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建在樓上》油畫技法分析

來源: YMCK1025 2021-04-17 14:12:0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5012 bytes)

《支部建在樓上》油畫技法分析

蘇慶 幹貨 Today

 

 

最近,一幅反映新時代風貌的油畫在社交媒體廣泛轉載:

 

 

Image

油畫《支部建在樓上——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黨建工作紀實》 

作者:李前 (圖1)

 

 

有網友感歎,“現在國內美術界的畫風已經這麽淩厲了,一股熟悉的氣息撲麵而來”。那麽這件“藝術品”傳達的究竟是怎樣一種“熟悉的氣息”呢?

 

 

這件油畫首發於2019年5月21日的“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作者李前

 

 

Image

《支部》作者李前

 

 

李前,1964年生於山東,1988年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美術係油畫專業,上海戲劇學院舞台美術係副教授,通俗地說,李教授的專業是教學生畫舞台布景的。李教授是六零後,趕上了那個火紅的文化革命年代的尾巴,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幕時,他十四歲,他的童年一定見過同樣畫風的作品,比如下麵這一幅:

 

 

Image

革命樣板戲《海港》 海報  1972年(圖2)

 

 

這是1972年上映的紅色樣板戲《海港》的電影海報,和上圖《支部建在樓上》(下文簡稱“支部”)對比,有很多視覺相似性,因此可以給觀眾傳達相似的情緒,不妨做一個簡單的賞析:

 

 

政治宣傳畫的色彩技巧

平麵設計專業教材中普遍認為:色彩和自然界的事物容易形成特定關聯,比如紅色(圖1、2中的紅旗、紅桌布、紅袖箍)代表熱情、活力、血液,具有刺激效果,容易使人產生衝動。

 

 

白色(圖1、2中的白襯衣)代表潔白,明快,純真,清潔的感受。

 

 

藍色(天空)代表深邃和博大。

 

 

大麵積高飽和度的純色對比,使觀眾忽略繪畫與現實的差距,產生純粹、激動的視覺與心理感受。

 

 

這種鮮明的高飽和度色彩表現手法,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前的宣傳畫中曾被廣泛運用,覆蓋億萬群眾。所以當新時期又出現類似手法的作品,難免讓很多上了年紀的觀眾眼前一亮——是不是那個紅色的,革命的,激情澎湃的歲月再次回歸了?

 

 

政治宣傳畫的構圖

除了高飽和的色彩,《支部》的構圖也堪稱經典。眾所周知,油畫是西方舶來品,而新中國油畫發展史又與我國藝術界在建國前三十年完整地模仿蘇聯社會主義畫風有關。在蘇聯的社會主義宣傳油畫中,三角形構圖,畫麵主視角必然留給高大的主要人物——是此類畫作的鐵律。

 

 

Image

宣傳畫《向蘇聯專家學習》1957年 (圖3)

 

上圖這幅宣傳畫是典型的三角構圖,高大的蘇聯援華專家和兩位中國同誌構成了黃金比例的直角三角形,《油畫技法入門》寫到:“三角構圖是油畫創作中最經典構圖方式,構圖的各種形狀會使人們的視覺心理產生不同的反應,三角形則給人的一種穩固、安定的感覺。” 

 

 

在蘇聯社會主義宣傳題材油畫中,三角形構圖往往能賦予主角神性的光輝

 

 

Image

列寧在共青團第三次大會代表們中間  油畫  彼得·別洛烏索夫  (圖4)

 

在這幅描繪列寧的油畫中,三角形的構圖突出了革命導師莊嚴、激情、不容辯駁的正確性,使列寧的形象具有布道者的神聖感。

 

 

以此為例,我們再來賞析《支部》一畫的構圖,我不敢直接在《支部》這種神聖、正確、莊嚴的畫麵上畫線分析,以免犯下政治錯誤因此特意找來了此畫的草稿,在草稿上畫線應該沒事吧?如下:

 

 

Image

 

油畫《支部建在樓上——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黨建工作紀實》 草稿 (圖5)

藍線為本文作者添加,目的是分析繪畫技法

 

 

可見《支部》一畫,蘊含了兩個三角形構圖,分別是以女主角為頂點的鈍角三角形以及以紅旗為頂點的直角三角形前一個三角象征了主角的正麵形象,以及光明的前途,第二個三角將紅旗豎立為主體,顯而易見地象征了紅旗的精神與傳承。

 

 

本畫作者李前是這樣描述這幅畫的內涵的:“觀眾一看畫麵,就會知道畫麵傳遞的是怎樣的情感,是充滿希望的,團結向上的力量,而色彩符號和造型符號就會暗示、傳遞這些情感。”(摘自《上海藝術評論》“時代風采——上海現實題材美術創作工程” )

 

 

西方油畫技巧對社會主義政治宣傳畫的影響

 

三角構圖並非蘇聯人的原創,油畫中的所有構圖幾乎都來自中世紀的聖經宗教壁畫,三角的頂點永遠是留給耶穌和聖母的,西方宗教界人士早就發現這種構圖方式對於信眾的感染和指引能力,具象的畫麵可以輕而易舉地使受眾相信神的存在。

 

 

這種技法也理所當然地被西方後輩畫家繼承,並在中世紀之後的各種政治宣傳油畫中反複出現。

 

 

Image

油畫《自由引導人民》 作者 德拉克羅瓦  1831年  (圖6)

 

 

Image

《簽署美國1878年憲法》作者 霍華德克裏斯蒂 1940年  (圖7)

 

 

如圖6、7,兩幅畫相隔整整一百年,一副表現法國大革命推翻腐朽專製的波旁王朝的起義;另一幅表現1878年美國立憲,以憲政為政治領導方式的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兩幅畫都在歌頌各自民族的資本主義革命,但構圖技法卻如出一轍。結合上文,這說明,資本主義的草,也可以長出社會主義的苗。1960年代的八個樣板戲,正是三角構圖運用最多的社會主義文藝宣傳作品

 

 

Image

樣板戲《海港》海報構圖  (圖8)

 

 

Image

樣板戲《紅燈記》劇照構圖  1970年 (圖9)

 

 

“三突出”

關於高飽和色彩和三角構圖這些繪畫技法在宣傳上起到的作用,我國文化革命年代曾經升華成專業理論依據,這就是著名的“三突出”,為什麽要在政治宣傳中這樣畫?因為要突出主要人物。

 

 

1968年5月《文匯報》發表了於會泳的文章《讓文藝舞台永遠成為宣傳毛澤東思想的陣地》。此文綜合了江青在各種場合對八個樣板戲的修改意見,歸結出創作上的“三突出”,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麵人物,在正麵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最重要的中心人物

 

 

改革開放後,這些古典的,符號化的文藝表現形式逐漸被藝術界淡忘,從鄧麗君開始,我們擁抱了資本主義的主流審美,個人主義,多元化,成為藝術審美的趨勢,

 

 

個人主義可解釋為,畫家想怎麽畫就怎麽畫。

 

 

審美多元化可解釋為,想看什麽就看什麽。

 

 

當然,以上也被統稱為“資產階級自由化” 現象,這些奇談怪論無疑是腐朽的,是會腐蝕廣大人民純潔的心靈的,也是和當前國家倡導的正能量文藝形式背道而馳的。所以早就有大人物號召我們:要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什麽是新時期最優秀的文藝表現形式?我們不妨認真學習《上海藝術評論》對《支部建在樓上——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黨建工作紀實》一畫的評價:

 

 

“作品發揮了油畫藝術語言的特點,刻畫了一個充滿自信、樂觀向上的女青年支部書記形象。人物造型和環境設置力求突出個性與特點,力求真實表現新世紀青年人的精神風采。畫麵色調明快,象征著黨的事業有著美好的明天與未來。”

 

 

那麽《支部》一畫的文化內涵是什麽?支部為什麽要建在陸家嘴的股份銀行的寫字樓上?此處省略五百字。

 

 

看到沒有?一個亢奮的,昂揚的,革命的,鬥爭的,階級立場鮮明的新時代文藝路線正在向我們走來,你也許可以閉上眼睛,但不能說你看不到。

 

 

Image

 

 

END
 

 

所有跟帖: 

特殊母女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212 bytes) () 04/17/2021 postreply 14:24:15

'支部建在連上' 油畫,看不見所謂的三角形 -yzout- 給 yzout 發送悄悄話 (188 bytes) () 04/18/2021 postreply 15:41:5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