪師繼續開示道:“我這裏沒有你剛才問的那些東西。”
這個學僧道:“哪師父總應該有接人處吧?”
靈默禪師道:“待你求則接。”
這個學僧馬上道:“請師父接。”
要我接你那還不方便啊,靈默禪師馬上道:“你欠少什麽?”
看來,靈默禪師那是深諳禪家本自具足,本無欠少的禪理的。你既然本自具足,你還向外追尋什麽呢?
唐憲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九月,孟簡從朝廷給事中任上,調任浙東觀察使。孟簡為官勤政頗有政績,並且還精於佛典,是個虔誠的佛學愛好者。不過,當他出任浙東觀察使後,不知為何,孟簡竟然在自己的管轄範圍內掀起了滅佛運動,浙東地區寺院之類的修道場所幾乎全部被拆除了。
靈默禪師的五泄禪寺也未能幸免。寺院被拆除後,裏麵的僧眾隻能四散逃逸。頓時,原本熱鬧非凡的五泄禪寺,現在空無一人,隻剩下一堆殘垣斷壁屹立在風中。
這個世界,有滅佛的,自然就有挺佛的。這不,當地暨陽縣縣長李胄,就對孟簡在地方上搞的滅佛運動非常不滿。於是立即給朝廷上了奏折,要求朝廷保護佛教。
萬幸的是,朝廷最終同意了李胄的奏折,這樣,五泄禪寺又在地方政府和廣大信眾的支持下,重新修建了起來。
唐憲宗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三月二十三日,靈默禪師沐浴更衣後,在法堂上把弟子們都召集攏來,然後把後事都交代完了,最後道:“妙色真常,本無生滅。法身圓寂,寧有去來。千聖同源,萬靈一轍。吾今示滅,不假興哀。無強勞形,須存正念。儻遵此命,真報我恩。若固違言,非吾弟子。”
師父都要準備圓寂了,有什麽問題那得趕緊問啊。
於是馬上就有弟子站出來問道:“師父準備到什麽地方去?”
這個問題,恐怕是所有人都想知道的,恐怕也是所有人都想弄明白的啊。
靈默禪師在緣盡的最後一刻依然沒有忘記禪師的本分:“無處去。”佛家說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看來,靈默禪師在這個時候依然腳本不亂的呢。
這個弟子又問道:“我何以不見?”
靈默禪師道:“非眼所睹。”這種不生不滅的大自在境界,自然不是六識所能分別的,你的眼睛又怎麽能看到呢。所以後來洞山良價禪師聽聞後,馬上讚譽道:“靈默師父實在是個行家裏手啊。”
靈默禪師在回答完弟子的問話後,就在禪床上跏趺而坐,然後兩隻手掌疊在一起,隨即就圓寂了。享年七十二歲。
靈默禪師圓寂後,他的弟子曾經邀請當時江湖中以文辭著稱的名僧誌賢法師,來給靈默禪師撰寫行錄。可惜,這篇行錄已經消失於曆史的長河中了。
靈默禪師圓寂後,弟子們依照佛例把他火化了,然後收拾他的舍利就在五泄山中建造了舍利塔。值得慶幸的是,靈默禪師的舍利塔,現在還依然保存在五泄山中,接受著信眾虔誠的香火和禮敬。
第27節 南泉普願
歸宗智常禪師是普願禪師的鐵哥們,兩人曾經一起求法遊方達二十年之久。
這天,智常禪師又來找普願禪師聊天,兩人沿著山路邊說邊行,走著走著,普願禪師就落在了後麵。
忽然,一隻老虎從草叢裏竄了出來,普願禪師大吃一驚,害怕的一步都不敢走,於是他趕緊高聲呼喊走在前麵的智常禪師。
智常禪師聽到普願禪師的呼喊,趕緊跑了回來,然後對著那隻老虎喝了一聲,老虎一下就鑽入草叢裏不見蹤影了。
普願禪師於是問道:“師兄啊,你看老虎時覺得老虎像個什麽呢?”
智常禪師得意的道:“我把它當貓兒看待。”
普願禪師道:“不過和我相比,還是差一點點啊。”
智常禪師反問道:“師弟看老虎時又覺得它像個什麽呢?”
普願禪師笑著道:“它就像個老虎啊。”
什麽和老虎最像呢?當然是老虎和老虎最像啊。看來,普願禪師才是能直探萬法根本的禪師啊。就好像後來有僧人問法眼文益禪師:“如何是曹源一滴水?”文益禪師回答道:“是曹源一滴水。”
如此看來,普願禪師真的害怕老虎嗎?
如此看來,縱使智常禪師一喝之下能使老虎退避三舍,不過論及禪宗功夫,他還是稍遜於普願禪師的啊。
普願禪師有一天正在法堂上坐禪,忽然,他對著空中不知喝了一句什麽,把守候在門口的侍者嚇了一大跳。侍者趕緊跑了進來,既沒發現什麽人,也沒發現什麽異常。正在詫異時,普願禪師對他道:“你馬上去安置病人的涅槃堂看看,是不是有個僧人死了。”
侍者一聽,趕緊就往涅槃堂跑去,不料在半路上正好碰上涅槃堂的堂主急匆匆的走過來。
侍者趕緊問道:“師父讓我到涅槃堂看有沒有一個僧人死去了?”
堂主道:“剛才就是有一個僧人死去了,所以我專門前來給師父匯報呢。”
於是兩人來到法堂,給普願禪師匯報情況。正在談說間,忽地又有一個涅槃堂的僧人急匆匆的跑了過來,對著普願禪師道:“師父,剛才死去的那個僧人又活過來了。”
普願禪師問道:“這個僧人說什麽沒有?”
涅槃堂僧人道:“他說要見師父您呢。”
於是,普願禪師他們就來到了涅槃堂看望這個死而複生的僧人。
到了涅槃堂,普願禪師問道:“剛才你到什麽地方去了?”
僧人回答道:“我到陰間去了。”
普願禪師繼續問道:“具體怎麽回事呢?說來聽聽。”
僧人道:“我到了陰間,迷迷糊糊的走了百多裏路,走得腳手疼痛不已無法繼續行走,而且又累又渴,正在為難之際,忽然有個妙齡少女在旁邊的一個華麗的大樓台上呼喊我上去喝水歇息,我正在艱辛之時,有人相邀,正合心意。於是掙紮著走上樓閣,不料剛走幾步,旁邊有個老和尚猛的嗬斥我道:‘不許上去’。我乍聽之下,心頭一驚,便從樓梯上摔下來了,隨即也就醒過來了。從而得以再見到師父們啊。”
普願禪師語重心長的對他道:“什麽好樓閣,你若不是遇到我把你嗬斥下來,你立馬就會投身豬胎去了啊。”
這個僧人遭此際遇後,每天隻管日夜不停的拚命幹活,直到把自己的手指都磨短了很長一截也無怨無悔。寺院裏的人從此後都把他叫做南泉道者。
有一天,南泉道者提著籃子去摘梨,正在采摘時,普願禪師走了過來,隨即問道:“籃子裏的是什麽呢?”
看來,普願禪師是想勘辯一下這個僧人了。
我明明在摘梨,你這不是明知故問嗎。不過,南泉道者也沒吱聲,而是直接就把籃子翻了過來。既然你睜著眼睛故意看不見,那麽我幹脆就用籃子把它覆蓋住,順便也把你的話頭和一切都“蓋住”。看來,這個南泉道者禪風犀利,並不是個隻曉得一天到晚傻幹活的人呢。
後來,這個原本有病的南泉道者,活到七十歲後,才端坐著圓寂而去。
當然,普願禪師在數十年的弘法生涯中,最讓後人津津樂道,最讓教內教外所有人都瞪目結舌並且爭論不休至今都沒個定準的故事,那就是“南泉斬貓”公案。
南泉寺的首座是個愛護動物的人士,所以在僧僚養了一隻貓。不過那個時候的寺院,在居住條件上,除了方丈可以有個單間以外,別的所有人全部都是一排排的在長連床上歇息的。
所以,首座養貓,自然就會影響到大家的作息和生活,並且這天還把挨著首座床位的一個僧人的腳給抓傷了,自然,這個僧人就和首座爭吵了起來。
並且吵著吵著整個僧僚就分成了支持首座的和支持受傷僧人的兩夥人在對吵了。
眼看雙方的火氣越來越大,負責僧僚的管理人員趕緊跑去給普願禪師匯報情況。
自然,普願禪師很快就出現在了現場。看到師父來了,整個僧僚自然沒有那個人敢出聲爭吵了。
普願禪師問明情況後,馬上找了一把刀來,然後又把那隻貓兒提起來道:“你們都在我這兒學習了這麽久的禪法,如果有人能說出一句契合禪意的話出來,我就不斬殺這隻貓兒。”
既然是這隻貓兒惹出的事情,那我就用這隻貓兒來解決吧。
可是,麵對師父的考驗,整個僧僚卻沒有一個人吱聲的。
看到沒有人應對自己的話語,普願禪師手起刀落,直接就把這隻貓兒斬成兩段了。
沒過多久,大師兄趙州從諗禪師從外麵回來了,普願禪師把剛才的情況告訴了趙州從諗,然後對他道:“你能不能說出一句契合禪意的話出來?”
趙州從諗也沒吱聲,而是直接就把鞋子脫下來放在頭頂上就出去了。
普願禪師不由得歎息著道:“先前你要是在這裏的話,就能救得那隻貓兒的性命了。”
上述就是在中國禪宗史上,非常有名而且非常具有爭議性的“南泉斬貓”公案。
普願禪師斬殺貓兒的事情傳入江湖後,立即就在教內教外都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並且很多禪師也對此發表了非常多的各種評論。
作為一個僧人,大眾廣庭之下斬殺動物,不論是普通信眾,還是那些循規蹈矩的出家人,對於普願禪師都是一片批評乃至於聲討,而且這種責難直到今天都沒有停止過。
不過,既然普願禪師是一名悟道的禪師,我們還是來看看禪宗人士是怎麽評論這件事情的吧。
南宋萬鬆行秀禪師評唱道:“正當恁麽時,盡十方世界情與無情一齊向王老師手中乞命。當時有個漢出來展開兩手,不然攔胸抱住雲:卻勞和尚神用。縱南泉別行正令,敢保救得貓兒。”
元朝中峰明本禪師評唱道:“南泉劍為不平離寶匣,趙州藥因救病出珍瓶。然雖慶快一時,爭奈古佛家風掃土矣。”
明末清初的永覺元賢禪師評唱道:“南泉據令廓爾無前,兩堂祇得拱手而聽。趙州雖能超出,怎奈也祇在刀下全身。老僧當時若在,卻不恁麽。待道道得即不斬,但雲兩堂未爭時和尚又作麽生?管取王老師束手入方丈有分。”
明末清初的另一禪師瑞白明雪評唱道:“趙州戴草鞋而出,雖曰據款結案,也是賊過後張弓。子若在卻救得貓兒,雖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爭奈憐兒不覺醜。山僧看來,二俱有過,好各與三十棒。山僧與麽批判,也要諸方檢點。”
雖然曆朝曆代禪師們對此已經有了很多高見,但是紅塵洗夢依然不揣冒昧,在這裏說上幾句自己的淺見貽笑於大方:直饒你在南泉未提起貓前道得,尤是癡鈍漢。待提起再說,賊過後張弓。斬後再議,一場懡?。要救貓兒麽,待南泉老漢提起刀待斬之時,但上前道:“世尊自從賢聖法來,未曾殺生。”且看這老漢如何抵對。
普願禪師的禪法和人品隨著江湖人士的來往而逐漸傳播開來,進而獲得了廣大江湖中人以及眾多信眾的高度好評,就連當地的官府,也認為普願禪師是個禪法高深且能不逐名利的世外高僧,足以成為天下的法眼。
於是在公元827年,當時的宣歙觀察使陸亙,帶領池州太守以及監軍劉濟,專門來到南泉山中,找到混跡於樵牧的普願禪師,請求他下山弘法,教化眾生。
在南泉山上居住了三十二年的普願禪師,就這樣被陸亙一幫政府官員請下了山。
隨即普願禪師被陸亙安置在了自己官府所在地安徽宣城市宣州區的一處寺院裏。
消息傳至江湖中後,那些參禪悟道之士,一個個又從四麵八方往宣州匯集,弄得普願禪師所在的寺院,一天到晚都是人聲鼎沸的。
陸亙作為地方大員,不僅學識淵博,而且為政頗有聲譽。同時也是一個虔誠的佛學愛好者。所以,他在辦公之餘,也常常來到普願禪師這裏,跟隨普願禪師學習禪法。
這一天,陸亙來到了普願禪師這裏聊天。陸亙對普願禪師道:“師父啊,弟子也稍微懂得點佛法呢。”
你說你懂點佛法,那我就來考考你唄。於是普願禪師問道:“大人十二時中作麽生?”
陸亙得意的道:“寸絲不掛。”
普願禪師一聽,毫不客氣的道:“猶是階下漢。”隨即普願禪師又補充道:“不見道:有道君王不納有智之臣。”
在一般人的眼裏,自己能在一日十二時中做到時時寸絲不掛,肯定覺得自己達此境界不錯了。可是這種境界在明眼宗師眼裏,猶是階下漢呢。須知,寸絲不掛,猶掛一絲啊。而這一絲,恰好是修行人最難以放下去的。因為他覺得已經空了,已經寸絲不掛了,還放下什麽呢?殊不知,連放下也放下,放至放無可放,方有幾分相應啊。禪宗,是講究淨裸裸赤灑灑沒可把的。自然,陸亙還沒有達到這一層的境界。
有一天,陸亙又來找普願禪師學習佛法。陸亙問道:“弟子家中有一片石,或時坐,或時臥,如今擬作佛,可以嗎?”
陸亙這是明知故問,故意來勘辯禪師的呢。因為稍有點佛學常識的人都知道,用這種石頭作為雕刻佛像的原料,那是對佛的大不敬呢,所以,這片石頭在佛教徒的眼裏是絕對不能雕刻成佛像的。
可是普願禪師卻平靜的道:“可以。”
陸亙一愣,隨即又問道:“是不是不可以雕刻成佛像呢?”
普願禪師還是平靜的道:“也可以不雕刻成佛像。”
這塊石頭不論是坐過還是臥過,石頭始終是石頭啊。看來,普願禪師不為事物的表象所惑,依舊是直探事物根本的禪師呢。
雲岩曇晟禪師聽聞這個公案後,發表自己的觀點道:“坐即佛,不坐即非佛。”
不料雲岩曇晟的弟子洞山良價禪師聽到師父的話後,也發表自己的觀點道:“不坐即佛,坐即非佛。”
有一天,陸亙又來到普願禪師這裏問道:“師父啊,弟子在家中用瓶子養了一鵝兒,如今長大欲出此鵝,且不得打破瓶,亦不得損其鵝。未審和尚有何方便?”
這個問題完全是個兩難問題啊,非常的難以回答的呢。可是,普願禪師聽後,馬上喊道:“大人。”
陸亙隨即應道:“弟子在。”
普願禪師道:“出也。”
世俗之人糾纏於瑣碎的事理,一般的僧人窮經皓首於繁雜艱澀的經文,而禪師們從來都是能透過事物的表象而直探事物的根本的。禪師們從不在事物的表象上作無用功,所以普願禪師使出宗師手段,一呼之下,就把陸亙從事理的無謂糾纏中連根拔出,看來,普願禪師確有宗師風範呢。
對於這個公案,明末雪關智訚禪師評唱道:“大夫設個問端固是巧妙,若不遇王老師未免瓶破鵝殞。且道喚出後如何?萬裏鵬同遠,千年鶴共飛。”
宋末元初的高峰原妙禪師評唱道:“南泉潦倒手眼不親,縱饒出得也是死貨。若是高峰,隻向他道大夫還曾示人麽?才擬祇對,便與亂棒打出。非特為這漢脫卻鶻臭布衫,要使天下衲僧個個解粘去縛慶快平生。”
不過,普願禪師在宣州沒待幾年,就回到南泉寺去了。
普願禪師預知到自己快要離開這個塵世了,於是對寺院的首座道:“百年後,第一不得向我頭上汙。”
首座回答道:“我怎麽敢如此造次呢。”
普願禪師繼續勘辯道:“我走了後,如果有人問你我到哪個地方去了?你又怎麽回答他呢?”看來,普願禪師臨走之前,也不忘殷勤指導自己的學生啊。
首座道:“我就跟他說師父回歸本處去了。”
在一般人的眼裏,人死了後,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獄。而在佛教徒的眼裏,卻是要六道輪回的。但是在那些參禪悟道之人的眼裏,禪師們圓寂後,自然是回歸自己的本處去了。
不過,這些見解,在開悟的禪師眼裏,通通都是要被嗬斥的。哪怕是高明點的回歸本處之說,同樣不徹底。因為釋迦摩尼在經文中開示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來不往,不生不滅。而且,你有個本處可去,還是有所牽掛有所歸依的,依然沒有達到禪家淨裸裸赤灑灑沒可把之境。
所以,普願禪師聽到首座的話語後,不由得嗬斥道:“你這樣早就向我頭上汙了啊。”
首座看到師父不肯他的回答,於是問道:“哪麽師父圓寂後終究到什麽地方去呢?”
普願禪師道:“我到山下施主家作一頭水牯牛去。”
首座馬上問道:“我也要跟隨師父一起去,可以嗎?”
普願禪師笑著道:“你要跟我一路,銜一根草來。”
普願禪師勘辯完首座後,又拿著同樣的問題勘辯寺院的監事來了。
普願禪師問道:“監事啊,如果有人忽然問你我圓寂後到什麽地方去了?你怎麽回答呢?”
下地獄,這個肯定不對,師父那可是得道的高僧啊。上天堂,也不對,因為佛國世界之美妙遠勝過天堂啊。可是說回歸佛性之本處,也要被嗬斥。哪麽師父圓寂後,到底去了哪兒呢?這個問題實在是不好回答啊,弄不好就要被師父嗬斥的呢。
監事站在那兒前思後想,卻找不到合適的話語出來回答,也就隻好一言不發了。
這個監事不曉得如何回答,不過後來曹洞宗的掌門人之一曹山本寂禪師卻替他回答道:“作麽?”
本寂禪師的師弟疏山匡仁也替他作答道:“待有去處則向和尚道。”
唐文宗大和八年(公元834年)十月二十一日,普願禪師忽地生病了,寺院裏麵的僧眾們一個個開始擔心起來。
到了十二月二十三日,有彩虹貫穿於普願禪師居住的禪室後麵的山峰。大家趕緊把弟子們中會占卜的人找來掐指一算,認定是普願禪師要離開人世的預兆。隨後不久,西峰有山岩莫名的崩塌了,而且崩塌的聲音竟然傳出去數十裏之遙。到了晚上,又有小老虎竟然繞著禪室後麵的樹林來回遊走,並且不停的悲號,寺廟裏的人都覺得很奇怪。
到了二十五日的早上,普願禪師把弟子們都叫了來,然後告訴他們道:“星翳燈幻亦久矣,勿謂吾有去來也。”說完這句話後,普願禪師就在禪床上端坐著圓寂了,享年八十七歲。
普願禪師圓寂的消息傳開後,前來悼念普願禪師的各界人士把寺院以及附近的道路都擠得滿滿的。信眾們的悲傷哭泣聲那是此起彼伏響徹山野啊。
陸亙作為當地的一把手,又是南泉普願的弟子,所以當他得知普願禪師圓寂後,便立即來到了寺院祭拜普願禪師。
不過,陸亙來到靈堂上後,卻並沒有像別人一樣哭哭啼啼的。守候在一旁的院主上前責問道:“大人怎麽不哭拜先師呢?”
陸亙馬上道:“院主要是能馬上說出一句契合禪意的話出來,我就哭。”
院主一聽,當時就愣在了那裏,沒說出話來。
陸亙於是轉身就走了。看來,陸亙在普願禪師的教導下,其機鋒竟然強過了寺裏的院主,實在是令人刮目相看啊。
普願禪師圓寂後,他的弟子們並沒有把他火化,而是把他的全身保存了起來,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在南泉山向陽的地方找了一處清幽之地建立墓塔,然後安置了普願禪師的真身。並且請了當時的文壇名流,並在朝廷中擔任史館修撰的劉軻撰寫了碑銘。
普願禪師弘法一生,除了和禪宗江湖上那些參禪悟道之士切磋交流以外,他對中國禪宗最大的貢獻,就是把“道”這個概念,和佛、佛性、禪、真如等等表示佛家最終的那個東西的各種專用詞相提並論乃至於混為一談,並且有時其含義還高於這些詞語。所以,我們在各種禪宗典籍中還能看到普願禪師的如下話語:
“佛出世隻令人會道,體非凡聖,喚作還源歸本體解大道。”
“隻如五祖大師下,有五百九十九人盡會佛法,唯有盧行者一人不會佛法,他隻會道。直至諸佛出世來,隻教人會道,不為別事。”
“佛出世來,隻為眾生不會道。若不因善知識聞,名無師自爾。”
“佛未出世時都無名字,密意潛通無人覺知,喚作道人。”
“佛出世來,隻教會道,不為別事。祖祖相傳直至江西老宿,亦隻教人會者個道。”
“有無相形,如何是道?所以若認心,決定不是佛;若認智,決定不是道。大道無影,真理無對。”
“平常心是道。”
等等等等。
所以,從普願禪師開始,後世的禪師們便佛道並舉,禪道並舉了。就是我們說某個禪師悟道了某個師父大徹大悟了,我們也會說他得道了,是個得道高僧。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看出,道這個詞,已經上升到等同於佛、禪乃至高於佛、禪的地步了。
而且對於馬祖道一非常有名的即心即佛非心非佛理論,普願禪師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說道:“若言即心即佛,如兔馬有角;若言非心非佛,如牛羊無角。你心若是佛,不用即他;你心若不是佛,亦不用非他。”
所以宋朝禪宗江湖第一高手圓悟克勤禪師非常推崇普願禪師,他評說道:“王老師真體道者也,所言皆透脫,無毫發知見解路,隻貴人離見聞覺知,自透本來底,方得自由。若著法報化,便是依他,無自由分。是故發明盧行者不會佛法隻是體道,所以得衣缽,此皆過量人行履處,千萬人中難得一個半個,真藥石諦當,直貴無事行履處也。”
普願禪師不僅在國內培養了大批的禪宗人才,他還用心培養了一位來自朝鮮半島的雙峰道允禪師。道允禪師得法回國後,他的弟子折中禪師於江原道原州郡師子山創建法興寺,成為了朝鮮禪門九山之師子山派。
普願禪師不僅自身禪宗功夫登峰造極,而且還教導出了道允禪師、紫胡禪師、白馬曇照禪師等著名禪師。而長沙景岑禪師更是他的學生中的佼佼者,不論是在當時還是在中國禪宗史上,都是一位禪宗大家。普願禪師的大弟子趙州從諗禪師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成為了中國禪宗史上,最為頂尖的大師之一。
可惜,普願禪師卻沒能和弟子們在江湖上開宗立派。
南泉普願和趙州從諗非但沒能創宗立派,而且其法脈傳承竟然數傳而終,直令人扼腕長歎。今天的我們也就隻能在古籍中去領略他們的風采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