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101歲

Gottfried Boehm不僅高壽,活了101歲;還是一個非常有成就的建築師。

他的最著名的建築,是一棟水泥教堂,看上去像一個岩洞,進去之後又像一個地獄。這棟建築建於1968年,後來得了Pritzker獎,相當於文學中的諾貝爾獎。它離我們家不遠,去過幾次,母親和姐姐來德國探親時,也帶她們去看過。這個教堂是專門給朝聖者建的,在小鎮Neviges。從遠處望去,以為這座教堂是座山呢!所以有人叫它"上帝之山",也有人諷刺它為動物園的猴子山,或者躲避原子彈的防空洞。這坐教堂的材料就是純粹的水泥,沒有經過粉刷,好像我們見過的毛胚房;後來年代久了,頂漏過水,他同他的兒子(也是建築師)一起,修複原狀。這類建築物在建築學中有一個名稱“野蠻建築”,但是Boehm不接受這樣的叫法,他說:我可不願意作為野蠻人活著。

Boehm屬於德國戰後最著名的建築師,造了不下五十個了不起的建築。他出生於法蘭克福附近的Offenbach,原本想成為雕塑家,所以他的建築裏有雕塑的影子。他的父親也是一位建築師,在建造教堂方麵很有名望。其父活著的最後一年,得到建造教堂St. Paulus im Velbert-West的合同, 所以這就成了Boehm的第一個建築,他把它做成有弧線形的外貌,被人叫做“上帝的滑雪跳台”。

不是他所有的教堂都有那麽驚人的樣子,他也會建一些明亮輕巧的造型。比如,他造過一個修道院教堂“Zu Userer Lieben Frau”,在Oberhausen。裏麵的建築看上去就像舊約裏的敬拜場所。建築師本人是敬虔的天主教徒,但也幫穆斯林建清真寺,他同他的兒子一起,建造了科隆最大的清真寺。

他還有一處有名的建築在Bensberg,即那裏的市政廳。他用曆史的和現代的元素混合成一種符號,把一處古堡的殘片鑲嵌在他的水泥建築裏,再用色彩來強調。外型的輪廓讓人看懂,這是一座古堡。

70年代,宗教建築的黃金時代進入尾聲,Boehm開始設計商業大樓、養老院,小區住宅群。他在杜塞設計的一座養老院(見上圖)我們也去參觀過。前期的風格比較接近當時的世界趨向;在同城市合作的過程中,他產生了一個主意,把所有的建築裝在一個大偓頂之下,再用橋梁和長廊連接起來。所以Boehm也是德國現代建築之父,許多大城市都有那種風格的商業中心;我們市中心也有這麽一個,不怕刮風下雨,進入這樣的商貿建築後,高枕無憂,最上麵是車庫,地底下有食品超市,地麵有咖啡館餐廳,期間散落著各種各樣的精品店,還有休息的地方,兒童玩耍的地方。

說起來,著名的德國議會大廈上的那個玻璃天頂,就是從這位建築師而來的靈感。還在1985年的時候,他就從當年的總理科爾那裏拿到了合同----改建議會大廈。其中包含了這個玻璃拱頂,因那時東西方還沒統一,時機不對。他當時設計的是八角形的帶走廊的玻璃結構,讓參觀者可以看到下麵開會的情形。最終他沒有拿到合同,而拿到合同的人將他的設計做了更進一步的改進,變得更加現代感。

北威州州長,即九月份要參與德國總理競選的Laschet,表彰Boehm是戰後最傑出的建築師,他認為Boehm的作品讓全世界都了解德國人的建築藝術,為德國增進世界榮譽。Boehm有許多建築是建立在北威州的,昨天他離開了我們,卻為我們留下了活生生的見證。

德國曆史建築保護協會認為,他的離世是德國建築史上的一大損失,他可以代表一個曆程,一段特別的時期。隻有很少數的建築師能夠在活著的時候享受自己的榮譽,他貢獻了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予德國曆史保護建築盡到最後一份貢獻。科隆市長說,無論誰來科隆參觀遊玩,視線內都逃不過他的作品,走到哪,都會感受到他留下的痕跡。在Boehm100歲生日的時候,科隆市政府為他設立了獎勵基金會。設立這份獎金的意義是讓建築師不因財力的困境而放棄自己的意見設想和創造力。當然,這份獎金僅針對科隆市政府建設。這份基金第一步設立為四年,每年由科隆投入一萬歐元。我相信,四年之後,基金會繼續擴大。因為,Boehm實在是一個偉大的建築師,尤其是他現在走了,讓人更加懷念。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