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曾轉載到這裏過,現溫故知新如下:

來源: YMCK1025 2021-02-28 15:08:0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8493 bytes)

耶穌在印度學習佛法之考證

 
 
 
耶穌在印度

《耶穌在印度》一書,德國人所著,明確記錄耶穌在印度的史料及事跡。與虛雲老和尚與南懷瑾老師所言可相互印證。

耶穌年輕時曾經因為逃婚而在印度學習過六年佛法,這個觀點將震撼整個基督教王國,這段故事已經拍成了電影“耶穌在印度”(Jesus in India).

 

耶穌生平的空白。大家隻知道,耶穌嬰兒生在馬槽,然後中年開始講道,但他的青年成長時期被長期掩蓋了。

被梵蒂岡教廷掩蓋了兩千年。難道一個人的青少年成長時期、人一生最重要的思想成熟時期的二十年是可以忽略的嗎?

值得我們客觀地深思。各國學者都做了客觀的實地考察的研究。但被梵蒂岡長期否認。

曆代教皇說:別信他們!相信我!

 

 

 

一、 虛雲老和尚與孫中山的對話

(節錄自馮馮著《空虛的雲》中冊,笫964頁。本書由台灣天華出版)

孫先生說:“我也覺得是這樣子!基督是主張博愛的,但是也有些基督徒違背了基督的本意,而去攻擊別教,而去發動動戰爭.這都是很不幸的!其實,我覺得基督教與佛教在教義上、精神上,原本是很接近的。基督主張博愛,不分種族;佛陀主張慈悲,有教無類。基督教人要愛仇敵,佛陀教人怨親平等。基督教人施予,佛陀教人布施。基督說天國就在心裏,佛陀教訓說法由心造。……我是沒有時間去下很多功夫研究,不過心裏想,基督教與佛教本來是同源的呢?所以,我很反對基督教人士對佛教徒的攻擊。”

 

虛雲說:“大總統對宗教有這樣深入研究與開明的見解,真是令人佩服!是的 ,佛教與基督教本是同源的,耶蘇基督十八歲以後,曾往印度研究佛教,可能曾與馬鳴菩薩弟子輩談過道。耶蘇在印度留學大約十年或十一二年,才經由波斯、土耳其,回到以色列去傳教濟世。

 

孫先生驚訝道:“有這些事嗎?”

虛雲說:“基督首徒大彼得所寫的《水上門徒行傳》,有這樣的記載,可惜此一經本已被後來的教廷所禁了,以致並無流傳.”

孫先生說:“若有此書,倒是要研究研究的了!請問何處有此書呢?”

虛雲說:“我聽外國人說,此書仍有少數本子留存於教廷圖書館與大英圖書館等處.”

 

孫先生說:“下次我若往倫敦,可得好好找出來一讀了!這本書若再出世,相信對於兩教的團結合作必有很大的貢獻的!也就是對於世界和平也有貢獻啊!”

虛雲說:“可惜一千幾百年前的教廷心作自私,把此書禁掉.”

 

 

 

二、 虛雲老和尚與蔣介石的對話

(節錄自《空虛的雲》下冊,笫1472 頁)

蔣介石說:“虛老方才談及耶教與佛教之相同點,可否再多分別?”

虛雲說:“耶蘇教義與佛教淨土宗大致相同。耶蘇誕生於釋迦之後四百餘年,自無可能是淨土學自基督。

阿育王在基督紀元前二七二至二二六年在位,大弘佛教,派遣正法大僧至敘利亞、埃及、

馬其頓傳播佛教,已將佛教觀念播種於中東一帶。

 

耶蘇自十二歲初次講道後的事跡,至耶蘇三十二歲正式在以色列傳道,其中二十年之事跡,《聖經新約》中全無記載,實無道理!西洋學者發現耶蘇大門徒聖彼得所著作的《水徒行述年紀》,載有耶蘇早年赴印度參學佛教之經過,以及後來經波斯、土耳其而返以色列傳道。此一記錄,據雲當初原載於《聖經新約》,後彼羅馬教廷刪除。此一考證,似非厚誣!若此說成立,則更可證耶蘇可能受佛教之影響,得到《阿彌陀經》,歸國另創新教。”

 

或謂。基督教亦脫胎於淨土宗“阿彌陀經。”試觀耶穌身上搭衣。與佛相同。阿彌陀經說西方極樂世界。耶氏亦說天國極樂。淨土往生分九品。耶教李林天神譜。亦言天神分九品。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耶氏亦言你不在人間立功。上帝不許你到天國。淨宗二六時念佛名號。求佛接引。耶氏亦以早晚祈禱上帝哀佑。至佛門有灌頂之法。耶氏亦有洗禮之儀。——觀此耶氏教義。與淨土宗趣。大致相同。而耶氏誕生於釋迦後千有餘年。當是曾受佛化。

 

得阿彌陀經之授。歸而根據之。另行創教。似無疑義。且耶氏曾晦跡三年。當是赴印度參學。事雖無據。而跡其蛛絲馬跡。似非厚誣雲雲。其言良非向壁虛構。不過表麵上看來。耶氏雖類似淨

宗初機之持名念佛。實際則遠遜之。耶教著於他力。明其然。而不明其所以然。跡近勉強。持名念佛。則重他力自作相應。如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雲。......“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曆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得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有因有果。故理事無礙。且耶教說永生。淨宗則雲往生淨土。見佛聞法。悟無生忍。永生之生。以滅顯生。有生對待。終有滅時。無生之生。則本自無生。故無有滅。此所以稱為無量壽《阿彌陀譯名》也。

 

 

 

三:南懷瑾老師的話

 

所以現在辦的佛學院,連別的宗教的內容也沒有介紹,別的宗教理論也不懂,規矩也不懂,別的宗教也有它的一套,都要研究啊!

所以我剛才講,你看耶路撒冷,新興的的猶太國家以色列,原來都是西印度的範圍,都受印度文化的影響。

換句話說,照我研究的比較宗教,認為世界上真正的宗教起源,都在印度。

這一句話,如果學者們有意見,我可以批駁他們,因為他們不懂印度文化。印度本有婆羅門教,佛教是後來興起的。

西方的宗教,你看耶穌穿的衣服,戴的帽子,都是密宗那一套;

你看基督教、天主教他們畫十字,就是密宗準提法的五印,用金剛拳印印額頭、心窩、左肩、右肩、喉頭。

 

所以西方人研究耶穌一輩子,有十幾年找不到他的蹤跡,現在研究出來,曉得耶穌失蹤的十幾年,他正在印度西藏邊上學佛!

這在西藏密宗的資料找出來一點,說有個同參到中東去弘法,被人家釘到十字架上。(參看老古出版之《耶穌失蹤之迷》)

  -----節自《答問青壯年參禪者》第二天第三堂     •南懷瑾先生著作

 

 

 

 

四:維基百科中關於耶穌與佛法的關係記載:

 

由於耶穌在12歲至32歲之間的事跡並沒有在任何經典中提及,因此引來了後人的猜測。

有人指當時的耶穌與家人前往埃及避禍,但以新約全書內有關埃及的記載,似乎難以符合這個說法。

有耶穌曾經到印度學佛一說,並拍攝了電影《水徒行紀》。

根據這份由新世紀運動者Levi H. Dowling宣稱由靈視觀看阿卡西記錄的《水徒行紀》記載了耶穌在這段真空期間的事情,

耶穌經由當時是羅馬帝國一部份的小亞細亞,然後路經安息王朝的波斯及剛剛統一的貴霜帝國,

然後才抵達印度及西藏等佛教聖地,在那裏居住學習佛法約十年,才再經由波斯返抵以色列,

然而卻有錯誤資訊將此書傳為由伯多祿所寫並被視為偽經的書。

 

到了2007年,又有一位德國的亞洲研究博士生Christian Lindtner出版了一本名為《Geheimnisse um Jesus Christus》的書。在書裏,Lindtner比較了希臘文版本的四福音書與巴利文及梵文的佛經內容。他的研究結果是:四福音書其實透過了各種手段,諸如利用了希伯來字母代碼(gematria)的數值、雙關語及同音字等來把古老的佛經內容重新包裝。這個研究結果引起了正反雙方的激辯。

實地考察發現“耶穌曾到印度西藏學習佛法”的都是基督教徒,而不是佛教徒。

 

 

 

五:耶穌基督在印度西藏足跡的追尋 

 

佛教徒馮馮居士記載了這個曆史如下

1. 1887年俄國作家兼旅行記者尼古拉斯.諾托維茨來到拉達克邦國的首府列赫(Leh)市郊二十五英裏左右的一座佛教寺院,名叫希米斯(Himis),即『法戒寺』, 他費盡周折, 終於看到兩厚卷因年久而發黃的按西藏傳統的頌詩體寫成的經卷, 記載著伊薩(耶穌的異譯)在14 歲時, 耶穌十四歲父母為之聘婦,耶穌夜遁,參加商隊東行,到達印度師事婆羅門祭司學法六年,後來改學佛法六年。……然後六年間,他來往於王舍城,卡西 (Kasi)等各處佛教聖地,然後,他前往參拜佛陀誕生聖地卡彼拉瓦斯土(Kapilavastu),在彼處,他追隨佛教僧人六年之久,學習巴利文及研讀佛經。

然後,他遍遊尼泊爾與喜瑪拉雅山,然後西返,他經過波斯,拜火教之地,( Earathustra)……

他的聲名已經遍傳遐邇。他返回本國以色列之時,年方二十九歲,他旋即開始向國人弘揚和平博愛之道……

伊薩在以色列被釘十字架殉教之後,大約三四年,乃有巴利文寫成之伊薩行狀文獻問世,乃係根據曾經接觸過伊薩之藏人、印人、商旅、及目擊伊薩被以色列人釘十字架者……等人之證言寫成。

 

2. 原籍印度的英人史彎米.阿喜達南達(Swami Abhedananda),阿氏於一九二一年七月,從舊金山乘船往印度,一九二二年,年已五十六歲的阿氏,率領一批學者,專程前往西藏法戒寺,探查伊薩傳說一案。阿氏文章敘述同行眾人均平安到達法戒寺,阿氏詢問該寺主持及各主要喇嘛有關俄人諾氏之故事是否屬實,阿氏日記這樣寫:『餘從彼等獲得答案,諾氏故事全部屬實!』阿氏獲準請譯員將伊薩經譯為英文,列入他著作內一並出版,後來經學者鑒定,大意均相近諾氏一晝所載伊薩的經譯文。

 

3. 俄人,名為尼古拉斯.羅厄烈冶(Nicholas Roerich),羅氏夫婦與一子佐治及六位友人,一共九人,組成探險團,於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八年間,遍遊西藏、新疆、喀瑪昆侖山脈、喜瑪拉雅山、阿爾泰山、戈壁沙漠、甘肅、克什米爾、拉達克、潘閘、錫金……等各地,並專程去列城法戒寺查詢伊薩經卷,一路考察民俗,做筆記,羅教授將旅遊見聞寫成很多本書,羅教授的『亞洲心髒地帶』書中說:『在殊零那格(SRINAGAR——注西巴基斯坦接近拉達克邊境之城) ,我們就初次聽到耶穌基督曾來過該地的傳說,稍後,我們發現這種傳說多麽廣泛流傳於印度,拉達克邦國,乃至中央亞細亞,都傳說耶穌失蹤年代就是來了此等地帶。』

羅氏說:『伊薩活佛的傳說,流行於克什米爾,拉達克,蒙古和新疆,佛教喇嘛很多都知道此一傳說,各說大同小異,共同點就是:耶穌的失蹤年代就是來了印藏極亞地區。』羅氏在法戒寺黑暗角落找到了『伊薩經卷』,他的長子佐治精通藏文,又有藏僧洛氏同行,因此可以直接從經卷翻譯,無需依賴譯員,羅氏等發現的伊薩經卷,譯文載於羅氏著作『喜瑪拉雅』一書內,內容與諾氏著作『耶穌佚史』相近,無甚重大差異。

 

4.一九三九年夏天,伊薩經卷才又重新引起世界注目。該年,有一對瑞士籍的音樂家夫婦卡斯柏裏教授與其夫人來到列城法戒寺,卡夫人對伊薩經卷拍了照片留念,後來帶回瑞士。在她八十五歲那年 (一九八四或八五年,未詳考)。將照片交給美國一位基督教女作家予以公開發表,引起國際學者注意。

 

5.一九五一年,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之一,威廉.德格勒斯(William Douglas)曾往印度旅行,一訪法戒寺,返美後發表『喜瑪拉雅山後』(BEYOND THE HIGH HIMALAYAS)一書,其中一段稱:

『拉達克省(邦國)的希米士大寺(法戒寺)仍是該地最引人入勝之觀光所在,該寺年代久遠,甚多傳奇,其中之一為傳說耶穌十四歲時曾來該地,二十八歲始離去西返祖國,從此斷絕音訊,傳說耶穌來法戒寺之時,名字為伊薩。』

 

6. 一九七五年,美國加州大學諾烈治分校人類學教授拉維茲博士(Dr. Roberts.Ravice.UC-North Ridge)往訪列城。拉博士到了法戒寺,曾目擊伊薩經卷,並得聞口譯經文,內容與諾著相同。

 

7. 一九八四年秋出版的美國加州旅行家兼地理學家,當時已高齡八十九的挪亞克(Edward F. Noack)先生筆記『在亞洲高原的冰雪與遊牧民族中間』(Amidst Ice & Nomads In High Asia)亦提及曾於一九七○末年訪問列城法戒寺經過,他說當時詢問寺僧,一位喇嘛告以確有伊薩經卷鎖藏於經樓,該經卷敘述耶穌曾到達拉達克邦國研究佛法。

挪克先生是大英皇家地理研究會會員,亦是美國加州科學學會的會員(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 ),素有令譽,他與夫人於一九五八年起至一九八四年之間,曾作十八次探險研究旅行於西藏、尼泊爾、錫金、不丹、拉達克、阿富汗、中國西北等各地與土耳其斯坦,並曾四次訪遊列城,他的報導筆記,一向翔實可靠。

《水徒行述年紀》,

耶穌誕生於釋迦牟尼佛創教後。確曾受佛化.佛教與基督教本是同源的.基督教源於佛教。耶穌師承馬鳴菩薩的弟子.印度和喜瑪拉雅山至今仍有耶穌所留遺跡,如耶穌剃度寺.耶穌禮佛誦經處和耶穌修禪洞。耶穌在印度出家落發.虔誠學佛十二年,發願終生皈依佛門.不去僧裝後.才經由波斯土耳其回到以色列,創立宗派.去傳教濟世.耶穌身著之搭衣謹遵佛製.

耶穌臨終時一心持誦[阿彌陀佛]聖號求生西方極樂.善哉善哉.[基督首徒大彼得所寫的《水上門徒行傳》,有詳細的記載.留存於教廷圖書館與大英圖書館等處],耶穌修持及見地雖未達究竟.但亦佛門弟子.如關公雲長一般,皆係佛門護法神。萬法歸佛.基督徒謗佛即謗耶穌之師門傳承.是從根本上否定了耶穌. 

 

六:相關考證資料下載

下載《耶穌在印度》,《耶穌失蹤之謎》電子書!

 

評語:

“我們無意要把耶穌說成是佛教徒,因為那同樣會成為私心。“佛教”是最明確地要求去掉私心的。不去掉私心,根本不是學佛。我也無意說耶穌的智慧學問全部得力於佛教,我隻想證明,耶穌是一個心胸開闊、謙遜開放的真正偉大的人,真正為了真心求道,而不是為了世間私利的宗教家。

曆代的天主徒和基督徒們是虔誠的,他們沒有錯,但他們並沒有考查研究追溯經典的自由,他們隻能被動地接受自古以來經羅馬天主教皇教廷修訂頒布的《聖經》,卻並不知道羅馬天主教廷早已在漫長的古代,已經為了教皇繼承上帝的合法性,為了人作神的合法性,為了私利,而精心修改了《聖經》全書。利用了天主徒和基督徒們的虔誠,利用了下麵教會教士出於自身謀生生存對羅馬教廷教皇的依靠,使廣大信徒們蒙在鼓裏,隻有曆史上極聰明或有福緣的人才慢慢真相大白。

曆史上直到今天對天主教廷的權力欲望與陰謀野心的批判揭露可謂不少,但對他們傳播的錯誤思想卻沒有深入批判,而今這些思想依舊在誤導著一代又一代真心求道的人群。教廷的人被揭露了,但教廷的思想依舊在運行,不可謂不可惜!而下麵各教會,為了自己的生存工資也必須服從教廷。卻並不知道這種盲信觀念與排外意識,事實上已經人為地割斷並抹殺了耶穌基督在東方研究與傳道的光輝曆史,同時也否定了耶穌基督謙遜博的偉大人格和精湛的修為事跡。

彼得的筆記也不曾說耶穌是“佛教徒”,隻是記錄耶穌青年時代到過印度、西藏深入研究過佛教而已。佛教對於耶穌的影響與啟示,是不可否定的事實,這已經為各國曆史學家所證實,這並不會降低耶穌的地位。耶穌采用了佛教的慈悲與濟度,衍化為博愛,是一大創造;又采用了佛教的平等觀等許多主張,更將之發揮宏揚,創立了以博愛和犧牲自我為基礎的偉大宗教。經過一千九百多年,如今成為世界上最能發揮利他濟世的宗教之一。

基督徒的利他濟眾行為,殊足稱道。耶穌的犧牲自我以拯世的偉大精神,也正是萬世欽仰的聖者模範。耶穌研究過佛教與佛經,這種謙遜好學的態度,更加反映出他的偉大人格的又一麵光輝。基督教徒為什麼以耶穌曾研究佛法為恥呢?真正有頭腦、有見識、有量度的基督徒,一定不會如此心腸狹窄的。 ”

我們並非希望加強佛學的光輝,隻是希望說明曆史真相。越學越知道,曆史上真正偉人都是心胸開放的!

 

 

------------------------------------------------------------------------------------------------------------------------

 

耶穌基督從13歲到30歲曾赴印度學佛 ?

耶穌基督從13歲到30歲的事跡未見聖經記載,西方教會也說不出所以然,但若幹宗教曆史學家相信,耶穌基督隨著駱駝商隊到印度學習佛經與吠陀經。

2009年11月中旬,到印度接受民間學術機構Dayawati Modi Foundation頒發藝術丶文化暨教育最高榮譽獎的英國製片人Ent Walwin,接受媒體訪談時表示,他此行也在尋找耶穌基督在印度停留的痕跡。

Ent Walwin早在2007年就宣布要拍攝一部以耶穌基督年輕時代為背景的電影,片名就稱為(年輕的耶穌:失蹤的歲月-Young Jesus: The Missing Years),探討這位彌賽亞救世主的早年事跡。電影敘述就從耶穌的13歲到14歲開始。

Ent Walwin表示,記載耶穌基督生平事跡的聖經(使徒福音Apostolic Gospels)篇,對年輕的耶穌早期的行蹤僅記載著:最後被見到的行蹤是在西亞,當時祂是13-14歲。

Ent Walwin指出,根據一些佚失經文的記載,耶穌30歲時又返回自己少年時代居住的以色列拿撒勒Naza-reth。有說法是,所謂的拿撒勒指的是現今印度南端一座也叫拿撒勒的小鎮,位於坦米爾那都省(Ta-mil Nadu泰米爾納德邦)境內的(土圖庫迪Thoothukudi)境內。

(土圖庫迪Thoothukudi)至今仍是印度主要產鹽區的拿撒勒名稱,是由百多年前的西方傳教士命名,當地至今仍留存若幹教堂,居民也以基督教徒為多數。

有關耶穌停留印度求經的傳聞,幾乎全都是依據印度西北部一座古老佛教寺廟保存的的經典記載。

這座藏傳佛教寺廟(希米斯Himis)寺,位於印度境內與西藏交界的(拉達克Ladekh)地區,處於喜馬拉雅山上海拔4000公尺高的山穀中,是當地最宏偉的佛寺。

(希米斯Himis)寺僧人都對經典記載耶穌在印度求經一事深信不疑。

一位資深喇嘛表示,經典記載著耶穌慕名佛法和教義,曾經造訪拉達克和鄰近的(克什米爾Kashmir)。

1894,俄羅斯醫師兼旅行作家(諾托維茨Ni-colas Notovitch)曾出版一本(耶穌基督佚史The Unknown Life of Christ),書中敘述他在拉達克因墜馬斷腿而在希米斯寺療養時,寺中僧人曾出示兩大黃色藏文經卷,卷名(聖者伊薩生平The Life ofSaint Issa),內中記載耶穌少年時行腳西藏與印度的事跡。

(伊薩意指上帝的兒子),即是耶穌。據諾托維茨在書中引述當時由喇嘛口譯的經典內容表示,伊薩在13歲時,因逃避父母為他娶媳,趁夜離開耶路撤冷,參加東行的駱駝商隊,前往印度尋求佛法。

(耶穌/伊薩)14歲時抵達了今日巴基斯坦東南部的印度河河穀地帶,並與當地居民相處融洽,學習印度波羅門教梵文和吠陀經。在隨後的幾年裏,伊薩又遍訪印度境內各處佛教聖城,學習佛法。

據諾托維茨引述經典記載,(耶穌/伊薩)不滿婆羅門教的種姓階級製度與腐化,因此離開婆羅門教而趨向反對階級製度的佛教。

直到29歲時,(耶穌/伊薩)才返回現今的以色列,並開始向人們弘揚和平博愛之道。

1921 年,印裔英國宗教學者暨預言家(阿希達南達Swami Abhedananda)率領一批學者,專程前往喜馬拉雅山希米斯寺,探查耶穌基督印度學佛傳說。

(阿希達南達Swami Abhedananda)後來出版(克什米爾與西藏In Kashmir And Tibet)一書表示,查訪所得與(諾托維茨Ni-colas Notovitch)所言完全相符。

德國學者(克斯登Holger Kersten)也在(耶穌在印度Jesus Lived in India)一書中提到耶穌在印度的早期生活,內容與(諾托維茨Ni-colas Notovitch)與(阿希達南達Swami Abhedananda)的說法幾乎一致。

西方教會人士卻對耶穌印度學佛之說極力排斥。(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曾抨擊為荒謬,否認耶穌與印度西藏佛教有關。

許多基督教神學專家也不肯接受耶穌曾赴印藏研究佛教的事實,認為有損基督的地位。

印度天主教會也批評說,英國製片人瓦溫有意到印度拍攝耶穌學佛的電影,是出於商業利益,而非尋求真相。

耶穌基督從13歲到30歲失蹤的年代,至今一直是宗教與曆史學者爭論不休的話題,議論相持不下,莫衷一是。

在耶穌時代,也正是佛教興盛的時代,當時佛教已經西傳波斯與中東,包括埃及丶敘利亞丶巴勒斯坦。

支持耶穌印度學佛之說的學者指出,如果說慕名佛學的耶穌在13歲時反對父母安排的盲婚而逃走,隨著中東駱駝商旅隊伍來到印度追尋真理,不是全無可能的事,尤其是印度拉達克希米斯寺的伊薩經卷,即是一項物證。

台灣50年代知名作家馮馮,也支持耶穌到印度學佛一說,並且出版”神秘失蹤的18年”一書,引述多方的資料和考據,揭示耶穌在失蹤的大約18年當中,是在印度與西藏研究佛教。

台灣作家馮馮在書中也指出,聖經所以不見相關的記載,可能是後來的教廷編輯認為,此說不足以代表耶穌的教行,而且有破壞或觸犯基督的神聖形象,加以有外教的色彩,因此刪除了所有關於耶穌基督在印度西藏學佛的事跡。

 

-----------------------------------------------------------------------

耶穌有沒有去過印度學過佛法?

 
 

 近日有佛教徒給我講述了一個驚人消息,水徒行傳/水上門徒行證明基督教源於佛教。還有人為我提供了以下的連接(在本文底部,提供了《水上門徒行傳》或者叫《水徒行傳》的原文,可以用來對照。)

  仔細拜讀了大作,笑得我前仰後合,下麵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篇大作的真實性。

一,一石四鳥

  佛教徒給我提供的這個版本名為《耶穌神秘失蹤的二十年》,令人可疑的是,這篇文章沒有注明作者,隻有文章中提及《內明》月刊這樣的出處。

  可笑的是,另一篇載於世間佛教網的文章標題是《耶穌神秘失蹤的十八年》。

  不過仔細看這兩篇的文章,會發現有非常多的添加與刪改的痕跡。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二十年”的版本中在第三部分也就是“因為三十一歲以後的耶穌,發生了一個偉大的飛躍。”這句話之前加上了一句“受主的指引,我一直在努力找尋聖彼得的筆記。”這樣的話。加上本文未寫明作者,很容易讓人誤會本文的作者是位基督徒。而十八年的版本中,才寫明這篇文章的作者是馮馮居士。原來如此,是佛教徒的手筆。既然原文是佛教徒的手筆,是誰在前麵加上“受主的指引”這句話呢?用意何在呢?

  馮馮居士,網上是這樣介紹的。馮馮,又名馮培德,旅居加拿大的佛法修行者。通九國語言,曾因著作自傳體小說《微曦》而榮膺國際青年商會舉辦的首屈『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獎』。另著有《禪定 天眼通的實驗》、《天眼、法眼、慧眼的追蹤》、《太空科學核子物理學與佛理的印證》、《空虛的雲》、《從巴西來的小男孩》等書,在台灣、香港、北美等地影 響很大。近十多年來以素人身份從事音樂(主要為宗教音樂)創作也獲得巨大成功,因其創作《雪蓮仙子》而獲得烏克蘭卡爾訶音樂學院頒發榮譽作曲博士學位。)旅加作家馮馮是一個佛學修行者,也是一個有與生俱來的超感神通的修行者。

  好了,介紹了這麽多,讓我們進入正題,看看這位傑出的佛教人士是如何杜撰基督教曆史的。馮老先生為了給耶穌到印度學佛這個命題尋找合理支持,就要麵對基督教聖經並未記載任何關於此說的障礙。

  為了給“大彼得筆記”從新約中失蹤/被刪除尋找支持,馮老先生開始為保羅與彼得權力鬥爭營造“氣氛”。馮老先給保羅添油加醋,說“聖保羅原名掃羅,本來是一個官吏,一向仇視反迫害基督徒不遺餘力,他並沒有歸依在世時的耶穌。它是某次喝醉了酒在路上看見已經上了十字架升天的耶穌基督對他顯聖,他才改邪歸正成為基督徒。從此洗心革麵,發奮努力宣揚基督教義,成為基督教西傳歐洲的最大功臣。”,而實際上,聖經沒有任何的地方說保羅是“喝醉了酒”,也沒有任何其他資料顯示保羅曾經“喝醉了酒”。那麽馮老這麽講根據何在呢?答案很簡單,完全是信口開河的臆想。

  然後,馮老天馬行空再貶損耶穌的早期弟子大彼得是酒色之徒,追隨耶穌後仍習性難改:“被尊為首任教宗的保羅,棄家而出家傳道,立下清規,創下基督教修士的嚴格苦行修行濟世風範,為後世所宗,保羅律己極嚴,尤其痛責淫亂,最禁酒色。”“而當時,大彼得正是公認共戴的耶穌繼承人。大彼得與西門都出身是漁夫,原在加利利海航海捕魚,在教育水準上,自然比不上出身尊貴的保羅,漁人與海員生涯階段,難免酒色寄情,歸依耶穌以後,當然改掉酒色嗜習,但是,恐怕多少也還有些殘餘的不羈態度罷:大彼得的自由作風與豪放態度,是主張苦行禁欲的保羅所不滿 的。彼得與保羅不相為謀,各傳各道。如果彼得不是死於羅馬人手中,或者一場劇烈的權力鬥爭,終不可避免發生於彼得與保羅之間的。” 那麽,彼得是酒色之徒有根據嗎?沒有,又是馮老的杜撰。

  最後,馮老指出,在“首任教宗保羅”的刪改下,早期弟子大彼得的“大彼得筆記”就被從新約中完全刪掉了,而保羅自己的『羅馬書』『哥林多書』之類全都收進新約內。不僅如此,“首任教宗保羅”還在舊約中添加了“彌賽亞”將臨的預言,並且從保羅開始,教廷就“用心可誅地將大彼得貶格”偽造彼得三次不認主的情節。”

  看到這裏,我不由得拍案叫絕,真是一石四鳥。談笑間似君子論道,娓娓道來。實笑裏藏刀,殺機畢露。馮老不僅貶損了“受害方”大彼得,更揭露了“首任教宗保羅”的陰險惡毒,教廷的欺詐,和聖經的虛假不實。因此,基督教無論是教義,教會,還是門徒人品,都被馮老一網打盡。這樣,“大彼得筆記”這樣被政治鬥爭埋沒的“真品”,記載了耶穌“學佛”經曆的“真品”才能有其存在的合理條件。

二 真相是什麽?

  不過,且慢。這種鬧劇蒙一蒙佛教徒可以。蒙基督徒可就不行了。因為基督教(天主教)的首任教宗根本就不是保羅,而正是“受害方”大彼得。保羅從未做過教宗,更不用說“首任教宗”。以下是曆任教宗的列表:

1St. Peter

2 St. Linus

3 St. Anacletus (Cletus)

4 St. Clement I

5 St. Evaristus

6 St. Alexander I

7 St. Sixtus I -- also called Xystus I

8 St. Telesphorus

......

  如果大彼得是當家人,這所謂的“保羅刪改“大彼得筆記””等等的捏造就不攻自破。這位自稱神遊看過彼得的《水徒行紀》馮老的可靠性也就曝光了。

  有的人不服氣說,這說明不了耶穌沒有到過印度學佛。是嗎?這所謂“大彼得筆記”未入新約的基礎很大程度建立在“首任教宗保羅”刻意刪除的陰謀論基礎上,而如果連誰是首任教宗這麽簡單的事實都搞不清楚的話,這所謂的“神遊”經曆有多可靠不是很清楚了嗎。

  為了徹底讓某些人死心。我就再費點口舌來詳細分析馮老一些其他一些漏洞百出的論據。

  1,《彼得福音》現在僅存的是斷章,有希臘文和英文譯文。根本就沒有什麽耶穌往印度研究佛學的記載。

  所謂的《水徒福音》(AquarianGospel )也不是從《彼得福音》到《水徒行傳》(AquarianApostleChronicle )後被什麽耶穌門徒收藏改名發展來的。所謂的《水徒福音》(AquarianGospel )是Levi H. Dowling (1844-1911) 的作品。是Levi H. Dowling從Akashic Records 轉錄下來的。他自稱曾穿越時空/神遊/心遊目擊了耶穌的整個人生。

很顯然,馮老根本就沒搞清《水徒福音》/《水徒行傳》的來源和出處。50年前,在資訊不發達的時代。馮老確實可以拿這個所謂100多年的“失傳”經文來唬唬人。但現在可不行了。不過我感歎的是,竟然這麽多的佛教徒輕信了這種杜撰。

  2,如果保羅沒有任過教宗,而這所謂的AquarianGospel 也隻是近代產品的話。這種後代教廷為掩蓋耶穌印度求學經曆或什麽其他原因而“用心可誅地將大彼得貶格”“偽造彼得三次不認主的情節”的杜撰也就隨之破滅了。排除了保羅陰謀論的成分,與AquarianGospel在當時存在的可能,作為首任教宗,彼得實在沒有什麽值得後代教廷憎恨排斥的地方。所以,這種為了貶低彼得而偽造彼得三次不認主的情節的杜撰完全是扯談。退一萬步講,即使教廷真刪了“大彼得筆記”,刪就刪了,也完全沒有必要再去貶損首任教宗而添加什麽三次不認主的情節。

  3,保羅與彼得去世的時間相差無幾,大約都在公元70年之前/左右。那個時候,新約根本還未被完整整理成冊,甚至有的福音書還未寫成。保羅根本無法從“新約”中刪彼得的東西。

  4,在另一個版本中,給出了馮老AquarianGospel 的中文翻譯。與我們現在在網上所見的AquarianGospel英文本一致,從而證明,馮老所得的書確實正是Levi H. Dowling (1844-1911) 的作品

  我們看一看耶穌在西藏這一段,以下是馮老的譯文:

  3 關於馮馮居士破綻百出的《耶穌神秘失蹤的二十年》

第三十六章

第一節:西藏拉薩有一座雄偉的佛官,藏有豐富的古代佛經及原稿。

第二節:印度聖憎韋狄雅柏迪曾經去讀過這些古代佛經寶藏,他對耶穌提及這些古代佛典,耶穌就想自己去一讀這些古經。

第三節:那時候,極束(指中國)的最偉大的大喇嗽高僧聖者孟斯德住在西藏。

第四節:越過喜馬拉雅山脈的伊莫特斯山峰(Emodus)是很艱難的旅程,但是,耶穌並不畏難,啟程前往,聖僧韋狄雅柏斯派有一個可靠的向導。

第五節:同時,韋狄雅柏斯寫信給大喇嗽孟斯德向之介紹這位希伯來聖者耶穌,請其盛大歡迎。

第六節:經過多日的驚險長途跋涉,耶穌在向導領路之下,來到西藏拉薩佛宮。

第七節:聖僧大喇嘛孟斯德率領全寺僧人,大開宮門迎接耶穌。

第八節:於是耶穌住在拉薩佛宮,獲得機會接近那些古代的神聖佛經原稿,在聖僧孟斯德的協助之下,耶穌得以能夠研讀這些佛經。

第九節:大喇嗽聖僧孟斯德時常為耶穌講解。

第十節:耶穌在拉薩沒有講道傳教,隻是研究學習佛經。

 

  好了,那麽問題出在哪裏呢?這個問題笑死人了。

  首先,藏傳佛教始於鬆讚幹布時期,是公元七世紀的事情了。這是佛教界普遍承認的一個事實。 而耶穌“遊曆求學”期間無論如何是不會超過公元100年的。也就是說,耶穌“遊曆求學”西藏的時候,西藏還沒有佛教呢,根本就不可能在西藏研讀什麽佛經。

  既然如此,拉薩又怎麽會有雄偉的佛宮呢?怎麽會藏有古代佛經及原稿呢?佛教寺廟也是鬆讚幹布時期才開始興建的,包括布達拉宮的興建都是7世紀的事情。這樣的謊言多麽不堪一擊。

  那麽,在第三節中的“那時候,極束(指中國)的最偉大的大喇嗽高僧聖者孟斯德住在西藏。”

  和在第七節中的“聖僧大喇嘛孟斯德率領全寺僧人,大開宮門迎接耶穌。” 這個孟斯德又是誰呢?英文原文是這樣說的:

  3,Now, Meng-ste, greatest sage of all the farther East, was in this temple of Tibet.

  7,And Meng-ste opened wide the temple doors, and all the priests and masters gave a welcome to the Hebrew sage.

  Meng-ste譯作“孟子”。英文原文指出他是東方最偉大的聖哲。而馮老則把他譯作了“聖僧大喇嘛孟斯德”。大家想想,如果藏傳佛教初傳入藏是七世紀的事情,可能在一世紀時會有什麽大喇嘛嗎?馮老這樣經常給人講佛論經的佛教徒沒搞明白,原文作者就更搞笑了。據我們所知,中國曆史上偉大的聖賢孟子生活在耶穌前300多年。可能與耶穌相遇在西藏的廟裏嗎。如果可能的話,那麽無異於關公戰秦瓊。所以,有人出來解畫說,這個孟子可能是同名同姓的人,非耶穌前三百年的儒家“孟子”。那麽,西藏曆史上是否曾經在公元一世紀左右有過一位聞名遐邇叫“孟子”的東方最偉大的聖哲呢,哪怕是叫“孟斯德”的也行?恕小夫孤陋寡聞,未曾聽說。但鄙人不知,不代表沒有。哪位學富五車的佛教徒知道哪裏有此記載,載於何處,望賜教。

  就在馮老的同一篇文章中,這段記載又搖身一變換了一個麵目,成為了俄人作家羅教授的《喜瑪拉雅》行記的一段:

  “上文提及的俄人作家羅教授,在其著作『阿爾泰|喜瑪拉雅』行記一書中說:『亞洲保存了崇山峻嶺及傳說,耶穌與佛陀兩人的道在此結合為一,多麽美好莊嚴……耶穌的道與佛陀的道,原來是一家呀!』

  在他的『喜瑪拉雅』一書中,他寫道:『在拉薩附近,有一座佛教寺院,充滿豐富的經典手稿,耶穌希望認識這些佛經,其時,該寺有一位名滿東方的高僧,名叫明德(MING-STE譯音),經曆很多時間與危險行程,耶穌由一位向導帶領到達了西藏此座佛寺,高僧明德與各位法師大開寺門歡迎此位猶太的聖人,明德常常 與耶穌談論未來世代及國人的神聖任務。”

  這段“描述”竟然與AquarianGospel第三十六章的那一段驚人的一致。這本書經出版後就有人懷疑這段記述是抄自AquarianGospel。

  從這幾段經文上看,您對這整部英文原著AquarianGospel的真實性和馮老巧奪天工的技巧應有個大致的了解了吧。

5,Nicolas Notovitch 的所謂“法戒寺經卷”。

  為了使耶穌到印度西藏的說法看起來並非一家之言,馮老在1988年的文章中又引用了 Nicolas Notovitch 的“傳奇經曆”來進行“佐證”。文中提及這位俄國人曾造訪印度與西藏交界的牟白克(MulBerk)訪問一座與世隔絕的山中懸崖頂上佛寺,一位喇嘛僧人告訴Nicolas Notovitch:“在西藏首府拉薩的布達拉宮藏經樓藏有數以萬計的古代佛經,其中有些經卷提及一位先知名叫伊薩悌卜。根據這位喇嘛的敘述,先知伊薩,來自中東,在印度與西藏研習佛法十多年,後來返回中東,拉薩文獻說此位伊薩在返回以色列之後不久被釘十字架而死。”

  前麵我們已經講過,耶穌的年代佛教根本還沒有傳入西藏,耶穌是不可能在西藏研習佛法的。藏文是7世紀才創造出來的。所以,這種說法的荒謬之處同樣顯而易見。

  的確, Nicolas Notovitch的文章一經公開,立刻引起轟動。不過,同時代的偉大學者Max Müller立即指出其文章的多出不實之處。馮馮居士在其文中指出,“一九八四年十月,牛津大學比較哲學係教授牟勒(MaxMuler.))為文抨擊諾文是偽造,諾氏根本亦未去過該一地區。牟氏與諾氏從此展開數年筆戰。”

  Max Müller的生卒年代是(December 6, 1823 – October 28, 1900) ,他是不可能在 一九八四年十月發表文章的。馮馮居士連起碼的時間都沒搞對。

  Archibald Douglas 教授後來親自前往該寺,證實Nicolas Notovitch並未到過該寺。很顯然,Archibald Douglas 教授至少有由 Archibald Douglas ,主持,和翻譯三人簽名,並由主持蓋章確認的會麵紀錄為證,而Nicolas Notovitch確連一點證據都沒有帶回來。

  但在此後的一段時間裏,這種陳年謊言時不時還死灰複燃一下。尤其是對於新紀元運動的信徒,

  這種說法特別有市場。那麽,Swami Abhedananda ,羅教授(NicholasRoerlch) ,卡斯柏裏夫人的“證據”又怎樣解釋呢?

  前麵我們已經談了所謂羅教授的《喜瑪拉雅行記》的可信性。我想聰明的讀者不必我一次一次的提醒,也應該能自己分析了吧。其實早有人注意到其作品的文字是直接從Levi H. Dowling的《Aquarian Gospel》引出來的。

  無論 Swami Abhedananda ,還是卡斯柏裏夫人實際都沒有提供任何的直接證據來供學者研究。與Nicolas Notovitch一樣,全部都是他們自己的說法,或他們自己的“譯文”。在近一個世紀的撲朔迷離的“考證”活動中,所謂“法戒寺經卷”從來沒有真正的被廣大學者們進行完整的科學和學術上的鑒定。

  有人會問,雖然你證明了以上的文獻都不太可靠,但這耶穌到印度求學的事流傳了這麽久,總不會是空穴來風。

  您說的對,因為編造一個故事並非難事。比如說道教就曾經編造了《老子化胡經》來貶低壓製佛教,說佛陀是老子轉世。如果你要考古,這個經書可能確實在曆史上存在過,也確實被收藏整理。後來被徹底焚毀後,還真有抄本現世。但這都不能證明書中的記載是真的。所以,“法戒寺經卷”的事有幾種可能性。

  a,經卷確實存在,但是別有用心人的憑空杜撰,尤其是在7世紀,基督教伊斯蘭教向東傳播,佛教向西藏傳播的這個宗教大融合的時代。為了提高本教而貶低別教而杜撰出來的“偽經”,在7世紀完成。當然這“偽經”也是有年頭的。但有年頭的並不代表其真實。古代就有古董的贗品,盡管這贗品對我們來說也是古董,但對於真品來說,還是贗品。

  b,被無意的以訛傳訛。在那個宗教融合年代,有的時候為傳講方便便於理解。借用他教術語,甚至名詞。最後導致人們誤以為是他教的一部分(從大秦景教碑可見此現象)。進而有人據此謠傳作經書,輾轉流傳至今。

  C,法戒寺的偽作。牟勒證偽Notovitch未到法戒寺後,卻使得法戒寺意識到此說有利於佛教,因此偽造此經,謂之抄本,並告知原本已不在。後來再去求證的人士,見到的就是這個“抄本”。法戒寺也從以前的不願提及的態度,變化到後來的主動展示。此種推論不是很厚道,但並不排除此可能性。

  6 兩部經卷結局完全不同

  馮老給我們引了Nicolas Notovitch的《伊薩經卷》英文譯本第十四章第六節:『三天之後,總督派士兵去搬走了伊薩的遺體,另葬他處,因為恐懼會引起民變。』 。第七節:『次日『群眾發現墓穴已被打開,墓內空空,謠言立刻就傳播了出去:最高的主已派天使們來將聖者靈性所寄住的塵世遺留肉體移走了。』

  很顯然,根據這個佛教徒珍藏的所謂的《伊薩經卷》英譯本,耶穌已經死了,沒有什麽升天。他的屍體被總督士兵另葬他處。而在《水徒福音》(AquarianGospel )中確是寫耶穌複活升天。結局完全不一致。很顯然,兩個版本不可能都是真的。而從我們上麵的分析可見,都是假的的可能性卻極高。

 7,《水徒福音》希臘文“原文”?

  有人還真的搞出了一個《水徒福音》希臘文“原文”來給大家看。我的問題很簡單,這個希臘文“原文”出自那裏?文獻編號是什麽?可否讓專家加以鑒定?

  如果這是什麽《水徒福音》希臘文“原文”的話,就不用費勁了。前麵已經說了,這AquarianGospel是Levi H. Dowling (1844-1911) 的作品。他是美國人,是用英語寫的。不是希臘文。這兩節希臘文“原文”光“佛陀”一詞就提到12次,“釋迦牟尼” 一詞2次。而無論《彼得福音》還是《水徒福音》(AquarianGospel )根本無與此“原文”相應章節。AquarianGospel 確實提到了buddha這個詞。但整部經書也隻有8次提到buddha這個詞,一次Sakyamuni 都沒有提到。

  8,《教皇回憶錄》完全版 《耶穌基督的代理人》(Vicar of Christ)教皇首次在書中公開披露了《起來,我們走吧》(GetUpandLetUsGo)一書中被隱瞞了的真實情節和相關的經典及資料。 ?

  徹頭徹尾的瞎編。教皇從未寫過《耶穌基督的代理人》(Vicar of Christ)一書。 Vicar of Christ 確有其書,不過沒有一本是教皇寫的。更不用說教皇披露的了。不信自己搜索一下吧。

  9,在2004年的平安夜祈禱當中,教皇保羅二世為教眾選讀《水上門徒行》?教皇贈送希拉克一套基督首徒彼得所著《水上門徒行》?

  我檢索了許多新聞檔案,至今未發現這兩條消息。如傳貼者知道這這兩條消息的具體出處,請告知,比如,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的《法國時報》和《意大利郵報》的哪一版。

  非常奇怪的是,像這樣的“當眾”宣讀和饋贈《水上門徒行》。無異於當著全世界的麵承認了《水上門徒行》,承認了耶穌印度學佛的經曆,這樣的大事遠勝《猶大福音》更加會轟動全世界。可為何主流英文媒體卻隻字未提。反對基督教的學者們也沒有借題發揮,一片寂靜中卻唯獨佛教徒“發現”了這麽重大的“新聞”呢?

  以上的種種破綻百出的證據我們不難得出結論,這些都是別有用心的人編造的。水平雖然不高,唬不住內行人。但對於一些渴望將基督教歸附於佛教的人士卻是很有吸引力。

 

  10耶穌失蹤了嗎?

  可能一些人在這種謊言被揭穿後仍然抱有疑慮。為什麽聖經沒有記載耶穌幼年的生活學習情況?

這個問題可以反問成這樣,需要嗎?耶穌最重要的使命發生在其人生的最後階段,是我們所學習研究的重點。而青少年時期相對來說並非重點,因此聖經的作者將其略掉,不可以嗎?

  如果這個地方想不通的話,我可以給您舉兩個例子。一個是施洗約翰,一個是摩西。

根據路加福音,施洗約翰與耶穌基本是同時出生的。而路加福音對兩個人的記載都是從出生直接跳到施洗講道。對約翰的青少年時期,一句都沒有提到。隻說,“那孩子漸漸長大,心靈強健,住在曠野,直到他顯明在以色列人麵前的日子。”(路加福音1:80 )。論到耶穌的青少年時期,路加福音也是說“耶穌的智慧和身量,(身量或作年紀)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路加福音2:52)

  摩西這樣猶太人的偉大先知,其出生後被法老女兒收養,到逃出埃及到米甸地,在舊約中也是一筆帶過。其在埃及皇宮的青少年時期,隻字未提。(參考出埃及記2:10-2:11)。對比聖經對這幾個人記敘手法可見,非常相似。顯然,新約對耶穌青少年時期的缺乏記載並非是什麽突兀的被刪節的結果。如果是的話,那麽我想問,施洗約翰,摩西是否都失蹤了十幾年呢?是否都跑到印度去學佛法了呢?

三,結語:

  最後,馮老跟我們講:“現當代的基督教神學院很多都已設有比較宗教科目,教廷也設有研究佛學的課程。實踐證明,研究佛學不僅不會減少基督教本身的自尊,反而有利於樹立基督教的美好形象,奇怪的是目前仍有部分基督教徒一意孤行地否定、醜化、排斥基督教以外的一切科學、哲學、宗教文化與智慧,他們甚至 極端狹隘到不容許自己的教主耶穌去遊曆東方研究東方宗教哲學。這都是極端狹窄自我心理作祟。”

  這是一個很完美陷阱。因為你要是否定了耶穌到印度修佛的話,就成了“極端狹窄自我心理作祟”。不僅打了你,損了你,還要您很心安理得的以為這無損基督教的自尊。與佛教將別教上帝神明張冠李戴的搞成佛陀護法這樣的隱蔽手法相比,馮老的這種手法顯然更赤裸裸,也更高明。但看了這全篇文章之後,您覺得是基督徒極端狹窄呢,還是佛教徒胡說八道呢?我們決不以學習他教為可恥,相反,增加知識了解是好事。基督教源於猶太教,這點沒有哪個基督徒會否認,我們也不認為這是什麽羞於啟齒的事情。而隨意杜撰篡改他教曆史,毀謗醜化他教弟子人品,散布不實之詞才是極端狹窄自我心理在作祟,這樣才是可恥的。

  馮老在文章最後還裝模作樣的喊了幾句宗教和諧不要互相攻擊的口號:“真正有慈悲心,有博愛心,熱愛全人類與一切生靈的人,善良、無我、以眾生為念,應該是毫無分別心,不會存有宗教畛域界限,不應互相攻訐,尊佛抑耶或尊耶抑佛,而是應該互相提攜合作同為眾生幸福世界和平而奮鬥,隻有狹窄心腸與無知於宇宙真理之徒,才會排斥異己。”“本文的目的不在於尊佛抑耶,而在於佛耶同尊,並且祝禱各大宗教更加密切合作,更盼祈宗教之間勿再有人互相貶斥攻擊。 ”

  誰是狹窄心腸與無知於宇宙真理之徒,讀者您看清楚了嗎?

  我遇到過一些有修養,有見識的佛教修行者。這樣的人,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杜撰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對此我是從心底佩服的。但也有很多佛教徒真的叫人無法恭維,為了滿足唯我佛獨尊的虛榮心,甚至不懼因果去篡改他教的東西,散布一些謊言。所以無論是基督徒也好,佛教徒也好,還是不信教的人也好。當看到任何的東西,都不要盲目相信。尤其是一些名聲顯赫之人或是頂著若幹頭銜的人的東西,更要深究。末世邪師如恒河沙,修行者當謹慎哪。

【以上文章內容均為轉載,並非本人原創,但是這位弟兄的觀點,分析嚴謹,本人讚同,也願借弟兄的話語一用,幾天前有人又把啼笑皆非的偽經拿出來迷惑世人,當我在下邊留言時被這位信佛的秒刪……我對佛教於是有了新的認識。】


這裏讓我們看一下流言的原文。曾經發布於天涯論壇。

聖保羅原名掃羅,本來是一個官吏,一向仇視及迫害基督徒不遺餘力,他並沒有歸依在世時的耶穌。他是某次喝醉了酒,在路上看見已經上了十字架升天的耶穌基督對他顯聖,他才改邪歸正成為基督徒。從此洗心革麵,發奮努力宣揚基督教義,成為基督教西傳歐洲的最大功臣。他的筆記與書函很多,後來編輯為【羅馬書】【哥林多前書後書】等等。

  被尊為首任教宗的保羅,棄家而出家傳道,立下清規,創下基督教修士的嚴格苦行修行濟世風範,為後世所宗,保羅律己極嚴,尤其痛責淫亂,最禁酒色。他對於耶穌的早期弟子大彼得,有沒有爭取領導地位,我們很難斷言,但是,那是不無可能的。因為保羅的才幹,一歸主之後,就立刻壓倒了各門徒。而當時,大彼得正是公認共戴的耶穌繼承人。

  大彼得與西門都出身是漁夫,原在加利利海航海捕魚,在教育水準上,自然比不上出身尊貴的保羅,漁人與海員生涯階段,難免酒色寄情,歸依耶穌以後,當然改掉酒色嗜習,但是,恐怕多少也還有些殘餘的不羈態度罷?大彼得的自由作風與豪放態度,是主張苦行禁欲的保羅所不滿的。彼得與保羅不相為謀,各傳各道。如果彼得不是死於羅馬人手中,或者一場劇烈的權力鬥爭,終不可避免發生於彼得與保羅之間的。

  保羅後來以其正統繼承耶穌的地位,著手整理經典,不用說是把自己的【羅馬書】【哥林多書】之類全都收進新約內。同時,把大彼得的筆記【水徒行紀】整個刪除不留。耶穌在十二歲到三十一歲之間的二十年周遊各國傳道與研究其他宗教的經曆,在保羅這樣極端狂熱的‘基督至上’信徒看來,那都是有損耶穌聲譽地位的,無必要保留的!耶穌是唯一的神──上帝的化身,怎可以被記載去各國參學?

  從首任教宗保羅開始,教廷就一直在用心整理新約與舊約,首先在舊約內加入‘彌賽亞’將臨的預言(猶太教的舊約本子並無這些預言)。然後統一四福音書的敘述,以確立耶穌的地位是天賦的、超人的。把任何有關耶穌青年時代周遊列國的紀錄全都毀滅不留,務必要把耶穌講成唯一的至尊至大榮耀的救主──當然是不需要向任何人學習的。

  新舊約在中世紀已定了現型。西傳拉丁文本子被譯成英文的,當前最流行是英王詹姆士欽定本子,裏麵就更看不到耶穌青年時代的言行了。

  各種本子的新約,都有些用心可誅地將大彼得貶格。各福音都說:猶大出賣耶穌以後,羅馬與猶太士兵來客棧搜捕耶穌之時,問彼得:‘你認得這個人是不是耶穌?’彼得就答:‘我不認得這個人’,這段有名的‘彼得三次不認主’故事,其實是可疑的!彼得是首徒,早已將生命都獻出來追隨耶穌,甘願為師而死,怎會那樣貪生怕死而否認他的師父?

  這一段紀載,極有可能是有意偽造來貶格彼得的!熱血豪邁而忠烈的大彼得,不可能有那種不義的態度!總之,聖彼得的筆記,都被保羅與古代教廷刪除了,秘存於教廷資料館的‘彼得福音’也被毀掉了。

  可是,在土耳其與伊朗及蘇聯交界的阿拉利山腰的修道院,在愛琴海一個小島的修道院等數處都還秘藏看羊皮古本的彼得福音書,即【水徒行紀】。

  這些秘本,今人恐怕難得一見了。

  我從前寫過,我神遊得見這些古代秘本,許多人總認為我是講神話,我一直都盼望,有一天讓我有機會找到這些秘本之一,將之公開於世,以證我言不誣。

  我同時也知道,世上也還有許多人知道有這本彼得筆記的水徒行紀,甚至於還有英文譯本。不過由於基督教無論新教與舊教都不承認這些本子,更不承認耶穌去過印度學習佛法,所以,縱然這些本子問世,也必會遭到基督教大力擊抨的。這種本子必難廣傳,我若想找到它,恐怕比大海撈針還困難!

  我查遍了數不清的圖書館與學府,都找不到這本【水徒行紀】,可是我並不灰心,我知道總有一天會找到的。

  我無意要把耶穌說成是佛教徒,也無意說耶穌的學問全部得力於佛教,我隻想證明,這一個偉大的宗教家,以其深思好學,必然曾經涉獵過許多宗教哲學的學問,在其青年時代,極有可能曾經到過當時文明最盛的印度去參學研究各種學問。古代印度阿育王武功極盛,曾經征服安息(波斯)與中東各國,疆土拓至埃及與馬達加斯加。阿育王早年殘暴,後來皈依佛法,成為最大力的護法君王,在各處建立佛教道場與無數佛塔,派出許多佛教僧人前往中東各國傳法。到了耶穌時代,阿育王的帝國已不存在,但是佛教在中東的殘餘影響力仍然可觀(至今仍有巴基斯坦與阿富汗之間的佛教寺院殘跡可見,在伊朗境內的山地也還有可見的佛教遺跡)。──請參閱國家地理雜誌。

佛教的慈悲平等濟世作風,與當時中東地區的狹隘民族自私自利的宗教完全相反。更不是極端偏見狹窄排外的猶太教所能望其項背。耶穌從小就不滿猶太教的極端民族自私排外,他可能對於充滿平等慈悲的佛教感到有興趣,更可能被佛教的深奧與神秘吸引。好學深思的他,立意往印度研究東方宗教哲學,應該是很順理成章的事,何況那時代,正是佛教第三次結集經典後不久,對於這位青年宗教革命家,必有相當大的吸引力。他從以色列出發,經波斯、阿富汗而進入印度,這並不是‘全無可能’的事。基督教徒曆來否定耶穌東行研究東方宗教,完全是猶太民族宗教的狹窄仇外心理的殘餘心理影響所致!基督徒是沒有自由可以考查經典的,隻有盲目接受自古以來教廷頒定的聖經,並不知道這樣盲信觀念的對外排斥,實際上已經惡意地否定了耶穌基督在東方的研究與傳道事跡,並且減削了耶穌的博學精湛修為!

  現今當代的基督教神學院很多都已設有比較宗教科目,教廷設有研究佛學的課程。研究佛學並不會減少基督教本身的自尊,也不會因研究而就成為佛教徒,不明白為什麽仍有許多固執的基督教徒一意孤行地否定非基督教的一切學問!他們甚至於不容許耶穌遊曆東方研究東方宗教哲學。這都是過猶不及的極端狹窄自我心理作祟!

  有人說當時交通行旅不便,耶穌不可能去那麽遠,這種講法是幼稚可笑的!

  太古時代的亞洲民族已經行經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大雪原,跨越白令海峽而進入北美洲。春秋戰國時代已經有中東商旅開始經西域進入中國,秦代漢代已有數以萬計的波斯商旅駱駝隊由阿富汗進入新疆天山,走向開封。成千成萬的猶太人循著‘絲綢之路’來華,定居於開封洛陽。關山雖遠隔,沙漠雪山,也都阻不住古代的旅人。哪像今人這樣,沒有汽車飛機就走不動?在古代,從波斯經阿富汗進入中國或印度,是商旅駝隊不絕於途的必經路線。耶穌為什麽不可能循此路到東方來?耶穌誌在傳道,當然會上各國去傳道及參學,怎會限定在以色列境內活動?

  我認為耶穌經阿富汗進入印度研究以佛教為主的東方宗教哲學是合乎情理的事!聖經新約完全不提,完全是保羅及其同路人的猶太民族自私、偏狹遺風的做法。

  基督教某神父說,聖經提及耶穌東行,亦未提及耶穌三十一歲以前的事,是因為那一段他沒有什曆重要的事!

  這些話可以令人信服麽?耶穌在那二十年之中,竟然沒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麽?

  聖經新約不厭其詳地紀述耶穌出生的奇跡,十二歲講道折服各長老,三十一歲折服施洗約翰……甚至在路上咒詛一株沒有果子供給他吃的無花果樹使之立刻枯萎……,但是,竟完全不不提他在十二歲到三十一歲這一段做什麽事這不太奇怪了麽?

  我一直在找尋聖彼得的筆記;因為三十一歲以後的耶穌講的博愛,接近佛陀講的慈悲,耶穌講的‘天國就在你心中’很像佛教講的即心如來及諸法由心生,耶穌講的‘要愛你的敵人’,很像佛教講的‘怨親平等’……耶穌講的與佛陀接近的道理,多得不勝枚舉。‘信主得救’接近‘念佛往生’。

  而耶穌在十二歲於猶太教堂講道所講的,並沒有他三十一歲以後所講的接近大乘思想的內涵,十二歲的他所講的隻是猶太教的民族宗教思想,未有大乘的博愛觀念──假如他當時講的是平等博愛,還不老早就給猶太教長老縛了起來,吊起來打個半死?那裏還會對他表示佩服?猶太教是最極端民族主義的,直到今天二十世紀末,仍然與阿拉伯民族,在敘利亞作殊死互相屠殺(舊約列王紀每一章都記載著,以色列人每攻占一國一城,就屠城殺了幾十萬人,殺盡一切男丁老幼引以為榮)。猶太人怎會容許耶穌講不分種族界限的平等博愛?由此反證,可知耶穌少年時代尚未講博愛,必然仍是講猶太教的所謂‘公義’ ──即是尊崇猶太人而排斥其他民族的極端主義──故此才獲得各長老一致讚揚稱奇。

那麽,從十二歲時代的猶太民族自私觀念,怎樣轉變到三十一歲以後的博愛無種族歧視觀念?又怎樣轉變成為自我犧牲的利他思想?

  我認為這種偉大的崇高理想,斷不是陋居於窮鄉僻野山村做木匠所得來的,說是天啟,毋寧說是從苦行參學而漸悟得來。耶穌初年跟他父親約瑟學做木工,約瑟是個鄉下窮木匠,懂得多少學問?以色列文盲比例,當時高達幾乎百份之九十九,約瑟可能是個博學者麽?能教給兒子什麽?而且,以色列民族充滿看仇恨思想!

  我認為耶穌的偉大博愛思想的成熟是漸漸形成的,而且不是在家裏形成的。在充滿仇恨思想的以色列,斷不會有博愛思想生根的餘地,也斷不會有任何博愛平等的思想影響耶穌。他的思想必然是在當時佛法大行的印度受到了佛教大乘思想的影響,而漸趨於成熟,後來自創思想體係。

  我深信此種推論不會離事實很遠,我認為聖彼得的筆記是很重要的。耶穌在當時,必然已經相當有名,他已具有超凡的神通大能力,才可折服粗獷不羈的漁夫水手彼得與西門,使他們口服心服歸依了他,放棄打魚的生涯,也放棄了酒色賭博之類的惡習。那時耶穌在以色列初收門徒(他在十二歲到三十一歲這段,竟沒收一個門徒,豈非奇怪?顯然他在彼十八年至二十年當中,並不在以色列境內),可能尚未有太多的追隨者,暇時他必會向彼得講及他在過去二十年的往事,並教彼得與西門識字學問,那麽,彼得以首徒身份,把耶穌早年的事跡筆記下來,這也是很合理而又極可能的事。無疑是寫在羊皮做的冊子的,我們若能找到彼得筆記,一定會有很多發現。

  我自己老早神遊讀過彼得的【水徒行紀】(水上門徒的稱謂,是因為彼得是個在水上航行的漁夫),可是,神遊是一件事,我又沒有龍樹的神通可以醒來把全文記下來,我隻好盼望見到現代西方的譯本,而我也深知是有這種本子的,教廷不能隻手掩口,也不可能禁盡全世界的秘本藏書。西方人士必有譯出一秘本的,就像一九五七年發現【死海經卷】一樣,如今死海經卷也有了英文本子。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廿一日下午,在溫哥華,我偶然外出,有一種力量促使我進入一家舊書店,我一直走到數十行書架當中的最深最僻的一角,打算看看有什麽值得一看的西方醫學書籍。因我喜歡看醫學書籍,每次進書店,都是不看旁的,隻找這一類書,這一次也不例外。我來到醫學參考書部門,還未開始找書,赫然地出現在我眼前的,竟是一本厚厚的【水徒行紀】!

  這本書是一本相當陳舊的英文譯本,脫皮脫頁,並沒有插放在書籍隊伍之中,隻是孤零零地,平平放擺在醫學書籍隊伍的上麵!叫我第一眼就瞧見了它!

  宗教書怎麽跑到醫學部門?宗教書部門根本就不與醫學部門接近,隔了十多行書架!這本書怎麽會給平放在醫書上的呢?這是一本無疑的絕版書,看它出版的年代,是一百年前了!

  我捧起這本舊書,一時感動歡喜得淚湧盈眶!我簡直難以相信這是真實的!

  多年來的苦心尋覓,都無消息,踏破鐵鞋無覓處!如今突然奇跡出現在我眼前!能說這不是佛菩薩的安排麽?

  我立刻翻開這本書,在殘缺不全的頁次內,找到了下麵的各款章目標題:

  ‘耶穌在印度’‘耶穌在西藏’‘耶穌在波斯’‘耶穌在阿富汗’‘耶穌在土耳其’‘耶穌在埃’……

  我大喜過望!也不再流連,立刻捧著此書,走向櫃台付錢,五塊錢加幣買下這本舊書,書店老板是個英國人,看我這麽歡喜,他說:‘別太高興了,這本書可能是偽經,是教廷不承認的,任何教會都認為這本書是偽造的!’

  偽造也罷,偽經也罷:什麽叫做真本?什麽叫做真經?

  基於我的推論邏輯,加上我的心力神遊所見,我知道這本書有根據的,我認為隻要合情合理的事就是真,不合理的就是假,教廷與教會承不承認,並不能有損此書的記載的真實可能性!

  抱著【水徒行紀】回家,我歡喜得大叫著告訴母親,又打電話告訴馮公夏伯伯,馮伯伯也歡喜,他說:‘這個發現是很重要的,你把它翻譯出來給大家看看吧!’

  三百多頁,合計約有二十萬字,不是一下子能譯出來的。我隻可先擇其要目譯出在內明發表,供給大家參考,我們何妨姑妄一讀?姑妄言之姑妄信之?

  【水徒福音】摘要 (水徒行紀,又稱彼得福音)

  第一部:

  第一章:敘述耶穌母親瑪利亞的身世。

  第二部:

  第二章:‘施洗’約翰的出生(耶穌的表兄)。

  第三章:耶穌出生。

  第六章:猶太王下令捕殺新生嬰兒,瑪利亞與丈夫約瑟攜帶耶穌逃入埃及避難。同行 者,有姨母伊利沙白及其子約翰(施洗)。

  第十章

  約翰與耶穌同在埃及佐安(Zoan)接受教育,師傅是一位隱士伊利胡(EliHu)。

  第一、二節:伊利胡教給耶穌知道:古時候,遙遠的東方,有一種宗教,他們居住在和平之中,他們看見內悟的光,他們在智慧之中修行,他們稱為婆羅門。

  第三節:但是婆羅門祭司們肉體欲望太貪婪,他們擅改律法,以作為滿足肉欲與貪欲,使貧苦的人民負擔沉重,婆羅門教已經越來越腐化。

第四節:幸而在那黑暗世代之中,尚有少數的聖者潔身自愛,秉持著偉大的智慧燈光照耀世界。

  第五節:他們保存婆羅門的智慧,你可以在他們的神聖經典中學到那些大智慧。

  第六節:在沙地亞(Chaleada波斯古國迦底亞)有一個虔誠的婆羅門,名叫德拉(Terah),住在烏爾(Ur),他的兒子更是虔誠信奉婆羅門教,人們就稱他為‘阿婆羅門’(Abram)。他被遣派離開父親,去開宗成為希伯來民族的祖先!

  第七節:德拉帶了妻子和兒子,和他的羊群西行,同行還有他的一些親族。來到哈蘭(Haran),德拉死於彼處。

  第八節:德拉的兒子阿婆羅門繼承父親的羊群牲口,率領親族繼續向西方移居。

  第九節:他來到迦南(Canan──即今日以色列敘利亞一帶)地區的摩拉橡林(Oaks of Morah,就設立營幕居留。

  第十節:不久,當地發生了饑荒,阿婆羅門率領他的親族和牲口羊群,進入埃及,來到肥沃的佐安土地,設營居住。

  第十三節:在佐安,阿婆羅門設立了聖廟,傳授婆羅門教的智慧及天文科學。

  第十四節:他教會了很多人,後來他率眾回到迦南地區居住,定居於馬末利平原(Mamre),老死於彼處。

  第十五節:他的一生事跡及其子孫的事跡,都載於以色列民族的希伯來聖經之內!

  ( 這位阿婆羅門,即是舊約中所講的阿伯拉罕Abraham──本文作者注 :經彼得福音一說明,我們就恍明白,原來希伯來人是婆羅門的子孫!可是基督教與猶太教聖經早已刪除這些記載!)

  第十六節:在波斯,人們尊奉婆羅門教,好比極遠遠東國度的人信奉道教一般。

  第十一章

  第一節:伊利胡師傅教給耶穌:‘印度的祭司都已腐化,婆羅門教已經腐化了,人權已經墮落在塵埃。’

  第二節:伊利胡說給耶穌聽:‘幸而後來有一位有大能大力的聖人師傅出世,就是佛陀釋迦牟尼,他放棄了財富尊貴和世俗的榮耀,他出家到荒野山林洞穴去修行,後來終於獲得覺悟的大智慧成為佛陀。

  第三節:佛陀教導世人修行佛法以獲升華的人生,又教世人怎樣尊重他人。

  第四節:佛陀不講那些神祇的律法,他隻講人的本性,他的規律隻是公正平等,慈悲和公正。

  第五節:伊利胡就說:‘我可以引用一些佛陀的教訓給你聽,那都是很有幫助於你的。’

  第六節:‘憎恨是一個殘忍的詞語,假如有人憎恨你,你不要理會!你能將他人的憎恨轉變為愛和慈悲善心,尤其是,慈悲是像諸天空一般偉大的。’

  第七節:‘人人都應行善,善必滅惡,舍施可令貪鄙羞慚,真實無偽會使錯謬的曲線恢複為直,因為錯謬隻不過是歪曲及迷失的真理。’

  第八節:‘心有邪念者行邪行者,必自招痛苦煩惱,好比他腳下的車輪旋轉一樣,必會回向循環。’

  第九節:‘人若能克製自己,就比作戰殺掉一千人都偉大得多。’

  第十節:‘人若能先以身作則以行所信之道,就是一個完人。’

  第十一節:‘以德報怨,以恩報仇,別人就不會再行不義,因為愛會淨化心,愛可淨化施予者及受施者。’

  第十二節:‘佛陀的教訓,都記載於印度的佛教聖經群書之內,你應去學習它,因為佛語就是神聖的上帝的言語。’

  (本文作者注:此一章內各節,均是意譯,並非一字一字直譯,觀其含義顯然是佛陀所教的八正道內的大意的一部份,由於語言又多次轉譯而走了樣子。)

第十二章

  第二十二節:伊利胡與沙樂美在埃及佐安的山林,講學了三年教育耶穌及其他學生,一切的學問都有記錄下來在一本叫做‘錄’(Lo)的書內,那就是語錄,是有價值的權威書籍。

  第二十三節:瑪利亞,約瑟,伊利莎白,約翰等,全家離開埃及,但是不敢回耶路撒冷,因為希律王雖已死,其子阿凱勞斯為王(Archelaus),仍然在位,十分殘酷。

  第二十四節:他們來到苦海邊上(Bitter Sea)(注:可能是今之死海),他們到達安格地山地(Engedi),休歇在約述華(Joshua)家中,伊利莎白與其子約翰就在彼定居下來了。

  (注:約翰後來長大成為施洗約翰,即是日後為耶穌施洗的,也是因為批評國土納娶寡嫂,因而被捕下獄的施洗約翰。這位耶穌的姨表兄,後來被王後的女兒沙樂美向國王跳演七重紗脫衣舞,要求斬取約翰的人頭,約翰因此喪命──這是有名的聖經故事,英國十九世紀作家王爾德著作‘莎樂美’及奧國大作曲家史屈勞斯的歌劇‘莎樂美’內‘七重紗之舞’,就是依此故事而寫成。)

  第二十五節:約瑟,瑪利亞,帶著兒子耶穌,走向約旦,經過多日旅途,回到故鄉那撤列(Nazareth) 。

  第五部

  第十三章

  (第一至二十二節,敘述施洗先知約翰的童年及其教育)。

  第四、五節: 埃及撒卡拉(Sakara)佛教大廟祭司馬德諾(Matherno).成為隱士,在山洞教育約翰。

  第十二節:約翰表示不明白猶太人屠殺羔羊燔祭,怎會得到上帝寬恕及福庇。

  第十三節:馬德諾說:上帝並不要求人屠殺犧牲燔祭,這種殘忍野蠻的宗教儀式不是佛的,也不是婆羅門教的,而是向其他國土的邪教學來的。

  第十四節:‘屠殺人類或動物牲口來燔祭,並不能消除罪孽!’

  第十五節:‘罪惡是由人心邪惡所產生的,人若要消除罪惡,必須自行反省悔改一切心中的邪念!’

  第十六節‘人必須恢複淨化心靈,淨化方法就是愛心,慈悲和公正,然後才可獲得消罪孽,獲得寬恕。’

  第十七節:‘這就是你,作為先驅使者所應向世人傳教的。’

  第十八節:約翰問:‘什麽是寬恕?’

  第十九節:馬德諾說:‘就是償還孽債,人若對別人做了不義的事,必須償還,然後才可獲得寬恕。’

  第二十節:這位韋陀菩薩又開示沒:‘人的錯誤過失,隻有自己才可以改正!’

  第二十一節:約翰說:‘那麽,人除了他自己本身的力量之外,哪裏還有別的力量可宥恕他呢?他自己能宥恕自己麽?’

 第二十二節:韋陀菩薩馬德諾說:‘門是大大敞開的,你看見人回到正途,就是他的罪孽獲得宥恕了。’

  第十四章

  第一至二十七節:敘述韋陀馬德諾的教訓啟示。

  第十九節:‘古時候,世上有很多照亮世人正的聖經,其中包括:韋陀經,波斯火經(Avesta),震旦道德經,還有許多佛經。’

  第十五章

  第三十一節:約翰被韋陀菩薩馬德諾帶回埃及沙卡拉佛寺教長十八年,直到他能夠克製自己為止。

  第十六章

  第一至第二十三節:敘述幼年耶穌在家鄉的情形。

  第十七章

  (敘述耶穌十二歲在猶太教堂講道)

  第六節,耶穌說:‘假如人心中充滿著愛,他就不能殺生,他就不能作假證,他就不能貪婪,他就會隻尊敬上帝和人!’

  第三、四節:我看見一道金帶,將十誡連係起來,金帶就是‘愛’。

  第十三節:當耶穌與母親單獨相對之時,耶穌就說……

  第十四節:‘猶太教拉比(夫子)認為上帝是特別眷愛猶太人的,而且特別降福給猶太人多於其他民族。’

  第十五節:‘假如上帝果真如此偏袒猶太人,怎能稱為公正呢?’

  第十六節:‘希臘人,羅馬人,撤馬利亞人,還有別的民族,不也都是上帝的兒女嗎?不是跟猶太人一樣嗎?’

  第十七節:‘我認為猶太人已經自己建築起了一堵高牆,看不見牆外了!’

  第十八節:‘猶太人不知道牆外有花朵盛開,有畜牧,有收割,還有其他民族!”

  第十九節:‘我們最好是打破這些牆障,好叫猶太人也看見外麵還有受到上帝福庇的其他子孫!’

  第二十節:‘我要離開猶太地方,到外麵世界去參學和會見其他種族的兄弟姊妹!’

  第二十章:第一至二十一節,(敘述耶穌失 蹤於猶太人的大祭節日宴會。)

  第一節:猶太人大祭節日的盛宴結束了,各人上路回鄉。

  第二節:瑪利亞問:我的兒子呢?有沒有人看見這孩子。

  第三節:約瑟(耶穌父親)與眾親友到處找尋耶穌不獲 (按:後來兩天以後找到他在猶太神廟十二石級上) 。

  第六部

  第二十一章

  第一節:印度南部名城奧理沙(Orissa)的王子拉凡那(Ravanna),亦應邀參加了耶路撒冷猶太人的大祭宴會盛典。

  第二節:拉凡那王子很富有,人又公正,他帶者一批婆羅門教士來訪。

  第三節:耶穌站在猶太祭司群中講話,拉凡那王子就注意到他了。

  第十五節:拉凡那問可不可以將耶穌帶回印度去供給他學習東方婆羅門智慧。

  第十六節:耶穌表示渴望前往印度參學,經過多日考慮之後,父母終於準許。

  第十七節:於是,拉凡那王子帶著耶穌和行列,登上歸程,走向日出之方向,經過多日旅途,越過辛特(Sind),回到南印度奧理沙省份的王宮。

  第十八節:婆羅門教各祭司歡迎王子,也歡迎王子帶回的耶穌。

  第十九節:耶穌被送入渣根那神廟(Jagannath)去參學,在彼處研習韋陀經,與摩尼教律(Manic Laws)。

  第二十三章

  第一至二十六節,敘述耶穌在婆羅門僧侶拉瑪斯(Lamas)陪同之下,周遊恒河流域參學求道。

  第一節,耶穌和他的朋友拉瑪斯一同周遊奧理沙省全省各地和恒河河穀各城,尋求智慧正道,參學各地聖者高僧。

  第二節:班那斯(Barnares)是恒河河畔的文化古城,人文薈萃,耶穌與同伴在此盤桓了很多日子。

  第三節:耶穌在彼學習印度人的醫療秘法,他成為最偉大的印度神療大家烏特列卡(Udraka)的弟子。

  第四節:烏特列卡教導耶穌如何運用各種方法潦病,包括清水,泥土,植物,草藥,冷療,熱療,日光治療,陰影治療等等。

  (本文作者注:印度草藥專家的智識不亞於中國的草藥專家,當今印度的草藥研究所已經錄有一萬二千多種藥用植物用法──見加拿大電視訪印特輯)

  (本章全部講述印度草藥療法,此處從略)

  第二十四章:

  第一節:耶穌在渣根那聖廟參學了四年。

  第二節:有一天,耶穌問難於婆羅門群僧:‘請告訴我,為什麽你們婆羅門教認為在上帝眼中是不平等的?’

  (本文作者按:婆羅門教將人劃分為十二等級,最低級者為賤民。)

  第二十四節:婆羅門大祭師說:凡敢觸犯婆羅教道理的,必須被處死!

  第二十五節:拉瑪斯慌忙跪下替耶穌乞求赦免死刑.他們就不殺耶穌,隻縛住他放逐了事。

  第二十六節:耶穌於是離開了,走到黃皮膚與黑皮膚的人家去暫住。

  第三十一章

  第四節:耶穌在印度傳講人類應該如兄弟手足相親相愛,不分種界,應該平等無分階級。他並且譴責婆羅門教劃分階級不合理,祭司僧人腐化及祭祀儀式太繁褥而且無用。

  第六節:婆羅門教的祭司們就說:假如仍然準許這個希伯來青年在印度傳教,將來就會引起革命,平民和賤民就會起來殺掉祭司僧人和摧毀神廟。

  第七節:他們就召集了全印度各區的婆羅門祭司僧人,班納斯成為狂熱的婆羅門烽火集中之地。

  第十七節:祭司們圖謀逮捕耶穌,但是,又苦於他並無犯罪。

  第十九節:祭司們決定暗殺耶穌。

  第二十節:他們雇了一個職業凶手,叫他乘夜去暗殺他們的眼中釘。

  第二十一節:拉瑪斯聽到這個暗殺耶穌的陰謀,就慌忙派人去通報耶穌,耶穌就連忙匆匆離開。

  第二十二節:耶穌乘夜離開班納斯,向北方兼程而行,所至之處,農人,商人,修行者,都無不幫助他。

  第二十三節:經過多日旅途,耶穌來到偉大的雪山(喜馬拉雅山),來到卡彼華斯都(Kapivastu)城市住下。

  第廿四節: 當地的佛教僧人們開了寺廟的門歡迎耶穌。

CHAPTER 32

  第三十二章

  AMONG the Buddhist priests was one who saw a lofty wisdom in the words that Jesus spoke. It was Barata Arabo.

  第一節:有一位佛教高僧,名叫巴爾陀,阿拉寶(Barata Arabo),很賞識耶穌的上根智慧。

  2 Together Jesus and Barata read the Jewish Psalms and Prophets; read the Vedas, the Avesta and the wisdom of Gautama.

  第二節:巴爾陀教耶穌研讀韋陀經,和佛陀的大智慧結晶。

  3 And as they read and talked about the possibilities of man, Barata said,

  第三節:當他兩人談到人類起源之時,巴爾陀就說。

  4 Man is the marvel of the universe. He is part of everything for he has been a living thing on every plane of life.

  第四節:‘人類是宇宙的奇妙生命。人有每一種生命的優點,因為人曾經曆各種生命形態。’

  5 Time was when man was not; and he was bit of formless substance in the moulds of time; and then a protoplast.

  第五節:‘在還未有人類的極古時代,人的原始隻不過是一小小點的未具形態的物質,漸漸演變成一粒微小的單細胞生命。’

  6 By universal law all things tend upward to a state of perfectness. The protoplast evolved, becoming worm, then reptile, bird and beast, and then at last it reached the form of man.

  第六節:宇宙的律向是要一切的東西都不斷改進以趨於完美的,那一粒微末的生命細胞不停地進化,進化為低等的蟲,又漸進為爬蟲類,鳥類,獸類……最後才進化為人類。

  7 Now, man himself is mind, and mind is here to gain perfection by experience; and mind is often manifest in fleshy form, and in the form best suited to its growth. So mind may manifest as worm, or bird, or beast, or man.

  第七節:人類本身有心靈,心靈是從經驗來獲取完美的,心常常會以形出現,重演進化的經曆,由原始進化到完美,以是故,心往往現出各種形相,或為蟲,或為 鳥,或為獸,或為人。

  8 The time will come when everthing of life will be evolved unto the state of perfect man.

  第八節:‘將來,每一種生命形態都會進化為完美的人!’

  9 And after man is man in perfectness, he will evolve to higher forms of life.

  第九節:‘當人進化修成最完美境界之時,就會提升至更高境界的生命形態。’

  10 And Jesus said, Barata Arabo, who taught you this, that mind, which is the man, may manifest in flesh of beast, or bird, or creeping thing?

  第十節:耶穌就問:巴拉陀啊,是誰教給您這些講心,講人類心曆進化過程的道理的呢?

  (以下各節句一直到第四十節,是耶穌與巴拉陀辯論的紀錄,耶穌堅持一切生命是由上帝分別創造的,不是由單細包進化而來。)

  41 Now, Vidyapati, wisest of the Indian sages, chief of temple Kapavistu, heard Barata speak to Jesus of the origin of man, and heard the answer of the Hebrew prophet, and he said,

  第四十一節:最睿智的高僧韋狄雅柏迪(Vidyapati),聽了巴拉陀對耶穌演說人的起源和耶穌的辯答之後,就說……

  42 You priests of Kapavistu, hear me speak: We stand to-day upon a crest of time. Six times ago a master soul was born who gave a glory light to man, and now a master sage stands here in temple Kapavistu.

  第四十二節:‘列拉卡彼華斯都的高僧們啊!請聽我一言:我們今天真是站在時代的顛峰了,六百年前,偉大的聖靈佛陀降世來照耀出人類覺醒之路,今天,我們又得見另一位偉大的聖者站在這裏卡彼華斯都大佛寺!’

  43 This Hebrew prophet is the rising star of wisdom, diefied. He brings to us a knowledge of the secrets things of God; and all the world will hear his words, will heed his words, and glorify his name.

  第四十三節:‘這位希伯來先知耶穌是新升起的智慧之星!他帶來了給我們許多上帝的奧秘,全世界將來都會聽聆他的開示,都會榮耀他:’

  44 You priests of temple Kapavistu, stay! be still and listen when he speaks; he is the Living Oracle of God.

  第四十四節:‘你們全寺的高僧啊 !應該人人靜聽他的講話。他真是上帝的活見證聖人啊 !’

  45 And all the priests gave thanks, and praised the Buddha of enlightenment.

  第四十五節:於是,所有的高僧都稱感謝,合掌齊安念佛,讚美啟悟的佛陀!

  第八部:‘禪修’(講耶穌在西藏學禪)(注一)

  CHAPTER 36 第三十六章

  IN Lassa of Tibet there was a master's temple, rich in manuscripts of ancient lore.

  第一節:西藏拉薩有一座雄偉的佛宮,藏有豐富的古代佛經及原稿。

  2 The Indian sage had read these manuscripts, and he revealed to Jesus many of the secret lessons they contained; but Jesus wished to read them for himself.

第二節:印度聖憎韋狄雅柏迪曾經去讀過這些古代佛經寶藏,他對耶穌提及這些古代佛典,耶穌就想自己去一讀這些古經。

  3 Now, Meng-ste, greatest sage of all the farther East, was in this temple of Tibet.

  第三節:那時候,極東(指中國)的最偉大的大喇嘛高僧聖者孟斯德住在西藏。

  4 The path across Emodus heights was difficult; but Jesus started on his way, and Vidyapati sent with him a trusted guide.

  第四節:越過喜馬拉雅山脈的伊莫特斯山峰(Emodus)是很艱難的旅程,但是,耶穌並不畏難,啟程前往,聖僧韋狄雅柏斯派有一個可靠的向導。

  5 And Vidyapati sent a message to Meng-ste, in which he told about the Hebrew sage, and spoke for him a welcome by the temple priests.

  第五節:同時,韋狄雅柏斯寫信給大喇嘛孟斯德向之介紹這位希伯來聖者耶穌,請其盛大歡迎。

  6 Now, after many days, and perils great, the guide and Jesus reached the Lassa temple in Tibet.

  第六節:經過多日的驚險長途跋涉,耶穌在向導領路之下,來到西藏拉薩佛宮。

  7 And Meng-ste opened wide the temple doors, and all the priests and masters gave a welcome to the Hebrew sage.

  第七節:聖僧大喇嘛孟斯德率領全寺僧人,大開宮門迎接耶穌。

  8 And Jesus had access to all the sacred manuscripts, and, with the help of Meng- ste, read them all.

  第八節:於是耶穌住在拉薩佛宮,獲得機會接近那些古代的神聖佛經原稿,在聖僧孟斯德的協助之下,耶穌得以能夠研讀這些佛經。

  9 And Meng-ste often talked with Jesus of the coming age, and of the sacred service best adapted to the people of the age.

  第九節:大喇嘛聖僧孟斯德時常為耶穌講解。

  10 In Lassa Jesus did not teach. When he finished all his studies in the temple schools he journeyed toward the West. In many villages he tarried for a time and taught.

  第十節:耶穌在拉薩沒有講道傳教,隻是研究學習佛經。

  第三十七章:第三節:耶穌從西藏來到拉荷(Lahore)取道前往波斯。

編輯於 2020-09-09

所有跟帖: 

謝謝Y兄分享!我是這樣看的,即使耶穌學過佛法,也不能證明佛法高於其它宗教;從另一方麵來說,如果耶穌沒學過佛法, -平等性- 給 平等性 發送悄悄話 平等性 的博客首頁 (309 bytes) () 02/28/2021 postreply 15:29:12

大謝Y兄!這些是真正的奇聞怪談,讀來特別有意思。摩門教裏,Jesus是到了美洲 -nearby- 給 nearby 發送悄悄話 nearby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8/2021 postreply 16:06:5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