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冤案

本帖於 2021-12-05 11:06:06 時間, 由普通用戶 良邑 編輯

麻雀冤案

我們先來看一篇小學課本裏的課文:
五年級課外閱讀:小麻雀的冤案
小麻雀是一種很可愛的鳥。①它在屋簷下和樹上做巢,與人為伴。它聰明伶俐,不嬌嫩,適應【yīnɡ yìnɡ】性強。心理學家波爾特曾進行過動物智能測試,發現麻雀的模仿能力和記憶能力與猴子相近。一位麻雀研究者捕捉了820隻麻雀,發現被第二次捕捉到的隻有26隻,這說明它們是很會吸取教訓的。小麻雀很有情義。雌雀生蛋孵育,雄雀則辛勤覓食喂養。有一次,一個英國研究者發現有一窩小麻雀都會飛了,公雀還是不停地往窩裏送食。往窩裏一看,發現一隻小麻雀被一根紗線繞住了腳,公雀為了這個不幸的孩子,天天不辭辛勞,一次次為它喂食。
但是,麻雀不但討人喜歡,還受到許多冤屈。在人類的曆史上,它曾多次遭受過滅頂之災,差一點被斬盡殺絕。
如20世紀50年代,我國曾發動了聲勢【巨大 浩大】的除“四害”運動。“四害”中就有麻雀。將麻雀定為敵人,是認為它們專門吃糧食。為了響應政府的號召,1958年4月27日、28日,上海百萬市民傾城而出,向小麻雀們宣戰。人們有的敲鑼,有的打鼓,有的放鞭炮,有的大聲呐喊,麻雀嚇得亂飛,成了”    “,飛累了紛紛倒地。隻一兩天工夫,就有32萬隻小麻雀在上海“遇難【nàn nán】”。同一時間裏,北京人滅掉了40萬隻麻雀。
但是,不久人們發現,樹上的蟲子多了起來,綠樹的葉子變得支離破碎。莊稼地裏的小蟲也多了起來。糧食減產了,棉花也歉收了。沒過幾年我國政府就不將麻雀列為“四害”之一了。
麻雀究竟是有害還是有益,是害多還是益多?這些問題引起了一些生物學家的深思,他們開始深入地研究麻雀的功過來了。
科學家們捕捉了一些麻雀進行解剖,看看她們究竟吃些什麽東西。研究發現,麻雀在春夏時節喜食鞘翅目、鱗翅目、直翅目等昆蟲極其幼蟲。秋冬時節,多食粟、稗、雜草種子,如狗尾草、牛筋草等的種子。在育雛期間,食物中的昆蟲占50%,穀物占30%,雜草占20%。更仔細的研究表明,一隻麻雀全年吃2.7公斤食物,其中害蟲占35.5%,益蟲占2.5%,蚯蚓占2.0%,中性蟲占5%,穀物占9.5%,雜草種子占43.5%。科學家的研究表明,麻雀對於消滅害蟲、減少雜草是有貢獻的。它不是人類的敵人,它功大於過。把它當成敵人,趕盡殺絕,使生態環境失去平衡,為害蟲們的橫行【創造 建造】了條件。
小麻雀的冤案是發人深思的。
1. “√”選擇文中的四個【 】內適當的詞或帶點字的正確讀音。
2.在第二段的“ ”處填上合適的成語。

 

1955年,毛澤東親定的“農業40條”(即《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中的第27條規定:“從1956年開始,分別在5年、7年或者12年內,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滅老鼠、麻雀、蒼蠅、蚊子。”由此,麻雀與其他“三害”一起,被判極刑。

 

上世紀50年代中後期,一場被後人稱作“人民戰爭”的除四害運動,以銳不可當之勢迅速席卷中國大江南北。其中,作為“四害”之一的小麻雀,更成為城鄉群眾傾力“圍剿”的對象。據不完全統計,僅1958年一年,全國就有兩億多隻麻雀被消滅。

人們無視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不尊重科學,忽視生態平衡,必然要受到懲罰。在動員全民撲滅麻雀之後,由於缺少了抑製條件,1959年春夏,上海、揚州等城市樹木害蟲大發生,有的地方人行道樹的葉子幾乎被害蟲吃光。生物學家更加強烈要翻麻雀冤案。#

 1959年11月27日,中科院黨組書記張勁夫就麻雀問題寫了一份報告,說:“科學家一般都認為,由於地點、時間的不同,麻雀的益處和害處也不同;有些生物學家傾向於提消滅雀害,而不是消滅麻雀。”兩天後,毛澤東批示:“張勁夫的報告印發各同誌”。 1960年3月,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關於衛生工作的指示:“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蟲,口號是‘除掉老鼠、臭蟲、蒼蠅、蚊蟲’。”

林地的過度砍伐以及過量使用殺蟲劑,又給剩餘麻雀的生存帶來了嚴重威脅,我國不得不從蘇聯進口麻雀。“麻雀冤案”早已“平反”。2000年8月,麻雀還被國家林業局組織製定的《國家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列為國家保護動物。

【照片攝於安大略省於人村,文字根據網絡資料整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其實麻雀是聰明可愛的小鳥 -sanzo- 給 sanzo 發送悄悄話 (47 bytes) () 12/06/2021 postreply 07:43:12

謝謝欣賞!萬物都有它們存在的合理性,抗拒大自然就會受到懲罰。 -良邑- 給 良邑 發送悄悄話 良邑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6/2021 postreply 16:11:3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