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後的“通牒”

如鬆:台灣,最後的“通牒”

 

如果自己現在用火炮或高射機槍打對手的飛機,而對手卻已經使用製導導彈打自己的飛機,雙方之間交戰的結果會如何?相當於對手已經已經進入信息戰階段,而自己尚處於二戰時期。這有點類似於海灣戰爭,聯軍已經進入信息戰階段,而薩達姆的軍隊還停留在二戰時期,這就讓聯軍在武器裝備和戰略戰術上具備了代際優勢,最終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前麵已經說過,芯片就是當代的數字石油,沒有了高端芯片就沒辦法發展高科技產業,也沒辦法生產飛機、導彈等尖端軍事裝備,就會與別國產生“代際”差距,戰爭到來時就隻能舉手投降。

過去一直在說中國台灣很可能會引爆戰爭,原因之一是它處於第一島鏈的焦點位置,見下圖,一旦米帝失去了對灣灣的控製,就不再有第一島鏈這個軍事概念;原因之二是因為中國台灣生產了世界上90%的高端芯片。

 

從經濟和軍工來說,台灣在兩個方麵影響著世界上所有主要國家:

第一,經過次貸危機和病毒大流行的打擊之後,全球所有國家都在瀕臨債務危機的威脅,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同時,芯片短缺的現象正愈演愈烈,芯片短缺之後,各國工業體係的開工率就會下降,就會引爆企業債危機。同時,企業的開工率下降,就業率就會被壓製,家庭收入就會停滯甚至下滑(當歐美政府對居民的救助措施終止之後,這些影響會立即顯示出來),而企業開工率下降會造成供給短缺,刺激通脹和利率上升,最終從居民收入和利率兩方麵觸發資產價格領域的債務危機。

高盛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多達169個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的打擊。比如,近期全球汽車行業集體陷入“停產潮”,福特汽車、鈴木汽車、大眾美洲公司、豐田汽車、本田汽車等眾多知名車企都發布了暫停工廠生產線的計劃。

現在,連馬斯克都不淡定了,他表示:我們最大的挑戰是供應鏈,尤其是微控製器芯片!馬斯克在特斯拉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芯片短缺是該公司有史以來經曆過的最困難的供應鏈挑戰之一。

要注意的是汽車業涉及的產業鏈非常長,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行業,化工、鋼鐵、電子、能源、有色金屬等眾多行業都深受汽車行業的影響,可以說汽車業直接決定著全球的企業債市場和經濟走向。

當如此眾多的行業開工率下降之後,就會衝擊通脹和家庭收入,就會傳導到資產市場,衝擊房地產和股市,這對當今的全球經濟幾乎是摧毀性的,是危機之源。

 

第二個方麵的影響更加致命,前麵已經多次說過半導體已經是全球經濟的“數字石油”,是全球經濟的上半身,直接決定著各國高科技產業和軍工產業的發展水平。誰控製了灣灣就可以不斷加強自己的科技和軍工產業,占據當今世界的“戰略高地”,也可以通過高端芯片的封鎖讓對手陷入完全被動的局麵,讓對手回歸“高射機槍打飛機”的時代。所以,本欄目一直在提醒東方大國,黴菌未來會進入灣灣,這是地緣戰略和產業戰略使然。

如果將台灣看做是一張名片,哪個大國控製了這張名片,這張名片就成為對對手的最後通牒!

所以,台灣問題完全可以引爆戰爭,這是本欄目一直在提醒的。

 

 

其實,因核心裝備(芯片也是核心裝備)而引爆戰爭的事件在曆史上並不罕見。

很多人把二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導致英國、法國向德國宣戰。

事實上,德國的武力擴張之路從1938年就開始了。

當年3月,德國、奧地利合並組成大德意誌。這其中的曆史淵源是,奧地利和德國實際上同為日耳曼民族為主體組建的兩個國家,且主體曾經同屬於神聖羅馬帝國,因此當時的“統一”(合並)能得到德奧兩國公民的響應。既然是得到兩國公民響應的合並行動,又是自願進行的,其他國家就無權進行幹涉,也就算不上是二戰的伊始,因此,這一事件在國際上也並未造成太大的波瀾。

隨後就出現了著名的蘇台德事件,這才是最敏感的事件。

1938年9月29─30日,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四個國家的元首——張伯倫(英國首相)、達拉第(法國總理)、希特勒(德國元首/總理)、墨索裏尼(意大利領袖/首相)在德國慕尼黑召開會議,會議討論的是當時歐洲最敏感的一個國家——捷克斯洛伐克。英法為避免戰爭爆發簽署了《慕尼黑協定》,在捷克斯洛伐克代表未在場的情形下將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劃給了德國。

當時參與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的並不僅僅是德國,還有匈牙利和波蘭。1938年11月,德國以仲裁者身份將斯洛伐克南部10390平方公裏的土地及85.4萬的人口交給了匈牙利,而波蘭亦派遣武裝部隊侵略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切欣地區。我們一般認為波蘭是需要同情的二戰受害者,事實上波蘭也曾經是作惡者。

1939年3月,德國以接收蘇台德區為由,迅速出兵吞並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

德國為何首先迫不及待的侵占捷克斯洛伐克?為何說捷克斯洛伐克是當時歐洲最敏感的國家?這事要從一戰之前說起。

一戰之前歐洲有一個大國,是響當當的歐洲強國(當然也是世界強國),其國土麵積僅次於俄羅斯(大於德法英),人口是歐洲第三(僅少於俄羅斯和德國),它就是奧匈帝國(下圖),也就是它打響了一戰的第一槍。(這一時期歐洲有六大強國:英國、法國、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和俄羅斯)

 

 

教科書告訴我們,奧匈帝國是由兩部分組成:奧地利和匈牙利。國防、外交等由奧匈帝國中央負責,而其他事宜由奧地利和匈牙利自己分別打理,這有點類似於聯邦體製。其實,當時的奧匈帝國並不僅僅包括奧地利和匈牙利,還包括捷克和斯洛伐克,隻不過捷克類似是奧地利的附屬國,而斯洛伐克則類似是匈牙利的附屬國(下圖)。

 

斯洛伐克的經濟以農業活動為主,當時的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再加上自己不是主體民族,導致斯洛伐克人在匈牙利的地位十分低下,自然就希望獨立出去。而捷克也希望從奧地利獨立出去,原因則相反,他自己很富有,嫌棄奧地利太窮。當然,奧地利在當時的經濟發展水平也處於世界前列(德語區的水平都很高),隻不過在捷克眼裏它就變成了“貧下中農”,可見當時捷克的工業化水平很不一般。

由於捷克和斯洛伐克的產業具有互補性,再加上其他一些客觀因素,這兩個民族就想脫離奧匈帝國,將鋪蓋搬到一起另起爐灶。

到一戰即將結束的時候,奧匈帝國敗局已定,英法美很希望將奧匈帝國分裂開來,讓其失去再次發動戰爭的能力,這也算是英法美的一貫招數。最終在英法美等國的支持慫恿下成立了捷克斯洛伐克,時間是1918年5月30日,隨後立即獲得了法國、英國、美國等國的承認。1918年10月18日,捷克斯洛伐克臨時管理層發布了《華盛頓宣言》,10天後,一個在曆史上從沒出現過的獨立國家——捷克斯洛伐克誕生了。

如果一戰之後英法美也將德國分割成幾塊,或許就沒有了後來的二戰。二戰之後,戰勝國對德國、日本進行分區治理,也來自當初對待奧匈帝國的思路。

在一戰之前,奧匈帝國是歐洲響當當的經濟與軍事強國,否則也沒本錢打響一戰的第一槍。而當時的捷克以煤炭立“國”,煤炭儲量占奧匈帝國的八成,以煤炭工業為支撐捷克就建立起十分先進的鋼鐵、機械、電器、軍工等工業體係,由此可見捷克的工業化水平,即便到今天,很多國家也達不到二戰之前捷克的工業水平,所以它在當時確實有本錢嫌棄奧地利這個“貧窮的宗主國”。

到了捷克斯洛伐克成立之後,經濟發展的更快,到二戰之前,捷克斯洛伐克在世界十大工業化國家中排名第七,僅次於美國、蘇聯、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高於日本。請注意,捷克斯洛伐克的國土麵積和人口數量與上述國家遠不能相比,1921年其國土麵積僅有14萬多平方公裏,人口隻有1360萬人。

 

但這可能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還生產當時最先進的“高精尖”武器。二戰之前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工產業在歐洲數一數二,不僅有鼎鼎大名的“斯柯達”這個全球最大兵工廠,還有技術實力雄厚的“布魯諾”槍械生產廠。

斯柯達成立於1859年,開始是一家機器廠。1866年,一位年輕的捷克工程師——埃米爾·斯柯達加入到工廠工作並成為首席工程師。埃米爾·斯柯達加入機器廠不久,普奧戰爭爆發,公司業務跌至穀底,內部一片混亂。埃米爾·斯柯達臨危受命管理公司,決定轉產鋼鐵,令機器廠起死回生。1869年,埃米爾·斯柯達從瓦爾德斯坦家族手裏買下了整個工廠,將其命名為斯柯達工廠。

 

到1890年代,斯柯達工廠開始生產各種獵槍、機關槍、野戰炮、迫擊炮等武器,這是當時“尖端”的武器。一戰前夕,斯柯達工廠就已經成為奧匈帝國最大的兵工廠,其大口徑火炮和裝甲車輛在當時獨樹一幟。一戰之後,斯柯達工廠不僅在軍工行業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以坦克和大炮最為著名(下圖為二戰時該公司生產的坦克,很大程度上是這些先進的坦克支撐了希特勒的閃電戰),同時該工廠還進入了蒸汽機車、鐵路車輛、工程機械、蒸汽輪機等領域。1924年,斯柯達工廠收購了正陷入財政困境的汽車製造商勞林克萊門特公司,從此進入了汽車領域,這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斯柯達汽車公司(現在是大眾旗下的品牌)。

 

技術實力非常雄厚的“布魯諾”槍械廠則以生產輕型武器而著名,如果大家不熟悉該廠也沒關係,在二戰的電影中經常出現德國黨衛軍的身影,他們手持的衝鋒槍大多都出自“布魯諾”,型號是ZK-383。這種衝鋒槍從1938年開始大批量生產,一直持續到1970年代。

中國有句古話叫懷璧其罪,就可以用在捷克斯洛伐克身上。自身擁有卓越的工業水平可以支撐戰爭,又有領先的武器工廠可以生產“高精尖”武器,但人口和土地麵積又很小,自保能力不足,“懷璧”就成了捷克斯洛伐克的罪過,讓該國成了大國爭奪的對象。

最終,德國先下手為強,占領了捷克斯洛伐克。

二戰時期德國軍人的素質自有公論,德國自己也有很先進的軍工水平,當德國占領了捷克斯洛伐克之後,支持戰爭的能力極大地提升了,而捷克斯洛伐克先進的軍事裝備更讓德軍如虎再添翼,可以實施閃電戰等各種先進戰術。

就個人觀察,台灣對當今世界經濟和軍工體係的影響應該高於二戰前的捷克斯洛伐克,它自己也沒有自保的能力,就是當今世界最敏感的地方,當世界進入對抗時代之後,必然是各大國首先圍獵的目標。基於當初捷克斯洛伐克的曆史教訓,今天的任何一個大國都會在台灣問題上寸土必爭,甚至采取先下手為強的策略。

以前經常說到黴菌必定會進駐灣灣,上述地緣因素和經濟因素就是原因。前幾天,米帝軍機C-17降落在島上,飛行員和機組成員當然都是黴菌,未來,黴菌如果在島上建設軍事基地並駐軍也不會奇怪。其他大國應該如何應對?讓我們拭目以待。

就因為灣灣牽一發而動全局(地緣政治全局和世界經濟全局),一旦爆發五統戰爭就絕不是局部戰爭,而是大國之間的決戰。

誰徹底控製了這個島,就相當於向對方發出了最後的通牒!

所有跟帖: 

養屍槽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212 bytes) () 06/18/2021 postreply 22:15:15

美國已經要台積電在美國建廠啦 -FollowNature- 給 FollowNature 發送悄悄話 FollowNatur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9/2021 postreply 18:11: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