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這幾年剛發現桑葉能夠治糖尿病,但中醫用桑葉已有數千年 zt

來源: yzout 2020-09-20 21:12:4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506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yzout ] 在 2020-09-20 21:13:07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桑葉Mulberry Leaf

Amazon.com: Swanson Mulberry Leaf Cardiovascular Antioxidant Blood Sugar  Support Herbal Supplement 500 mg 120 Capsules (Caps): Health & Personal Care

化學成分

含牛膝甾酮(inokosterone)、脫皮甾酮(ecdysterone)、β-保甾醇、芸香甙、桑甙(morocetin)、異槲皮甙、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東莨菪甙(scopolin)、α-β-已烯醛(α-β-hexenal)、葫蘆巴堿(trigonelline)、膽堿、腺嘌呤、天冬氨酸、氯原酸。  

性味歸經

味甘,苦;性寒。 歸肺,肝經。  

功效

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抑肝陽,清肝明目。  

功用

(1)疏散風熱:用於風熱感冒及目赤腫痛,常配菊花。

(2)清肝明目:用於風火目疾(如急性結膜炎)。配黑芝麻名桑麻丸,用於肝陰不足,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視物昏花。

(3)清肺潤燥用於肺熱燥咳:本品苦寒清泄肺熱,甘寒益陰,涼潤肺燥,故可用於燥熱傷肺、幹咳少痰,輕者可配杏仁、沙參、貝母等同用,如桑杏湯;重者可配生石膏、麥冬、阿膠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本品蜜製能增強潤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製桑葉。  

桑葉是蠶的“糧食。早在三千多年前從商代出土的甲骨文上,就有了的字樣,可見曆史悠久,是與中國文化的發展緊密地聯係在一起的。

各家論述

桑葉

《神農本草經》:氣味苦甘寒,有小毒,主寒熱出汗。

《本草拾遺》:桑葉、汁,主霍亂腹痛,吐下,研取白汁,合金瘡。又主小兒吻瘡,細銼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風及宿血。椹,利五藏關節,通血氣。

《日華子本草》:暖,無毒。利五藏,通關節,下氣,煎服。除風痛出汗,並撲損瘀血。春葉未天,枝可作煎酒服,治一切風。

《開寶本草》:霜後葉煮湯,淋渫手足,去風痹殊勝。

《本草經疏》:《本經》無氣味。詳其主治,應是味甘氣寒性無毒。甘所以益血,寒所以涼血,甘寒相合,故下氣而益陰。是以能主陰虛寒熱,及因內熱出汗。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腳氣水腫,利大小腸。原稟金氣,故又能除風。經霜則兼得天地之清肅,故又能明目而止渴。發者,血之餘地,益血故又能長發,涼血故又止吐血。合癰口,罨穿掌,療湯火,皆清涼補血之功也。

《本草綱目》:桑葉乃手、足陽明之藥,治勞熱咳嗽,明目長發,止消渴。

《本草蒙筌》:采經霜者煮湯,洗眼去風淚殊勝。鹽搗敷蛇蟲蜈蚣咬毒,蒸搗罯撲損瘀血帶凝。煎代茶,消水腫腳浮,下氣令關節利;研作散,湯調。止霍亂吐瀉,出汗除風痹疼。炙和桑衣煎濃,治痢諸傷止血。

《本草備要》:甘寒,手足陽明之藥。大腸、胃。涼血刀斧傷者,為末,幹貼之妙。燥濕,去風明目。采經霜者煎湯洗眼,去風淚;洗手足,去風痹。桑葉、黑芝麻等分,蜜丸、名扶桑丸,除濕去風,烏須明目。末服止盜汗,嚴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療。監寺教采帶露桑葉,焙幹為末,空心米飲下二錢,數日而愈。代茶止消渴。

《本經逢原》:桑葉清肺胃,去風明目。取經霜者煎湯,洗風眼下淚。同黑芝麻蜜丸久服,須發不白,不老延年。《本經》言除寒熱出汗,即《大明》蒸熟搗盦風痛出汗之謂。煎飲利五髒,通關節下氣。煎酒服,治一切風。桑根燒灰淋汁,與石灰點麵上風,滅痣,去惡肉。

《本草崇原》:《夷堅誌》雲:嚴州山寺有一遊僧,形體羸瘦,飲食甚少,每夜就枕,遍身汗出,迨旦衣皆濕透,如此二十年無藥能療,期待盡耳。監寺僧曰:吾有藥絕驗,為汝治之,三日宿疾頓愈,其方單用桑葉一味,乘露采摘,焙幹碾末,每用二錢,空腹溫米飲調服。或值桑落時,幹者亦堪用,但力不如新采者,桑葉是止盜汗之藥,非發汗藥。《本經》蓋謂桑葉主治能除寒熱,並除出汗也。恐人誤讀作發汗解。故表而明之。

《本草求真》:清肺瀉胃,涼血燥濕,去風明目,《聖濟錄》治吐血不止,晚桑葉焙研,涼茶服三錢,隻一服止,後用補肝肺藥。《千金方》治頭發不長,用桑葉、麻葉煮泔水沐之,七次可長數尺。《集簡》治風眼下淚,用臘月不落桑葉煎湯,日日溫洗,或入芒硝。扶桑丸除風濕,烏須明目,用黑芝麻同桑葉等分為丸。震亨曰:經霜桑葉研末,米飲服,止盜汗。

《得配本草》:甘,寒。入手足陽明經。清西方之燥,瀉東方之實。去風熱,利關節,疏肝,止汗。得生地、麥冬,治勞熱。配生地、阿膠,治嗽血。肝燥者禁用。

《本草經解》:桑葉氣寒,秉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味苦甘有小毒,得地中南火土之味,而有燥濕之性,入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氣味降多於升,陰也。

太陽者,行身之表,而為一身之藩者也,太陽本寒標熱,所以太陽病,則發寒熱。桑葉入太陽,苦能清,甘能和,故降寒熱。汁者,心之液,得膀胱氣化而出者也,桑葉入膀胱而有燥濕之性,所以出汗也。

《本草新編》:桑葉之功,更佳於桑皮,最善補骨中之髓、添腎中之精,止身中之汗,填腦明目,活血生津,種子安胎,調和血脈,通利關節,止霍亂吐瀉,除風濕寒痹,消水腫腳浮,老男人可以扶衰卻老,老婦人可以還少生兒。…桑葉采葉如茶,種大者第一,再大者次之,再小者又次之。與其小,無寧大也。過大,則止可煎湯以入藥,有堪為丸散矣。洗目,宜取老桑葉,自落者無用矣。

《本草分經》:苦甘而涼。滋燥涼血,止血去風,清泄少陽之氣熱。  

藥理作用

1. 桑葉有解痙作用。

2. 桑葉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桑葉煎劑在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杆菌和大腸杆菌等均有一定抑製作用。另外,還可殺滅鉤端螺旋體。

3. 桑葉有抗炎作用。

4. 桑葉有降血糖作用。其所含的蛻皮甾酮對多種方法誘導的血糖升高均有降糖作用,可促進葡萄糖轉化為糖元,但不改變正常動物的血糖。

5. 桑葉有降低血壓的作用。桑葉提取液給狗麻醉後股靜脈注射,出現暫時血壓降低,但不影響呼吸。

6. 桑葉對平滑肌有影響,其對動物動情子宮有興奮作用,對鼠腸肌有抑製作用。

7. 桑葉還有降血脂、利尿作用。  

Morus rubra - Mulberry tree - Mulberry leaves, particularly those of the  white mulberry, are ecologically importan… | Trees to plant, Mulberry tree,  Garden animals

所有跟帖: 

我沒看過中醫,但我覺得中醫藥的副作用可能比西醫藥的少 -七彩奶油- 給 七彩奶油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0/2020 postreply 21:27:3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