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與日常

回答: 新照舊影(338)YMCK10252020-10-18 09:50:12

宋詩就不一樣了,不但表現吃喝,它還表現拉撒|侯體健 一席第798位講者

 一席YiXi 一席 2020-10-13
 
侯體健,複旦大學中文係教授。
 
梅堯臣這個詩人非常有意思,他還寫過打噴嚏,鬧肚子。還有一次他身上很癢,覺得是虱子咬了自己,就去捉虱子,結果虱子沒捉到,捉到一隻跳蚤。他也寫了一首詩,就叫《捫虱得蚤》。宋人對於日常的書寫,從梅堯臣開始越來越多,而且越寫越可愛。



 

詩與日常
2020.08.23 杭州
                                
 
大家好,我是複旦大學中文係的侯體健,我的研究方向是宋代文學。提到宋代文學,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宋詞。詞在宋代達到了很高的成就,但是在宋代文學的版圖中,詞其實不是最主要的,我們看到的大量的宋代文學作品是詩和文。
 
為什麽大家提到宋代文學就會想到宋詞呢?其實是有一個觀念在影響著大家,就是所謂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我在網上看到過一個圖,寫著《王立群品經典宋詞》,結果下麵第一個是李白,第二個是溫庭筠,後麵還有李煜。
 
IMG_8899.JPG
 
我不知道這些人什麽時候變成了宋人,大概是因為他們寫了詞。唐代的詞也獲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因為我們平時講到詞就想到宋代,所以就忘記了它。
 
我今天要分享的,不是唐詞,也不是宋詞,而是被唐詩和宋詞遮蔽的宋詩
 
 
01
 
我曾經在複旦開過一門課,到了期末考試,我覺得學生們一學期都辛苦了,想送大家20分,就出了一道題:「請默寫一首宋代的七言律詩。」結果這道送分題變成了送命題,很多同學一分未得。我當時就在想,宋詩難道真的離我們那麽遠嗎?
 
其實很多宋詩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這是宋代文人黃庭堅的詩。「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也是宋詩。實在再不濟,「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還是宋詩。但是因為有「唐詩宋詞」的觀念,在很多人的認知裏,好像詩就一定是唐代的。
 
唐詩和宋詩確實有很多的不同。有人說讀唐詩就像吃荔枝,一顆入口則甘芳盈頰,讀宋詩就像吃橄欖,初覺生澀,回味雋永。也就是說唐詩,一讀到它你馬上就可以嚐到它的味道,但是宋詩你要慢慢地嚼,慢慢地品。
 
在學術史上,類似的論斷還有很多。比如南宋有一個叫嚴羽的評論家寫過一部《滄浪詩話》,他就特別推崇唐詩。他說唐詩是「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像鏡中月,水中花,非常美。他不喜歡他們時代的詩,他說當時宋人:「近代諸公乃作奇特解會,遂以文字為詩,以議論為詩,以才學為詩。」
 
這種爭論從南宋一直持續到當代。當代的著名學者錢鍾書在他的《談藝錄》裏的第一篇就說:「詩分唐宋,唐詩以風情神韻擅長,宋詩以筋骨思理見勝。」
 
日本有個漢學家叫吉川幸次郎,他是京都大學的教授,對於中國文學有很多精彩深邃的看法。他對宋詩也有很多特別的評論,他寫過一部篇幅不大的書,就叫《宋詩概說》。在這部《宋詩概說》中,他說宋詩「揚棄了悲哀」,就是表現徹底的人生絕望的作品非常少,大家去讀蘇軾,基本上讀不到對人生的絕望。
 
IMG_8900.JPG
 
他還說,唐詩愛寫夕陽,這是一個短暫的最高潮的片段,唐詩喜歡表現這樣的景象,而宋詩愛寫下雨,因為下雨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慢慢去品。這些我都不展開講了。
 
吉川幸次郎還提出了宋詩的一個特點,就是和日常密切關聯。我們平時讀詩會發現,詩人好像和我們不太一樣,許多著名詩人好像從來不吃喝拉撒——不對,吃喝還是很多的,但拉撒好像從來都沒有。比如李白好像整天都在喝酒看月亮,孟浩然和王維好像整天都在遊山玩水。這些當然是經過了過濾的詩人。
 
從常理推斷,詩人肯定和我們大部分人一樣,消磨在日常生活之中,24個小時裏,一定是吃喝拉撒占據了最主要的時間,但是詩好像不太去表現這些。
 
但是到了宋詩就不一樣了,宋詩它不但表現吃喝,它還表現拉撒。
 
我們看一個詩人,梅堯臣。他被看作是宋詩的開山祖師。
 
IMG_8901.JPG
 
他就寫了上廁所。這個在唐人看來完全沒有辦法入詩的東西,他寫得津津有味。
 
八月九日晨興如廁有鴉啄蛆  
飛烏先日出,誰知彼雌雄。
豈無腐鼠食,來啄穢廁蟲。
飽腹上高樹,跋觜噪西風。
吉凶非予聞,臭惡在爾躬。
物靈必自絜,可以推始終。
 
他寫得很具體,「八月九日晨興如廁」,八月九日早晨去上廁所,然後看到「有鴉啄蛆」,有一隻鳥在啄蛆。
 
我們現在覺得有點惡心的東西,他寫得非常有意思。「飛烏先日出,誰知彼雌雄。」太陽還沒出來,也不知道那隻黑鳥是公的還是母的。「豈無腐鼠食,來啄穢廁蟲。」大概是它沒有死老鼠吃了,所以它來這裏吃蛆。他說了一通,就是這樣的一種日常。
 
我們覺得沒有詩意的東西,在宋人這裏開始被寫入詩裏,他們開始賦予日常詩意。
 
梅堯臣這個詩人非常有意思,他還寫過打噴嚏,鬧肚子。還有一次他身上很癢,覺得是虱子咬了自己,就去捉虱子,結果虱子沒捉到,捉到一隻跳蚤。他也寫了一首詩,就叫《捫虱得蚤》。
 
宋人對於日常的書寫,從梅堯臣開始越來越多,而且越寫越可愛。
 
這是一隻蒼蠅,我想大家都不太喜歡它。
 
IMG_8902.PNG
 
但是有個詩人寫過一首關於蒼蠅的詩,寫得非常可愛。就是楊萬裏。
 
凍蠅
楊萬裏
  隔窗偶見負暄蠅,
  雙腳挼挲弄曉晴。
  日影欲移先會得,
  忽然飛落別窗聲。
 
「負暄」就是曬太陽。一天早上,他看到一個蒼蠅在那兒曬太陽,就寫了這首《凍蠅》。蒼蠅它在不停地摩挲它的腳。「日影欲移先會得,忽然飛落別窗聲。」因為它要曬太陽,太陽影子在移動,在太陽快照不到它的時候,它就飛走了。
 
日本江戶時期有一個俳句詩人叫小林一茶,曾經寫過二十多首關於蒼蠅的作品。你看他寫的這一首——
 
不要打了,蒼蠅在搓他的手,搓他的腳呢。
 
這首詩很明顯是受到了楊萬裏的影響。他們都是在安靜地欣賞一種日常,在日常中發現了詩意。
 

宋人這樣去寫日常,寫我們不太關注的平時的這些東西,它其實是把日常提煉出來,超越現實,然後把它作為一個審美的對象。

 

 

 

 
02
 
這裏我想講講我最近的一個研究,就是覽鏡詩——把照鏡子寫成詩。
 
IMG_8903.JPG
 
鏡子這個意象在《楚辭》、《詩經》中就已經出現了,但是相當長一段時間裏,人們隻是在詠鏡,隻是把這個鏡子它長什麽樣,把它的顏色、它的形製寫到詩裏麵去。
 
但是到了南朝,人們開始把照鏡這個行為作為吟詠的對象。所謂的南朝就是宋齊梁陳,梁代的詩人何遜就寫過一首《照鏡》。
 
照鏡
何遜
朱簾旦初卷,綺機晨未織。
玉匣開鑒影,寶台靜臨飾。
對影獨含笑,看花時轉側。
聊為出繭眉,試染夭桃色。
寶釵如可間,金鈿畏相逼。
蕩子行未歸,啼妝坐沾臆。
 
當時的詩壇非常流行一種詩體,叫宮體詩,就是描寫後宮女子的生活形態等各個方麵的詩。聞一多先生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宮體詩的自贖》。 他覺得宮體詩是有罪的,它要贖罪。聞一多說那些寫宮體詩的詩人,「個個眼角流出淫蕩」,「個個心中懷著鬼胎」。因為他們過於集中地描寫肉欲。
 
何遜的這首《照鏡》,雖然沒有墮落的肉欲,但是整首詩的關注點也是在女子的形象上。
 
「朱簾旦初卷,綺機晨未織。」早上起來不幹活了,然後就開始照鏡子——「玉匣開鑒影,寶台靜臨飾。」接下來寫的都是這個女子在照鏡子的時候看到的東西。「對影獨含笑,看花時轉側。聊為出繭眉,試染夭桃色。寶釵如可間,金鈿畏相逼。蕩子行未歸,啼妝坐沾臆。」女子落淚思人的形象成為照鏡的定格。
 
而且我們會發現,何遜的這首《照鏡》,照鏡子的人和作者自己是分離的。照鏡的人是女子,何遜是男子。這是整個齊梁時期宮體詩的一個很明顯的特征,也可以稱為「代言體」,寫的不是他自己。
 
相當長一段時間裏,女性是覽鏡詩的主角。到了初唐,詩人自我的意識開始覺醒,他們開始跳出宮體詩的籠罩,來書寫自我。
 
初唐有位很著名的詩人,叫沈佺期,他在詩歌史上被定義為格律詩定型的代表作家。他和寫「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宋之問並稱為「沈宋」。我們來看沈佺期這首照鏡子的詩。
 
覽鏡
沈佺期
霏霏日搖蕙,騷騷風灑蓮。
時芳固相奪,俗態豈恒堅。
恍忽夜川裏,蹉跎朝鏡前。
紅顏與壯誌,太息此流年。
 
他詩中照鏡子的人不再是一個女子。而且他用了很多起興的筆法。在照鏡子的時候,他看到自己的容貌變化,想到自己的理想還未實現。覽鏡詩的主角開始從女子變成了男子。
 
如果大家覺得這個還不太明顯的話,我們再看一首張九齡的作品。張九齡是初唐往盛唐過渡時期的一個很重要的詩人,大家熟悉的孟浩然曾經多次向他求官。他官至宰相,也是當時文壇的一個領袖。
 
照鏡見白發
張九齡
宿昔青雲誌,蹉跎白發年。
誰知明鏡裏,形影自相憐。
 

可以看到,他其實已經完全在寫自己了。覽鏡詩的主角已經完成了從女性到男性的轉變,完成了從別人到自我的轉變。

 

 
03
 
但我們會發現,這些覽鏡詩和日常關係還不太大,他們隻是借著照鏡子感慨了一下時光流逝而已。等到作為日常生活的照鏡子在詩中出現,其實是到了中唐。
 
大家平時都喜歡讀盛唐詩,讀王維,讀孟浩然,讀李白,但在很多人看來,盛唐詩的趣味是比較趨同的。中唐詩壇就很不一樣。經過安史之亂之後,士人的心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那種積極向上的、浪漫的心態完全滑向了世俗。到了中唐之後,詩人就非常喜歡表現日常了,他們各自的風格也很不相同。
 
比如說韓愈的詩歌風格非常奇怪,而同時期的白居易的詩歌卻非常淺切,「老嫗能解」。
 
我們看韓愈。有一次他的牙齒開始掉落了,這個病痛被他寫成了詩。
 
落齒
韓愈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齒。
俄然落六七,落勢殊未已。
餘存皆動搖,盡落應始止。
憶初落一時,但念豁可恥。
及至落二三,始憂衰即死。
……
 
這首詩很長。他最開始寫自己落了一顆牙,然後嘩啦嘩啦落了很多顆。什麽時候才能夠停止呢?可能要等這些牙齒全部落完才能停止。
 
然後他想起自己剛剛落第一顆牙的時候,那時候隻覺得豁牙不好看,後來卻越來越覺得自己的身體不行了。「及至落二三,始憂衰即死。」這是韓愈在表現他的日常。
 
白居易也表現日常,他寫了十來首覽鏡詩,是唐代詩人裏覽鏡詩寫得最多的。但他的覽鏡詩和之前所有人的都不一樣。剛才講的沈佺期、張九齡的覽鏡詩,他們更多是在感歎時間的流逝,是一種悲觀的情緒,但白居易不是。
 
白居易看到鏡子裏麵的自己那麽老了,居然還很高興,就寫了這一首《覽鏡喜老》。白居易的詩非常容易懂,讀下去大家就能看明白了。
 
覽鏡喜老
白居易
今朝覽明鏡,須鬢盡成絲。
行年六十四,安得不衰羸。
親屬惜我老,相顧興歎谘。
而我獨微笑,此意何人知。
笑罷仍命酒,掩鏡捋白髭。
爾輩且安坐,從容聽我詞。
生若不足戀,老亦何足悲。
生若苟可戀,老即生多時。
不老即須夭,不夭即須衰。
晚衰勝早夭,此理決不疑。
古人亦有言,浮生七十稀。
我今欠六歲,多幸或庶幾。
倘得及此限,何羨榮啟期。
當喜不當歎,更傾酒一卮。
 
「爾輩且安坐,從容聽我詞。」就是你們聽我說,為什麽我會高興呢?「生若不足戀,老亦何足悲。生若苟可戀,老即生多時。」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麽可留戀的,那老了也就不用悲傷了,如果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值得留戀的東西,那你老了說明你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活得很長了。
 
我們會發現,在白居易的詩歌當中,對這個老者的形象,他是樂觀接受的,是順天達命的。而且白居易的覽鏡詩不再著眼於鏡中的那個自我,他越來越關注一個「現實的我」。
 
法國有個非常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叫拉康,他最著名的學術理論叫鏡像階段理論他提出來,人要認識自我,是在幼年的時候通過照鏡子慢慢開始認識自我的,而且是要通過幾次誤認來確認自我。
 
IMG_8904.JPG
 ▲ 法國學者雅克·拉康
 
第一次他照鏡子,看到鏡子裏麵的那個形象,他以為是別人,這是一次誤認。慢慢地,他又發現鏡子裏麵好像是自己,這時候他把鏡子裏麵的形象和自我完全等同起來,這是第二次誤認。經過幾次誤認,他才慢慢地確立了自我的意識。
 
宋初有一個詩人叫宋庠,他有一個弟弟叫宋祁,就是那個寫「紅杏枝頭春意鬧」的詩人。兩兄弟的社會地位都很高,官當得都很大,文學創作也非常豐厚。宋庠在寫這首《因覽鏡照見衰年狀貌有感》的時候,他是在與幾個不同的自我進行對話的。
 
 
因覽鏡照見衰年狀貌有感 
宋庠 
拂檻清晨念老餘,隻堪丘壑便懸車。
暗圍廓落頻移眼,坐況蒼華不滿梳。
綟綬轉慚龜鈕印,土膏空負鶴頭鋤。
人生出處真難決,羨殺賢哉漢二疏。
 
「坐況蒼華不滿梳」,這是鏡子裏麵的那個我,或者說是一個肉體的我,一個生物學意義上的我,是一個老頭兒的形象。
 
「綟綬轉慚龜鈕印」,「綟綬」就是綠色的官服,表示官職很高,「龜鈕印」也是表示官位的很重要的一個印章。這句是一個現實的我,或者說是一個社會性的我。
 
在很多作品當中,隻有「鏡中我」和「現實我」,但是宋庠這一首作品還有一個形象。
 
最後一句「羨殺賢哉漢二疏」,「漢二疏」是漢代的兩個人,一個叫疏受,一個叫疏廣,他們是叔侄的關係。這兩個人的官位做得很高,但是在官位很高的時候歸田退休了。宋庠在最後一句所表現的就是,我是不是也可以做得像疏受、疏廣那樣,在做到高官的時候解甲歸田呢?這個我是一個「理想我」。
 
IMG_8905.PNG
 

在宋庠的整個詩歌當中,三個我在不停地鬥爭,形成了這首詩的張力,我們看到了一個更豐富的詩人自我形象。

 

 
04
 
在梳理曆史上的覽鏡詩的時候,我發現,覽鏡詩其實成了一種「老年文學」,越老的人越喜歡寫覽鏡詩,不像我們現在是年輕人喜歡照鏡子。
 
IMG_8906.JPG
 
白居易活了75歲,是唐代詩人裏的高壽者。而宋代寫覽鏡詩最多的陸遊和劉克莊,都活了80多歲,陸遊60歲之後開始寫覽鏡詩,劉克莊70歲的時候才開始寫。在劉克莊和陸遊的詩歌中,自我的形象也非常豐富。
 
可能大家很熟悉陸遊和唐婉的愛情故事。陸遊其實是個非常奇特的人,他寫了一萬首詩,曆史上除了乾隆皇帝之外,沒有人寫詩寫得比他多了。
 
IMG_8907.JPG
 
他寫詩的習慣是「日課一詩」,每天都寫一首,就像我們發朋友圈一樣。他的詩一多,我們能看到的他的形象就非常豐富。
 
他有時候覺得自己是一個武將,「去年射虎南山秋,夜歸急雪滿貂裘。」有時候又覺得自己是個詩人,「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在他的詩歌中,我們還可以讀到很多矛盾的地方:他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強壯,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弱小;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富有,有時候覺得自己很貧窮。有點精神分裂的味道。各種矛盾都在他的詩歌當中呈現了出來,寫照鏡子的詩也是如此。
 
對鏡
鏡中衰顏失敷腴,綠鬢已作霜蓬枯。
兩肩聳聳似山字,曳杖更有蠻童扶。
自驚何以致此老,亟欲修敬問起居。
徐徐熟視乃大笑,但記昔我忘今吾。
今吾雖憊頗神王,飛仙正可折簡呼。
遠遊縱未從溪父,醉眼猶能隘具區。
 
首先他看到鏡子裏麵的自己。鏡子裏的那個老頭已經衰病得不行了,頭發亂糟糟的,體態也老態龍鍾了。
 
他看到這個老頭之後,不認得是自己,他說:「自驚何以致此老,亟欲修敬問起居。」他想去問一下。接著,「徐徐熟視乃大笑,但記昔我忘今吾。」他老記得自己年輕時候的樣子,忘掉自己已經衰老成這個樣子了。他對目前的狀態是很不滿的。
 
詩裏還有一個理想的我。他說「今吾雖憊頗神王」,就是我的精神還非常好,我還可以做很多事情。他在這首詩中明顯表現出了對生理我的不滿,他希望自己還是那個理想中的我,能夠做一番事業。
 
劉克莊的生存狀態和陸遊很相似,但性格不太一樣。當時宋代有一個官職,叫「祠祿官」。這個官職非常有意思,在宋代以前都沒有,宋代以後,元明清,也都沒有,隻有宋代有。
 
祠祿官就是給你一筆錢,你去「提舉宮觀」,也不用幹什麽活。對於有政治理想的人來說,相當於一次流放。但很多人其實都是拿著這筆錢去做自己的事情,比如說朱熹就拿著錢辦書院、講學去了。劉克莊和陸遊拿著這筆錢,就住在自己老家,然後開始寫詩。
 
劉克莊和陸遊的心態完全不一樣。他的《攬鏡六言三首》,是70歲的時候寫的。他也看到了鏡子裏那個衰病不堪的自己,但是他沒有絲毫厭棄,反倒非常樂觀。
 
攬鏡六言三首
 
背傴水牛泅磵,發白冰蠶吐絲。
貌醜似猴行者,詩瘦於鶴阿師。
 
天上映藜已懶,霧中看花不真。
顧我七十餘老,見公三兩分人。
 
蚊睫僾然不見,蠅頭老矣停披。
盲左丘明作傳,瞎張太祝工詩。
 
他說背也彎了,頭發也已經全白了。「貌醜似猴行者,詩瘦於鶴阿師」,長相像孫悟空,自己已經完全沒有辦法接受了,但他沒有表現出否定的情緒。
 
他繼續寫,「天上映藜已懶,霧中看花不真」,就是他的視力也不行了。「顧我七十餘老,見公三兩分人。蚊睫僾然不見,蠅頭老矣停披。盲左丘明作傳,瞎張太祝工詩。」他用了一些典故和比喻,都在寫自己雖然老了,但是還可以有很多追求。
 
他說大家都知道左丘明是瞎了之後開始寫《左傳》的,張籍瞎了之後還能寫詩。所以劉克莊看到鏡子裏麵的那個自己,他絲毫不覺得厭棄。一個愛寫詩的瞎老頭形象,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豁達。他把鏡子裏麵的自己當作了一個審美的對象。
 
宋代很多人,他們寫日常的時候,其實是把自我對象化了,把自己的日常生活作為了審美的對象,由此來消解現實的愁苦和病痛。
 
宋人所創造的一種文化,我們把它稱作宋型文化。宋型文化與唐型文化很不一樣,唐型文化是外擴式的,因為它疆域很遼闊,血統也很複雜。宋型文化它的地域非常小,它的民族非常純淨,就是漢族,所以它的文化是一種內斂式的文化。
 
時代的審美也因為這種文化的不同發生了改變,從原來崇尚的濃烈轉向了平淡。在這種平淡中,他們開始對枯槁、對老醜、對衰病有了新的認識。枯槁、老醜、衰病,成為了他們審美的對象。
 

大家經常去懷念盛唐的氣象,懷念漢唐的疆域的遼闊,但其實我們當代人更多的文化性格是和宋人一致的。宋人所確立的那些審美的觀念、文化的觀念,直接影響到了我們現在的人。

 

 
05
 
我們說的覽鏡詩,在當代也是有回響的。有一個詩人叫聶紺駑,他的詩非常有特色,是用古典詩的形式裝入現代人的語言。他在1966年,就是文化大革命初期,因為寫詩諷刺現實,被關到監獄裏去了。
 
IMG_8908.PNG
 ▲ 聶紺弩(1903-1986)
 
等到文化大革命快結束的時候,他被放出來了,從山西回到北京。他的妻子看到他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帶到理發店去。他在監獄待了十年,從來沒有照過鏡子,到了理發店看到鏡子裏麵的自己,不人不鬼的樣子,完全沒有辦法接受。他內心有很多痛苦,於是寫了三首《對鏡》詩,其中一首這樣寫:
 
對鏡 
近態狂奴未易摩,仙人島上借吟哦。
孫行者出火雲洞,豬八戒過子母河。
天上星辰曾雹擊,人間歲月已硎磨。
大風吹倒梧桐樹,寶鑒其能講什麽。
 
「仙人島上借吟哦」,這裏的仙人島是我們很熟悉的小說《聊齋誌異》裏麵的一篇,這一篇裏有兩句就是:「孫行者出火雲洞,豬八戒過子母河。」聶紺弩是直接把這兩句詩放在了他的詩裏麵。
 
大家看過《西遊記》的話就知道,孫悟空在紅孩兒的火雲洞裏數次被三昧真火燒,豬八戒在子母河邊喝了一口水就懷孕了。《西遊記》花了很多筆墨寫孫悟空被燒的過程和豬八戒懷孕的過程是多麽痛苦。聶紺弩其實是在寫他的肉體和靈魂都是非常痛楚的,但寫得非常輕鬆。
 
「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去評說。」這是句俗語。而聶紺弩在這裏寫曆經了時間磨難後,無話可說。「寶鑒其能講什麽」,這個鏡子他講不出來什麽——他想講得很多,卻又講不出來,這是非常沉痛的一種表達。
 
這首覽鏡詩裏灌注了詩人強烈的時間意識。聶紺弩感受到了人生的無奈,在宇宙、時間這樣一種闊大的空間當中,他覺得自己是渺小的。當這樣一種渺小麵對鏡麵的時候,他發現了自己,一個自我開始覺醒了。當一個自我開始覺醒的時候,他的日常就已經轉向了詩,而日常也成為了詩人蕩滌靈魂、安頓生命、重塑自我的一個寶貴的資源。
 
這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內容,謝謝大家。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