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的高考狀元,後來怎麽樣了?

來源: YMCK1025 2021-01-04 20:03:5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3525 bytes)
回答: 新照舊影(833)YMCK10252021-01-04 20:00:51

[轉帖]30多年前的高考狀元,後來怎麽樣了?

 

 文 | 田七喜

    

    生活就是一種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前段時間參加同學聚會,期間聊到了當年的高考第一名幹什麽去了。

    其中幾個同學用看笑話的語氣譏諷說:“當年他就是一個書呆子,隻知道做題,現在估計也混得不怎麽樣,你看連同學聚會也不敢參加。”

    當年那個高考第一名混得怎麽樣?似乎大家都在看他的笑話,好暗暗印證自己當年的選擇是對的,死讀書的人沒有好下場。

    現場沒有一個人知道,我出於好奇,在聚會結束之後偷偷打聽了一下。

    從大學畢業之後,他一路深造到了博士,現在已經是世界TOP3的一個投行高管,年薪幾百萬,接觸的都是最頂尖的名流人士,遠遠把當天聚會的同學甩出了八條街。

    原來他不是混得不好,而是根本不和我們在一個圈子,而當時一些同學想象他混得不好,現在看起來真是像一個笑話。

    

    似乎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某學渣成績不好,而某學霸成績很好,20年過去之後,學渣和學霸在一個招聘會上見麵,來參加麵試的,是當年的學霸,而麵試學霸的就是當年的學渣,學霸的前途和命運,都牢牢掌握在學渣的手裏麵。

    這個故事聽起來很爽,也迎合了很多當年學習不用功的人的心理。

    可是我們捫心自問一下,這樣的場景多嗎?

    真的不多,更多的是,因為高考、因為學曆,學霸們走上了人生巔峰,而學渣們隻能在社會的底層做最辛苦最基層的工作。

    學霸落魄、學渣逆襲,這樣的事情很多人都喜歡看,一旦發生就會成為新聞,就會引起轟動,因為他們喜歡看到別人被拉下神壇的感覺。

    於是,每年高考狀元出爐的時候,一片祝福聲中,總會出現一些酸溜溜的評論:

    狀元又怎麽樣?畢業了還不是要出來找工作,可能混得還不如小學畢業的呢。狀元都是高分低能的書呆子,到了社會上也不會吃香的,賺的還不如賣茶葉蛋的多。

    可是,那些高考狀元們到底過得怎麽樣?真的如他們所說,都混得很差嗎?

    還真的有人去調查了這件事情。

    

    在30多年前,佛山電視台曾經對一批高考狀元進行采訪,並製作了一期視頻,在當時引起轟動。

    05:32

    於是他們又想,這些人成為狀元之後,他們的人生發生了什麽改變?現在過得怎麽樣?

    30多年後,他們再一次找到了當年接受采訪的狀元們。

    他叫陳東,當年以900分的滿分成績成為當年的廣東省文科狀元,被北京大學錄取。

    

    ▲圖片來源於佛山電視台

    當時學校還專門為他辦了一期歡送會,他說,拿到狀元也沒有很興奮,因為他在高一的時候,就下定決心要考取文科的狀元。

    

    ▲圖片來源於佛山電視台

    如今,他已經是中山大學法院的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還是美國紐約大學法學院、英國卡迪夫大學法學院等國外高校的訪問學者。成了一代名師,著作等身。

    

    ▲圖片來源於佛山電視台

    另一位狀元譚誌佳,當年以總分第一的成績成為廣東高明區首個省狀元。

    

    ▲圖片來源於佛山電視台

    譚誌佳父母都是農民,每年收入不足三千元,家裏窮困潦倒,但他還是以驚人的毅力和智慧成為了一名省狀元,考入北大。

    

    ▲圖片來源於佛山電視台

    這麽多年過去了,譚誌佳已經是香港大學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拿到了博士學位,主要從事遺傳病理研究工作。

    

    ▲圖片來源於佛山電視台

    自己成功之後,他還加入同鄉會,為佛山付出和奉獻了很多。同時,他還是政協委員,致力為家鄉的發展出謀劃策。

    不隻是他們,還有很多關於高考狀元的報道。

    河南省的文科狀元張磊,以當年文科第一名的成績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並進入耶魯大學深造。

    

    現在他已經是耶魯大學建校315年來的首位中國校董。

    

    還有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是陽泉市高考狀元;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是宿遷市高考狀元;

    

    豌豆莢創始人王俊煜是廣東省高考狀元;

    

    中國最牛基金經理王亞偉是安徽省高考狀元;

    

    著名作家劉震雲是河南省高考狀元;

    

    著名詞人林夕是香港高考狀元;

    

    據一份對1977年至1986年高考狀元的職業統計,他們中有些已經是:

    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副總工、中青在線總經理、軟銀中國合夥人、南京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美國長島大學教授等等。

    

    為什麽這些高考狀元們隻要自身不出問題,大概率不會混得太差?

    因為很多東西是相通的。

    能夠當上狀元的人,他們的吃苦能力、抗壓能力,學習能力遠遠超過普通人,而這些能力,又是能夠促使他們繼續成功的原因。

    退一萬步講,即使他們不去從商從政,做文史類的工作或者教育類的工作,也是如魚得水。

    而且,高考狀元是從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考入名校。有了名校的背景,他們的人生起點,從那時起就比普通人高出一大截,早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狀元中,大部分人不一定成為了首富或者是某個行業最有錢的人。

    但他們大多數都在各自的領域內不斷探索,尋找一種讓自己覺得有意義的活法。

    

    寫了那麽多高考狀元混得好的,那麽也會有混得不好的嗎?

    當然有。

    四川嶽池縣的張非,2002年考入複旦大學,覺得不滿意就沒有去讀。

    次年重新高考,成了縣狀元,被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錄取。

    

    但進入北大後,張非因沉迷於網絡遊戲,導致7門必修課不及格,被迫退學。

    複讀三個月後,張非再度成為南充市理科狀元,考入清華大學。

    但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2006年,因掛科太多,張非又被清華勸退。

    

    2007年,張非改名張空穀,再一次參加高考,又考入了清華的校門。

    這一次,張空穀終於在大家的幫助下,磕磕絆絆地完成了大學的學業,拿到了畢業證。

    而後,他的人生發展得不怎麽順利,考研失敗後,就銷聲匿跡了。

    佛山高考狀元宋霆有句話說得很好:

    建議‘高考狀元’們,在暑假好好享受這個榮耀,但是在入大學以後就將分數忘記,不斷地去看將來。因為這個已經是過去的事情,其實未來沒有太多人去關注你是不是‘狀元’。

    不是讀書時成績好的人,到了社會就一定也能成為人才,更不是成績不好的人,就注定什麽都幹不好。

    人生的意義在於整個過程,而不是某一個階段,某個瞬間。

    某一階段的成就,隻能代表那一階段的努力,如果躺在過去的成績上睡大覺,那麽,即便是高考狀元,也不過是夢幻泡影。

    畢竟,人們關心的隻會是“你是誰”,而不是“你曾經是誰”。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大考,但人生遠遠不止高考這一場考試。

    況且,考試的目的並不在於考本身,而是通過篩選,讓優秀的人才進入更高的平台,學有所成,為社會創造價值。

    之後的每一步,都不比考試輕鬆。

    要想成為真正的人才,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曾經的一切,無論是榮耀,還是失敗。

    還記得那個從農村走出來,到穀歌辦公室上班的女孩嗎?

    她叫孫玲,2009年高考失利,隻好到工廠流水線上打工。

    

    後來,她意識到這樣下去毫無前途,於是通過自考拿到了深大的畢業證書和學位,2011 年進入IT行業,成了一名程序員。

    2017年10月,孫玲成功申請到了美國的一所學校,利用八九個月學完一些在校課程之後,拿到了EPAM Systems公司的一個offer,作為vendor在穀歌辦公室上班。

    

    孫玲沒有在高考中取得成功,但她憑借不懈的努力,改寫了自己原本已成定局的人生。

    米蘭·昆德拉說,生活就是一種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命運不會因為你是高考狀元而格外厚待你,也不會因為你曾高考失利而斷絕你的一切機會。

    放棄努力的狀元,終究會泯然於眾人,堅持努力的普通人,也能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但千萬不要因為某個狀元的失敗就認為讀書無用、努力無用。

    這個時代最有毒的謊言,就是否認努力的價值。

    事實上,在任何階段、任何領域,努力奮鬥都不會過時。

    請相信,高處的風景,是低處仰望的人永遠也見識不到的。

    不斷挑戰自己,從一個高峰往另一個高峰攀登的過程,真的很爽。

-------------------------------------------------------------------------------------------------------------------------

[轉帖]“高學曆,低就業”已經到來?

 

據媒體報道,去年11月,浙江大學三位作者發表的一篇論文利用2017年智聯招聘網站上約2萬份簡曆和同期1.6萬個招聘崗位作為樣本進行研究,認為過度教育普遍存在,並且帶來了薪酬懲罰。約一半的求職者學曆相對工作要求高出兩年或以上,他們獲得的薪酬比與自身水平相符崗位的薪酬低5.1%。

    

    而與此同時,我國2021年研究生報考人數達到377萬,比去年增加36萬。根據有關部門發布的信息,2021年的研究生招生規模也將再創新高。2020年,我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超過100萬,博士研究生招生超過10萬。

    過度教育、薪酬懲罰、學曆貶值、考研熱升溫……這些概念貌似矛盾,但卻因“學曆導向”而得到“完美”的統一:越是因為學曆貶值,越要追逐高學曆,因為沒有高學曆,連就業的門也摸不到;而追逐高學曆,以學曆為導向辦學,必然帶來過度教育、進一步的學曆貶值。在筆者看來,如果我國發展教育,不擺脫學曆導向,過度教育問題,就會長期存在,而圍繞提升學曆的“內卷”競爭,也難以降溫。

    在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時代後,繼續以學曆為導向辦學,必然會出現高職擴招、專升本擴招、研究生擴招、博士擴招。所有學生完成高考競爭後,還要投入考研競爭,而在考研競爭結束後,不可避免地卷入讀博競爭。讀完博士,從事的工作可能就是之前研究生或本科生就能勝任的工作。出現這種局麵,無疑就是教育浪費和人才浪費。

    

    怎麽扭轉辦學的學曆導向?首先,必須消除按學曆層次高低評價學校辦學水平的精英教育觀。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必須有與普及化時代相適應的教育觀。我國高職院校一心想升本,升本後的地方本科院校一心想舉辦研究生教育,舉辦研究生教育的學校不重視本科教育,這些都源於“學曆層次代表辦學水平”的教育觀念。高職院校不管怎麽辦學,永遠低於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如不發展研究生教育,就抬不起頭,導致學校不安於自身的辦學定位,追逐提高學曆層次。

    在美國,很多文理學院一直堅持舉辦本科教育,根本不發展研究生教育,這些學校的本科教學質量有的甚至超過綜合性大學,可在我國,這類學院就很難得到認可,因為“辦學層次不高”。不轉變“辦學層次代表辦學水平”的觀念,我國的高等教育結構就會與社會的需求嚴重脫節。接下來,我國很多地方本科院校,都將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這會嚴重影響對本科教育的投入,還導致研究生教育充滿泡沫,加快學曆的貶值。我國研究生教育要擴招,目前看來,難度和阻力都不大,一方麵,地方本科院校有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的辦學追求,另一方麵,讀完本科就業難的學生,也想繼續讀研提高學曆層次。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

    其次,各級各類學校,要給受教育者這一段教育應該給受教育者的高質量教育。這一點,我國各級各類學校並沒有做到。高中教育給學生的是應試教育,並沒有給學生完整的高中教育,高中畢業生能考出不錯的考分,但是在興趣、創造力和好奇心方麵,卻嚴重缺失。大學本科教育,在很多地方本科院校,變為高中應試教育的繼續,這些學校組織學生考研,圍繞考研科目進行教學,而在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學校存在“重學術研究,輕教育教學”,本科教學被邊緣化的問題,這使本科教育質量普遍不高,本科畢業生缺乏就業競爭力,把考研作為重要甚至唯一的出路。

    教育對於社會發展最為重要的貢獻,是培養人才。以學曆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是通過“教育”給學生一個“學曆身份”,而非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這不但會加快學曆的貶值,也耗費全社會的資源,用在對社會發展並無多大進步意義的學曆爭奪中。學生們把很多時間、精力用在提升學曆中,這一過程如果能提高能力和素質,還值得,如果伴隨提升學曆的過程,是無休止刷題、厭倦學習、混文憑、就業競爭力下降,就值得全社會反思並調整了。誰都不希望,現在是大學畢業就失業,不久的將來是“研究生畢業就失業”,以及普遍的“高學曆,低就業”。
 

所有跟帖: 

有些人不單是貧窮 -七彩奶油- 給 七彩奶油 發送悄悄話 (161 bytes) () 01/04/2021 postreply 21:17:3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