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美國大選最深的“恐怖事件”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
2011年11月20日,在利比亞蘇爾特,卡紮菲被反對派士兵羞辱致死。
死之前,5名保鏢架著受重傷的老卡,跌跌撞撞躲進兩個水泥管裏。圍攏過來的反對派士兵一頓突突,先將5名保鏢逐一擊斃,然後把卡紮菲從水泥管裏拖出來。他們對著這位前國家領導人的臉練拳擊,接著將他仍上了一輛吉普車後備箱。
士兵們揮舞著槍支,大喊大叫,臉上全是蔑視和殺氣。卡紮菲茫然地問道:“我對你們做了什麽?”話音剛落,槍聲響起,他的胃部和頭部被子彈擊穿。統治了利比亞42年之久的男人,就此屈辱喪命。
英國《每日郵報》寫道,卡紮菲“像隻老鼠一樣被堵在陰溝裏,求人們放他一條生路”。
利比亞地處北非,北臨地中海,東接埃及和蘇丹,南部堵著撒哈拉大沙漠,西邊則是阿爾及利亞。國土麵積176萬平方公裏,人口隻有630多萬。
這塊地原屬奧斯曼帝國。1912年,意土戰爭後,成為意大利的殖民地。二戰時,又被英法控製。二戰結束後,聯合國代管了一段時間。1951年,親美的伊德裏斯一世建立新王朝,同時宣布利比亞獨立。
1969年,年僅27歲的軍官卡紮菲發動政變,以不流血的環保方式,推翻了腐朽的伊德裏斯封建王朝,建立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
卡紮菲運氣不錯,將美國人控製的油田奪回時,剛好碰上1970年代石油價格暴漲,利比亞人均GDP很快突破11000美元,一度成為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卡紮菲富了之後,野心膨脹,不知天高地厚,一會想領導阿拉伯聯盟,一會又想爭當非洲老大,一會寫小說,一會又強行安利由他的個人語錄拚湊的《綠皮書》,十分嘚瑟。
與此同時,他策劃多次恐怖襲擊,得罪美英法,鬧最大的一次為1988年12月22日的洛比克空難,造成航班上259人死亡,地麵11名居民死於非命。
美英法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後快。1986年,裏根發動“草原烈火”和“黃金峽穀”行動,摧毀利比亞多處軍事基地和卡紮菲本人住處,老卡命硬躲過轟炸,但他年僅4歲的養女卻在轟炸中不幸喪命。
得罪西方國家也就算了,這貨還開罪中國,在中國台灣、中非合作和中巴關係等問題上屢屢作妖。
由於受不了西方國家長期的經濟製裁,2003年起,卡紮菲采取了一些軟化外交措施。美國國務卿賴斯到訪利比亞,他一臉賤嗖嗖地喊,“我親愛的非洲黑姑娘”。
不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卡紮菲一方麵玩柔性外交,一方麵又時不時粗魯地懟一懟西方國家。那些相信他“重新做人”的西方統治者,經常尬得不願承認認識他。
2009年,聯合國大會,老卡同誌表演了一段長達94分鍾的脫口秀,當場手撕《聯合國憲章》,咆哮“恐怖組織”聯合國,大有跟全世界為敵的架勢。
這次唾沫星子亂飛的演講,他唯一讚美了“非洲之子”奧巴馬,宣稱他應該永遠執掌美國。奧巴馬當時正在現場,尬得不敢出會議廳,恨不得找個地漏鑽進去。
2011年,卡紮菲的統治到了山窮水盡之時,利比亞國內反對派紛紛起義反抗。
與卡紮菲結下梁子的國際勢力,抓住良機群起而攻之,阿拉伯聯盟、聯合國,美英法為代表的北約,乃至駐守在國外的利比亞外交官,都參與到反卡紮菲政權的偉大征程中。
最終,失道寡助的卡紮菲,被打得躲進了下水道水泥管。他死後,屍體被擺放在一輛車子頂部,滿大街巡遊。接著,他和他的第五子穆塔西姆的殘軀,又被運抵米蘇拉塔市一處菜市場冷藏庫,繼續展覽了四天。
在他血跡斑斑的屍體前,臉上掛著笑容的利比亞人民,比剪刀手拍照留念,像是獵獲了什麽猛獸。
2011年的利比亞戰爭,雖然卡紮菲輸得很慘,但過程並沒有想象中那麽順利。
這年2月,在利比亞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反對派組成“全國過渡委員會”。隨後,聯合國凍結卡紮菲海外資產,授權成員國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
3月,雙方正式開打。起初,卡紮菲政府軍打得非常凶猛,一盤散沙的反對派叛軍毫無招架之力。
3月19日,法國率先起用部署於地中海的軍艦,向卡紮菲政府軍發射威力強悍的導彈。
之後,由美國、英國、比利時和卡塔爾等國組成的聯合軍,開啟第二波猛烈的攻擊。其中,美軍出動王牌B2隱形轟炸機,重挫政府軍防空係統。
截止3月26日,聯合國軍一共發動了6輪聲勢浩大的空襲。借助這幾波外援,反政府軍連奪四城,一度逼近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裏。
但到了3月29日,戰況反轉,政府軍奮起進攻,重挫反政府軍,先後奪回了兩座石油城。
反政府軍不經打,吃了敗仗後慌得一批,懦弱地與卡紮菲談“停火條件”。
就在此時,由於國會激烈反對,美國突然宣布退出利比亞空襲。
屋漏偏逢連夜雨,北約又莫名其妙誤炸了反政府軍,打死至少10人。
戰鬥不給力,內訌滋生,利比亞反對派指責北約行動不力,雙方一度鬧得快要離婚。
到了4月,戰爭進入僵持階段,聯合國軍如果再不加大火力,或者改變參戰方式,反政府軍很可能一敗塗地。
4月8日,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裏,收到一封來自親密心腹西德尼·布魯門多的郵件。看完後,她不假思索轉發給了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傑克·沙利文。在這封郵件中,她第一次正式提議“給反對派提供武器”。
此時的希拉裏做夢也不會料到,這個提議會將她拽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政鬥,進而摧毀她心心念念的總統夢。
當時提出“給反對派提供武器”,希拉裏的理由非常充分。
利比亞反對派陣營,混入了各種稀奇古怪的極端組織,其中包括令人膽寒的“伊斯蘭國”。以美英法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敢貿然向反對派直接提供武器,原因就是害怕武器會落入這些極端組織之手。
但是,當戰爭進入僵持階段,希拉裏注意到,卡塔爾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實際早已在向利比亞的“伊斯蘭國”提供武器。美國如果不適度加強反對派中的穆斯林溫和派和世俗派的實力,將來即使卡紮菲下台,利比亞也很可能落入極端組織的口袋。
希拉裏費了一番口舌,奧巴馬最終簽署了允許向部分反政府軍出售尖端武器的法令,其中包括軍用悍馬車、反炮兵雷達和戰防炮。
有了美國的先進武器,反政府軍如虎添翼,8月15日,成功奪取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裏,延續了42年之久卡的紮菲政權正式翻篇。
希拉裏為此激動不已,感覺自己頭頂冒著神光。心腹西德尼·布魯門多摸透了她好大喜功的心思,發郵件表示祝賀,起一標題:“你的後卡紮菲時代”。
布魯門多還向她建議,“即使在度假路上你也要出現在鏡頭前。你必須在這個時刻留下曆史印記”。他的意思是,推翻卡紮菲政權堪稱一項彪炳史冊的偉大成就,可作為贏得下一屆總統大選的資本。
蘇利文也向希拉裏提了個建議,讓她找筆杆子盡快發表一篇評論文章,總結下這場戰爭,順便提出“希拉裏主義”。
那段時間,希拉裏紅光滿麵春風得意,連臉上的褶子都在狂笑。
但她怎麽也想不到,殺死卡紮菲隻是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而已。
卡紮菲死後,利比亞的反對派相互殘殺,整個國家陷入慘烈的內戰。當初推翻卡紮菲政權的美英法等國,就像小孩往糞坑裏仍炮仗,濺起一片狼藉後,卻沒有提出有力的重建舉措。
2012年9月11日,一群不明身份的武裝分子,突然襲擊美國駐班加西領事館和中情局基地,外交大使約翰·史蒂文斯、通訊官肖恩·史密斯,以及兩名前海豹突擊隊成員泰隆·伍茲和格倫·多爾蒂,不幸身亡。
這就是造成四名美國人喪生的“班加西事件”,被媒體形容為第二次“911”。
消息傳至國內,希拉裏和奧巴馬成為眾矢之的。尤其希拉裏,沒來得及炫耀“曆史功績”,一下子變身人人喊打的“曆史罪人”。
班加西,利比亞第二大城市,反對派大本營,“革命的搖籃”。但戰爭結束後,反對派解散分裂,相互攻擊打鬥,這兒也就成了最為混亂的是非之地。
其中不少反對派來自昔蘭尼加周邊地區,他們幻想以班加西為首都,打造一個獨立國家,與的黎波裏為首都的中央政府對抗。
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分裂局勢?
這要上溯到奧斯曼帝國時期。當時的利比亞,被蘇丹們劃分成三個省:以的黎波裏為中心的的黎波裏塔尼亞,以班加西為中心的昔蘭尼加,以及西南沙漠地帶的費讚。
利比亞獨立後,劃出二十多個省,但奧斯曼帝國時期劃分的三省傳統沒有消失,這為分裂埋下了種子。
卡紮菲政權倒台後,原本扛大旗的組織叫國民代表大會,戰爭結束第三年,他們通過選舉主導了局勢,占據首都的黎波裏,自稱唯一合法政府。
但一個叫“利比亞黎明”的組織,不滿權力分配結果,於是發動軍事政變,占領的黎波裏,重新扶持國民議會,坐山為王。
“利比亞黎明”民兵
被趕出首都的國民代表大會,無奈遷移到東部的圖卜魯格。
自此,利比亞形成東西兩大陣營對抗的局麵。
多年打打殺殺、分分合合,如今的利比亞境內,形成了以東部班加西為中心的國民代表大會國民軍,和以西部的黎波裏為中心的民族團結政府。
目前,民族團結政府,得美、英、土耳其和聯合國支持。國民代表大會國民軍,則由俄羅斯、沙特、埃及暗中資助。
利比亞經年不息的內戰,製造了無數破碎的家庭,以及200萬流離失所的難民。
混亂不堪的局麵,也讓利比亞成為極端恐怖組織的溫床。2012年7月,中情局發布相關報告,題目就叫“利比亞:基地組織建立的避難所”。
這些組織,趁著各派分裂廝殺之際,悄悄滲透而入,一個個茁壯成長,其中不少掌握了西方國家輸入的先進武器。
2012年發生的“班加西事件”,正是由伊斯蘭激進分子策劃組織。現場參與襲擊的武裝人員,大約125人左右,手裏拿著AK-47、美製手榴彈、RPG火箭筒……火力極其猛烈。
利比亞軍警檢查被燒毀的美國領事館
襲擊自當地晚上9點40分左右開始。起初,他們看起來像一群搶劫犯,強行闖入領事館,一邊破壞室內設施,一邊拿走喜歡的東西。一個年輕人帶走了一台Xbox遊戲機,另一個人偷走了一個西裝包。
爾後,他們開始縱火。期間,美國領事館官員沒有開過槍。史蒂文斯和肖恩·史密斯躲進一處密室裏避難,被大火引起的濃煙窒息而亡。
一個小時後,駐紮在班加西的中情局人員趕來援助,並向暴徒開了第一槍。混亂中,他們找到肖恩·史密斯的屍體,卻沒能找到史蒂文斯。隨後,所有幸存的美國人,撤退至附近一處中央情報的附屬機構。
午夜時分,尾隨而至的恐怖分子,發動了第二波襲擊。這一次,他們用上了帶來的輕武器和火箭筒,雙方爆發了激烈的交火。
三個小時的激戰後,美方終於迎來從的黎波裏飛過來的中情局和利比亞民兵組成的援軍。他們抵達時,已經淩晨5點。他們爬上樓頂,向恐怖分子射擊,以抵擋進攻。
大約淩晨5點15分左右,襲擊者重新組織,發起了新一波更為猛烈的攻擊。這一次,他們使用迫擊炮,一共發射了五發炮彈,其中三發擊中主樓屋頂。多名中情局成員受傷,前海豹突擊隊成員泰隆·伍茲和格倫·多爾蒂,不幸被炮彈擊中身亡。
5枚迫擊炮打完後,襲擊者再沒有發起更凶猛的攻擊。幸存下來而驚慌失措的美國人,最終由當地民兵護送至機場,順利逃生。
這場激戰名為恐怖襲擊,但與一場小型戰役無異,過程驚心動魄且傷亡慘重。
但對萬裏之遙的希拉裏而言,這場戰役卻隻是開了一個頭,接下來,她和民主黨將麵臨輿論、司法和良心的審判,激烈程度不亞於一場熱戰。
要講清楚這次恐怖襲擊,首先要搞清楚,反卡紮菲政權的鬥爭結束了,為什麽美方的中情局和大使,還要待在危險的利比亞?
我們前麵說過,在希拉裏的主導下,美國曾向利比亞反對派輸出過大量武器。但早在2011年3月,一些西方國家的反恐官員就擔心武器會落入伊斯蘭激進分子之手。
所以戰爭開始數月後,美國中情局就著手在班加西建立了一處秘密基地,並派駐反恐精英,負責指導反政府武裝使用武器。
出於類似的目的,約翰·史蒂文斯大使於2011年3月來到利比亞,承擔與反對派武裝力量溝通聯絡的任務。
卡紮菲垮台後,中情局和美國國務院,受命追蹤並收回戰爭期間遺留下的泛濫成災的武器,尤其是像RGP火箭筒和化學武器,並協助建立新的情報網絡。
但“班加西事件”發生後,多份匿名線報卻一再指出,中情局在班加西的任務,主要是遮掩從利比亞走私武器給敘利亞反阿薩德叛軍。因為美國也在敘利亞玩“顛覆政權”的遊戲。
一名美國前國防部高級情報員告訴調查記者西莫·赫許:“國務院設在班加西的臨時據點唯一的任務,就是替武器走私提供掩護,除此外沒有別的。”
換句話說,這些人不是去收武器而是去賣武器。如果屬實,那事情性質就完全變了,而且涉嫌違法。
當然,這個猜疑,很快就被美國眾議院情報特別委員會否決了。在國會聽證會上,史蒂文斯的副官格裏格裏·希克斯也否認了這個猜疑。
好吧,既然有正當的理由待在班加西,也知道班加西混亂不堪,那為何不加強安保力量呢?這是否涉嫌瀆職?
早在這次襲擊之前,美國國務院設立的班加領事館(其實是個臨時據點)就曾於2012年4月、6月遭遇過恐怖襲擊,隻是沒有造成人員傷亡。6月份那次,領事館大門牆壁被炸出了一個大洞。
另外,聯合國特使隊、紅十字會、突尼斯、英國駐班加西領事館,也都曾遭遇過襲擊,因為預感到危險,英國、紅十字會先後撤出了所有工作人員。
在“班加西事件”發生當日,領事館內的安全警衛,發現一名穿著利比亞警服的男子在附近拍照。警衛把這人扣留了一個小時。
在這次事件中死去的肖恩·史密斯,也注意到了這名男子,猜測他在勘察地形。他當天中午給朋友發了一則短信:“希望我們能活過今晚,剛剛發現一名當地治安警察用手機拍攝我們的據點。”
沒想到,一語成讖。
史蒂文斯大使死之前,同樣感覺到了危險。在日記裏,他多次擔心基地組織會攻擊使領館。他因此不止一次要求國務院加強安保。
一名叫埃裏克·諾斯通的安全官員,曾兩度要求美國國務院加強班加西地區安保,但都遭拒絕。國務院官員夏琳·藍波回應他說,“班加西的維安人員會被刻意維持在少數”。理由是,美國國務院希望保持低調,以便從班加西獲得更多有價值的情報。
如果以上種種不足以引起警惕,那利比亞區域安全官員提交的安全報告總該有些作用吧?
“班加西事件”發生後,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與政府事務委員會,發表了《紅燈閃爍:班加西恐怖襲擊事件的特別報告》,裏麵提到一件事:
“班加西事件”爆發前數月,美國情報係統收集到大量證據,表明班加西越來越危險。他們還為此做成了一份報告,裏麵提到一個數據:自2011年6月-2012年7月間,利比亞境內總共發生了234件攻擊事件,至少50件發生在班加西。
這份報告在美國情報網絡中廣泛流傳,美國國務院的高級官員也都看過。
隻可惜,然並卵。
各種跡象一再證明,美國國務院、安全部門嚴重失職、瀆職,希拉裏最初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疏漏,公開表示願意為此負責。
但到2013年1月的國會聽證會,她不再認賬,狡辯說安保工作由國務院專業人員負責,她管的人和事太多,也沒有收到加強班加西安保工作的要求。
希拉裏就班加西事件舌戰群儒,死不認賬
襲擊發生當日,史蒂文斯大使向多個地方發出了求救信息,其中包括駐守在的黎波裏的中情局基地,離使領館大約一英裏的中情局附屬機構,以及遠在華盛頓的外交安全指揮中心。
所以襲擊發生後的第一時間,遠在美國白宮的奧巴馬和希拉裏就知道了班加西的緊急狀況。
一架剛好在當地執行任務的無人機,被白宮要求前往事發地實時監控。美國時間下午五點,也就是襲擊發生一個多小時後,華盛頓就可以看到當地的即時影像了。
奧巴馬和希拉裏開了一個緊急會議,討論要不要派兵增援,討論半天,結果並沒有決定派遣部隊前去營救。因為他們相信當地的武裝人員足夠應付。
最可笑的是,在千鈞一發之際,會議中,他們還花了大量時間討論了一個極其可笑的問題:援兵穿製服還是便服,以及該不該派遣地麵部隊,以免失禮於利比亞政府。
由於最高權力機關的遲疑,導致現場救援缺乏迅速而統一的調度,一再被拖延。
離使領館最近的中情局附屬機構,在接到史蒂文斯的求救後,立刻組織相關人員前往營救。但就在他們整裝待發時,一名中情局負責人命令他們不要動,等待上峰的進一步指示。
20多分鍾過去後,出發命令遲遲未出,焦急的前海豹突擊隊隊員泰隆·伍茲(班加西事件犧牲者之一)決定不再等了,頂著違法抗命的風險,帶領隊伍前往使領館救援。
的黎波裏的中情局基地也接到了史蒂文斯的求救電話,但負責接電話那哥們,由於不認識班加西使領館電話號碼,一直等到電話第三次響起,才不耐煩地接起來。
的黎波裏的救援隊伍很快組織起來了,但出發時卻發現沒有運輸飛機,於是他們自己掏腰包花了3萬美金租用了一架噴氣式飛機。
這群人著急忙慌飛到了班加西機場,可下了飛機,他們又因為一些瑣事扯皮浪費了不少時間,抵達交戰現場時已經是淩晨5點。
整個救援過程,可以說完全處於“自發狀態”,統一調度和指揮基本為零。如果不是救援人員自身的勇敢和擔當,死的人可能會更多。
四人死亡、多人受傷的結果證明,美國政府的應急機製存在明顯漏洞,在麵對人命關天的大事時,令人厭惡的官僚主義作風也相當刺眼。
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希拉裏和奧巴馬應付即將到來的輿論和政治對手的責難,卻顯得相當熟練而老辣。
悲劇釀成後,希拉裏、奧巴馬和賴斯三人迅速統一了口徑,決定將“班加西事件”歸咎於YouTube上一個叫《穆斯林的無知》的影片。
所以在事件發生的第二天,奧巴馬就重點譴責了這支影片,接著希拉裏、賴斯又在多個場合反複提起。
奧巴馬顯得很憤怒,他不提要懲罰殺死美國公民的恐怖分子,反而強調一定要將製作影片的人送上法庭。
後來影片的製作者Nakoula Basseley Nakoula在洛杉磯被捕,被判入獄一年。遠在萬裏之外的埃及政府,也以缺席審判的方式,判處這名製作人死刑。
《穆斯林的無知》的確是一個影響甚廣的影片。在襲擊發生之前,中情局也捕捉到了社交媒體上的反應,而且向各個基地和電台發出了警告,預防911這天出現恐怖襲擊。
就在“班加西事件”發生當日,美國駐開羅的領事館也遭遇了恐怖襲擊,但他們獲取警告後做了充足的準備,因而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後來抓獲的一名策劃和組織“班加西事件”的恐怖分子也承認,是看了這段影片之後才發動了恐襲。
看起來,全部的錯都是這支影片引發的。當時大部分美國民眾也信了。但後來的大量調查證明,當日的恐襲,至少第二波轟炸中情局附屬機構的襲擊,與這段影片沒有太大的關聯,而是一次早有預謀的襲擊。
將公眾的憤怒引導至這支影片,隻是奧巴馬和希拉裏推卸責任、維護形象的障眼法而已。這有點像2020年出現疫情後,特朗普政府將責任推卸給中國的拙劣表演。
6
針對“班加西事件”,享受信息自由的美國人民,大大小小搞了上十次的調查。
這些調查真真假假,充分證明了信息過多過雜反而可能模糊真相的道理。
《政客》(Politico)雜誌曾做如下描述:
對於一群受雇於“班加西聯合工業黨”的人來說,同時發現一個擁有複雜經曆、攻擊過共和黨總統的前間諜,一位記者出身、被陰謀論洗腦的希拉裏擁護者,還有一堆仿佛剽竊了三流間諜小說的郵件,簡直就像在一個廢棄的礦井中找到了一條資源豐富的礦脈。
美國官方成立的班加西事件委員會,最終發布的調查報告,也厚達800頁。
這份最具權威的調查表明,這次悲劇性事件,希拉裏和奧巴馬確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其中無視人命的官僚作風,撒謊遮掩真相的行為,都被一一揭露。
美國司法部最終並沒有起訴希拉裏,但正是這次事件促使大量美國普通民眾開始用“騙子”這個標簽形容她和民主黨。
大約有30封涉及“班加西事件”的郵件被希拉裏刪除,這些郵件是通過她私人架設的服務器發出的,因此無法找回。
美國公眾蒙在鼓裏,也不明白她到底隱瞞了什麽,但她不誠實、企圖隱瞞真相的形象,也在她刪除郵件這一刻被坐實了。
後來針對希拉裏使用私人服務發郵件的問題,她的競爭對手又展開了瘋狂的調查,這就是直接導致她2016年敗選的“郵件門”。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班加西事件”就是民主黨後續一係列倒黴故事、形象大受損傷的源頭。
2016年的總統大選,在“誠實的混蛋”和“虛偽的騙子”間,美國人民選擇了前者。其實這組貌似合理的二元標簽,正是從2012年的“班加西事件”,以及由它牽出的“郵件門”逐步造就的。
從2012年開始,有個名不經傳的共和黨議員,以熱衷調查“班加西事件”而出名,人稱“班加西狂”,這人就是如今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蓬佩奧曾罵過特朗普,特朗普委他以重任時也曾表現出遲疑,但希拉裏這個“共同的敵人”,卻讓他們克服一切嫌隙走到了一起。
如今,新一輪總統大選開啟,特朗普選情堪憂,所以他又想起了曾經擊倒希拉裏的那枚核彈——“郵件門”,於是催著蓬佩奧盡快公布希拉裏曾刪除的3萬封郵件。
特朗普此舉,無非想重新喚起美國民眾民主黨作為“騙子”代名詞的記憶,用心可謂險惡也。
餘論
我一直覺得,“班加西事件”被曆史學家們嚴重低估了。
這次事件以及由它觸發的“郵件門”,後來滋生了大量真假難辨的故事。其中最驚悚的故事,包括希拉裏“死亡名單”、“叛國”和“暗中培育和扶持伊斯蘭國(ISIS)”等。
以“暗中培育和扶持伊斯蘭國(ISIS)”為例,故事是這樣說的:
話說2012年7月25日,一架在利比亞上空飛行的美軍支奴幹直升機,被一枚毒刺導彈擊中。幸運的是,這枚導彈由於設置問題沒有爆炸,直升機躲過一劫。
後來美國人找到了這枚導彈,並發現這枚導彈來自CIA駐卡塔爾軍事基地。這下所有人都慌了,決定一查到底。
美國國防部國家安全局負責這次調查,後來FBI也介入了調查。
真相最終浮出水麵,這枚毒刺導彈,由“克林頓基金會”雇傭的希拉裏好友史蒂文斯,通過一個叫Marc Turi的軍火販子,賣給效忠於塔利班的伊斯蘭極端組織Ansar al-Sharia。
希拉裏和奧巴馬知道了調查結果,於是瞞著國會,迅速派遣史蒂文斯擔任駐班加西大使,追回其他流落出去的毒刺導彈。
結果悲劇了,希拉裏無視史蒂文斯多次加強使領館安保要求,“班加西事件”爆發,大使本人被濃煙悶死。
更諷刺的是,史蒂文斯賣給其軍火的恐怖組織Ansar al-Sharia,後來被白宮指為“班加西事件”幕後黑手。
這個故事真假不明,美國人民半信半疑,但它頗有佛家中“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的意味。
可就算它失實,它也仿佛就是美國人這麽多年肆意幹涉他國內政,然後造就無數悲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絕佳縮影。
2016年,民主黨下台,特朗普上位,開啟了一係列令人三觀盡碎的操作。但特總統再不靠譜,美國人民厭倦執政黨過度參與和挑起各種國際紛爭的痛處,他卻是能精準抓住的。
特朗普搞各種撤軍、退群,專注於把美國人民的生活搞好,應該說方向是沒有錯的。隻可惜,“懂王”急功近利心思縹緲,得罪盟友,背著全球化趨勢逆流孤行,屢屢被對手抓住小辮子大肆撻伐。
如今新一輪總統大選在即,未來的美國要如何走,其實諸多羸弱的小國,無處為家的難民,比美國人民自己還緊張。
在這樣歡樂和憂傷共舞的時刻,我想起卡紮菲統治了42年之久的利比亞,它曾經富裕、安定、婦女擁有和男人一樣的權利,如今這兒戰火紛飛,恐怖襲擊、刺殺和流血不斷,人們流離失所,同樣不知道未來在哪裏。
我還想起曾被卡紮菲擺了一道的中國,安靜不惹事,從不參與別國內政,從不跟著西方國家攻打弱國,甚至不計前嫌,在利比亞戰火最烈時送上人道主義援助。這個國家的奮鬥目標隻有一個: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個GDP登上世界第二的國度,為何如此低調呢?把擊碎別國政權當成政治功績的希拉裏們,是永遠無法理解的。但受過他國百年淩辱的中國人,卻完全可以將“不幹涉他國內政”當作理所當然的事。
所謂天地循環,終而複始,天有不測風雲,國有旦夕禍福。其實誰又比誰高級呢?一份佛心,度己度人而已。
1.8 Devastating Facts From The Benghazi Report丨DailyWire
2.The Benghazi Attack: The Forgotten History of the 2012 Attack on the U.S. Consulate in 3.Libya丨Benjamin Tyler Henry
4.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Benghazi丨VOX
5.The Real Story of Benghazi —A CIA insider’s account of what happened on 丨politico
6.希拉裏傳丨韓壘
7.暮光之爭丨馬克·蘭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