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奇事:人死並不如燈滅 死後為神的清朝巡撫

清朝奇事:人死並不如燈滅 死後為神的清朝巡撫(圖片: 清代繪畫局部)

當我們仰望天空,日月星辰晝夜輪轉;俯瞰人間,四季更迭,生死輪回,一切周而複始的運行著。人死並非如燈滅,歿後的去向,從一些記載來看,頗為奇特。從清朝官員文人的記載中,那些為官清正廉潔的人歿後成為神明,在清人文集中留下不少。

清朝晚期,有一個叫吳少村(1810年—1867年)的中丞(清朝對巡撫的尊稱),少負奇氣,精神振奮,意氣風發。他身材魁偉健碩,猶如武夫。

吳家與陳其元家相距不過一裏。吳、陳二人經常往來,一起談論詩詞文藝,偶有意見不合,必會反複爭辯。有時他們還捋袖伸臂大聲呼叫,爭論不休,驚動鄰裏;有時他們心意相通,談到投緣時,彼此又互相稱讚,為其心有靈犀而叫絕。吳、陳二人在鴛湖書院上課時,常與同儕沈筆山湊錢數百文,一起到酒館喝酒,直到杯盤狼藉,錢也花完了,盡興盡樂方才停止。這樣的日子過了幾年。


吳、陳二人在鴛湖書院上課(示意圖片:明代繪畫局部)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陳其元前往金華任校官,此時吳少村也已進士及第,朝廷派他到廣東某地任知縣。從此之後,二人忙於政務,鮮少通訊,也沒能相見。

有人從廣東來,說吳少村政績卓越,在當地享有“吳青天”的美譽。當朝廷擢升他擔任河南巡撫時,百姓哀聲號哭,為此罷市,並且製作萬民傘送給他,數量竟高達一千多柄,甚至就連乞丐也為他製傘。他的美名傳滿天下。由於我懶於寫信,一別就是二十餘年不通音信。

一直到同治六年(1867年),陳其元調任鬆滬厘局(征收厘金的機構),吳少村則奉廣西巡撫之命,到上海乘輪船前往廣東。一天,陳其元在寓所中,家僮仆人都出去了,忽然聽見廚子好像在門外與人爭執。於是把他叫進來,問他發生了什麽事?

廚子說:“有一個好像武官的人,穿得很寒酸,想來見大人。我向他索要手本、名帖,他都沒有。隻說和您是幾十年前的好朋友,卻又不肯說姓名。”陳其元急忙讓他進來,廚子不知對方身份,叫道:“官人叫你”。說著就從側門引他進來。陳其元抬頭一看,原來是吳少村。昔日的好朋友久別重逢,彼此都格外高興。

吳少村詼諧地對陳其元說:“我的腳患有風濕病,隻作長揖,不下拜,可否?”陳其元開玩笑地說:“哪兒有讓中丞大人叩首的禮節呢?”吳少村笑著說:“呼我進來,卻走側門,怎能不行叩首禮呢?”二人彼此相視,開懷大笑。

吳少村說:“原本準備馬上啟程,前往廣東,聽說昔日好友在此,特來拜訪。帶的三個隨從在整理行李,沒有隨我來,因忘了攜帶名帖,才鬧出這般尷尬。”然後又笑著說:“即使帶了名帖,廣西巡撫的手本也沒有啊。”吳、陳二人敘舊,暢談了很久。

陳其元問吳少村:“為什麽在廣東會如此得民心?”吳少村說:“我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惟獨憑心作事,不收百姓錢財罷了。”臨別之際,二人約定年過六十就回家鄉,同作洛社之會(1)。沒想到,吳少村到廣東不到半年就去世了。失去這樣難得的賢臣,朝廷上下都感到很可惜。


臨別之際,二人約定年過六十就回家鄉,同作洛社之會(示意圖片:〔明〕仇英畫作局部)
相傳吳少村去世後,他的生前幕僚俞君在家中,正準備吃午飯,忽然放下筷子站起來,好像在接什麽東西。接著俞君又作出拆信的樣子,然後神情悲傷地說:“這是吳中丞的信。中丞因為公事繁忙,仍舊邀我去幫忙。然而,以前在南方,乘船十分便利。現在到了北方,非得乘車騎馬不可了。這些我都不擅長,怎麽辦?”

俞君的家人好奇地說:“聽說吳中丞已經去世了,怎麽會來請你呢?”俞君告訴他們:“如今中丞已做了冥官。”家人說:“為何不推辭邀請。”俞君說:“不能啊!”家人說:“不行就向城隍神祈禱,請神明代他推辭。”俞君說:“吳中丞的官位非常尊貴,並非城隍所能管的。然而,我過到那邊,還須要某廚子服侍我。”當天晚上,俞君就去世了。次日,某廚子也無疾而終。

吳少村的為人,正如隋朝時期的大將軍韓擒虎,韓擒虎在臨死之前,得知自己將做閻羅,留下一句“生為上柱國,死作閻羅王”,人生能夠如此,足矣!

注釋:

(1) 洛社,即洛社鎮,位於無錫西北。相傳王羲之曾經在此居住。後來,世人就以“洛社之會”表示賢人匯聚,暢談文風與世情。

參考文獻:

〔清〕陳其元《庸閑齋筆記》卷二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