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拒簽改寫命運的留學生丨

來源: YMCK1025 2021-08-05 18:39:4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1412 bytes)

被拒簽改寫命運的留學生丨穀雨

劉美粒 穀雨實驗室-騰訊新聞 2021-08-04
 
長久以來,留學生們信奉“努力就會有結果”。他們相信學術是自由的,機會是平等的,教育是公平的。一個人隻要努力,就能獲得他想要的一切。但現在,那個時代結束了。媒體報道說,美國開放簽證以來,約有五百多名中國理工科研究生因為10043號禁令而被拒簽。“但實際數量遠不止如此。”一個留學生告訴我,受影響的不僅是理工類專業,有同學夢想成為藝術家,也因為背景審查未通過,被迫中止。
因為10043號禁令,很多學生的留學道路止步於此。這個禁令可以追溯到特朗普時期。美國政府有一個內部“動態更新的”中國高校名單,借口和這些學校有關的留學生,可能偷竊美國的先進科學技術,凡是有過相關教育經曆的學生,都無法順利拿到簽證。最初,這個借口被當成一個玩笑看待,沒有嚴肅的學者會認真對待它。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寫過一本小冊子,名字叫:Prisons We Choose to Live Inside。我們生活在一個對自己的認知遠超以往的時代,卻頻頻退回原始野蠻的狀態。我們製造了一個認知囚籠,然後把自己困在裏麵。10043號禁令就是這樣一個產物。但今天它卻成為一堵名副其實的高牆。
被拒簽的留學生們創建了一個網站,在網絡上集結發聲。他們貼出的經曆裏,有人因此患上了抑鬱症,“快崩潰了,每天早上起來都哭”;有人被迫與女友分離,“一旦回國就再也去不了美國了”;有人不願再跟媒體談起這件事,“除非接受采訪能解除禁令”。
一些人選擇轉身,奔向另一種生活。另一些人決定“死磕到底”,起訴美國政府。他們聘請了律師,巨額訴訟費是一個問題,就開通籌款渠道。在互助核心群裏,大概有三十多個誌願者,他們中的一個對我說,“成員一直在變化,不斷有人進進出出。有人主動提出來加入,也有同學遇到壓力或者變故選擇了退出。
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限製名單上幾所中國學校的學生之一。他說自己是個“小鎮做題家”,第一次遇到無法用“學習”來解決的事。求學二十年,他從茫茫大山裏出發,通過一路“做題”,成為那個站在頂峰的人,卻因為禁令停下腳步。他將一切籌碼壓在了出國留學上,如果沒有這個禁令,他現在應該已經是一個計算機博士了。他會在美國讀書,畢業後進高校,做科研,又或者在大廠搞研發,無論做什麽,那都是沒有決定好的,他可以在未來慢慢地想。但現在,這些設想都離他遠去,“這不僅是夢想破碎,人生道路也因此發生了改變。
以下是他的講述。
 
撰文劉美粒
編輯金赫
出品騰訊新聞 穀雨工作室
 
 
 
10043號總統令

因為10043號禁令,我的夢想破碎了,人生道路也發生了改變。我為此付出了數年的努力,實在不願意以這樣的方式結束。 

這是我第一次遇到無法用“學習”來解決的事。如果是在學校裏,我可以通過努力解決大多數的事情——成績不好,那你努力學習,成績就會提高;英語不好,那你通過練習,就可以達到一個好的英語水平;沒有論文,那你努力做科研,就可以發表不錯的論文。但這次不一樣,我對此無能為力。

雖然我還沒有去麵簽,但我曾聽群裏的同學們描述過那個場景:簽證官在聽到你的本科學校時,臉色“瞬間變了”,接著就遞出拒簽單,拒簽理由是10043號總統令。也許之後我會去試試,但對於結果,我不抱有任何期望。

老實說,我現在的狀態不是很好,整個人處在一種很抑鬱的狀態,經常會感到無力和無助。我也不知道如何去解決這件事情,因為這不是我個人就可以決定的。目前,我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實習,平時工作很忙,我試圖用忙碌來填滿自己,希望能忘記這種煩惱。

所有你能想到的負麵情緒,我都有。每天都在很緊張焦慮的狀態下度過,一份有點壓力的工作能暫時幫助我轉移一下注意力。但有些時候,比如晚上睡覺前和早晨起床後,我還是會感到一種巨大的壓力,偶爾會覺得慌張,對未來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特別是看到身邊的同學如願去了心儀的學校讀書,或是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我會感到無比失落。

很長一段時間,我晚上都睡不著覺。我沉溺於各種清酒吧,瘋狂地把自己灌醉,希望能暫時忘掉這份痛苦。

©視覺中國

我來自北京的一所高校,畢業前已經申請到了全球排名前十的一所美國高校的計算機博士入學資格。但是,我的母校正好在所謂的“製裁”名單上。去年五六月份,有關禁令的新聞剛出來時,我就關注到了。不過因為疫情的影響,當時簽證還處於未開放的狀態。我還抱有一些僥幸心理,覺得可能是因為特朗普需要競選總統,通過這種手段來增添一些籌碼。

我期望等到拜登上台後,情況能有所好轉,但事實並不如我所願。美國開放簽證以來,受禁令的影響,我身邊的同學沒有一個順利拿到簽證的,所以我對自己的簽證情況也不抱任何希望了。

在這幾個月裏,關於10043禁令的內容,我已經看過了太多次,它的每一個細節我都很了解。

10043禁令的借口是特朗普政府指責一些中國留學生,汙蔑他們可能會偷竊美國的先進科學技術。這個禁令裏並沒有明確提到哪些學校哪些專業會受影響。但我認為,這種很模糊的措辭反而給了簽證官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和拒簽的空間。

經過我們的觀察,他們有一個內部名單,隻要是與名單上的學校有過關聯,申請去美國讀碩士或博士的理工科同學,都會被拒簽。甚至有一些已經拿到簽證的同學,後續也被撤銷了簽證。這份名單是動態更新著的。 

簽證官發給學生的拒簽單 ©互助組織供圖

不僅是我個人拿不到簽證,10043禁令波及的範圍正在逐漸擴大。拿我的老師來說,他現在已經完全停止了和美國任何的學術交流,他也沒有辦法拿到簽證。一些準備出國留學的學弟學妹,也都決定改變自己的計劃。另外我們的一些美方合作老師,擔心被政府盯上,也暫停了和中國的學術交流。

我窮盡一切辦法,不讓自己的聲音被淹沒掉。但我個人其實能做的事情非常少,我能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聯合有相似境遇的同學,大家一起互相安慰,一起想辦法。這樣我可能會感覺到好受一些,我能做的也僅此而已。 

我們與美國校方聯係過,也和大家一起寫過聯名信。學校對這件事情表示了關切,並承諾可以讓我再延期一年入學。但並不是每個學校都會如此,對於大部分留美學生來說,能不能把學業繼續進行下去,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我不知道這個禁令到底什麽時候才能夠解除。

一直以來,我們的教育文化告訴我們要做“謙謙君子”,但如果我們不抗爭的話,這個影響的範圍可能會進一步擴大。我們注意到,一些美國的追隨國家也開始對中國留學生嚴加審查了。被拒簽的同學們發起了一個名為“ANB學術無國界”的運動,希望能有更多人聽到我們的聲音。

我們主要做了三方麵的努力:我們聯係了國內外的媒體,對這件事情進行報道,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聽到我們的聲音。另外,我們給美國高校寫了聯名信,爭取到校方的一些支持。現階段,我們已經選定了代理律師,打算對美國政府進行起訴,希望能夠撤銷掉這個不公平的禁令。

我們在微博上寫,“莫須有的罪名為什麽要平白承擔?今日退一步明天就能夠海闊天空嗎?與其坐而抱怨時代的陰差陽錯,不如放手一搏,還夢想一個結果。”

 

 

 
隻有“做題”這一條路

我就是大家口中的那種標準的“小鎮做題家”,出生在廣西南部大山一個普通的貧窮農戶家庭裏,家裏唯一值錢的東西隻有一台破舊的電視機。18歲之前,我的生活單一又枯燥。除了上學,其他時間就是幫著父母幹農活。我去過最遠的地方是鎮上的集市,不是為了購物,而是為了把家裏的農產品賣掉。在上大學以前,我甚至沒有坐過高鐵。要想走出大山,我隻有“做題”這一條路。

後來,我去了鎮上讀高中,我屬於那種不愛說話的人,隻知道悶頭學習,但也不知道為了什麽而學。在班級裏,我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好學生”之一。一次晚間談話,班主任拍著我的肩膀叮囑我,“一定要好好學習,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麵的世界。”於是,“出去看看”這個信念深深地種在了我的心裏。在我們鎮上,年輕人們讀到高中畢業後大多就出去謀生了,能上個大專或者本科已經很好,但我不願意過這樣的生活,我向往的是山外的世界。不是指出去打工,而是通過學習改變命運,能夠不為生活所困,自由地去看看這個世界。

©視覺中國   

我從沒有跟任何人說過自己的想法,隻是暗暗努力,想著總有一天可以走出茫茫大山。高考我考得不錯,超出一本分數線一百多分,填報誌願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填報了北京。我想,這一次我改變自己的命運了。

獨自在北京漂泊求學的那段日子,我感覺到了深深的震撼和迷惘。雄偉壯麗的故宮、長城,五彩斑斕的都市生活,見多識廣的同學,我真切地感到了自己的渺小。於是我拚盡一切想要融入這裏,掩蓋內心的恐懼和卑微。我清楚地記得,大二冬天,一堂百無聊賴的英語課上,我看到鄰座的同班女生在認真地背英語單詞。我好奇地問她在學什麽,她說她在備考GRE。我驚訝地問她,“季?季阿姨?這是什麽鬼?”她向我解釋,要想去美國留學的話,就需要先通過語言考試。

美國?我愣了一下。在此之前,我對美國完全沒有什麽認知。隻知道是一個有著微軟、蘋果、科比和變形金剛的遙遠國度。依稀記得各種講座上,老師們總是滔滔不絕地大談中美關係,那個新上任行事獨特的特朗普,是大家經常調侃的對象。 

班級同學一起出去聚會,大家討論的都是留學出國、考雅思托福、國際新聞和政治,有的人很小就出國旅遊過。我在一旁插不上話,這些東西對我來說,是完全不可想象的。這件事對我的衝擊很大,潛移默化地,我也想像他們一樣,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後來,我和大多數同學一樣,進入了實驗室打雜,那些日子我泡在圖書館和實驗室裏,看了數不清的論文。我的導師從美國的一所名校博士畢業,他告訴我,以後有機會了,一定要去那裏看看,對人生會有好處。從那一刻開始,我萌生了留學的念頭。一開始我什麽也不懂,我在知乎上搜索相關信息,在小書店買了二手學習資料,開始沒日沒夜地複習準備。在每個清早和淩晨,在圖書館,在自習室,在操場,在食堂。

可是,有一天我猛然意識到,留學需要大筆的錢。我向同學打聽過,美國的高校全額獎學金非常難申請,要想在美國讀研究生,兩年的花費大概在八九十萬。我實在拿不出這麽多錢,我的學費和生活費需要助學金支持,我甚至連托福的考試費都湊不齊。於是我陷入了巨大的糾結。無奈之下,我隻好暫時擱置了夢想。和大多數人一樣,我選擇了本校保研,因為這樣就可以不花什麽錢繼續讀書了。

有一次開小組會,老師給我們分享他看到的論文和學界最先進的研究成果,大多都來自國外。一些非常亮眼的工作,都是美國一些大學的研究者們做出來的。我們必須得承認,在某些方麵美國確實還是占有領先地位,話語權還在他們手裏。當時我的導師跟我說,“如果你對學術感興趣,還想繼續深造,美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我終究還是無法放下心中的遺憾和執念。一天晚上,我在網吧裏上網,無意間點開了一部泰國電影《天才槍手》,裏麵的主人公拚上一切,也要去外麵看看,仿佛走出去就能改寫命運。我獨自在煙霧繚繞的網吧中沉默了許久,那一晚我想明白了,人生隻此一次,所以我決定重新踏上這條路。

研究生期間,我找了兩份實習,每天在洶湧的人潮中奔走,穿梭在西二旗和中關村之間,隻為了能攢夠考試和申請留學的經費。最難的時候,我每天六點半起床去擠地鐵,路上通勤需要一個半小時左右。路上,我抓緊時間捧著手機背單詞。白天需要上班,吃飯午休的時候我也在刷題。我拚了命的搞科研、發論文,下班後一頭紮進實驗室,主管給我發消息我也從來不回。做實驗、處理數據、寫論文,一直到十二點半再回寢室洗漱睡覺。我沒有周末和節假日,即使是出差時候,在機場的車站我也背著破包處理實驗數據。因為我明白,論文可以讓我申請時更添一分勝算。

通勤早高峰時期的北京西二旗地鐵站 ©視覺中國   

我沒有什麽興趣愛好,工作和學習已經占據了生活的全部,一天的時間基本上不夠用,也沒有精力再去做其他的事情。隻有晚上睡覺的時候,我會聽一聽五月天的歌,從中找到前進的力量。

每當疲憊不堪的時候,我就和那些留美的同學朋友們聊聊,聽他們吐槽學校,談談那兒的風土人情,參加的社團活動,好像他們就在身邊一樣。我在心裏發誓,“總有一天,我會漂洋過海地來看你們。”

我就這樣傻傻地努力著,很累,但很充實。似乎自己隻能這樣,僅有一個方向,已經不能改變。這一路,我發了TOP期刊,至少有四篇全英論文,拿到了國家獎學金,考過了GRE和托福。 

也許是上天眷顧我的努力,最終,我被一所常年排名全球前十的著名美國高校PHD錄取,並且校方將提供五年每年六萬美金的獎學金。美國對我來說,不再變得遙不可及。拿到offer的那一刻,我的內心百感交集:二十多年了,我從茫茫大山裏出發。曾經的我,“曾難自拔於世界之大,也沉溺於其中夢話”。現在的我,終於,終於,可以擁抱這個世界了。

但故事並不像預想中的順利,一張禁令徹底擊碎了我的夢想,我的母校上了所謂的製裁名單。疫情肆虐,更給我的前途蒙上了陰影。我安慰自己,等新總統上台,一切就能好轉。命運多舛,新總統上任了,但這個政策依舊延續。

我從來沒有感到這樣無助,在一瞬間,我這麽多年來所有的努力都失效了。

 

 

 
“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是麵對恐懼”

如果沒有這個禁令的話,我現在應該已經是一個計算機博士了,我會在美國讀書,實現自己多年以來的夢想。對於畢業後是進高校做科研,還是去大廠搞研發,我還沒有決定好。眼下,這一切都離我遠去。現在的情況是,拿不到簽證,我的學業沒辦法順利進行下去,我隻能找一個公司先實習工作,至少能勉強維持生活,等待奇跡和轉機出現。

在外麵呆的越久,我跟家鄉的親戚朋友共同語言越來越少,我跟他們說自己要去美國,他們都很驚訝。我聽到最多的話是,“你為什麽要出國啊?在中國找一個掙錢的工作不好嗎。”父母也不理解,他們覺得,老老實實呆在國內,找一份不錯的工作就可以了,但他們不會阻攔我。

我很喜歡北京,我也很感激北京,北京從來不缺少機會。北京有全國最頂尖的教育資源和數不清的發展機會,我在這裏見識到了更廣闊的世界,結交了很好的老師和同學,感受到了多彩的城市生活,這對於在小鎮出生和長大的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北京對我來說是一個公平的城市,像我這種出身不太好的人,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奮鬥過上更好的生活。 

我以前經曆的挫折,可能是論文做的不順利,或者考試沒考好,工作出了小差錯,也可能是這個月的生活費沒有著落。但是所有的這些,與這次的經曆相比都不值一提。我拚命努力拿到了心儀的offer,沒有做錯任何事情,卻要與它失之交臂,這種失落的感覺是前所未有的。

關於為什麽一定要是美國,我想過很多。對我來說,美國已經不僅意味著一個國家,它是我這麽多年努力的一個方向和實體。當我在大山裏的時候,我想去大山的外麵看看;當我來到北京的時候,我想去國外的世界看看。支撐著我一直走下去的理由歸結成四個字,就是“出去看看”。

事情發生以後,網絡上有很多反對和不理解的聲音,甚至指責我們為何一定要去美國。我會有些擔心,但我明白,這些說法是完全沒有道理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的社會,大家的立場和處境不同,看法自然也就不同。對我個人來說,作為一個學生,如果我想要提高自己,出國留學還是一個首要的選擇。

與不公平的境遇抗爭,也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

事件發生以來,我們成立了“學術無國界(ANB)”互助組。代表超過1000名中國留學生向50所美國大學發送了聯名信,向祖國主管部門和學校請求幫助,在國內外社交平台和媒體奔走呼號,呼籲大家聯合起來反抗這個不公平的禁令。美國高校也對我們的聯名信做出了積極回應,美國大學協會(AAU)聯合其他39個機構,向美國國務院發出了聯名信,表達了對10043禁令的關切和擔憂。

但是,禁令仍未解除。雖然民間多有同情和支持的聲音,美國政府依然采取回避、淡化的態度。於是,我們打算起訴美國政府。

美國最高法院門前的抗議人群 ©人民視覺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確定訴訟計劃之前,我們與多位美國律師展開過谘詢,律師一致對案件難度做出了很高的預估,這在當時也超出了我們的預期。美國憲法在國家安全上給予了總統相當大的權力,在這一點上我們很難讓法院做出完全推翻10043號總統令的判決。但同時,訴訟也並不是沒有獲勝的希望。除了通過訴訟擴大我們的影響力、讓拜登政府意識到禁令的不合理之處,禁令本身的模糊不清、簽證官員對禁令的簡單理解和粗暴執行也給了我們起訴的空間。

我們已經確定好了代理律師,目前律師對訴訟的難度和工作量做出了估計:我們需要籌集至少35萬美元才能開啟訴訟進程,後續視訴訟進程可能需要追加15-65萬美元,最多需要6個月的時間可取得初步結果。

這件事情是一定一定要抗爭下去的,就算我失去了讀博士的機會,我也依然會選擇抗爭下去。

一直以來,我的運氣都不是很好,我不屬於運氣很好的那一批人。為了去美國,我花了很大的力氣準備。2020年畢業,遇到了疫情無法入學,2021年,又碰上了10043禁令。但就像那句很流行的話說的那樣,“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是麵對恐懼。”

如果一年之後還拿不到簽證,我也不知道該怎麽辦了。也許我會繼續在北京工作,或者是再等兩年再考慮出國,去美國是我的一個執念。如果年輕的時候有一個夢想,因為不可抗力而最終沒能實現,我會後悔遺憾一輩子的。 (來源:騰訊新聞)

 

 

========================================================

 

美國國務院公布5月簽證下發數據!北京、廣州的發放量幾乎翻倍
送交者: 浩瀚宇宙[] 於 2021-07-26 20:08 已讀 330 次 1 讚
   

浩瀚宇宙的個人頻道


 

自5月4日美國駐華使館全麵恢複簽證工作後,學生及家長們就很關心簽證的發放數據。


 

近日,美國國務院在官網上公布了5月美簽發放數據,下麵和小威一起來看一下具體的數據情況吧! *****

 

*****

 

5月學生簽證發放量超過疫情前水平


 

相比往常延遲了近半月之後,美國國務院終於在其官網公布了5月份的簽證發放數據。


 

根據美國務院公布的數據,僅僅五月一個月,中國內地北京、上海、廣州、沈陽四處使領館總計已經發放了22,611封F1學生簽證。


 

2021年5月給中國大陸籍學生發放的F1簽證數量達到了2017年以來所有5月數據的曆史新高。


 

由此也可見疫情並沒有過多影響中國學生赴美留學的熱情,疫情過後F1簽證需求量不減反增。 *****

 

*****

 

那麽,和疫情之前相比,美國授簽有什麽變化呢?


 

(由於去年2020年疫情的影響,導致美國簽證被迫停止開放,在數據上缺乏對比性。因此,對於2021年5月的最新簽證數據,主要參考2019年的正常簽證情況。)


 

據美國國務院數據,2019年5月的發放數量為20160份。


 

其中各城市領事館的授簽數量如下: *****

 

*****

 

從發布的數據可以看出,2021年美國目前發放的學生簽證數量比疫情之前的2019年同期還要多,而且我們也不難發現,相較於2019年5月的數據,今年北京和廣州使領館的F1發放量幾乎翻了一倍。


 

除了學生簽證,其他各類簽證從發放數量上來看依舊處在停滯狀態,這也側麵說明了,美國政府的確在簽證業務上優先考慮了留學生群體。


 

雖然目前6月份的數據還沒有出來,但是根據獲簽情況來推測,2021年6月份的數據也會比2019年同期要多。


 

另外,根據官網信息顯示,今年5月給中國內地護照發放的F1簽證數量是23066人,該數字同樣也超過了19年同期的數量。通過這個數字我們也能看出今年5月還是有不少中國籍學生是通過境外的美領館進行的F1簽證申請。 *****

 

*****

 

美國簽證拒簽原因


 

美國F1/J1簽證被拒簽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兩種:


 

1.2020年5月,白宮發布了第10043號總統行政令,禁止與MCF有關的中國公民入境美國。


 

針對受10043影響的學生群體,美國高校也在為這些學生發聲,來積極協助解決這個問題。


 

根據《美國留學門戶開放報告》,中國作為美國最大的生源地,美國大學一直持歡迎中國學生和學者赴美留學的態度。麵對不利的政策,美國高校及多方也不斷在對政府進行施壓,以維護國際留學生的權益。


 

2.因申請人個人原因被拒簽。


 

比如:申請人在麵簽時沒能結合自身情況合理的解釋和回答簽證官的提問,留學擔保金不足、學習目的不明確,申請人之前有赴美留學經曆,但在美國學習期間成績長期不佳、通過頻繁的轉校來保持學生身份,且後來未有明顯改觀的,甚至在美國之前有違法記錄等。 *****

 

*****

 

雖然受10043總統令的限製,國內部門學校的學生拿到了拒信,但是這部分學生畢竟是少數,占整個國內留學群體的比例比較小,而且美國大使館也積極的配合處理中國學生的簽證申請。


 

雖然疫情讓我們2020年無法獲簽赴美,但是隨著2021年5月4日,美國簽證的開放,我們的赴美之路一定會越來越順利。


 

根據5月的數據預測,今年F1簽證的發放數量必定是一路上升的趨勢。請大家更樂觀積極的看待美國留學和美國簽證的形勢。


 

另外,根據7月6日美國國務院對F/M類簽證的入境豁免條例的最新補充,現有的NIE將自批準之日起12個月內有效,並且可多次進入美國,隻要它們被用於批準NIE中指明的目的。


 

此政策一出對國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利好消息。中國旅客拿了NIE的批準並入境美國後,可多次往返,離美後再次入境的話,不用擔心麵臨中轉14天隔離或者再次申請的問題!


 

而且美國國務院早就表示,NIE的可適用人群已經包括學生、訪問學者以及其直係親屬,移民簽證獲得者及其未婚夫(妻)等,即F2和J2類型!

對於此通知中直係親屬(Derivative family members),美國的定義為:


 

◆ 如果申請人21周歲及以上,直係親屬包括配偶及21歲以下未婚子女

◆ 如果申請人21周歲以下,直係親屬包括配偶、21歲以下未婚子女、18周歲以下未婚兄弟姐妹。


 

這讓不少受到美國EB-5投資移民排期長影響的投資人看到了希望。特別是針對有低齡子女需要赴美讀書的家庭,“讀書”和“陪讀”的問題將迎刃而解!  

 

所有跟帖: 

用掃黃打非,打黑除惡的手段打擊教培行為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212 bytes) () 08/05/2021 postreply 18:45:26

不要怪10043號禁令,要怪中國政府,甚至不敢抗議。 -yzout- 給 yzou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06/2021 postreply 22:28:0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