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YMCK1025 2020-12-20 10:14:1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841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YMCK1025 ] 在 2020-12-20 12:00:27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回答: 其實七彩奶油2020-12-20 09:39:22

丁東:悼念黃宗英(附:黃宗英先生逝世)

 

 丁邢 丁東小群

 

黃宗英是著名的表演藝術家兼報告文學家,今天在上海與世長辭,享年95歲。我不僅是她的觀眾和讀者,和她也有直接交往。在她逝世之際,略作追述,以誌哀思。

我家原住北京三不老胡同一號院。馮亦代、鄭海天、程廼欣(一周前剛剛去世,享年91歲)、徐城北、葉稚珊、北島、王炎等作家、學者都曾在這個院裏居住,這些人雖然年齡各異,供職單位不同,因為都是人文知識分子,所以互有交往。我妹妹丁寧大學畢業,想到文化機構求職,馮亦代幫助她實現了自己的願望。1990年代初我和馮亦代走動不少。

1993年,馮亦代和黃宗英結婚,搬到小西天居住。小西天是馮老女兒的宿舍,離三不老胡同大約兩公裏。逢年過節,我們到小西天看望馮老,小群係列采訪右派,請馮老做了口述回憶。這樣,我們也就認識了黃宗英。

 

 

 

我到小西天拜望馮亦代和黃宗英

 

2001年,周海嬰出版了回憶錄《我與魯迅七十年》。其中談到“1957年,毛主席曾前往上海小住,依照慣例請幾位老鄉聊聊,據說有周穀城等人。羅稷南先生也是湖南老友,參加了座談。大家都知道此時正值‘反右’,談話的內容必然涉及到對文化人在運動中處境的估計。羅稷南老先生抽個空隙,向毛主席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疑問:要是今天魯迅還活著,他可能會怎樣?這是一個懸浮在半空中的大膽的假設題,具有潛在的威脅性。其他文化界朋友若有同感,絕不敢如此冒昧,羅先生卻直率地講了出來。不料毛主席對此卻十分認真,沉思了片刻,回答說:以我的估計,(魯迅)要麽是關在牢裏還是要寫,要麽他識大體不做聲。一個近乎懸念的詢問,得到的竟是如此嚴峻的回答。羅稷南先生頓時驚出一身冷汗,不敢再做聲。他把這事埋在心裏,對誰也不透露。一直到羅老先生病重,覺得很有必要把幾十年前的這段秘密對話公開於世,不該帶進棺材,遂向一位信得過的學生全盤托出。”周海嬰還說:“我是在1996年應邀參加巴人(王任叔)研討會時,這位親聆羅老先生講述的朋友告訴我這件事的。那是在一個旅館房間裏,同時在場的另有一位老專家。由於這段對話屬於孤證,又事關重大,我撰寫之後又抽掉。幸而在今年7月拜訪了王元化先生,王先生告訴我應當可以披露,此事的公開不致於對兩位偉人會產生什麽影響,況且王元化先生告訴我:他也聽說過這件事情。”周海嬰講述,口氣不是十分肯定。一是因為當事人羅稷南已經去世;二是周海嬰雖然見過羅稷南,卻不是直接聽他所述,而是聽別人轉述。幸好有王元化作旁證。
   此事的真偽引起學界爭議。我認為,說有易,說無難。關鍵是要有證據。
  這時,羅稷南的侄子陳焜給周海嬰寫了一封信,登在《北京觀察》上,說伯父生前曾經給他講過這件事。我設法與定居美國的陳先生通了郵件,請他為山東畫報出版社《老照片》寫一篇《我的伯父羅稷南》。他很快寫好此文,發在《老照片》24輯上。文中談到,“1960年,我從北大回上海,在伯父家養病住了幾個月,聽伯父講過那次接見的情況。他說,毛主席進來坐定以後,有人遞了一張在座人士的名單給他。毛主席看了名單,就挑了伯父第一個和他談話。他們先談了一段他們1933年在瑞金相見的事,毛主席又謝謝伯父翻譯了《馬克思傳》,說他為中國人民做了一件好事。後來毛主席問伯父有沒有問題,伯父想了一下就問,如果魯迅現在還活著會怎麽樣﹖毛主席沒有馬上回答。他也想了一下以後才說,如果魯迅現在還活著,他大概不是關在牢裏,就是不說話了。”這篇文章訂正了羅稷南是雲南人而非湖南人。

  接著,我又聽陳明遠說,還有更重要的證人她就是黃宗英,毛羅對話時她在場。於是,我到小西天拜訪黃宗英,請她為《老照片》寫一篇文章,說明當年的見聞。那天她談笑風生。但是否撰寫文章,在猶豫之中。不久,李銳、李普、戴煌、鍾沛璋等先生都希望黃宗英能夠出來作證,通過黃宗江轉達建議。陳明遠為此多次去黃宗英,建議她動筆。黃宗英最初想以口述方式,讓陳明遠代筆。陳明遠說,這件事很重要,還是親筆撰寫為好。最後,黃宗英寫成了《我親聆毛澤東羅稷南對話》一文,在《炎黃春秋》、《南方周末》、《文匯讀書周報》同時發表。我雖然未能為《老照片》約到此稿,但從其他媒體讀到,也很欣慰。

 

黃宗英在文章說:那天,毛主席和在座各位似乎都熟悉。

他興致勃勃地談起王人美的父親是自己的老師,並問起演《漁光曲》的電影演員王人美來了沒有?有人答:演員王人美今天沒來,女作家王元美來了。元美忙站起來說:“毛主席,我是不是來錯了?”毛主席大笑說:“沒錯沒錯,歡迎女作家王元美同誌。”人們有跟著鼓掌的。毛主席放下手中的黑折扇查看手中的一份與會者名單,點點頭說:“噢,你的先生是話劇《清宮外史》的大導演楊村彬。他可好啊?”元美笑答:“好,好,謝謝,謝謝。”毛主席對照名單掃視會場,欣喜地發現了羅稷南,羅稷南迎上一步與主席握手,就像久別重逢的老朋友。他倆一個湘音一個滇腔,我聽出有“蘇區一別”的意思。我又見主席興致勃勃地問:“你現在怎麽樣啊?”羅稷南答:“現在……主席,我常常琢磨一個問題,要是魯迅今天還活著,他會怎麽樣?”我的心猛地一激靈,啊,若閃電馳過,空氣頓時也仿佛凝固了。這問題,文藝人二三知己談心時早就悄悄嘀咕過,“反胡風”時嘀咕的人更多了,可又有哪個人敢公開提出?還敢當著毛主席的麵在“反右”的節骨眼上提出?我手心冒汗了,天曉得將會發生什麽,我尖起耳朵傾聽:“魯迅麽——”毛主席不過微微動了動身子,爽朗地答道:“要麽被關在牢裏繼續寫他的,要麽一句話也不說。”

 

 

  黃宗英這篇文章證明:毛羅對話,確有其事!

 

  這篇文章雖短,份量卻很重。黃宗英一生作品很多,我家存有她的文集四卷。黃宗英的正義感和曆史責任感並非僅此一例。1980年代,全國報告文學獎評選,遇羅錦受到人為排斥,她公開提出自己作品的獎金和遇羅錦分享,也是當時一段佳話。

 

黃宗英千古!

 

 

黃宗英先生逝世

 

 

電影表演藝術家,作家、編劇,黃宗英先生於今晨(2020年12月14日)三點二十八分謝世,享年九十五歲,特此哀悼。

黃宗英先生出生於1925年,自小她就對戲劇、京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也為她之後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好景不長,父親因病離世,他們的母親隻好帶著他們兄妹幾個去天津投奔其他親戚。

直至到1941年,她的人生開始發生了轉變,當時她的哥哥邀請她到上海,到了上海之後,在黃佐臨主持的上海職業劇團打雜,很快便在一場名叫《蛻變》中出現在公眾的視野,從此走上戲台。隨後在上海職業劇團、同華劇社、北平南北劇社任演員,因出演《甜姐兒》等青春劇,走紅了上海灘,從而之後她的人生開了掛一樣,所向披靡。在1942年的時候南北劇社社長程述堯被她的才華所征服,於是主動邀請她加入到劇團工作。在這個劇團工作中,她迎來了自己第一場婚姻。

 

二、情感曆程

在加入到南北劇社團中這一年,17歲的黃宗英遇到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對方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音樂指揮家郭元彤,當時兩個人的愛情真可謂是一見鍾情,他是黃宗英的初戀,她十分愛他、尊敬他,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他們兩人便牽手簽訂了終身,並向對方許諾一生的承諾,就在黃宗英以為自己獲得了渴望已久的幸福時光的時候,卻萬萬未料到噩夢突如其來,就在兩個人結婚十八天後,就發生了一場令人難以接受的悲劇,她的丈夫突發心髒病去世。

當時所有人都十分擔心這位剛剛事業才起步,剛剛才開始享受美好生活的女人,然而一切事物在死亡麵前都是那麽的蒼白無力。黃宗江害怕自己的妹妹傷心過度,做出不好的事情,於是就拜托自己的好朋友程述堯去照顧妹妹。

在程述堯的心中是十分欣賞黃宗華的才能,然而在照顧之中,他由對黃宗英的欣賞變成了愛慕之情,而且程述堯是一位標準的高富帥。

 

 

這一照顧就長達四年之久,彼此雙方對各自的才華都讚賞有加,再加上四年的朝夕相伴,他們很快就步入到婚姻中,然而對於這場婚姻究竟是愛多還是陪伴與習慣的驅使而成呢?沒有人知道答案,隻有時間能夠證明。

在1947年夏季,黃宗英受到陳鯉庭導演的邀請去上海拍攝電影,在此次拍攝過程中,她與劇中的一位角色因戲而生情。雖然當時黃宗英與程述堯結婚一年多了,但是卻終究沒有走到最後。

與黃宗英搭戲的這名演員名叫趙丹,他畢業於藝術院校,對於眼前這個從畫中走出來的美麗佳人他情不自禁,即使知道她已經結婚了,但是仍然卻停止不了對她的喜歡,後來黃宗英察覺到對方對自己的喜歡之後,沒有礙於世俗的眼光選擇逃避,而是選擇勇敢地回應他的感情,最終可想而知,她放棄了與程述堯的婚姻,投入到了趙丹的懷抱。

 

她這一選擇對當時的社會而言可謂是驚世駭俗,並且還遭受到業內對他們之間的指指點點,然而時間是最好的證明,她在采訪中說到自己從來不後悔這個決定,因為他們兩個人誌趣相投,並且這是自己所渴望已久的幸福生活,這場婚姻長達32年,直到1980年,趙丹因癌症去世

丈夫的離開對黃宗英來說是一次沉重的打擊,此時的已經有55歲的黃宗英正走向人生的黃昏路口,可沒想到卻出現這場變故。

有人問此時的她是帶著對丈夫的思念獨自過完後半生,還是說若有良人出現選擇再一次的攜手共度呢?

命運對待黃宗英還是非常好的,在她68歲的時候與馮亦代相遇了。

對於他們之間走到一起,有人猜測皆源於他之前與黃宗英有過幾麵之緣,黃宗英除了喜歡表演之外,還喜歡寫一些文學作品,1978年的她所寫了著作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當時馮亦代是中國劇作協會的成員之一,在寫作之上,他們兩人有著相同的興趣與愛好,後來也時常的通過書信往來,所以說他們能走到一起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直到2005年馮亦代以80歲高齡去世,黃宗英婚姻之路也落下了帷幕,從此之後的她開始醉心於寫作。

黃宗英此生情感可謂是一波三折,從花季之初承受難以承受之重,到中年曆事揮淚告別幸福,再到晚年黃昏之戀,短短的一生讓她過得如此的精彩。

 

曾有記者對她采訪說:你對自己的感情是否會感到悲傷呢,那個時候黃宗英已經93歲了,但是她的眼中還是閃爍著自信的光芒,說著依然期待著愛情。雖然她在愛情上一波三折,但是在事業上卻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總而言之,我們應該向黃宗英一樣,對生活、對愛情充滿希望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