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流中的小人物

來源: YMCK1025 2021-02-05 17:29:3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5881 bytes)
回答: 新照舊影(962)YMCK10252021-02-05 17:22:58

我想記住那個叫秦國鼎的小人物

 

--作者:言九林

 

19371029日早晨,一個叫秦國鼎的小人物,死在了四行倉庫斜對麵的馬路上。

 

他是被憤怒的民眾用拳腳棍棒當場打死的。

 

據《申報》19371031日、112日的兩篇報道,秦國鼎本是上海市中心區建設委員會建築師辦事處的一名技佐。當天早上,他與朋友段某途徑新閘路與溫州路的交界口。當時大批上海民眾正群集此處觀看四行堆棧我方奮鬥之孤軍,隔著蘇州河為堅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鼓舞助威。孰料忽有一二市民,竟因秦君身材短小,誤認秦君等為日本人。二人隻好拿出各自的職員證來自證清白。段某的職員證一直握在手裏,所以幸免於難。秦國鼎的職員證被民眾奪去傳觀,繼而不知去向,後續圍攏過來的民眾見秦拿不出證據,即予毆擊,於是一唱百和,巡捕亦無法製止立斃於棍棒交錯之下,情況之慘無以複加

 

98.jpg

 

稍後,上海市各界抗敵後援會調查出了秦國鼎的履曆。秦是遼寧人,曾留學德國學習建築。歸國後,因東北早已淪陷,不願回故鄉做日本人的順民,故留在了上海,對上海的市政建設有頗多貢獻,且因所受刺激較深,故與敵人常懷不共戴天之心

 

19331026日《申報》上的一篇題為《四省失陷影響東北 留外學生秦國鼎昨狼狽返國》的報道,可以證實上述履曆是準確的。

 

文章裏說,東北四省淪陷後,自費去海外留學的東北學子一應學費旅費均告斷絕,許多人不但學業無法繼續,連生存也成了問題。留德學生秦國鼎就是其中之一。秦現年二十二歲,東北遼陽人,早年卒業於東北大學,自費赴德留學,考入柏林大學習高等工業修習科,預定學期為八年,自九一八事變後,繼之以東北郵政封鎖,故秦之留德一應費用即告匱絕,勉力通過課外做工和向同學借貸維持了一段時間之後,秦已心力交瘁,隻好向中國駐德領事館請求救濟。領事館遂出資將其遣送回國。秦回國後無家可歸,隻好前往上海東北難民救濟會尋求幫助。因秦的留學專業與建築有關,該會前往中國建築師協會接洽,嚐試替秦找一份工作。

 

不過,這篇文章沒有說秦國鼎是建築學家童寯的弟子。他的留學之地,是童寯推薦的包豪斯(Bauhaus)設計學院。

 

99.jpg

 

在慈善組織辛未救濟會”1934110日公布的捐助者名單裏,也能找到秦國鼎的名字,他捐出了六件舊衣褲--此時距離他以東北難民的身份赤條條返回中國,還隻有兩個月。

 

100.jpg

 

1937年的國難太過沉重,幾乎無人討論死在四行倉庫對麵馬路上的小人物秦國鼎。所見有限,除了《申報》的簡短報道,似乎隻有《興華周刊》發了一篇短稿和一封來信。

 

短稿裏說,秦國鼎是一個忠厚老實、生活簡樸的人,也是一個很慘的人,他不但亡省,而且亡家,父母淪陷在東北,迄今無法聯係毫無音訊。淞滬戰事爆發後,秦參軍未果(可能與他身高不夠有關),平日除與杜重遠(抗日誌士)常有往來外,積極參加東北流亡同學活動。來信的作者是秦的一位東北同鄉何秀閣,平日裏時常聽聞秦的事跡卻無緣結識,結果卻在新聞裏獲悉秦被愛國群眾棍棒毆斃的慘事。他覺得愛國無罪,秦國鼎也無罪,於是,糾結萬分地在信裏發出了這犧牲的代價該向誰去討的天問。

 

101.jpg

 

《八佰》上映前後,看了許多關於淞滬會戰和四行孤軍的材料,也寫了幾篇回顧抗戰和紀念四行孤軍的稿子。這些稿子寫完,總不免想起秦國鼎--八十多年過去了,他的死和他那短暫的人生,就像一個不協調的音符,仍不適合出現在我所寫的任何一篇紀念淞滬會戰、紀念四行孤軍的文章中。

 

但秦國鼎的故事不是個案,何秀閣的來信裏說了很多他親身經曆的相似事件,上海市各界抗敵後援會也說這種事自抗戰以來已數見不鮮。秦國鼎是應該被記住的,也值得被記住,需要被記住。他的不幸死亡,也是抗戰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個組成部分很小,但如果沒有,抗戰史就算不上完整。不遺忘那些壯烈的犧牲,也不遺忘這難以名狀的悲哀,才能見到更完整的曆史麵相。

 

102.jpg

上海民眾群聚四行倉庫對岸為孤軍助威

 

 

轉自《史料搬運工》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