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滄海事 上卷(13)
回答:
晚清滄海事 上卷(12)
由
YMCK1025
於
2021-04-08 19:12:01
劉蓉這個人,可能從來都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領兵作戰,而且居然還成了一個名將。因為他自己為自己規劃的道路,本來是要成為一個像於丹,易中天那樣的學術超男超女。
劉蓉最擅長的是考據學,這門功夫,說穿了就是把一本古人寫好的書籍,拿出來逐字逐句的研究,看看哪些話是正確的,哪些話是錯誤的,哪些話出在哪裏,哪個標點符號又沒有打對,當然,古文是沒有標點符號的。
這門學問可以說是漢語學中最複雜的一門學問,也是最沒用的一門學問。
說它複雜,是因為你必須知識麵極廣,博古通今,你才能夠在古人寫的那些名著中,指出每一句的對錯,發現它們的來源,說它沒用,是因為別人書都寫好了,你看就是了,好壞都是自己的感受,還再逐字逐句的研究它有什麽意義?雞蛋裏麵挑骨頭,純粹是浪費時間。
所以劉蓉對自己本來的定位是,傑出的理學家,考據學家,可是沒有想到,時勢弄人,一個書生,有一天居然也成了統兵大將。
當他的學術搭檔,好基友曾國藩在湖南建立湘軍以後,劉蓉就跳出了學術的象牙塔,投奔曾國藩的麾下,為曾國藩操辦錢糧,而且還不領工資,好多年都分文不取,免費為國家打工,放在今天,應該也算是一個道德楷模了,和他理學家的身份完全相符。
鹹豐五年,曾國藩被太平軍圍困在南昌,他們這個學術圈的另一個好基友羅澤南,這時也投筆從戎,募集了一隊團練,前去增援,由於缺乏統兵將領,於是就隻有任命劉蓉統領湘軍左翼,再加上統領右翼的李續賓,三個人都是理學家,咬文嚼字的書呆子,從小到大都沒有打過架,這時也懷揣板磚,和流氓土匪出身的叛軍一陣群毆,居然把對方打得頭破血流,實在是出乎大家意料。
不過在戰鬥中,劉蓉的弟弟劉蕃犧牲,不久他父親也去世了,劉蓉暫時離開了戰場,守孝的同時,他也開始研究學術上的一些終極問題,比如菁菁學子,到底該讀青青學子還是精精學子,敬贈和惠贈的正確用法等等,雖然曾國藩再三邀請,他卻不願再次出山,戰場的殘酷,讓他對作戰顯然失去了最初的興趣,他希望還是在象牙塔裏,繼續他的理論研究。
但是生逢亂世,像他這樣的人才,是沒法安心搞學問的。不久之後,雲南昭通的李永和藍大順發動起義,攻入四川,一度兵力多達20多萬人。關於這兩個人到底是不是穆斯林,史學界意見不一,但是他們和穆斯林叛軍有聯係,這點是大家公認的。
於是朝廷派湘軍大佬駱秉章前往平叛,而駱秉章帳下缺人,於是就一封又一封的寫信,請劉蓉務必出山,而劉蓉看到天下已經亂成這個樣子,躲在象牙塔裏搞學問顯然是不可能的了,隻能再次投筆從戎,來到了四川。
一來到了四川,駱秉章就把所有的軍權全部交給了他,他自己則集中精力,負責行政和後勤。而書呆子出身的劉蓉,居然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打得李藍叛軍丟盔卸甲,隻能盤踞在偏遠的山區。
緊接著,石達開又率領10萬大軍進入了四川,但是這個久經戰陣的名將,居然不是書呆子劉蓉的對手,被他打得抱頭鼠竄,最後被圍在了大渡河前,被迫向劉蓉投降,被押往成都淩遲處死。劉蓉一時名滿天下,達到了他軍事生涯的高峰。
由於西北穆斯林叛亂越演越烈,而多隆阿雖然能打,畢竟隻有一萬餘人,分身乏術,其他的清軍全是酒囊飯袋,敗績連連,搞得朝廷壓力山大,於是慈禧太後心想,既然劉蓉這麽能打,就讓立刻他前往陝西,擔任巡撫,助多隆阿一臂之力。
於是劉蓉就帶領得勝之師,沿廣元劍閣北上,去增援多隆阿,重點對付盤踞在漢中附近的李藍和陳得才的軍隊。
在劉蓉帶去的人中間,我們要重點向大家介紹一下另一個奇人黃鼎。這個人是崇州鄉下的一個秀才,也可能是一個舉人,史書上記載的有點混亂。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他是鄉下的一個財主,和四川的另外一個著名的大財主,劉文彩家相距不遠。
當叛軍雲集四川的時候,駱秉章號召四川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於是黃鼎就在家鄉募集了兩三百號人,扛著長矛大刀,就奔撲川南前線,跑到了宜賓附近的時候,石達開的部隊已經竄入了今天的涼山州彝族地區,清軍的主力部隊已經不在這裏了。
當地官員看他這麽辛辛苦苦的跑來,挺過意不去的,就給他封了個小官,大概類似於今天縣教育局的一個科級主任之類的職務。
但是黃鼎才不在乎這個,他的心思是要上戰場打仗,報效國家,於是就帶著這兩三百號人,又奔赴大涼山,去找劉蓉的主力部隊。
可是一進入了叢山峻嶺的涼山州以後,由於這裏當時還是蠻荒之地,住的都是少數民族,信息閉塞,語言不通,他這幫人全迷了路,就在山區裏瞎轉悠。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了當地的一個彝族土司,兩個人一見如故,連喝了三天三夜的酒,居然變成了好基友。不知道黃鼎和土司說了些什麽,那個土司居然一高興,派了一個管家,帶著幾百個娃子(奴隸),也加入了他的部隊,而且給他指路,讓他終於找到了劉蓉的部隊。
而這個時候鬆潘的土司恰好發動了叛亂,劉蓉和石達開正打得激烈,抽不出兵去,就給了黃鼎一些鳥槍抬炮,讓他帶著這群烏合之眾,先去應付一下,也沒有對他抱有什麽太大的指望。
沒想到這群人居然甩著雙腳,一路翻山越嶺,速度快得驚人,隻用了平常一半的時間,就趕到了鬆潘,然後又神奇的打敗了叛亂的土司。
當黃鼎壓著叛變的首領,得勝回到成都的時候,駱秉章看到這群奇形怪狀的家夥,居然也能打仗,而且打了勝仗,驚訝得合不攏嘴,於是就把他收編為正規軍。由於黃鼎字彝封,於是他的部隊就叫彝字營,實在是冥冥之中,有點兒天意。
扶王陳得才,現在急切的想要南下,因為曾國荃在南京城下,和李秀成激戰了46天,最終打敗了李秀成,成功的在南京城下,站住了腳跟。
而扶王陳得才的部下,是以前陳玉成的主力部隊,在太平軍中,算是最能打的部隊,所以洪秀全從南京一個又一個的命令,讓他迅速回京勤王。
但是第一次南下勤王出師不利,大軍走到了長江邊上,就遇到了曾國藩的手下,楊嶽斌帶領的水軍,把長江封的水泄不通,連續換了幾個渡江點。曾國藩的水師都及時趕到,使他們無法渡江,被迫再次返回陝西。
但是剛剛回到陝西不久,他們就得到了南京的局勢日益惡化的消息,當他們企圖再次南下的時候,事情就變得不那麽容易了,劉蓉帶著四川來的湘軍,堵住了他們,上來第一仗,就是一場硬仗。
和多隆阿的部隊不同,劉蓉帶領的湘軍和陳得才的部隊裝備水平,相差沒有多大,雙方都是以燧發火槍為主,輔以鳥槍,抬槍,區別在於劉蓉的部隊擁有大量自製的劈山炮,一種前膛裝的滑膛火炮,而陳得才的部隊,由於需要快速的機動,基本上沒有重炮。
很多人會問,你前麵不是說相軍的裝備水平很高嗎?怎麽劉蓉的部隊,裝備水平就不怎麽高呢?
湘軍的裝備水平確實很高,但並不是所有的部隊。基本上沿著長江一帶的,到了1860年以後,普遍都裝備了恩菲爾德一八五三十式線膛火帽槍或者他的各種改良版,但是遠離長江的部隊,就不喜歡這款槍。
這是為什麽呢?因為這款槍要用的米尼彈和火帽,都必須外購,一次又不可能買很多,如果在戰鬥中消耗完了,又不在長江沿岸,就很難補充。
而劉蓉的部隊長期在四川的群山峻嶺裏和太平軍作戰,雖然他們買的起,但是運輸卻是一個大問題,所以萬一彈藥消耗完了,這種先進的洋槍就變成了一根燒火棍,那就危險了。
所以他們和太平軍一樣,更喜歡英國貝克係列的燧發槍,特別是這種槍的後期改進型,有了膛線那種,準頭比以前好很多。
貝克燧發來複槍
雖然射速比火帽慢很多,射程也近很多,但是因為使用的還是鉛丸,不是必須使用洋藥,自製火藥也可以用,而且不需要裝有雷汞的銅帽,鉛丸和火藥這兩樣都可以自己生產,而且到處都可以就地取材,不愁補給,所以不失為一個更好的選擇。
因此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軍隊的先進程度,是以上海為起點,武漢為結尾,沿長江梯次分布的。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荃,還有多隆阿,他們一直在長江沿線作戰,所以他們的武器都是標準的恩菲爾德1853式洋槍和阿姆斯特朗12磅9磅大炮,而且在浙江的太平軍的李秀成部,也是用這些武器。
離上海越近的,武器就越先進,越遠就越落後,最靠近上海的李鴻章,他的部隊武器裝備就最先進,除了前麵說的那些洋槍洋炮,他還裝備了更先進的32磅大炮,用汽艇拉到城下,進行攻城,他們基本上放棄了雲梯和挖地道炸城牆的辦法,直接就用大炮轟開城牆。
而且離上海最近的交戰雙方,彼此的先鋒將領都是洋人,李鴻章這邊是華爾和戈登,李秀成那邊是艾維奇,白齊文和伶俐,雙方的戰法,基本上就是克裏米亞戰爭的翻版。
後來李秀成的部隊之所以戰鬥力迅速降低,很大的原因是英國人和法國人公開支持清王朝,對太平天國禁運,導致李秀成雖然擁有大量最先進的洋槍洋炮,但缺乏彈藥,又無法自製,吃了受製於人的苦,後來多次在關鍵戰役中,都是由於彈藥不足而敗北,所以單靠買武器換來的先進,並沒有自製能力,也是把小命交給別人手裏攥著。
但是離上海遠一點的陳玉成,他就很快放棄了恩菲爾德1853式步槍,基本上隻買滑膛和線膛燧發槍,很大原因,就是他的物資來源,要靠各國的洋人走私商們,但是由於離上海遠,所以時有時無,不像靠的近的李秀成那樣容易獲得補給。
既然提到了這些洋人,我們就順便說說,他們在這場戰爭中的一些趣事,最初雖然英法海軍對武器實施了禁運,但是依然每月都有30多條船,繞過英法海軍的封鎖線,神奇的到達太平天國這邊,這是怎麽回事呢?
要知道,不管你是哪國人,偷運武器,被英法海軍抓住了,都要沒收船隻貨物,處以罰款,後果很嚴重。如果是英國人,法國人,除了沒收財產,還要被判刑,後果就更嚴重。
但是各國的洋人們,卻依然甘願冒著傾家蕩產和坐牢的危險,就像飛蛾撲火般,前赴後繼而來,從未間斷。
因為這中間的利潤實在是太豐厚了,當時李秀成和陳玉成大概出70到100兩銀子左右,收一條線膛遂發槍,而這種槍當時在歐洲是淘汰武器,隻要花幾兩銀子就可以買到,不法的洋商們,把收到的各種各樣的滑膛燧發槍,花一點點錢,在工廠裏刻了膛線以後,就拉到中國來賣給太平軍,可以掙幾十倍的暴利,和現在販毒的收入差不多,到了這個份上,什麽法律也擋不住貪婪的欲望。
無數的奸商冒著重重險阻,漂洋過海的來到中國,想盡各種辦法,躲過海上的檢查,進入長江,前往太平軍的地盤,隻要成功賣出一船,立刻就屌絲逆襲了。
不僅僅如此,在上海的洋人無產階級們,也是前赴後繼的投入中國的內戰,不論在清軍還是在太平軍,去了一個月就可以拿到幾十甚至上百兩銀子的月薪,如果是會玩大炮的,那還要翻好幾倍,反正有技術的人,走到哪兒都是吃香的。
在錢的誘惑下,當時剛參加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才回到上海的英國艦隊,好多水兵一上岸,直接就開小差,跑去參加雙方的洋槍隊,因為誘惑實在太大了,在船上,低級的英國水兵一個月拿不到一個英鎊,加入中國內戰的雙方,一下收入就能翻幾十倍,炮手更是能翻上百倍,當時的海上航行,各種疾病高發,水兵的死亡率是很高的,所以對下層的英國人來說,反正都是玩命,為什麽不多去掙幾個呢。
為了阻止這股風潮,英國海軍將領何伯被迫禁止士兵登岸,可是這依然阻止不住這股開小差的風氣,每天晚上都有水兵跳船遊上岸,去參加中國內戰,英軍甚至專門組織了搜捕隊,去抓這些開小差的士兵,但是收效甚微,而且很多搜捕隊裏的人,自己就帶頭跑了。
最後一直到英國正式參戰,派現役軍官戈登去統領常勝軍,才製止了這股風潮。這股風潮不僅僅讓白人瘋狂,黑人和阿拉伯人一樣也瘋狂,特別是當時租界裏的黑人奴仆,很多都跑到太平軍去參戰。
更搞笑的是,當時北華捷報有一個記載,參加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印度騎兵,紛紛報告馬得了瘟疫,全都死了,後來一調查才發現,原來他們把馬都賣給了參戰的雙方。
因為當時的中國馬比印度騎兵的阿拉伯馬差很遠,就好像吉利汽車和奔馳汽車的差距,所以參戰的雙方將領都想有一匹阿拉伯馬,就像今天的有錢人,想開一輛名車一樣,紛紛出高價去買這些馬,在金錢的誘惑下,軍紀算個鳥,這筆錢可以讓這幫阿三回去,立即變成一個小財主。
所以冒著挨鞭子和坐牢的風險,這些家夥紛紛就把馬賣了,管他三七二十一的,先把錢拿到手裏再說,於是騎兵都變成了步兵,這也算是當時的一個奇聞逸事吧。
實際上,英法的海軍禁運,從來都沒有真正的阻斷走私,真正讓走私逐漸停止的,是太平軍沒有錢了,因為李秀成回兵去救南京以後,浙江沿海一帶,逐漸被清軍收複,太平軍最重要的財源枯竭。
最初的時候,洋人的走私船來了,洋人開價多少就是多少,絕不還價,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信譽卓著,童叟無欺,後來丟了浙江和江蘇的大部分地區以後,經濟困窘,逐漸開始了討價還價,到了最後,竟然開始了打白條,打白條自然就沒人跟你玩了,漸漸的,洋人就不來了,而且由於發不出餉,洋兵也就逃走了,這些是導致李秀成軍隊,在戰爭後期,戰鬥力直線下降的根本原因。
湘軍的先鋒部隊一萬多人,進入陝西以後,沒有按劉蓉的約定,等待全軍到齊以後,再進攻陳得才,貿然就對太平軍發起了進攻,因為他們誤以為自己有火力優勢。
由於他們之前主要是同石達開打仗,而石達開出走的時候,太平軍還沒有意識到武器的重要性,所以石達開的裝備,比清軍的綠營好不了多少,都是鳥槍,抬槍,土炮之類的東西,自然打不過劉蓉部隊的線膛燧發洋槍和劈山炮,所以他們誤以為太平軍都是這個水平。
可是他們和扶王陳得才的太平軍一接上仗,才發現壞了,對方的主力部隊,也是燧發線膛洋槍,雖然他們缺少重炮,但是陳得才有犀利的騎兵,而湘軍自製的劈山炮和采購自英國的阿姆斯特朗炮相比,無論是在射速還是射程上,以及炮彈的威力上,都是無法比的,因此不能像多隆阿的部隊那樣,用炮兵有效的克製敵人的騎兵,所以擁有優秀騎兵的陳得才反而占了上風。
雙方激戰了一天一夜以後,陳得才的騎兵反複迂回突擊,終於成功的擊潰了對方的側翼,把湘軍團團圍住,好在湘軍的將領,畢竟作戰經驗豐富,臨危不亂,扛過了白天的圍攻,在夜幕降臨時,集中所有炮火,猛轟出了一個缺口,最後借著夜色掩護,全軍突出重圍,僥幸脫險。
不過這依然是一場大敗,當天有3000多人被陣斬,八名營官斃命,丟失了無數的大炮和輜重,連退了幾十裏地,才穩住了陣腳,但是部隊已經失去了戰鬥力,突圍出來的人,一半以上的人都掛了彩,同時由於失去了湘軍支援,陝南重鎮漢中淪陷,局勢全麵被動。
劉蓉聞訊大驚失色,急忙把散布在四川各地駐防的湘軍全部調往前線,集中了13000人趕去增援,不過等他到了陣前,卻發現了一件奇事,戰鬥中,幾乎所有的部隊都折損過半,唯獨裝備最差的黃鼎軍,用的都是冷兵器和少量的抬槍鳥槍,居然幾乎毫發無損,令他大為詫異。
於是劉蓉不由得對黃鼎刮目相看,就把一些主將陣亡的部隊,撥給他,讓他湊足了一千餘人,又給他配發了洋槍和戰馬,黃鼎的部隊這才變了一個樣,看起來不那麽另類了,以後黃鼎還會上演各種奇跡,不過這是後話。
白彥虎這個人,有幾個奇特的本事,第一,就是打敗仗的時候,他總能找到正確的逃跑方向,所以不論敗得多慘,他總能成功保命。
第二,無論敗得多慘,他在逃跑的過程中,總能把隊伍收攏起來,帶著大家一起跑,而且總能跑得出去,跟著他的人總是損失最少的,然後跑著跑著,他就又恢複了戰鬥力。
大家可千萬別對這兩個本事不以為然,這其實真是一個了不起的能力,當年劉邦也就最擅長這兩招,每次被項羽打得大敗,他總能卷土重來。當然白彥虎和劉邦是不能比的,因為劉邦的高招遠不止這兩個,而白彥虎卻隻會這兩個。
不過會這兩招也足以成為牛人了,逃出了羌白鎮以後,白彥虎又躲過了穆圖善的騎兵和漢團的追殺,沿途把大家都收攏了起來,突出包圍圈以後,數一數人頭,又有五六萬了,其中有2萬多能戰的騎兵,接著他們又遇到了一股前來增援他們的陝西西麵的穆斯林騎兵,雙方合兵一處,又有了五六萬能戰之眾。
白彥虎和郝明堂,禹得彥等人商量了一下,決定必須占領渭河邊的交口鎮,顧名思義,這裏是交通要道,占領這裏,既能收攏從陝西東邊退過來的穆斯林潰兵,逃難者,也能在必要的時候,從這裏出發,奇襲多隆阿的糧道。
敵之要點,就是我之要點,白彥虎他們既然知道這裏這麽重要,多隆阿自然也不會忽略這個地點,於是羌白鎮的戰鬥一結束,他就命令趙即發和朱希廣,率領1500多人,占領這個交通要道。
他自己則帶著主力,去解臨潼之圍,然後去摧毀穆斯林在西安邊上的沙窩據點,那裏還盤踞著數萬穆斯林,隻有消滅了他們,才能徹底解除西安的警報。
趙即發朱希廣剛到交口鎮,白彥虎他們帶領的穆斯林騎兵三萬餘人,就已經靠近了交口鎮。由於上一場大敗,讓他們非常的忌憚多隆阿部隊的洋槍洋炮,於是他們就開始在野外商量對策。
最後達成一致意見,派少量的騎兵去誘惑多隆阿的步兵部隊,他們則把重兵埋伏在遠處,如果前鋒詐敗成功,多隆阿的軍隊來追,他們就趁敵人隊形混亂之時,伏兵四出,利用騎兵的速度優勢,擊潰敵人,如果敵人識破詭計,按兵不動,他們就撤兵離去,因為他們現在已經知道,攻擊陣型整齊的步兵部隊,實在是吃力不討好。
多隆阿的軍隊剛一到鎮上,就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原來羌白鎮大勝的消息已經傳到了這裏,這裏的鄉紳和團練們,一個個都摩拳擦掌,也想報仇雪恨,得知了穆斯林騎兵靠近的消息,他們堅決要求跟著多隆阿的部隊一起出戰。
趙朱兩人看見大家士氣這麽高漲,於是就欣然同意,不過約法三章,第一,他們要站在多隆阿軍的背後。第二,進退要聽號令。第三,不可濫殺無辜。
眾人齊聲應允,於是趙朱兩人就帶著多軍,出鎮去迎擊穆斯林騎兵,走到了鎮外一裏地處的交通要道,外出偵查的馬隊回來報告,穆斯林騎兵就在前麵幾裏地外,於是朱趙決定,就在這裏布陣,迎擊穆斯林騎兵的進攻。
依照慣例,他們排成了兩個三列縱隊,朱希廣在左側,趙即發在右側,兩隊相距30米左右,由於他們是急行軍而來,隻帶了四門六磅炮,被放在了陣中。鄉紳帶領的民團,扛著大刀長矛,站在陣後50米外,亂哄哄的有幾千人,幾乎都騎著馬。
很快,穆斯林騎兵就出現了,大概隻有一兩千人,怪叫著向多軍的陣線衝了過來。不過這些人的演技實在不佳,他們的馬越跑越慢,離多軍的陣線還有300多米遠的時候,沒等多軍放槍,就開始掉頭往回跑。
這個行為引起了多軍的哄堂大笑,並不是笑他們膽小,而是笑他們演技太拙劣。畢竟多隆阿的軍隊都是久經戰陣的,什麽大風大浪沒見過?這點小把戲,最笨的小兵都看得出來,所以大家連槍都懶得發,就等著看他們什麽時候又跑回來,再來表演一次。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他們突然聽到身後響起了震天的呐喊,鄉紳們帶著團練一湧而出,全都追殺了出去,他們有的騎馬繞過了陣線兩側,更多的則直接從朱趙兩軍的中間空隙穿了過去,生怕自己動作慢了,讓敵人跑了。
朱趙兩人頓時就傻了眼,所有的士兵也驚得目瞪口呆,於是幾乎每一個人都在七嘴八舌的喊:“不要去追!”,“那是計謀!”,“那是陷阱!”,“後麵有伏兵!”
可是多隆阿的軍隊裏這些當官當兵的,大部分都是來自湖南湖北安徽的人,那時作為官話的普通話並不普及,隻有少數有文化的人會說,一般人說的都是地方方言,慢慢講還可以勉強溝通,快了誰也不知道對方在說些什麽。
所以這些陝西人根本聽不懂他們在說些什麽,而且他們這個時候也懶得聽,陝西人的性格就是一高興血就往腦子上湧,什麽也不想了,這時候他們隻是一門心思的想追上穆斯林,把他們全都殺掉。
很快,當地的團練們都追遠了,就隻剩下了多隆阿的軍隊還留在原地,大家大眼瞪小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這個突發的情況讓趙即發和朱希廣也沒了主意,他倆也不知道到底該怎麽辦?一起跟著追,顯然是一起往懸崖下跳,留在原地,那幫當地人肯定要吃大虧,這可如何是好?
還沒等他們想明白,隻見那些潮水般湧出去的當地團練,又在潮水般的往回跑,後麵成千上萬的穆斯林騎兵緊追不舍。
這個時候,朱趙兩人同時發現,糟了,他們沒法開槍,更沒法開炮,前麵的當地團練把後麵的穆斯林全給擋住了,成了他們的人肉盾牌。
就在朱希廣還在猶豫的時候,趙即發顯然回過了神,他聲嘶力竭地開始大喊,結圓陣,結圓陣,然後他又對中間炮兵陣地的軍官說,把炮給我推進陣來。
朱希廣這個時候腦子還在空白中,沒有想明白該幹什麽,他一回頭,看見趙即發正在指揮結圓陣,猛然反應過來,於是也大聲的呼叫士兵,結圓陣,但是已經來不及了。
逃跑而來的當地團練們,把朱希廣他們還沒有來得及結好的圓陣,衝得亂七八糟,這幫人剛跑開,穆斯林騎兵就已經衝到了麵前,大部分多軍士兵都是訓練有素的老兵,他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絕不能跑,否則死的更快。
但是他們被衝亂了,已經無法結成大的圓陣,隻是一群一群的,互相背靠背的集結在一起,努力的用刺刀和槍托和敵人格鬥,但是敵人的騎兵太多了,而且在近距離的格鬥中,長矛和大刀遠比刺刀有效得多,更不要說戰馬持續不斷的衝擊,很快他們就被戰馬撞倒,被長矛刺穿,被馬蹄踏死。
朱希廣集結了百餘人,構成了一個小圓陣,他們努力的企圖向趙即發的大圓陣靠近,但是很快就被穆斯林的騎兵衝散,朱希廣被亂刀斬死在馬下,他手下的500多士兵全軍覆沒。
趙即發雖然集結成了一個900多人的大圓陣,可是他的情況也不樂觀,他命令外層的士兵都上了刺刀,形成一個刺刀陣,內層的士兵用槍彈還擊敵人,而他自己則帶著親兵和馬隊,去堵各個被衝開的缺口。
戰鬥異常的激烈,槍炮聲和喊殺聲驚天動地,雙方都殺紅了眼,圓陣幾次都被穆斯林突破,趙即發又幾次都把他們頂了出去,幸虧這些穆斯林沒有戰鬥經驗,浪費了好多次機會。如果遇到的是太平軍,趙即發他們早就全軍覆沒了。激戰了一個多時辰,但是穆斯林騎兵就是無法突破圓陣,吃掉這900多人。
但是白彥虎他們絕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所有穆斯林的騎兵也不要命了,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猛攻,終於又一次突破了圓陣,有十來個騎兵衝了進來,趙即發急忙帶著親兵去堵,他和親兵們都裝備著柯爾特轉輪手槍,飛馬衝向這一群人,一陣亂射,把他們打下馬去。
趙即發來到了缺口邊上,迅速命令周圍的士兵補上缺口,收攏防線,但是他太靠近陣線邊緣了,而且他騎在馬上,過分的顯眼,很快就有穆斯林發現,他是這裏的最高指揮官。
就在他發號施令的招呼人填補缺口的同時,突然餘光發現,又有一大群穆斯林騎兵衝了過來,最前麵的一名穆斯林騎兵,已經離他不到十米遠,正舉著長矛向他衝刺,他立刻舉槍對準他,手指扣動了扳機,但是槍沒有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